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在产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关键词】不同体位;产程;应用;研究进展
  一直以来,产妇在各产程中的体位受到一定限制,但随着产科医学的发展和产时服务模式的改变,产妇已从单一体位发展为多种体位相结合。目前常用体位有半卧位、蹲位、仰卧位、膀胱截石位和自由体位等。WHO于1996年[1]提出,自由体位分娩能使产妇更加舒适,有利于自然分娩,国外已有许多医院让产妇自主选择舒适的分娩体位分娩。我国学者对站立式体位、卧位、蹲位、手膝位、等新型分娩体位的临床应用也进行了探索,效果明显[2]。现就不同体位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传统体位在产程中的应用
  一直以来,产妇进入临产后多采取传统体位——仰卧位,在第二、第三产程,多采取仰卧膀胱截石位,此卧位是目前大多数医院普遍采用的分娩体位。此体位便于助产士观察产程、听胎心音和操作,也有利于显示手术视野,方便助产士在突发情况下的抢救。但长期临床应用发现此体位最不符合生理要求。长时间应用此体位易造成:第一产程时间延长、胎儿缺氧、难产机会和会阴侧切率增加、发生继发性宫缩乏力和胎儿窘迫的概率增加。但是,当产妇子宫收缩较强、胎儿较小时,为避免产程进展过快所致的产道损伤,可采用仰卧位分娩。分娩过程是艰苦的,主要是伴随着疼痛,寻找一个舒适的体位来缓解分娩疼痛引起了重视[3-4]。大量研究表明,在整个产程中应用不同体位更有助于产程进展。
  2 不同体位在产程中的应用
  聂津等[5]对360例初产妇开展了不同分娩体位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产程中应用不同体位可降低剖腹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增加产妇舒适度,减少产后出血。
  2.1坐位 坐位使提肛肌向下及两侧扩展,胎儿纵轴与产轴相一致,胎先露下降,同时可缩短产程。坐位可以减少骨盆倾斜度,有利于胎头入盆和分娩机转顺利完成,胎儿容易娩出。此卧位也可以降低胎儿窘迫率和新生儿窒息率降。缺点是不便于接生,且因胎头娩出过快易造成会阴裂伤。若分娩时间过长易致外阴水肿。
  2.2蹲位 蹲位能更好的用子宫收缩、腹肌和肛提肌的收缩力使胎儿娩出,此卧位最符合生理。缺点是助产士操作不方便。此位也易造成急产,增加了产褥感染率和新生儿坠落伤亡率。因此,目前临床上蹲位分娩较少采用。
  2.3侧卧位 侧卧位使胎儿重力方向正好与产道平面垂直,临产后,让枕横位或枕后位的孕妇取对侧卧位,能使已入盆的胎头退出骨盆,再随着有效的宫缩,重新以正常的胎方位入盆,但是,长时间的侧卧位也易致产妇疲劳,使产程延长。
  2.4站立位 李晶等[6]对320例初产妇开展了站立式分娩体位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体位相比,站立位可增加骨盆出口径线,使胎位朝着最有利于分娩的枕前位方向旋转。使第二产程明显缩短23min,同时,增加了胎盘供血量,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
  2.5屈腿半卧位 屈腿半卧位时产妇取半卧位,床头抬高约50°,产妇双手抱大腿或膝盖,配合宫缩用力[7]。张文[8]对300例初产妇进行屈腿半卧位与传统卧位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屈腿半卧位使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缩短26min,试验组顺产率为95%,比对照组高16%,在产后出血率、尿潴留、会阴肿痛、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这种体位也有利于助产士更好地保护产妇会阴[9-10],然而此体位易造成胎儿胎盘供血不足。由此可见,虽然此卧位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
  2.6手膝位 手膝位是让产妇双膝着地(戴上护膝),身体向前倾屈,双手掌或者双拳着地支撑自己,膝下需放置垫子。研究[11]证实,此体位可减轻胎儿对产妇腰骶部压迫的疼痛感,方便医护人员进行阴道检查,有利于枕后位胎儿的旋转,增进产妇舒适感。
  2.7自由体位 李新景[12]采用隨机对照实验将自由体位和仰卧位运用于初产妇的第二产程,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剖腹产率降低2.13%,第二产程时间缩短(21.28±3.31)min,产妇分娩满意度增加。
  3 小结
  综上所述,不同体位在分娩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也存在自身局限性。当然,产时自主体位选择应注重个性化,产程中注意补充营养和休息,密切观察先露下降及会阴情况,一旦胎头拨露即改变体位并准备接生。对有急产倾向、子宫收缩较强及胎儿较小的产妇,为避免产程进展过快所致产道损伤,宜采用仰卧位分娩。因此,如何在各产程中充分发挥不同体位的优势,减少其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探索出更为人性化、行之有效的正常分娩服务模式,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助产护理发展领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WHO/FRH/MSM.Care in normal birth:a practical guide.1996[EB/OL].[2012-12-17].
  [2]周肖郁,叶小青,黎佩兴,等.坐位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13):1164-1165
  [3]荣利.孕妇在产程中采取不同体位对分娩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2):1482-1484
  [4]黄雪玉,钟惠章,梁满平等,产程不同阶段实施体位指导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7):60-62
  [5]聂津,解素勇.产程中不同分娩体位对分娩效果的影响[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5):65-67
  [6]李晶,纪艳洁.立式位对分娩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325.
  [7]Simkin P,Ancheta R.The Labor progress handbook[M].陈改婷,张宏玉译.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11:224-225
  [8]张文.半卧位屈大腿法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分析[J].应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3):162
  [9]李德霞.产程中体位疗法的临床意义[J].工企医刊,2010,23(3):43
  [10罗庆平,郑玲,曾学燕.产妇第二产程,适时特殊体位分娩效果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12):1089
  [11]任辉,常青,刘兴会,等.助产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34-236.
  [12]李新景.第二产程分阶段体位管理对产妇分娩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9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探讨溶血的血液标本对肝功能检测结果影响的临床研究体会。 方法:将我院健康体检的60人份静脉血分为两组,分别离心后8min后立即检测和震荡20min溶血再离心后检测肝功能,对实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溶血组TP、ALT、AST明显升高,γ-GT、TBIL、DBIL明显降低,与非溶血组相比较,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高危患者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2010—2012年38例腹腔镜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9例,干预组采用有计划系统的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干预组病人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的患者120例,征求患者的意愿之后,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60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法。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探讨在主动脉夹层急诊CT检查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123例主动脉主动脉夹层行急诊CT检查的患者均行有效护理措施的干预:包括检查前解除患者心理压力,做好止痛、控制血压、严密观察病情的护理。结果:123例患者除其中疑似整条主动脉夹层患者家拒做检查1例外,其余患者通过采取心理暗示、镇静、镇痛,检查中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分娩的6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干预组,每组各31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性的回顾分析。结果:干预组护理的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常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护士职业倦怠及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借鉴;以便更好的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方法:采用便利的抽样方法,选取385名病房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士为199名,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士为186名,分别进行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应用的调查工具为:自行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 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方法 通过对56例颅脑外伤患者定时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的变化,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早期治疗。结果 56例患者中46例恢复良好,5例轻度残疾,1例重残,4例死亡。结论 严密认真仔细的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是减少并发症,降低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放置静脉留置针的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技巧。方法根据102例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留置针型号、穿刺位置、固定方式等,并对静脉留置针放置的全程进行规范护理。结果本院收治的102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中, 有98例患者成功留置,成功留置率为96.1%,有4例患者留置失败,留置失败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分析64排冠状动脉CTA在心肌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15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CT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采用数字血管造影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患者心肌桥诊断情况。结果:1215例患者中,共计356例患者检出心肌桥,比例为29.3%,其中220例心肌桥位置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五项结果和HBV-DNA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取190例乙肝血清,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HBV-DNA、乙肝五项指标,对比分析两种检测结果。结果:不同乙肝类型HBV-DNA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