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幼儿园教育应适合中国国情,以家园为中心,充分利用大自然教育儿童。本土文化是学前儿童生活中的一笔财富,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本土文化也是学前儿童接触最多的文化,学前儿童浸润于本土文化土壤中并一直得到本土文化的滋养。
【关键词】 本土文化;幼儿教育;家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周庄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是中国第一水乡。她就像一颗夜明珠,散发着亮丽的光泽。“小桥、流水、人家”——独特的水乡风光、船儿摇摇、乡曲环绕……孩子们生活在如诗如画的环境之中。昆山市周庄中心幼儿园以此为契机,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让这些充满魅力、充满吸引力的本土文化资源,走进孩子们的视野,融入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继承、发扬、创新家乡的文化。
一、赏一赏,感受家乡的富饶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虽然呱呱落地在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从出生开始就已经不自觉地打上了本土文化的烙印,但是,他们对家乡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更是茫然不知。我们就带领他们去参观游览,欣赏家乡的名胜古迹,观看民间表演,欣赏家乡的传统手工艺,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引领他们开启认识家乡的大门。小朋友们跨进沈厅那一道道高高的门槛,观赏那屋梁上栩栩如生的砖雕,那“飞群走兽”“古人古物”分明在述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小朋友们走上双桥那一级级石阶,聆听陈逸飞爷爷和双桥的故事,那一横一竖跨越在碧波荡漾的小河之上的双桥,又名“钥匙桥”,它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文化街是幼儿最流连忘返的地方,那古老的中药铺、铁匠铺、木匠铺;那手工的织布机、漂亮的繡花鞋、造型奇特烙着家乡美景的大大小小的葫芦;那勾住小朋友双眼的袜底酥、海棠糕、粽子糖……无处不在传递着古镇悠久的历史。
二、说一说,表达对家乡的无限热爱
因为我们带领孩子进行过参观,孩子储存了许多开放式信息,这些信息为孩子表达情感、积淀情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在认识了解家乡的基础上,小朋友们开始说家乡了。听一听民间传说,说一说名人故事,学一学景点儿歌;夸一夸家乡特产;唱一唱家乡小调……在夸一夸家乡的活动中,孩子们特别高兴,都愿意说上几句,并都为家乡的繁荣而自豪。孩子赞美家乡的话是一套一套的:人人都说周庄美,水美,景美,人更美;周庄古镇特产多,万三蹄哎状元糕,阿婆菜哎袜底酥,真是香甜又美味……这一系列活动既加深了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幼儿思维发展,同时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爱家乡的情感。
三、画一画,展现家乡的独特魅力
幼儿对家乡的感受是栩栩如生、丰富多样的,他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家乡的陶醉。我们为幼儿提供表现的平台,设计了手帕画、盘子画、素描画、彩色画、蜡染画等,让不同的手法展现在不同的材料上,不断地激发他们绘画的热情,通过绘画的方式来展现家乡的独特魅力。每次绘画活动,孩子们都特别高兴,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事物画下来。有的画“家乡的桥”,有的画“家乡的房子”,有的画“家乡水、船”……经过所有孩子们的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精心创作,一副副美丽的“家乡画”便展现在我们的教室。在以本土文化为内容的绘画活动中,小朋友的绘画技能提升了,情操也得到了陶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他们的画中散发着。
四、做一做,体会家乡的文化底蕴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那么我们采用哪些材料让小朋友在做做玩玩之中体会家乡的文化底蕴呢?我们的家乡是一个鱼米之乡,各式各样的种子、稻草、芦苇、蟹壳、葫芦……都是制作的好材料。我们设计了种子娃娃粘贴画,在小朋友的相互合作中,有了一幅幅充满童趣的“小桥、流水、人家”作品;《百变稻草》的活动中,稻草在小朋友的小手之中变出了可爱的稻草人、有趣的小动物,在音乐声中,和小朋友们跳起了朋友舞;用芦苇造双桥、拼小船,等等。身边的废旧物品也成了小朋友制作的好材料,用各种纸盒子做房子,用泡沫做石桥,用绒线绣家乡……小朋友们在剪剪、贴贴、拼拼的制作中提高了动手能力,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随之得到了发展,热爱家乡的情感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五、玩一玩,做家乡的小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自主性游戏能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选择游戏内容和方式,以本土文化为内容而开展的游戏正随着孩子们对家乡的深入了解而日趋增多。在游戏中,他们充满着激情,全身心地投入,他们模仿着、交往着、想象着、创造着,在无拘无束中学习,在你来我往中锻炼。在对家乡认识了解、说说、画画、制作的基础上,我们和孩子们开出了“双桥小导游”“蓝印花布小作坊”“万三食品店”“画家村”“水乡工艺品”等一系列游戏,在游戏中,小朋友们模仿着家乡人民的种种劳动。“蓝印花布小作坊”里有的在做蜡染,有的在做扎染;“万三食品店”里有的在切万三糕,有的在做青团子;小导游挥动着小旗,举着小喇叭向“游客”介绍着家乡的有名景点、特色美食。孩子们俨然成了家乡的小主人。
本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根基,它具有历史性、传统性、继承性以及地域性,而其中的精华又汇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流。当儿童远离了民间的神话传说、传统的游戏娱乐、淳朴的田野乡情,势必意味着儿童文化的本土情愫和寻根意识的淡漠,乃至文化的民族根基的建构在一开始的人之幼年即已沦陷。与此同时,在全球多元化的今天,儿童只有找到自己本土文化的根源,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接纳其他文化。让家乡的文化走进幼儿园的课程,并相互融合,才能让爱家乡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编辑:陈岑)
【关键词】 本土文化;幼儿教育;家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周庄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是中国第一水乡。她就像一颗夜明珠,散发着亮丽的光泽。“小桥、流水、人家”——独特的水乡风光、船儿摇摇、乡曲环绕……孩子们生活在如诗如画的环境之中。昆山市周庄中心幼儿园以此为契机,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让这些充满魅力、充满吸引力的本土文化资源,走进孩子们的视野,融入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继承、发扬、创新家乡的文化。
一、赏一赏,感受家乡的富饶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虽然呱呱落地在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从出生开始就已经不自觉地打上了本土文化的烙印,但是,他们对家乡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更是茫然不知。我们就带领他们去参观游览,欣赏家乡的名胜古迹,观看民间表演,欣赏家乡的传统手工艺,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引领他们开启认识家乡的大门。小朋友们跨进沈厅那一道道高高的门槛,观赏那屋梁上栩栩如生的砖雕,那“飞群走兽”“古人古物”分明在述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小朋友们走上双桥那一级级石阶,聆听陈逸飞爷爷和双桥的故事,那一横一竖跨越在碧波荡漾的小河之上的双桥,又名“钥匙桥”,它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文化街是幼儿最流连忘返的地方,那古老的中药铺、铁匠铺、木匠铺;那手工的织布机、漂亮的繡花鞋、造型奇特烙着家乡美景的大大小小的葫芦;那勾住小朋友双眼的袜底酥、海棠糕、粽子糖……无处不在传递着古镇悠久的历史。
二、说一说,表达对家乡的无限热爱
因为我们带领孩子进行过参观,孩子储存了许多开放式信息,这些信息为孩子表达情感、积淀情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在认识了解家乡的基础上,小朋友们开始说家乡了。听一听民间传说,说一说名人故事,学一学景点儿歌;夸一夸家乡特产;唱一唱家乡小调……在夸一夸家乡的活动中,孩子们特别高兴,都愿意说上几句,并都为家乡的繁荣而自豪。孩子赞美家乡的话是一套一套的:人人都说周庄美,水美,景美,人更美;周庄古镇特产多,万三蹄哎状元糕,阿婆菜哎袜底酥,真是香甜又美味……这一系列活动既加深了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幼儿思维发展,同时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爱家乡的情感。
三、画一画,展现家乡的独特魅力
幼儿对家乡的感受是栩栩如生、丰富多样的,他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家乡的陶醉。我们为幼儿提供表现的平台,设计了手帕画、盘子画、素描画、彩色画、蜡染画等,让不同的手法展现在不同的材料上,不断地激发他们绘画的热情,通过绘画的方式来展现家乡的独特魅力。每次绘画活动,孩子们都特别高兴,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事物画下来。有的画“家乡的桥”,有的画“家乡的房子”,有的画“家乡水、船”……经过所有孩子们的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精心创作,一副副美丽的“家乡画”便展现在我们的教室。在以本土文化为内容的绘画活动中,小朋友的绘画技能提升了,情操也得到了陶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他们的画中散发着。
四、做一做,体会家乡的文化底蕴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那么我们采用哪些材料让小朋友在做做玩玩之中体会家乡的文化底蕴呢?我们的家乡是一个鱼米之乡,各式各样的种子、稻草、芦苇、蟹壳、葫芦……都是制作的好材料。我们设计了种子娃娃粘贴画,在小朋友的相互合作中,有了一幅幅充满童趣的“小桥、流水、人家”作品;《百变稻草》的活动中,稻草在小朋友的小手之中变出了可爱的稻草人、有趣的小动物,在音乐声中,和小朋友们跳起了朋友舞;用芦苇造双桥、拼小船,等等。身边的废旧物品也成了小朋友制作的好材料,用各种纸盒子做房子,用泡沫做石桥,用绒线绣家乡……小朋友们在剪剪、贴贴、拼拼的制作中提高了动手能力,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随之得到了发展,热爱家乡的情感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五、玩一玩,做家乡的小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自主性游戏能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选择游戏内容和方式,以本土文化为内容而开展的游戏正随着孩子们对家乡的深入了解而日趋增多。在游戏中,他们充满着激情,全身心地投入,他们模仿着、交往着、想象着、创造着,在无拘无束中学习,在你来我往中锻炼。在对家乡认识了解、说说、画画、制作的基础上,我们和孩子们开出了“双桥小导游”“蓝印花布小作坊”“万三食品店”“画家村”“水乡工艺品”等一系列游戏,在游戏中,小朋友们模仿着家乡人民的种种劳动。“蓝印花布小作坊”里有的在做蜡染,有的在做扎染;“万三食品店”里有的在切万三糕,有的在做青团子;小导游挥动着小旗,举着小喇叭向“游客”介绍着家乡的有名景点、特色美食。孩子们俨然成了家乡的小主人。
本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根基,它具有历史性、传统性、继承性以及地域性,而其中的精华又汇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流。当儿童远离了民间的神话传说、传统的游戏娱乐、淳朴的田野乡情,势必意味着儿童文化的本土情愫和寻根意识的淡漠,乃至文化的民族根基的建构在一开始的人之幼年即已沦陷。与此同时,在全球多元化的今天,儿童只有找到自己本土文化的根源,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接纳其他文化。让家乡的文化走进幼儿园的课程,并相互融合,才能让爱家乡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