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本真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l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实验幼儿园”)创办于1989年,是一所一园两址,容纳近500名幼儿的全日制幼儿园。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该园始终秉承“办阳光幼儿园,享健康快乐童年”的办园理念和“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立足研究,创新特色;阳光育人,持续发展”的办园思路,以自然教育理念为根基,以绿色教育理念为引领,以阳光文化管理推动园所特色品牌发展,走出了一条有思想、有文化、有品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石景山区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典范,曾先后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北京市示范幼儿园、北京市早期教育示范基地等诸多荣誉。笔者有幸走进这所幼儿园,揣摩体会他们的育人之思、办学之慧。
  让教育回归天性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新的生命不是别的,它意味着刚刚被唤醒准备接受大自然的印象。”当幼儿来到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是好奇的、探索的,是天真的、快乐的,是冲动的、具有原始生命活力的。他们忽闪着黑溜溜的眼睛,不知疲倦地寻找自然寻找绿色,寻找光明寻找快乐,寻找最真实的人类情感与智慧。教育者千万不能小看儿童,他们对大自然以感官认知为主,但正因为这样,他们发现的往往是世界最原始的真理,而他们本身就是有待绽放的真、善、美。所以张艳君园长认为,教育应给幼儿一个自然真实的童年,充分尊重他们爱玩、爱游戏的天性,让他们在这所蓝天下的园子里欢笑、忧伤、嬉戏、发现、感悟、想象,成长为一个完整的、生机勃勃的自我。
  实验幼儿园的阳光教育就是要创造自然的原生态,让孩子们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阳光教育的自然观发端于体育,办园之初,园所就曾组队参加北京市乃至全国幼儿体操比赛,屡获佳绩,于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体育特色幼儿园。在北京市提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后,实验幼儿园以“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运动口号,不断丰富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程。由此,“阳光教育”开始萌芽。
  2006年,张艳君开始担任实验幼儿园的园长,也恰是在这一年,她接触到了生机饮食的概念。“这一概念对我最大的触动是绿色、生机的自然环境下,成长的食物对生命健康的保护。”张艳君说,“我想幼教是一个道理,是对幼儿自然天性的呵护。”她开始思考如何开展原生态的自然教育。很快,张艳君就发现这和阳光教育是不谋而合的,自此,“阳光教育”跳出体育窠臼,内涵得以丰富。
  阳光是活力的、七彩的、明媚的、温暖的。引申到教育中,活力指的是健康,有生命力;七彩。指的是丰富多样的个性;明媚指的是自信主动的行为状态,温暖指的是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阳光教育环境是绿色生态的、丰富多样的、优美精致的、和谐温馨的。
  这种以绿色自然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反映出了幼儿的天性。“撒一点水,你就发芽;吹一口气,你就开花;抖一抖身子,你就长大!”阳光教育通过创造原生态的教育环境,激发孩子天性,唤醒孩子自然的成长律,给予生命成长以自然的营养,让他们成为独特的自己,让教育之光照亮每个生命。
  让教育回归自然
  阳光教育是以自然为指向的教育,而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最难的其实也正在于此。众所周知,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人类加工的痕迹。那么,怎样才能让教育重新回归自然?对于这一问题,实验幼儿园的回答是让自然走进校园,让学生走出校园。
  为了让孩子们在校园里也能感受自然的魅力。实验幼儿园进行了绿化改造,种植了银杏、皂角、枫树等多种植物,改造了低能耗的雨水收集池,在池中种植荷花,饲养锦鲤,让幼儿感受与植物、动物共生的环境;在班级室内安装了新风系统,有效进行新鲜空气置换,改善空气质量,幼儿活动室变成了“会呼吸的房子”;在幼儿园阳台和屋顶开辟出农艺种植园和阳光花房,供教师和幼儿一起栽种绿植和蔬菜;将厨余材料收集起来制作环保酵素,用于浇灌花草;打造中庭游戏休闲区,红色爬网、高低敲击筒、沙池、水游戏科普装置,形成了一块薰衣草环绕的运动、休闲乐园;班级环境也着力體现优美和自然,每个年龄班有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他们还把石景山区优美的自然风光转化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带领孩子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莲石湖、八大处和永定河森林公园的活动,让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聆听树木、山川和河流的声音;雕塑公园的亲子同游,让幼儿带着发现的眼睛寻找秋天的足迹,即使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事物,花园土壤里的虫,对幼儿来说也是欢乐的源泉;“洼里” 和“奥肯尼克农场”的乡情体验活动,幼儿游览农园、喂养小动物、亲自制作午餐……
  一进一出间,自然世界的奇妙画卷在孩子们面前徐徐展开。看着悠悠白云,听着淙淙流水,透过眼睛与耳朵,孩子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生机,感官敏锐起来,生动起来,生命就此舒展开来。
  幼儿的学习是通过形象思维和感官体验来进行的,而实验幼儿园以自然为指向的阳光教育恰恰可以为幼儿提供优质的视听印象。在这里,自然万物就是最好的老师,山川大地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孩子们的耳朵、鼻子、眼睛,乃至于每一个神经细胞都在自然的风中苏醒了。
  让教育回归生活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一项学习活动,但张艳君却觉得教育更多的还是一种体验活动。因此,教育应该回归生活,让孩子们在体验中习得知识,在感悟中收获智慧。他们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必须扩大幼儿的发展空间,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和材料,加强幼儿与同伴、成人之间可能的互动。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实验幼儿园在课程上下足了功夫。
  实验幼儿园的课程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三大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基础,它包括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主题活动等,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拓展课程是幼儿一日生活的补充教育,它包括思维游戏、分享阅读、CPM玩具图书馆、艺术画廊及社会实践大课堂的相关内容,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特色课程是园所因地制宜研发的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健康领域教育内容,是园所的特色教育活动。它包括“阳光生活”“健康饮食”和“快乐运动”三大方面的内容,培养具有健康生活方式、强健体魄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健康儿童。
  这些课程以活动为主线,以生活为主题,在体验中引导儿童快乐生活、健康生活。近几年,幼儿园开始进行的幼儿饮食教育研究更是把阳光教育生活化的内涵推向极致。自己种的黄瓜熟了摘下来,拿到宝贝厨房洗洗尝尝最本真的黄瓜味道;再把黄瓜放到榨汁机里摇一摇,清香淡绿的黄瓜汁儿注入了透明的杯子中,喝一口清甜滋润;剩下的再熬点白醋水,放些糖和盐做腌黄瓜,过几天就可以用它给爸爸做寿司了。
  实验幼儿园从孩子最感兴趣的食物入手,由做美食、品美食引发对食材的兴趣,从而延伸出食材种植、收获、采摘以及到超市购买食物、参观有机农场等多领域教育活动。他们还把幼儿在园开展的饮食教育延伸至家庭,结合节日教育,邀请家长来园和幼儿一起制作月饼、包粽子、做枣糕、做重阳糕等,紧紧把握幼儿的学习方式及整体性的发展特点,将食物制作活动与班级区域游戏、教学活动、进餐环节培养及家园共育活动联系起来,丰富幼儿多方面的学习经验。操作食物的过程成为幼儿认识世界,建构概念和自我意识的过程。
  作家龙应台说:“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教育如果没有了自然的参与就是死的、呆板的,而阳光教育就是在这种呆板的教育体系中洞穿了一条裂缝,让阳光照射进来,让自然的风雨吹进来。它唤醒了幼儿全身心的感官,引导幼儿用最本真、自然的方式学习,那飞翠、那落英、那阳光、那雨露,以及那时、那地、那人、那物,都是教育的契机,都能引发生命的思考。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石景山实验幼儿园以自然为师,以生活为课堂,以阳光文化为引领,如同春种,在儿童的生命里打下自然的根基,在未来秋收之时,必将绽放出生命的美好和喜悦。
  责任编辑:李莎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自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以来,关于语文的性质问题,一直纠缠不清,至今未绝。新课标前言部分已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此,赞同也好,质疑也罢,我们必须承认语文新课标是新世纪指导我国语文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语文本质属性的“二元统一论”还是基本能够体现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所以,与其在“姓什么“上做文章,还不如在“教什
编者按:《〈论语〉选读》是高中新课程选修课教材,初中也有关于《论语》的课文,不同的阶段如何教出不同的特色,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是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探讨。    许多东西在历史的流逝中消融了,但经典却永远不会消融,它们表现一切,包含一切,并且超越一切。《论语》就是这样一部经典。它在问世之初,就经历了一个不断精致化的过程,然后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汩汩而出,流淌至今。今天,我们面对《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1]教师的成长,是时代的呼唤,也是自身的使命。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如何才能走出心理舒适区,如何才能在实践磨砺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嗝嗝老师》这部影片在讲述一个暖心励志的教育故事的同时,也给予我们一个坚定的答案:别问“为什么”,问“为什么
英国物理学家亚瑟·斯坦利·爱丁顿说,我们看到的桌子只是幻象,真实存在的是很多个原子,看上去桌面光滑致密,但真实的桌子却凹凸不平,充满空隙。依此逻辑,我们看到的课程改革参与者众、过程热闹、成果丰硕,但真实的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师、学生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一种眼睛有一种眼睛的建构方式,教师看到的课程改革是这个样子,学生看到的是另一个样子,专家学者写出来的又是一个样子。参差不同的“课样”“人样”才是教育的
学案设计    所谓“学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学案”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案”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将“学案”与教材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此学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环节。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虚、实
读者剧场是一种口述、朗读的剧场形式,由两位或两位以上朗读者手持剧本,在“观众”面前以声音及表情呈现剧本内容。朗读者可以事先将诗、散文、新闻、故事、小说及戏剧等各种文学素材改编成剧本。在表演时,不需要戏服或道具,也不需要灯光、音响等设备,直接以手持剧本口述、朗读的方式进行。观众通过聆听朗读者的诵读、观看朗读者的表情来欣赏剧本。其基本流程如下:    1.选择题材  读者剧场的剧本可以是诗歌、散文、新
喜读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许金辉老师执教《赤壁赋》的教学实录,感到他在文学鉴赏教学方面确有特点,能够引领高中学生与苏东坡一同“泛舟”,努力靠近叶圣陶先生所推重的阅读佳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唯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  请看这个教学细节:朗读之前,许老师问学生第一段该怎么读。许老师循循善诱,启发同学们进入那只江上扁舟去玩赏揣摩,从朦胧体会到静谧,从静谧体会到清风徐来、白露横江、月色清澄的
编者按  基础教育领域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其长期存在的“重教学、轻育人”的现实问题。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突破教育改革瓶颈,让教育回归本真,这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基于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基础教育内在质量提升与学校管理改进研究”的支持下,以北京师范大学毛亚庆教授为引领,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市顺义区教委
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我们总能发现他们作文中局部的亮点。可以说在一篇习作中,哪怕是最差的学生也会有一两个亮点。在路桥实验中学七年级10班参加了一次拔河比赛后,我让全体学生写一篇关于拔河的作文。在收上来的作文中,情况也是如此。于是我就设想,把每个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截取下来,然后把它们整合在一起,不就是一篇比较成功的作文吗?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把自己思维的亮点加以扩散,
完整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经历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过程,即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意旨,进而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古诗词表情达意的方式有其独特性——以言造象,立象尽意,即用语言塑造意象,再借助意象传达诗情。古诗词教学应有一条既不违背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又不失古诗词特性的教学思路,如此才能获得古诗词教学的真谛,使它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思路应包括以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