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管理之我见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ly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和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学校生存的立足之本。它的重要性引起各级各类学校决策者的足够重视,并力图加强全面质量的管理,制订出自己一套独特的办学方案。到底如何全程操作、得到良好的发展势头呢?现发表我的几点拙见:
  
  一、清醒度量“全面”的宽度
  
  有些学校领导把全面质量管理理解为无所不包的方方面面的管理,以为只要把教学、后勤、财务、教研、教师、学生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都抓起来,就算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殊不知 “全面”有其特殊的内涵,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学校管理中,领导者可就某一方面的质量问题,如学生主动性不够、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实施质量管理,也就是从分析影响该方面质量的所有因素出发,进行全过程的控制,逐步消除主要的不利因素。王蒙说:“一个事无巨细都操心的人不会有成绩;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不会有所作为;一个热衷于关系学的人不会有真正的建树;一个拼命做表面文章的人不会有深度。”
  校长提高质量不是以数量来衡量而是用精度来度量。这就要求我们的校长应学会授权和实行分层管理、分级负责。只有这样,校长才能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用在只做校长应该做的事上,从而摆脱工作中的忙乱和乱忙现象,以使工作事半功倍。
  
  二、适时发放奖励的“量度”
  
  现在人们都在关注提高教师积极性问题,并且一味的认为:全面进入奖励机制可刺激教师的工作热情,孰不知:偏激的“全面”会杀伤全部的士气。
  有这样一个校长,他为了体现他对教师好,每学期结束时,偷偷地给每一个老师送上一个红包,让老师感觉到他的恩惠。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这校长好,对自己进行了了赏识并给了金钱的肯定,但人的虚荣心有时也是掘墓人,大家渐渐地知道:赏识不只是自己时,就开始有点讨厌校长鬼鬼祟祟、不分主次的做法。
  记得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诸侯国的国王,他对朝中的大臣总是很大方地进行奖励,给大臣们许多金银财宝,可是,当他被敌人追杀时,得到他好处的大臣没有一个出来保护他、为他卖命,而有一个穷要饭的勇士挺身救了他。他好奇地问,为什么要救他?那人说:“有一次,国王给了他一碗饭使他不至于饿死”。到这时,国王才开始真正的反省:奖励泛滥就等于没有奖励。
  其实,一个学校的管理,尤其是校长的管理,应该有奖罚分明的制度,奖励能够促进教师的进取心,奖要奖得正大光明,奖得科学而实在。这样,才能够推动教育的发展,才能推动教师的发展。
  
  三、突破“传统”对“创新”的禁锢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是知识创新水平,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创新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校教学工作要参与激烈的竞争,并且要取得竞争的胜利,作为管理者必须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管理工作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意识和管理两个层面上。其一是意识创新。随着教育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教育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管理工作者就必须从长远的、发展的、创新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新时期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其二是管理创新。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对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进行认识与思考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新时期教师素质的要求、学生素质的评价、德育工作社会化、学校管理网络化等,都将成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作为管理者,必须勇于实践,善于探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四、让竞争成为你的牵引机
  
  俗话说“死水不活”。建立考核制度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是使教师良性竞争的有效手段。我们除以考核教师工作成绩为主外,还考核教师的常规工作、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等,在考核教育教学结果的同时,还考核平时取得的成果。把考核结果作为衡量教师、班级工作主要标准,给予相应的如培训奖励等激励措施。使全校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正面导向作用。
  有人说:人生舞台,不管风还是雨,你都需要去踩,必需去面临。校长岗位也如此,就如一杯咖啡,一杯茶水,你都要去尝试其中的苦涩,才能用宽容的角度为对方着想。若口水满天飞,死缠乱打,拼个你死我活,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于事无补。各方面的经验不是一时涌现,而是靠一朝一夕总结而来的。一个管理者俱备的条件,处理事情要冷静,尽可能地去美化整个过程。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此时此刻对方承受的是何种压力或是面临的是何种问题。而并不是以个人的观点去判断。切忌把你的原则强加在别人的原则之上,把你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你的原则上,在你提出建议时,替别人多想那么一点点,相信你给他带来安慰外,从中你一样会得到更多的赞赏和他人的崇拜。管理者,面对的是每一个人,而每一个人发出不同声音时,用对方的缺点与优点去平衡对方的心态,用宽容之心去考虑整个过程。这样就会不失大雅,不失处理方式,病根找到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作者联通:717300陕西省子长县齐家湾中学)
其他文献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小学生身心特点,自觉地选择利用各种媒介,如环境、气氛、事物、艺术以及教师自身等因素,有意识地创设一个有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所设的问题情境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以达到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它有很多优点。语文教学中,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不言而喻。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指的是对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人格上的要求,作为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是衡量一个教师的基本水准。  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此,教
期刊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积极性和追求。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
期刊
俗话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幼儿教育事业是良心的事业”。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用心”的去带孩子,教育孩子,用良心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让爱永驻我们心田。每一位老师都喜欢自己班里的孩子,经常为他们点滴进步感到高兴,也为他们的缺点生气。而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行有时会引起家长的误解或违反教育原则,可如果听之任之,常规又得不到发展,从而增加了工作的困难性。怎样才能很好地平衡两者的关系呢?关键在
期刊
在“世界微笑日”来临之际,很多城市的“文明办”纷纷举办“迎奥运,向他人微笑”主题活动。据主办者说,微笑正在远离青少年,有资料表明:超过二分之一的中小学生表示平时很少微笑。感慨之余,就想到了学生不会笑、不爱笑,难道与教师不无关系吗?  据生物学家说,人类是世界上唯一会笑的动物。心理学认为:“笑,不仅是一种情态,更是一种心态,它是自由意识与相应智能的结合。”所以,笑可以使人们心灵相通,情感相融。微笑看
期刊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为了把他们培养成“四有”新人,就必须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那么该如何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呢?  首先要提高父母和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平。父母和教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直接影响着未成人品德的形成。一对父母影响着自己的后代,一个教师则影响着一群学生。可以设想一下,如
期刊
阅读和写作是以识字量的多少为前提条件的,识字是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阶段,是识字的关键时期。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期明确指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自主识字。
期刊
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然而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
期刊
课堂评价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作业、演示、表现所作出的评价性语言。独立意识尚未形成的小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所以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及思想感情的发展。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精当的课堂评价语言。那么,怎样的课堂评价语言才是精当的呢?    一、评价语应简明、准确,
期刊
尝试探究性学习,不只是局限于语文学科。所有学科都可让学生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只要老师善于指导,探究性学习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那么,如何利用课程资源,尝试探究性学习呢?    一、激发探究兴趣,调动全员参与    在活动课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个性。活动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它没有像学科课程中的“应知应会”这一基本要求。老师在活动课程的指导上要把握兴趣个性的差异。如有些学生喜欢拼装散件式玩具,有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