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实验幼儿园”)创办于1989年,是一所一园两址,容纳近500名幼儿的全日制幼儿园。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该园始终秉承“办阳光幼儿园,享健康快乐童年”的办园理念和“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立足研究,创新特色;阳光育人,持续发展”的办园思路,以自然教育理念为根基,以绿色教育理念为引领,以阳光文化管理推动园所特色品牌发展,走出了一条有思想、有文化、有品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石景山区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典范,曾先后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北京市示范幼儿园、北京市早期教育示范基地等诸多荣誉。笔者有幸走进这所幼儿园,揣摩体会他们的育人之思、办学之慧。
让教育回归天性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新的生命不是别的,它意味着刚刚被唤醒准备接受大自然的印象。”当幼儿来到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是好奇的、探索的,是天真的、快乐的,是冲动的、具有原始生命活力的。他们忽闪着黑溜溜的眼睛,不知疲倦地寻找自然寻找绿色,寻找光明寻找快乐,寻找最真实的人类情感与智慧。教育者千万不能小看儿童,他们对大自然以感官认知为主,但正因为这样,他们发现的往往是世界最原始的真理,而他们本身就是有待绽放的真、善、美。所以张艳君园长认为,教育应给幼儿一个自然真实的童年,充分尊重他们爱玩、爱游戏的天性,让他们在这所蓝天下的园子里欢笑、忧伤、嬉戏、发现、感悟、想象,成长为一个完整的、生机勃勃的自我。
实验幼儿园的阳光教育就是要创造自然的原生态,让孩子们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阳光教育的自然观发端于体育,办园之初,园所就曾组队参加北京市乃至全国幼儿体操比赛,屡获佳绩,于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体育特色幼儿园。在北京市提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后,实验幼儿园以“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运动口号,不断丰富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程。由此,“阳光教育”开始萌芽。
2006年,张艳君开始担任实验幼儿园的园长,也恰是在这一年,她接触到了生机饮食的概念。“这一概念对我最大的触动是绿色、生机的自然环境下,成长的食物对生命健康的保护。”张艳君说,“我想幼教是一个道理,是对幼儿自然天性的呵护。”她开始思考如何开展原生态的自然教育。很快,张艳君就发现这和阳光教育是不谋而合的,自此,“阳光教育”跳出体育窠臼,内涵得以丰富。
阳光是活力的、七彩的、明媚的、温暖的。引申到教育中,活力指的是健康,有生命力;七彩。指的是丰富多样的个性;明媚指的是自信主动的行为状态,温暖指的是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阳光教育环境是绿色生态的、丰富多样的、优美精致的、和谐温馨的。
这种以绿色自然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反映出了幼儿的天性。“撒一点水,你就发芽;吹一口气,你就开花;抖一抖身子,你就长大!”阳光教育通过创造原生态的教育环境,激发孩子天性,唤醒孩子自然的成长律,给予生命成长以自然的营养,让他们成为独特的自己,让教育之光照亮每个生命。
让教育回归自然
阳光教育是以自然为指向的教育,而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最难的其实也正在于此。众所周知,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人类加工的痕迹。那么,怎样才能让教育重新回归自然?对于这一问题,实验幼儿园的回答是让自然走进校园,让学生走出校园。
为了让孩子们在校园里也能感受自然的魅力。实验幼儿园进行了绿化改造,种植了银杏、皂角、枫树等多种植物,改造了低能耗的雨水收集池,在池中种植荷花,饲养锦鲤,让幼儿感受与植物、动物共生的环境;在班级室内安装了新风系统,有效进行新鲜空气置换,改善空气质量,幼儿活动室变成了“会呼吸的房子”;在幼儿园阳台和屋顶开辟出农艺种植园和阳光花房,供教师和幼儿一起栽种绿植和蔬菜;将厨余材料收集起来制作环保酵素,用于浇灌花草;打造中庭游戏休闲区,红色爬网、高低敲击筒、沙池、水游戏科普装置,形成了一块薰衣草环绕的运动、休闲乐园;班级环境也着力體现优美和自然,每个年龄班有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他们还把石景山区优美的自然风光转化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带领孩子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莲石湖、八大处和永定河森林公园的活动,让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聆听树木、山川和河流的声音;雕塑公园的亲子同游,让幼儿带着发现的眼睛寻找秋天的足迹,即使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事物,花园土壤里的虫,对幼儿来说也是欢乐的源泉;“洼里” 和“奥肯尼克农场”的乡情体验活动,幼儿游览农园、喂养小动物、亲自制作午餐……
一进一出间,自然世界的奇妙画卷在孩子们面前徐徐展开。看着悠悠白云,听着淙淙流水,透过眼睛与耳朵,孩子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生机,感官敏锐起来,生动起来,生命就此舒展开来。
幼儿的学习是通过形象思维和感官体验来进行的,而实验幼儿园以自然为指向的阳光教育恰恰可以为幼儿提供优质的视听印象。在这里,自然万物就是最好的老师,山川大地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孩子们的耳朵、鼻子、眼睛,乃至于每一个神经细胞都在自然的风中苏醒了。
让教育回归生活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一项学习活动,但张艳君却觉得教育更多的还是一种体验活动。因此,教育应该回归生活,让孩子们在体验中习得知识,在感悟中收获智慧。他们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必须扩大幼儿的发展空间,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和材料,加强幼儿与同伴、成人之间可能的互动。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实验幼儿园在课程上下足了功夫。
实验幼儿园的课程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三大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基础,它包括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主题活动等,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拓展课程是幼儿一日生活的补充教育,它包括思维游戏、分享阅读、CPM玩具图书馆、艺术画廊及社会实践大课堂的相关内容,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特色课程是园所因地制宜研发的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健康领域教育内容,是园所的特色教育活动。它包括“阳光生活”“健康饮食”和“快乐运动”三大方面的内容,培养具有健康生活方式、强健体魄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健康儿童。
这些课程以活动为主线,以生活为主题,在体验中引导儿童快乐生活、健康生活。近几年,幼儿园开始进行的幼儿饮食教育研究更是把阳光教育生活化的内涵推向极致。自己种的黄瓜熟了摘下来,拿到宝贝厨房洗洗尝尝最本真的黄瓜味道;再把黄瓜放到榨汁机里摇一摇,清香淡绿的黄瓜汁儿注入了透明的杯子中,喝一口清甜滋润;剩下的再熬点白醋水,放些糖和盐做腌黄瓜,过几天就可以用它给爸爸做寿司了。
实验幼儿园从孩子最感兴趣的食物入手,由做美食、品美食引发对食材的兴趣,从而延伸出食材种植、收获、采摘以及到超市购买食物、参观有机农场等多领域教育活动。他们还把幼儿在园开展的饮食教育延伸至家庭,结合节日教育,邀请家长来园和幼儿一起制作月饼、包粽子、做枣糕、做重阳糕等,紧紧把握幼儿的学习方式及整体性的发展特点,将食物制作活动与班级区域游戏、教学活动、进餐环节培养及家园共育活动联系起来,丰富幼儿多方面的学习经验。操作食物的过程成为幼儿认识世界,建构概念和自我意识的过程。
作家龙应台说:“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教育如果没有了自然的参与就是死的、呆板的,而阳光教育就是在这种呆板的教育体系中洞穿了一条裂缝,让阳光照射进来,让自然的风雨吹进来。它唤醒了幼儿全身心的感官,引导幼儿用最本真、自然的方式学习,那飞翠、那落英、那阳光、那雨露,以及那时、那地、那人、那物,都是教育的契机,都能引发生命的思考。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石景山实验幼儿园以自然为师,以生活为课堂,以阳光文化为引领,如同春种,在儿童的生命里打下自然的根基,在未来秋收之时,必将绽放出生命的美好和喜悦。
责任编辑:李莎
[email protected]
让教育回归天性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新的生命不是别的,它意味着刚刚被唤醒准备接受大自然的印象。”当幼儿来到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是好奇的、探索的,是天真的、快乐的,是冲动的、具有原始生命活力的。他们忽闪着黑溜溜的眼睛,不知疲倦地寻找自然寻找绿色,寻找光明寻找快乐,寻找最真实的人类情感与智慧。教育者千万不能小看儿童,他们对大自然以感官认知为主,但正因为这样,他们发现的往往是世界最原始的真理,而他们本身就是有待绽放的真、善、美。所以张艳君园长认为,教育应给幼儿一个自然真实的童年,充分尊重他们爱玩、爱游戏的天性,让他们在这所蓝天下的园子里欢笑、忧伤、嬉戏、发现、感悟、想象,成长为一个完整的、生机勃勃的自我。
实验幼儿园的阳光教育就是要创造自然的原生态,让孩子们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阳光教育的自然观发端于体育,办园之初,园所就曾组队参加北京市乃至全国幼儿体操比赛,屡获佳绩,于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体育特色幼儿园。在北京市提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后,实验幼儿园以“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运动口号,不断丰富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程。由此,“阳光教育”开始萌芽。
2006年,张艳君开始担任实验幼儿园的园长,也恰是在这一年,她接触到了生机饮食的概念。“这一概念对我最大的触动是绿色、生机的自然环境下,成长的食物对生命健康的保护。”张艳君说,“我想幼教是一个道理,是对幼儿自然天性的呵护。”她开始思考如何开展原生态的自然教育。很快,张艳君就发现这和阳光教育是不谋而合的,自此,“阳光教育”跳出体育窠臼,内涵得以丰富。
阳光是活力的、七彩的、明媚的、温暖的。引申到教育中,活力指的是健康,有生命力;七彩。指的是丰富多样的个性;明媚指的是自信主动的行为状态,温暖指的是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阳光教育环境是绿色生态的、丰富多样的、优美精致的、和谐温馨的。
这种以绿色自然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反映出了幼儿的天性。“撒一点水,你就发芽;吹一口气,你就开花;抖一抖身子,你就长大!”阳光教育通过创造原生态的教育环境,激发孩子天性,唤醒孩子自然的成长律,给予生命成长以自然的营养,让他们成为独特的自己,让教育之光照亮每个生命。
让教育回归自然
阳光教育是以自然为指向的教育,而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最难的其实也正在于此。众所周知,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人类加工的痕迹。那么,怎样才能让教育重新回归自然?对于这一问题,实验幼儿园的回答是让自然走进校园,让学生走出校园。
为了让孩子们在校园里也能感受自然的魅力。实验幼儿园进行了绿化改造,种植了银杏、皂角、枫树等多种植物,改造了低能耗的雨水收集池,在池中种植荷花,饲养锦鲤,让幼儿感受与植物、动物共生的环境;在班级室内安装了新风系统,有效进行新鲜空气置换,改善空气质量,幼儿活动室变成了“会呼吸的房子”;在幼儿园阳台和屋顶开辟出农艺种植园和阳光花房,供教师和幼儿一起栽种绿植和蔬菜;将厨余材料收集起来制作环保酵素,用于浇灌花草;打造中庭游戏休闲区,红色爬网、高低敲击筒、沙池、水游戏科普装置,形成了一块薰衣草环绕的运动、休闲乐园;班级环境也着力體现优美和自然,每个年龄班有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他们还把石景山区优美的自然风光转化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带领孩子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莲石湖、八大处和永定河森林公园的活动,让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聆听树木、山川和河流的声音;雕塑公园的亲子同游,让幼儿带着发现的眼睛寻找秋天的足迹,即使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事物,花园土壤里的虫,对幼儿来说也是欢乐的源泉;“洼里” 和“奥肯尼克农场”的乡情体验活动,幼儿游览农园、喂养小动物、亲自制作午餐……
一进一出间,自然世界的奇妙画卷在孩子们面前徐徐展开。看着悠悠白云,听着淙淙流水,透过眼睛与耳朵,孩子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生机,感官敏锐起来,生动起来,生命就此舒展开来。
幼儿的学习是通过形象思维和感官体验来进行的,而实验幼儿园以自然为指向的阳光教育恰恰可以为幼儿提供优质的视听印象。在这里,自然万物就是最好的老师,山川大地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孩子们的耳朵、鼻子、眼睛,乃至于每一个神经细胞都在自然的风中苏醒了。
让教育回归生活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一项学习活动,但张艳君却觉得教育更多的还是一种体验活动。因此,教育应该回归生活,让孩子们在体验中习得知识,在感悟中收获智慧。他们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必须扩大幼儿的发展空间,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和材料,加强幼儿与同伴、成人之间可能的互动。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实验幼儿园在课程上下足了功夫。
实验幼儿园的课程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三大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基础,它包括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主题活动等,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拓展课程是幼儿一日生活的补充教育,它包括思维游戏、分享阅读、CPM玩具图书馆、艺术画廊及社会实践大课堂的相关内容,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特色课程是园所因地制宜研发的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健康领域教育内容,是园所的特色教育活动。它包括“阳光生活”“健康饮食”和“快乐运动”三大方面的内容,培养具有健康生活方式、强健体魄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健康儿童。
这些课程以活动为主线,以生活为主题,在体验中引导儿童快乐生活、健康生活。近几年,幼儿园开始进行的幼儿饮食教育研究更是把阳光教育生活化的内涵推向极致。自己种的黄瓜熟了摘下来,拿到宝贝厨房洗洗尝尝最本真的黄瓜味道;再把黄瓜放到榨汁机里摇一摇,清香淡绿的黄瓜汁儿注入了透明的杯子中,喝一口清甜滋润;剩下的再熬点白醋水,放些糖和盐做腌黄瓜,过几天就可以用它给爸爸做寿司了。
实验幼儿园从孩子最感兴趣的食物入手,由做美食、品美食引发对食材的兴趣,从而延伸出食材种植、收获、采摘以及到超市购买食物、参观有机农场等多领域教育活动。他们还把幼儿在园开展的饮食教育延伸至家庭,结合节日教育,邀请家长来园和幼儿一起制作月饼、包粽子、做枣糕、做重阳糕等,紧紧把握幼儿的学习方式及整体性的发展特点,将食物制作活动与班级区域游戏、教学活动、进餐环节培养及家园共育活动联系起来,丰富幼儿多方面的学习经验。操作食物的过程成为幼儿认识世界,建构概念和自我意识的过程。
作家龙应台说:“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教育如果没有了自然的参与就是死的、呆板的,而阳光教育就是在这种呆板的教育体系中洞穿了一条裂缝,让阳光照射进来,让自然的风雨吹进来。它唤醒了幼儿全身心的感官,引导幼儿用最本真、自然的方式学习,那飞翠、那落英、那阳光、那雨露,以及那时、那地、那人、那物,都是教育的契机,都能引发生命的思考。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石景山实验幼儿园以自然为师,以生活为课堂,以阳光文化为引领,如同春种,在儿童的生命里打下自然的根基,在未来秋收之时,必将绽放出生命的美好和喜悦。
责任编辑:李莎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