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一直欣赏陶行知先生说的这句话并在教育工作中努力践行这项准则。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是予学生以教育。离开了人的培养而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真正的价值。所以我一直认为,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情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输送知识信息,听、说、读、写训练,课外阅读,课外其它活动等都是教育的途径,只要选择和创造恰当的方法,途径畅通,那些闪光的思想、闪光的精神就会伴随着语言文字渗入学生的心田。
一、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教育
学科教学体现德育,课堂是主要阵地。语文教学在授课时应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情操陶冶于一体。
二、学好课文,体会其中寓含的深意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比其他学科的特殊优势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这12册语文课本中,每册精选的课文都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最佳范文,设计爱国,理想,坚强,勤奋,团结,友爱,谦逊,孝敬等德育内容,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深远的影响,也是对学生一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的奠基。教师自身要好好钻研教材,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编者的用心,体会文中所寓含的思想的高度、深度、广度,把思想精华所在牢牢抓住,揭示阐发,启发学生深思。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为例,课文共分八组,每组都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编选了精美的文章。如第一组的四篇文章《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一看就知道描写的都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字里行间表达的是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第二组四篇课文《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教给我们的是学习生活中,该如何待人处事的道理。这些文章,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好范文,同时也是进行德育教育,情操熏陶的好作品。
三、重视关键语句,领悟其精髓
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深、言简意丰的重点词句、关键词句。教学时要注意把握这些词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使其中所饱含的思想情操溅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如四下第七组的四篇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父亲的菜园》共同的主题是要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并进行不懈的追求。但每篇文章有不同的写法和表现,学会抓关键语句能有助于学生体会其思想的精髓。如《全神贯注》,课文讲的是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来参观工作室,到了工作室,罗丹看到自己的雕塑作品,就不由自主沉浸在作品创作中,忘记了茨威格。文章结尾一段茨威格所说的话是关键,他说:……因为从那时起,我知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四、创设情境,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或欢乐,或悲哀,或崇敬,或憎恶,语文教学中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创设情境的关键在于能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学时如采用录音、朗诵、配乐朗诵、口头描述等方法,引导学生眼看文字,耳听音响,口述佳景,心游四方,学生就会进入文中的意境,赏心悦目,受到感受。如第四组课文,主题是珍爱和平。《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描写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呼吁和平。现在的和平年代,特别是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更应该深入认识,老师应该利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如多媒体播放战争的资料,收集战争带来的伤害,让学生采访经历过战争的人……让学生了解战争不仅带来财产的损失,肉体的伤害,还有精神的伤痛,心灵的受伤,从而引发思考:我们能为世界和平做点什么?呼吁全人类:要和平,不要战争!
五、课外延伸拓展德育
学科教学有两个阵地,一课内,二课外。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学科德育既要落实在课内,又要延伸到课外。
课外是个非常广阔的世界,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光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学生课外的学习 。
(1)好书引导。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进行交谈。可想而知,书的作用多么巨大!我所在的学校是书香校园,班级是书香班级,我经常推荐好作品,给学生提供精神食粮,定期组织读书会,交流读书心得,评述作品优劣,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真正爱读书,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用书籍来引导学生走向成熟,走向自强。
(2)活动拓宽。书籍中获得知识极为重要,生活中吸取养料不可缺少。所以语文老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社会。我会发挥家长的力量,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郊游、野炊、辩论赛、参观、访问、游覽、佳作欣赏、配乐朗诵等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感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兴味盎然地参加种种活动的同时,心田受到美的事物、美的思想情操的滋润,久而久之,身心获得了健康的发展。
六、学做文亦学做人
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它不仅反映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显示学生的语文根基和智能水平。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与阅读教学中的教育一样,至为重要。
(1)多写多练,多看多思。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并把它称作道德长跑,就是发挥了写作的功能,把教书和育人巧妙地结合起来。
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写作,就必须观察生活、捕捉形象,习作指导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过程。引导学生多写小练笔,是语文学习和德育教育的好途径。
(2)言为心声,重视讲评学生习作是学生思想、情操、品格、意志的反映,是学生自己生活和周围情况的部分写照。言为心声,透过习作窥见学生的心灵,摸到他们思想深处的脉搏。教师要善于察微见幽,把习作中所反映出来的活思想、活情况,及时地加以分析,进行引导,在带领学生推敲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同时,启发他们明辨是非,区分美丑,褒善贬恶,奋发向上。
叶圣陶老先生曾告诫后辈: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书育人应时刻铭记在心,语文教学的同时重视德育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情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输送知识信息,听、说、读、写训练,课外阅读,课外其它活动等都是教育的途径,只要选择和创造恰当的方法,途径畅通,那些闪光的思想、闪光的精神就会伴随着语言文字渗入学生的心田。
一、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教育
学科教学体现德育,课堂是主要阵地。语文教学在授课时应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情操陶冶于一体。
二、学好课文,体会其中寓含的深意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比其他学科的特殊优势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这12册语文课本中,每册精选的课文都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最佳范文,设计爱国,理想,坚强,勤奋,团结,友爱,谦逊,孝敬等德育内容,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深远的影响,也是对学生一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的奠基。教师自身要好好钻研教材,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编者的用心,体会文中所寓含的思想的高度、深度、广度,把思想精华所在牢牢抓住,揭示阐发,启发学生深思。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为例,课文共分八组,每组都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编选了精美的文章。如第一组的四篇文章《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一看就知道描写的都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字里行间表达的是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第二组四篇课文《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教给我们的是学习生活中,该如何待人处事的道理。这些文章,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好范文,同时也是进行德育教育,情操熏陶的好作品。
三、重视关键语句,领悟其精髓
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深、言简意丰的重点词句、关键词句。教学时要注意把握这些词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使其中所饱含的思想情操溅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如四下第七组的四篇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父亲的菜园》共同的主题是要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并进行不懈的追求。但每篇文章有不同的写法和表现,学会抓关键语句能有助于学生体会其思想的精髓。如《全神贯注》,课文讲的是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来参观工作室,到了工作室,罗丹看到自己的雕塑作品,就不由自主沉浸在作品创作中,忘记了茨威格。文章结尾一段茨威格所说的话是关键,他说:……因为从那时起,我知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四、创设情境,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或欢乐,或悲哀,或崇敬,或憎恶,语文教学中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创设情境的关键在于能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学时如采用录音、朗诵、配乐朗诵、口头描述等方法,引导学生眼看文字,耳听音响,口述佳景,心游四方,学生就会进入文中的意境,赏心悦目,受到感受。如第四组课文,主题是珍爱和平。《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描写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呼吁和平。现在的和平年代,特别是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更应该深入认识,老师应该利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如多媒体播放战争的资料,收集战争带来的伤害,让学生采访经历过战争的人……让学生了解战争不仅带来财产的损失,肉体的伤害,还有精神的伤痛,心灵的受伤,从而引发思考:我们能为世界和平做点什么?呼吁全人类:要和平,不要战争!
五、课外延伸拓展德育
学科教学有两个阵地,一课内,二课外。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学科德育既要落实在课内,又要延伸到课外。
课外是个非常广阔的世界,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光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学生课外的学习 。
(1)好书引导。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进行交谈。可想而知,书的作用多么巨大!我所在的学校是书香校园,班级是书香班级,我经常推荐好作品,给学生提供精神食粮,定期组织读书会,交流读书心得,评述作品优劣,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真正爱读书,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用书籍来引导学生走向成熟,走向自强。
(2)活动拓宽。书籍中获得知识极为重要,生活中吸取养料不可缺少。所以语文老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社会。我会发挥家长的力量,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郊游、野炊、辩论赛、参观、访问、游覽、佳作欣赏、配乐朗诵等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感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兴味盎然地参加种种活动的同时,心田受到美的事物、美的思想情操的滋润,久而久之,身心获得了健康的发展。
六、学做文亦学做人
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它不仅反映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显示学生的语文根基和智能水平。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与阅读教学中的教育一样,至为重要。
(1)多写多练,多看多思。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并把它称作道德长跑,就是发挥了写作的功能,把教书和育人巧妙地结合起来。
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写作,就必须观察生活、捕捉形象,习作指导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过程。引导学生多写小练笔,是语文学习和德育教育的好途径。
(2)言为心声,重视讲评学生习作是学生思想、情操、品格、意志的反映,是学生自己生活和周围情况的部分写照。言为心声,透过习作窥见学生的心灵,摸到他们思想深处的脉搏。教师要善于察微见幽,把习作中所反映出来的活思想、活情况,及时地加以分析,进行引导,在带领学生推敲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同时,启发他们明辨是非,区分美丑,褒善贬恶,奋发向上。
叶圣陶老先生曾告诫后辈: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书育人应时刻铭记在心,语文教学的同时重视德育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