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教育大多以学科为教育的核心,其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了综合性学习理念后,需要更好的加强语文教学在教育本身中的应用,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们语文学习成绩,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完整的人。因此,在语文主题教学中,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也需要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主题教学;小学
一、主题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
新的课程改革之后,语文学科教学也需要建立在学科中心论这一基础上,语文教学相比其他课程更加需要进入综合性的学习,在打破了语文学习与其他课程、学科以及生活之间的壁垒后,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素质也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中的重点。语文教学中对于“语文课程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及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也成了教学的重点,其中培养学生们的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运用语文知识,培养发散思维以及提高学习热情也都是新的语文素养培养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运用语文知识,其中听说能力、读写能力以及交际能力也都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同时,语文教学也必须要加强对学生们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视,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这样也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上包括的内容也相对较多,这样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们提供综合性的课堂教学内容。而目前以主题统领语文课堂教学自然也成了目前培养学生们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表现的也更加明显。
二、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
第一,核心素养的定义。核心素养大多是指在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以及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基本品格以及能力,个人修养更加注重爱国情怀以及社会情怀的培养,同时也关注自主发展、合作参与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来看,能够更好的反映出学生在社会价值观方面的综合素质。而从指标选取方面来看,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反映出了社会发展的最新动向,这样也更加符合我国的历史文化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语感、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内容。其中语感主要是指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语文学习的能力是語文教学的目标,但并不是终极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核心是对语感的培养,而培养语感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所在,是语文素养发展的基础。同时,语文教学中对于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过程,而这也是一种习惯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培养也是形成语文素养的一种动力,因此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必须要加以高度重视。
第二、主题教学的定义。主题教学是在语文语言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多方面内容的渗透学习来将所要学的内容系统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学习网络。这样在指向学生语文素养与价值观的整体提升的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主题教学可以是语文教学中内部整个的主题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包含了阅读主题以及与阅读相关的主题,同时也可以涵盖除了语文学科外的一些其他学科,只要能够对主题教学形成辅助的都可以算是主题教学第一部分。
三、钻研教材,挖掘学科内部主题
主题教学中针对教材的研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要将学习的内容从零散连成整体,并且通过主题来将其架构成一个统一的部分。比如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某一篇课文的主题阅读,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上增加相关的补充材料,这样在利用了其他引申材料后,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教师在设计了学生们参与的环节之后,也可以将学生们的思想带入到整个主题当中,而后将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打造成主题教学。
四、打破学科壁垒,创设主题课程
传统的语文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的实施首要的就是打破学科壁垒,在分科课程的基础上创设综合课程,在学科立场的基础上倡导跨界思维,建设开放的语文课程。从儿童出发,基于学科而又不限于学科,重构教程,让师生在主题课程中成为共同的学习者。小学阶段学生有其自身的特质,儿童学习发展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我们可以在研究语文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突破学科界限,融合生活视界,构建主题课程,甚至可以自编教材,通过主题实现跨学科学习。比如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的主题课程实验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他们改变了课程结构,致力于改变师生日常存在状态,用课程超越课堂,让师生在主题课程中成为共同的学习者。在一年级上学期的主题学习中,他们设定的第一个学习主题就是“我是一名小学生啦”,从学科进入转换为生活进入的方式。在他们的学校里,尤其在小学低段,没有学科,甚至也没有课时的概念,全部指向就是儿童的生活,让儿童在学校学习中感到成长的快乐。
五、突破“教”室中心,完善实施体系
传统的语文教师是以教室为教学实施的中心的一师多生的方式。主题教学的实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施的空间和方式上进一步加以完善。首先,教室是教的空间,更是学的空间。主题教学的实施可以根据学习主题的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室的布置,让它从以教为中心的空间转化为以学为中心的空间,拉近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同时,也缩短了他们的心理距离。在这样的一个空间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领头人,他们共同学习,共同经历,共同成长。
六、定性定量结合,体现多元综合评价
对于教学形式的实施,我们并没有制定出与之对应的评价体系,因此教学的评价也无法保证科学性。但是主题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综合性的评价系统后,其应用方式也决定了其评价是多维的,因此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应用内容上相比以往都更加先进。首先,评价标准应该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其次,评价应体现定性和定量的结合,而又应以定性为主。由于主题教学有很强的综合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科专业性,在如何量化评价上还尚待研究的深入。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核心素养;主题教学;小学
一、主题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
新的课程改革之后,语文学科教学也需要建立在学科中心论这一基础上,语文教学相比其他课程更加需要进入综合性的学习,在打破了语文学习与其他课程、学科以及生活之间的壁垒后,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素质也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中的重点。语文教学中对于“语文课程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及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也成了教学的重点,其中培养学生们的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运用语文知识,培养发散思维以及提高学习热情也都是新的语文素养培养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运用语文知识,其中听说能力、读写能力以及交际能力也都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同时,语文教学也必须要加强对学生们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视,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这样也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上包括的内容也相对较多,这样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们提供综合性的课堂教学内容。而目前以主题统领语文课堂教学自然也成了目前培养学生们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表现的也更加明显。
二、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
第一,核心素养的定义。核心素养大多是指在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以及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基本品格以及能力,个人修养更加注重爱国情怀以及社会情怀的培养,同时也关注自主发展、合作参与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来看,能够更好的反映出学生在社会价值观方面的综合素质。而从指标选取方面来看,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反映出了社会发展的最新动向,这样也更加符合我国的历史文化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语感、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内容。其中语感主要是指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语文学习的能力是語文教学的目标,但并不是终极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核心是对语感的培养,而培养语感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所在,是语文素养发展的基础。同时,语文教学中对于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过程,而这也是一种习惯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培养也是形成语文素养的一种动力,因此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必须要加以高度重视。
第二、主题教学的定义。主题教学是在语文语言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多方面内容的渗透学习来将所要学的内容系统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学习网络。这样在指向学生语文素养与价值观的整体提升的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主题教学可以是语文教学中内部整个的主题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包含了阅读主题以及与阅读相关的主题,同时也可以涵盖除了语文学科外的一些其他学科,只要能够对主题教学形成辅助的都可以算是主题教学第一部分。
三、钻研教材,挖掘学科内部主题
主题教学中针对教材的研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要将学习的内容从零散连成整体,并且通过主题来将其架构成一个统一的部分。比如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某一篇课文的主题阅读,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上增加相关的补充材料,这样在利用了其他引申材料后,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教师在设计了学生们参与的环节之后,也可以将学生们的思想带入到整个主题当中,而后将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打造成主题教学。
四、打破学科壁垒,创设主题课程
传统的语文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的实施首要的就是打破学科壁垒,在分科课程的基础上创设综合课程,在学科立场的基础上倡导跨界思维,建设开放的语文课程。从儿童出发,基于学科而又不限于学科,重构教程,让师生在主题课程中成为共同的学习者。小学阶段学生有其自身的特质,儿童学习发展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我们可以在研究语文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突破学科界限,融合生活视界,构建主题课程,甚至可以自编教材,通过主题实现跨学科学习。比如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的主题课程实验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他们改变了课程结构,致力于改变师生日常存在状态,用课程超越课堂,让师生在主题课程中成为共同的学习者。在一年级上学期的主题学习中,他们设定的第一个学习主题就是“我是一名小学生啦”,从学科进入转换为生活进入的方式。在他们的学校里,尤其在小学低段,没有学科,甚至也没有课时的概念,全部指向就是儿童的生活,让儿童在学校学习中感到成长的快乐。
五、突破“教”室中心,完善实施体系
传统的语文教师是以教室为教学实施的中心的一师多生的方式。主题教学的实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施的空间和方式上进一步加以完善。首先,教室是教的空间,更是学的空间。主题教学的实施可以根据学习主题的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室的布置,让它从以教为中心的空间转化为以学为中心的空间,拉近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同时,也缩短了他们的心理距离。在这样的一个空间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领头人,他们共同学习,共同经历,共同成长。
六、定性定量结合,体现多元综合评价
对于教学形式的实施,我们并没有制定出与之对应的评价体系,因此教学的评价也无法保证科学性。但是主题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综合性的评价系统后,其应用方式也决定了其评价是多维的,因此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应用内容上相比以往都更加先进。首先,评价标准应该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其次,评价应体现定性和定量的结合,而又应以定性为主。由于主题教学有很强的综合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科专业性,在如何量化评价上还尚待研究的深入。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