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给孩子买大一码的衣服吗?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u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孕晚期的时候,海淘了很多宝宝衣服。看论坛里妈妈们的经验,普遍推荐要买大一号,鬼使神差地直接从6个月买起,有打折货就囤,一下子囤到了两岁。小Jo出生时7斤6两,按说不算偏小的宝宝了,可真不像论坛里说的要穿大一号的衣服啊,按指导月龄穿妥妥的。结果,买回来的衣服大,只能重新买。
  现在,我已经很少网购衣服了。随便在专柜买买打折的,几十块钱一件小衣服,穿一季就淘汰了,我妈就总说我“不会过”。毕竟,她到老都是那种买鞋都要买大一号,往里加鞋垫也要大一号的人,节俭惯了,觉得买大就是占便宜,真心看不惯我们。
  我小时候,穿二手百家衣是常有的事,逢年过节买件新衣服,真是恨不得穿够老本!于是“给孩子买大一号、买大两号的衣服”仿佛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譬如校服,我妈那会儿就想一定要订最大的,可以从初一入学一直穿到毕业。校服本来就难看,肥肥大大就更惨不忍睹了。
  衣服过大、过长,总是很容易给人“松松垮垮”的邋遢印象。我们总是买大号,可等第二年想穿可能又小了。
  孩子们都喜欢运动,穿着大一号的衣服跑起来、跳起来,总会带来诸多不便和麻烦。
  美国辛辛那提的儿童医疗中心曾做过一个定向研究:吃住在同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身体运动的等级差别,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穿着。不合身的室外衣物,特别影响这个年龄段的运动力。比如:大一号的鞋子会发出噼啪声,过长的衣袖、宽松的裤脚,还有的父母嘱咐孩子:你们的衣服太贵了,不要把衣服摔坏、弄脏……心累!现在想想,不爱爬的小宝宝,是不是很多都穿得像个包子呢?


  一两岁以后的孩子,长得真没那么快。孩子最好的时光就那么几年,何必委屈他们?我们自己买衣服,一旦尺码不合适不是退换就是直接压箱底。自己都“将就”不了,凭啥要求孩子一穿就两年呢?不要低估孩子的审美,我家的小Jo同学就是一个会去专柜给自己挑衣服的孩子(虽然永远都是飞机、汽车这些交通工具的图案),我能做的就是给他挑一条能搭配上衣的裤子。
  我在孩子装扮上的投资不多,可能因为是男宝吧,这个季节,有四五件T恤、三四条短裤足够,每一季的鞋子最多三双。
  从实用角度给大家一些诚恳的建议吧!
  ·9个月前的宝宝,生长迅速,非要买大就买大一号,穿的时间长,相对省钱。特别是裤装,尿不湿涨起来时,免得勒太紧;宝宝会爬以后,裤子不要太大,特别是会走以后,尽量穿合体,以免孩子绊倒。
  ·夏天:只买合身尺码;春天:可适当稍大一点,可以留到秋天再穿;冬天:不合身的衣裤保暖性不好,所以外套不能大;需要抱的小宝宝,裤子可长一点,以免裤腿上漏风。
  ·鞋子,永远要合脚,预留0.5~1cm即可,大了容易影响孩子步姿。
  带打扮得体、干净清爽的孩子出门,比背个名牌包的回头率可高多了。
其他文献
这个学期女儿六年级,平日里和我聊起学校中的大小事件,各种“谁喜欢谁”“谁不知道谁喜欢谁”的小话题越来越多。上周就有这么一天,我偷懒不想做晚饭,带着她去楼下凑合一顿麦当劳。结果,吃饱之后回家一路上,我就不得不忍受她兴高采烈地跟我嘚吧她班上的八卦。  后来,我听得实在有些烦了,就干脆转守为攻地反问说:“哎,那你跟我具体说一说,你们天天说的 ‘喜欢’‘谁和谁一对儿’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从 ‘对上眼了’ 往
期刊
众所周知,含有丰富维生素的蔬菜,尤其是有色蔬菜,是人体所需维生素的主要来源。生活中,很多人在吃蔬菜比较少时,会通过维生素片补充营养。还有人认为蔬菜中含有丰富维生素,只要摄入足够的蔬菜,就没必要吃维生素片。这两种看法都是片面的,因为蔬菜和维生素片是不能互相代替的。  一方面,维生素片不能代替蔬菜。因为蔬菜中的维生素是天然成分,而维生素片大多是人工合成的,两者在性质上有差别。蔬菜是多种维生素的集合体,
期刊
在日本有一种普及性似乎不高却披着神圣光环的体育运动,那就是相扑。大体看来,相扑其实跟中国的摔跤运动十分相像,画一个圈,比赛双方被限制在这个圈子里打拼争斗。摔跤运动是看谁把谁摔倒在地,然后用身体压住,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得翻身而判定输赢。相扑则因运动员庞大的身体形状,其胜负规则更简单,只要一方将另一方推出圈外,就算赢了。如此简单的游戏,却成为日本全国人民顶礼膜拜、带有很强宗教色彩仪式般的头号运动。同样
期刊
在微博上我的ID是资深边缘人,不是矫情,的确是常常走在社交圈的边缘。这种边缘感表现在对“集体”这个概念的接纳无能:  班集体、校集体、公司,甚至包括家庭。出国以后,海外中国人的圈子,教会、老乡会、社区、校友会,都接触过,但都只能浅尝辄止。不是中国人的圈子更没有多大的动力和热情了。也许这是第一代移民不可避免的尴尬,也许是我这个人天生孤僻,我在各种不同城市居住过,上过好多学校,经历过各种工作单位,每到
期刊
前阵子,我的朋友求救,说她的孩子得了“异食症”,总是喜欢吃纸啊笔啊这类怪怪的东西,却不好好吃饭。这个孩子上小学,经常因为喜欢闻卷子、吃纸和咬笔头而被老师批评。  老师让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认为应该是身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造成的。然而检查结果都很正常,医生只好猜测是不是因为在校学习压力大造成的,建议多带出去玩玩。  孩子舌质并不红,也没有什么厚腻苔,不胖,脸色也有点儿黄,应该是脾胃比较虚弱……  想
期刊
像我们60后出生的人,大多兄弟姐妹众多。那时候家长也没时间管孩子,孩子们就如同小草,在庭院、路边自己疯长着,经常是晚上回家,破头破脸的,却因为衣服又撕了大口子挨一顿数落,就这样居然也都长大了。  80后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一家一个,又都住上了楼房,邻里间来往也不多,孩子常常闷在家里,看着他们的小模小样实在是寂寞,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在家里养了一只猫、一条狗。  猫和狗的性情很不一样。猫很独立,但
期刊
在我的大女儿豆豆2岁时,太太买过一本《小王子》,但翻看不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就扔到了一边。因为那时候,我虽然已经是一个爸爸,但繁忙的工作让我没有足够时间陪女儿,当然也未能感受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爸爸。但我当时依然自以为是地认定,我当然会是一个温和、慈爱的好爸爸。  后来我们全家去了加拿大,我成为一个全职爸爸。当时4岁的女儿豆豆很快用频繁的尖叫、不合作、反抗和叛逆耗尽了我的耐心,我从说教、批评、斥责升
期刊
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和老祖宗的生活截然不同的地方在于:足不出户,就可以洞悉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人的隐私不能称其为隐私,任何一个拥有话语权的人都可以随意发起不同范围的网络暴力。  前不久,微信朋友圈盛传的关于某市某品学兼优的初一学生某同学走失的事,就是其中之一。在正文的信息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某姓同学不同表情和形象的照片,可以看到他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及班级信息,可以看到他离家
期刊
作为低年级小学生的家长,面对学校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保持积极冷静理性合作的态度,至关重要。  首先,把孩子送到学校,不等于家长可以撒手不管,尤其是对刚上学的孩子。很多东西他们都要一点点从头学起,很多好的习惯要一点点养成,家长的参与和陪伴,能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及时给予必要地指导与协助,帮助孩子一步步走上正规的学习生活。  接下来需要明确的是,家长参与的目的,只能是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不是
期刊
微信里,彭鹏妈妈发来一张截图,有家长说老师把工作全都推给了家长,自己倒是乐得清闲……听听老师怎么说!看看别的家长怎么做!  “签字”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批学生,我从二年级开始带。  那时候,彭鹏是个特别调皮的孩子。第一天上课,他竟然在教室里跑起了步,我发现这孩子一刻也坐不住,就别提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听讲了。好不容易安抚下他,过了十分钟,他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想回家!”一句话不要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