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歇”的背后和前景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molan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茶歇”的意义
  
  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两段话:
  (1)目前,在中国,企业里提供茶歇的不是太多,不过可喜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有了茶歇的意识,有的企业会在工间安排15~30分钟的茶歇短休……(京华论坛,《走进南非——彩虹之旅》之《美食篇》,BBS.qianlong.com,2008年4月12日) (2)去年7月,厉以宁出任北京大学新成立的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我们此次的独家专访,也是在“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的茶歇时间进行的。(《人民日报》2006年4月17日第13版)
  这两段话中的“茶歇”可谓一张新面孔,恐怕大部分人都不太认识它。事实上,《现代汉语词典》《新华新词语词典》等词典中也无法找到它的踪影。然而。当笔者将该词键入“百度”,立马跳出了187000条有关资料;“Google”搜索到的“茶歇”更是多达427000条!各家报纸上也不时闪现“茶歇”的身影,笔者搜索了2001年1月1日至2008年11月28日的《人民日报》《文汇报》《京华时报》《中国青年报》等7家报纸,发现了61条“茶歇”。我们不能不承讥“茶歇”一词已经真真切切地来到我们的语言生活中了! 借助百度,笔者了解了“荼歇”的大概意思:“主办方在会议的休息时间提供给宾客饮品和茶点,使宾客借此得到身心调整的一种现场服务。”事实上,目前“荼歇”不只出现在会议上,也出现在一些大公司的日常工作中。面对这一新事物,人们为什么不用“茶聊”“茶休”“茶饮”“茶话”或“歇茶…‘休茶…‘息茶”等,而偏偏采用了“茶歇”呢?在“茶歇”一词的背后。究竟存在着怎样的构词理据?它的前景又将如何呢?
  
  二、“茶歇”的背后
  
  相对于语音、语法系统来说,词汇是一个开放性、动态性很强的系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新事物、新观念、新现象不断出现,新词新语也在不断产生。但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新词的生成,总是受语言内部及外部种种因素制约的。因此,面对“茶歇”这一新词,我们也不妨从语言的内外两方面来考察其背后的理据,以探求它从众多的语素聚合中“脱颖而出”的深层次原因。
  
  (一)语言内部的理据
  首先,从词源上看。打开1989年出版的《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我们发现其中有一个词为“tea break”,意指(itl an office,factory,ect)shortperiod when work is stopped for teadrinking——喝茶时间(办公室、工厂等处),即让工作人员喝茶的短暂休息时间。与“茶歇”一词稍加对比,我们就不难发现,它们正是一对孪生兄弟:“茶”对应着“tea”,“歇”对应着“break”。显然,“茶歇”正是从“tea break”意译过来的一个外来词。就像“马力一horsepower”“冰箱-icebox”“黑板-blackboard”“热线-hotline”“足球-football”等意译词一样,“茶歇”不仅内部的语义组合同外语原词完全对应,而且连结构形式也完全相仿。我们不妨把这种意译形式的词称为“直译词”。看来,正是语际的交流为新词的创造提供了依据。
  其次,从结构上看。“茶歇”采用的是一种词根复合的构词方法。词根复合法往往具有较强的语义解读效果,如当人们看到“茶歇”一词时,很容易就能解读出该词是“喝茶” “歇息”的组合。这种“用料”节省、表意明确的构词方法,完全符合现代汉语词汇的造词规律,且具有极强的能产性。从语音形式上看。“茶歇”一词也符合汉语构词双音节化的特点。正是复合式、双音节这两项切合汉语词语结构规律的特点,构成了“茶歇”一词重要的结构理据。
  再次,从词义上看。新词的生成往往还会受到词汇系统内部语义关系的制约。如“空位”“占位”等因素。我们知道,语言系统的不自足性造成了词汇系统中的“空位”现象,并由此带来了“补位”的需求。作为一个具有严整细密结构的网络,词汇系统中各组成成员的排列、分布及相互间的关系等,都有着特定的序列和要求。因此,语义系统中如果某一方面出现了抵触,、就会形成某种“占位”现象,并且对正在“孕育”的新词产生影响。上述“空位”“补位”“占位”等因素是词汇系统语义关系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制约新词生成、词汇发展的重要因素。不难看出,正是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这种“主办方在会议的休息时间提供给宾客饮品和茶点的现场服务”新事物,使词汇系统出现了“空位”,而“茶歇”正是人们对这一“空位”现象的“补住”。“补位”虽然采取了直译的方法,但仍有“茶休”“茶饮”“茶聊”“茶话”等多种选择,而人们之所以选中“茶歇”一说,恐怕也正反映了词汇系统中语义网络的“占位”原则。
  
  (二)语言外部的理据
  考察“茶歇”一词的语用环境,我们发现,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背景构成了它坚实的言外理据。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科技不断创新、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几乎每天都会有许多新物种被发现,都会有许多新产品问世、新事物涌现、新观念形成。“茶歇”正是我们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极富人性化色彩的新的社交方式。
  如前所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会议组织者、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有了“茶歇”的意识。在会议期间或工作时间内安排15~30分钟的“荼歇”短休,一方面缓解人们体力上的疲劳。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另一方面消除人们的精神疲劳,并方便人们借此形式轻松地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显然,“茶歇”一词真实地记录了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新兴现象,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并满足了人们交际用语的需要。
  
  三、“茶歇”的前景
  
  “茶歇”发展前景究竟会如何呢?是作为当代言语生活中的一个匆匆过客,还是变身为词汇大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
  也许有人会觉得“茶歇”一说太过面生、实属生造,但实际上哪一个新词不是从生造词“进化”而来的呢?显然,问题的关键应该是看这些新造词是否符合汉语造词的原则及规范。传统的词汇理论认为,新词的生成必须符合“必要性”“明确性”“普及性”等几条原则。根据以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茶歇”一词显然已满足了上述三条中的前两条,至于普及性原则,则只有假以时日了。
  然而,在此我们还想特别强调的是,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日益重视,其中包括对语言运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追求丰富多样。因此,在当代言语生活中,新词的生成除了需要满足上述“必要性”“明确性…‘普及性”等原则外,还增加了“经济性”“凸显性”等。我们不妨作一个大胆的预测:只要“主办方(或企业主等)在会议(或工作)的休息时间提供给宾客(或员工)饮品和茶点的一种服务”能够存在、普及和发展,“茶歇”一词就会拥有一个美好的前景——入户汉语词汇大家族,在族谱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余论
  
  当前,汉语中新词新语不断涌现,新用法异常活跃。面对这派繁荣景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运用的层面,而应对其背后的现象——构词的理据和原则作进一步研究,以推动词汇的发展,使我们的语言永远保持强大、旺盛的生命力。
  传统词汇学上的“必要性”“明确性”“普及性”三项原则,看来已不能适应当今新词生成及规范的有关现实,此后学者们提出的“丰富原则”“经济原则”“符合结构规律原则”等十项规范原则,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当代新词新语生成的原则。
  但是,提出这十条原则并不意味着新词生成时就必须同时满足它们。事实上,词汇的发展变化充满了复杂的、无法为人们所控制的因素,所谓原则都只是后人的总结,而不是事物的起点。
  总之,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词汇更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随行者。因此,不论是“茶歇”,还是其他类似的新造词语。我们都应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只要它们基本符合相关的造词原则,就应该给它们提供一个生存的平台。让社会的言语实践来决定它们的“前景”。
其他文献
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我们总能发现他们作文中局部的亮点。可以说在一篇习作中,哪怕是最差的学生也会有一两个亮点。在路桥实验中学七年级10班参加了一次拔河比赛后,我让全体学生写一篇关于拔河的作文。在收上来的作文中,情况也是如此。于是我就设想,把每个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截取下来,然后把它们整合在一起,不就是一篇比较成功的作文吗?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把自己思维的亮点加以扩散,
完整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经历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过程,即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意旨,进而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古诗词表情达意的方式有其独特性——以言造象,立象尽意,即用语言塑造意象,再借助意象传达诗情。古诗词教学应有一条既不违背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又不失古诗词特性的教学思路,如此才能获得古诗词教学的真谛,使它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思路应包括以下几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实验幼儿园”)创办于1989年,是一所一园两址,容纳近500名幼儿的全日制幼儿园。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该园始终秉承“办阳光幼儿园,享健康快乐童年”的办园理念和“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立足研究,创新特色;阳光育人,持续发展”的办园思路,以自然教育理念为根基,以绿色教育理念为引领,以阳光文化管理推动园所特色品牌发展,走出了一条有思想、有文化、有品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小作文是相对于“大作文”而言的。传统的作文教学以文体为主线,强调学生作文能力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全程性,训练方式以“整篇”写作为主,在作文的时间、字数、文体、题材等方面都有较严格的限制。由于它涉及的写作知识、写作能力和训练要求的综合性高,又要求写作整篇,因而俗称“大作文”。而小作文是一种形式灵活、短小精悍、不拘文体、不求篇幅完整的片段化、微型化的写作训练方式。新课程作文教学在坚持大作文文体训练和整篇
如果说繁漪是一团反叛的火,周朴园就是一潭深不见底的水。周朴园是周鲁两家三十年由血缘纠葛而导致的悲剧事件的中心,因而也就成了曹禺“拉开镜头”、多角度探寻、揭示人性隐秘的重心。这是一个人性丰盈、社会角色突出、心灵矛盾显著的人物,也是动态变化中的人物,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悲剧。下面我们透过周朴园的两段关键性台词,来解析爱欲世界里的矛盾的周朴园。  《雷雨》第一幕(引自上海S版高中语文教材,下同):  朴(仁
选题作文是指命题者命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文题,让学生从中任选一个来写作的作文形式。笔者试对2005年各地中考出现的选题作文作些粗浅、简要的分析,并对2006年中考作文的改革趋势作初步探讨。    一、选题作文题的组成    命题、半命题、材料题、话题这四种作文题是选题作文的构件。综观2005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选题作文有二选一、三选一这样两大类型。其中二选一的题型又有以下几种组合:  1.命题
湖南省衡南五中周龙敏等一批高中语文教师创建宋词专题学习网站,历时三年,成果喜人。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实现语文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使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面对这些难题,衡南五中交上了这份颇有创意的答卷。  开发和建设高中语文学科的校本课程,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高中语文新课程正在陆续进入各地的实验区。必修课与选修课分开、选修课占据大部分教学时间的课程结构新貌,对语
《语文建设》2006年第12期发表了陈成龙老师《让探究性学习与初中生相伴而行》一文,讲述了他执教《最后一课》的情形,我曾观摩这节课,并做评点。《语文建设》结合该文发起对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讨论,核心的问题是“学生按照老师预设的问题学习是否属于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我觉得这一讨论十分必要,想就此谈一些看法,就教于同仁。  陈成龙老师的课总体上是很成功的。他不是按部就班、面面俱到地将课文过一遍,而是直截了当
2005年第3期《语文教学之友》刊载了任动老师所写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不宜选入教材》一文,文章认为:“这篇文章虽然人物形象鲜明,艺术价值颇高,但主人公鲁达有严重的性格缺陷,他的暴躁脾气、蛮横态度、无赖相和流氓腔会给青少年学生的心灵造成不健康的影响。”认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不宜选入教材”。无独有偶,2005年第4期的《语文建设》发表了王恩波老师所写的《简析〈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价值取向》一文
近几年来,从智慧课堂到智慧校园,再到智慧教育,依托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的智慧教育正向我们走来。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