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king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登上了绿皮车王二就开始后悔了,好好在家待着多好,出来嘚瑟啥呢!
  前天同学张三突然从密山打来电话,说同寝室的李四要从北京过来,让他过来一起聚聚。他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可仓促之间没找到合适的理由。确实找不到理由了,休暑假,父母都去世多年,老婆孩子也不用他操心。可他不愿意出门,别说是见同学,连见自己儿子都不愿意。一放假老婆就撵他去南京住几天给孩子做做饭,自己也散散心。他心动了一下,只一下,然后就毅然決定不去了,说出口的理由是:“儿子刚参加工作不久,不去给他添麻烦了。”老婆脸一沉说:“知道就是这个结果,儿子租的房间是双人大床有什么麻烦哪?你就使劲儿宅吧!”走出他的卧室时,她还使劲儿摔了门。
  这趟车的终点是东方红林业局,王二买的是下铺,傍晚上车第二天早上到密山,还是比较舒服的。对铺已经不年轻的女人一上来就把吃的东西摆了一桌子,还开了罐啤酒递过来,他坚决摆手拒绝了。王二除了水杯什么也没带,睡一宿觉就到地方,他不需要吃东西。女人一边吃着喝着一边闪着一双毛嘟嘟的大眼睛看他,看得他浑身不自在。他暗暗检视自己一下,没发现什么不得体的就不再理她,把目光投向了窗外。窗外,渐近的暮色在绿色的原野上施展着拳脚,拉出了一副必赢的架势。
  李四上大学时睡王二上铺,四年里两人关系还算不错,没闹过矛盾还一起逛吃一起打篮球,虽不是形影不离倒也蛮有默契。三十年没见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张三上学时也没惹过他,毕业以来见过两次面,已经完全是一副暴发户的形象。他不喜欢的是张三那份骨子里的优越感,当个小县城的局长就眯着个小眼睛说话,要是当了省长还不得闭着眼睛见人?唉,犯得着大老远跑来看他那副嘴脸吗?这扯不扯呢?
  “啪——”一声巨响拉回了王二在车窗外游移的目光。天哪,是自己的水杯掉了,碎了一地。
  “大哥,对不起对不起,是我不小心。我只是想往里推一下易拉罐,结果车一晃悠桃子从口袋里滚了出来,碰掉了你的水杯。大哥我真不是故意的!”
  王二很生气,那个双层玻璃杯是送儿子上大学时买的,在校园服务社儿子怂恿他:“你不是爱喝绿茶吗?用这个杯子能看到茶叶的起起落落,还不烫手。”仿佛儿子长大以后从来没跟自己说过这么多话,他一激动就买了,一百来块呢!小心翼翼地用了这么多年,没想到碎在一个陌生女人手里了。王二很生气,在心里已经结结实实地打了女人两个大耳光,但是脸上什么也没有,只摆摆手。
  “大哥,多少钱,我赔你?”与刚才大吃大喝时的粗放不一样,女人这会儿细声细语的。王二又摆了摆手,转过身脸朝里躺下。闭上眼睛,他也能看见女人那无所适从的样子。唉,没说啥就是我的大度了,至于她的窘迫实在不关我的事儿了。
  相比于高铁王二更喜欢坐绿皮车,卧铺舒服还便宜。高铁是给有急事儿要办的人准备的,他没有急事儿。王二在一个职高的图书室工作,三十年来守着安静的书,守着安静的来看书的人。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就是图书室里那些不声不响的木头书柜中的一员,空闲的时间也都交给了那些书,啥书都看。老婆说他不开化,书都白看了。白看就白看,我就是个两只脚的木头书柜咋的了?又没妨害谁。
  张三说好了明早到站台接自己,见了他要拥抱吗?是不是得说点儿啥?在这个达官显贵面前自己有啥好说的呢?儿子倒是出息,没必要跟他们说;老婆倒是能耐,也没必要说给别人;自己,真没什么可说的。听听他的故事?一个暴发户的灰色传奇跟自己有一毛钱关系吗?李四几年前就是有别墅豪车的主儿,现在更富了吧?班级的微信群他早就退出去了,他跟谁也不联系。
  早上起来,瞅了一眼垃圾桶中的杯子尸体,王二愣了三分钟,叹了口气。打了一夜呼噜的对床女人此刻倒安静了,列车员来换票,被叫醒的女人换完票后瞅了王二一眼,说:“大哥,你那个杯子好像挺贵的,我还是赔你点儿钱吧,一百行吗?我微信付款。”
  王二摆了下手,拎起背包来到车厢门口。密山到了,车慢了下来。就在绿皮车一点儿一点儿向站台停靠时,王二突然一个急转身,跌跌撞撞地逆着人流往回挤,险些撞到正往外走的女人。女人侧身让过,欲言又止,他在女人的目光中回到铺位坐下。
  车停了。王二看见张三笔直地站在站台的一根柱子下,瞪大眼睛四处张望,脸上都是笑。王二急忙收回自己的视线,手机随即响了,正是张三。任手机响去吧,王二没忍住又瞄了眼窗外,张三已经发现了他,举着手机冲他招手。王二摇了摇头,他觉得自己这辈子从来就没这么坚定过。
  这三分钟的停车,太漫长了,王二觉得自己要崩溃了。张三已经冲了过来,跑向他的窗口,王二转过身,背对着窗户。身后传来了急切的敲打窗户声,王二闭上眼,置之不理,觉得自己确实变成了一块木头。车,总算开了。
  躺在卧铺上,王二用帽子遮住脸,心想,一个人逛逛东方红林场,多自在啊!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小小说体量比较小,长一点儿的也就两千多字。它是小容器,如同一个小小玻璃杯。要使它的意义变得无限大,改变它装的东西的质地只是一方面,比如把水换成酒;另一种思路是,我们要让读者看到它具有溢出部分。前者大家都知道,后者大家想得少。一个小杯子只能装那么多酒,如果继续倾注,马上就会流出来。它的溢出部分可以无限多,但难以被人发现。能让读者发现它拥有巨大的溢出部分,这应该是小小说作家的追求。这追求是追求小小说的
期刊
京剧院是一座挺气派的剧院,来看戏的人却不多。  在我们这个城市,不要说那些追求新潮的年轻人,就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喜欢京剧的也很少。  我却是个另类。上大学的时候我就经常一个人出去看戏。  当时除我之外,台下坐的是一帮老头儿,最小的也有五六十岁。  有一次,身边一个老头儿轻轻碰了我一下,问我:“你是戏校里学京剧的学生吧?”我说:“不是。我是学法律的。”他很意外也很高兴:“难得有这么年轻的人喜欢京剧
期刊
吴莲城是莲城人。  莲城是个小城,五六万人口。城内有棵千年古槐,树身丈围,年年爆开新枝翠葉。古槐位于一条东西大街上,街市繁华,人流穿梭。往北靠城隍庙一侧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巷子:水泉巷、田巷、凤凰巷、丁字巷、马背巷、仁义巷、悬壶巷,依序排过去,延伸至城东和城西。他家住水泉巷,一巷皆姓吴。吴莲城年轻时虎背熊腰,半生在泥水里挖藕拉纤干杂活儿,上了点儿年纪时,常坐在小巷深处的柳荫里喝茶。  水泉巷有两眼古井
期刊
我又一次登上了天台。已是黄昏,晚霞像血一样铺开,占满天空,太阳在地平线上一点点落下。我刚刚爬上通往天台的楼梯口,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后脑勺。父亲的后脑勺并不像他的同龄人那样过早地显示出狰狞的面目,他遗传了祖母优良的基因。祖母在她74岁时死去。祖母死去时脸上布满岁月侵蚀的褶皱,但她的头发却避过了不断向前推进的时间。因此父亲的后脑勺在我的记忆中保持着与他年龄不相符的年轻。  父亲与天台的联系产生于两年前
期刊
二十年前我海校毕业,上船参加工作的头几年,船上还配有政委。那时私企很少,几乎都是国企海运公司。按照红头文件,船上要配有专职党务工作者,负责船舶党建、传达公司精神、树立安全意识及伙食管理等工作。  耿政委上船前,曾在省港航局下属分局做局长多年,到了内退年龄,按政策办理了手续,回家开始安度晚年。不料,港航局念其政治思想觉悟高,身体尚好,于是征求他意见后请他上船做了政委。  耿政委上船后,平日里喜欢四处
期刊
摘 要:静板书属商洛土生土长的民间曲种,早在清道光年间就盛行于陕西省洛南县,它曾是盲艺人求生糊口的手段;其演唱形式集弹、说、唱、打、敲于一身,声音洪亮、古朴粗狂,多于乡村求神、谢土、红白喜事助兴,书目形式分大书、中書、小书,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爱憎分明,褒贬有之。演奏以三弦为主,其它乐器辅之,故称“静板”。民间广为流传的代表作有:《包公案》《施公案》《小女婿》《马前泼水》《二十四孝》等300余
期刊
窗外的夜色水一样涌进来,我的手指拂过玻璃板下毕业照上每一张熟悉的面孔,停在他的脸上,心里隐隐作痛。父母的争吵像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魔音,从门缝渗透进来,缠绕着我。  “‘三本’大学说啥都不能念,毕业连个好工作都找不到。她不复读以后人生就废了。复读复读,必须复读!”妈妈总是这样扯着嗓门儿吵架,气势如山倒。  “哪有那么严重?按她心情来,实在不行以后学门技术,能光明正大养活自己就行。”爸爸一直都玩世不恭,
期刊
这是一条曲里拐弯的巷子。巷子忒窄,却因曲折而富有动感。光滑的青石板路面酷似一本本精装的 《史记》 《汉书》铺就,走在上面,能让人发思古之幽情,产生诸多难以言传的遐想。两旁的建筑物多呈古怪荒诞的风味,灰蒙蒙的秦砖汉瓦密密麻麻、歪歪斜斜地堆砌着,高墙厚壁,古色古香。整个巷子,有如绘画大师的一幅素描,有品不尽的文化韵味。  小巷虽窄小,却挤满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百姓人家。故小巷人物形形色色,其老老少少,
期刊
摘 要:《民艺论》一书收集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的重要文章,从中可以探索柳宗悦的美学思想和民艺之美,他指出美的本质是“自在”,民艺之美的特质是民艺的实用性等;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美学家、文学家,他在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美是生活”的观点。本文以柳宗悦的《民艺论》一书为基础,对照探索柳宗悦的“民艺之美”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美学思想关系。  关键词:《民艺论》;车尔尼雪夫斯基;柳宗悦;“美是
期刊
我、麦田还有驴子,曾一起在某化工厂做工,专门生产各种一线品牌的洗发水,生意很火。  每当午后,老板会用小货车拉来大桶大桶的原料,命我们夜间上工,将它们灌装进不同的洗发水瓶里。灌装时无须关注瓶子上的品牌,但必须区分不同的香型,比如木瓜味儿的原料绝不能灌进青瓜香型的瓶子里,否则就是一起生产事故,要扣发工资。  来厂提货的人以理发店和传销组织的采购员居多。这两种行业,我总是莫名其妙地混为一谈,认为它们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