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哭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直观的方式。从婴儿呱呱坠地时的第一声啼哭,到幼儿对食物、水等需要时发出的哭闹声,再到我们成长过程中受到委屈时的哭诉,哭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是我们对周围事物最原始的情绪表达。
对于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由于对陌生环境的紧张、和父母的分离等因素的影响,常常表现出哭闹现象,便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分离焦虑。每个幼儿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个体,由于每个幼儿家庭背景、教育环境、气质类型等的不同,也许同样的哭声背后的原因会各不相同。作为小班教师,应该更有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哭声,设法理解哭闹的原因,究其根源,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帮助每一名幼儿健康顺利地成长。
我今年带的小班,幼儿在入园的前两周,也表现出各种哭闹情绪。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哭声有什么不一样。
【“黏人”的霖熙】
霖熙是个超级黏人的小家伙,每天早晨来幼儿园的时候,都是最难跟妈妈说再见的。最初来幼儿园的那几天,总是拽着保育员老师的衣服,保育员老师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吃饭的时候,霖熙会跟老师说:“老师喂喂我,喂我吃。”小便的时候,总是让老师帮他脱裤子。就连玩具掉在地上,也是请老师帮忙捡起来。霖熙的哭闹能够从早晨持续到晚上妈妈来接,嘴里总是喊着:“妈妈,妈妈!”不管老师怎样跟霖熙沟通,都不起作用。
经过跟霖熙妈妈沟通后,我们得知,霖熙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妈妈帮他做,爸爸工作非常繁忙。平时只有妈妈一个人带他,所以他對妈妈有非常深的依恋。
霖熙哭闹的原因是对妈妈深深的依恋。作为老师,我们会跟孩子进行沟通,并引导他感受在集体生活中的快乐,带他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中,逐渐让他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同时,我们也向妈妈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妈妈多带霖熙参加一些亲子活动,让霖熙逐渐适应社会大环境。
【想引起关注的悠悠】
悠悠是第一个走进小一班的孩子。面对悠悠,老师首先跟她打了招呼:“悠悠,你好!”悠悠推开了小一班的门,看了看老师,就要往外走,去找妈妈。妈妈见悠悠似乎有不想进去的意思,对悠悠说:“快进去,老师等你呢!”边说边把悠悠往门里推。“来啊,悠悠。”老师热情地向她招呼着。可悠悠说什么也不进来,大声叫着:“妈妈,妈妈!我要妈妈!”情急之下,只能由老师把她抱进班里。经过老师的安慰,悠悠平复了自己的心情,开始玩起了玩具,但悠悠向老师提出了条件,老师必须坐在她身边陪她一起玩。
这时,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也哭了起来。老师起身要去哄其他小朋友,悠悠着急了,说:“老师陪我,老师陪我!”老师回答悠悠:“悠悠,等一下老师可以吗?老师先去照顾一下其他小朋友。”于是老师走到了其他小朋友身边。这时悠悠开始大哭起来,坚持要老师回来陪她。老师见此情景,便邀请悠悠搬着小椅子,坐在了其他两个正在哭的小朋友身边。老师给了悠悠玩具,让她自己玩。悠悠坐在老师身边便停止了哭泣。老师和别的小朋友交谈时,悠悠发现自己不是老师关注的中心了,便又开始了哭闹。
悠悠的哭闹,是想引起老师的关注。老师知道悠悠哭闹的原因后,便和悠悠进行了沟通,并试图多让她参加值日生、照顾自然角等活动,让她试着为其他小朋友服务,学着照顾别人。并且,老师和悠悠的家长进行了沟通。通过家园共育,希望悠悠在家里也能够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关心照顾其他人。
【寻求帮助的允昊】
允昊是个性格相对腼腆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静静地玩自己手里的玩具,偶尔会掉几滴眼泪。有时他会用细细小小的声音问老师:“妈妈呢?”当老师说吃完晚饭就来接他时,他便不再追问了。但老师发现,每次洗手的时候,他都会呆呆地站在水池旁默默地掉眼泪。
“允昊,快去洗手啊!”老师见允昊在流眼泪,故意提高了嗓门说。允昊听到了老师的话,却没有任何反应。老师很不解,问道:“允昊,你怎么了?”允昊用小眼睛看了看老师,又看了看水池,一边哭一边摇头。“难道是他撸不上去袖子,着急地哭了?”老师猜想。于是老师帮允昊挽好了袖子,允昊看了看其他正在洗手的小朋友,可还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允昊,拿小香皂搓一搓小手。”老师引导道。允昊摸了摸小香皂,还是没有拿起来,不停地摇头。老师似乎明白了什么,将小香皂放在了他的手里,问道:“允昊,在家里是谁给你洗手呀?”允昊眨了眨小眼睛说:“妈妈!”原来,允昊在家都是妈妈给他洗手,没有自己洗过。
有时孩子的哭声是无助的时候发出的求救信号,允昊哭泣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尝试过自己洗手,不会用香皂。于是,老师耐心地教允昊洗手,并在晚上放学的时候,和允昊妈妈进行了沟通。妈妈也答应,在家尽量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情的习惯。
【易受影响的铭泽】
铭泽是个十分白净的孩子,每天来幼儿园总是在妈妈怀里带着哭腔和老师问好。在铭泽的小脑袋瓜里,对自己上幼儿园这件事情十分清楚,知道就算自己再怎么哭闹,妈妈也会把自己送来。到了放学的时间,妈妈一定会来接自己。但是,陌生的环境还是会对铭泽的情绪有一些影响。每天铭泽都是刚入园的时候哭一会儿就不哭了。但只要有别的小朋友哭,他立刻就回到了来园时的情绪里,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边哭,一边追着问老师:“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
铭泽的哭闹是受周围环境影响所导致的。对于这种幼儿,老师应对他加强心理疏导,并且开展有意思的活动,吸引他的注意力,让他忘记想妈妈、想回家这件事,这样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情绪过渡。
【拒绝吃饭的可心】
可心是个非常聪明的小女孩,不管是教育活动还是集体游戏都积极参与。上课的时候,她积极思考,爱问问题;下课的时候和小朋友玩得也很开心,但只要一到吃饭时间就皱起了眉头。看着香喷喷的饭菜,小朋友都开心地大口吃起来,可心却坐在小凳子上哇哇大哭起来。
“可心,怎么啦?”老师一边给可心擦眼泪一边问道。“我不想吃饭,我不想吃饭!”可心哭闹着说。“你看看饭菜多香啊,别的小朋友都吃两碗了,你尝尝!”老师试图引导可心。“我不吃,不吃!”可心大哭着。“要是不吃饭,一会儿就饿了,就没力气和小朋友玩啦,先尝一口好不好?”老师说。“不要,我有力气。”可心说。老师的几番劝说,对可心似乎都不起作用。于是,老师采用了奖励的办法,鼓励地说道:“你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了好多漂亮的小贴画,哪个小朋友吃完了碗里的饭菜,就能得到一个。”可心看到老师手里的小贴画,眼睛里发出了喜悦的光芒,立刻抹了抹眼泪,抱着碗大口吃起来。
可心的大哭是因为不想吃饭,因为想表达对饭菜拒绝的态度才哭闹起来。老师找到原因后,采取鼓励的策略激励幼儿,帮助幼儿解决了遇到的问题。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哭也许是他们想表达时最先用到的方法。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心地倾听孩子的哭声,读懂每个孩子哭声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
对于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由于对陌生环境的紧张、和父母的分离等因素的影响,常常表现出哭闹现象,便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分离焦虑。每个幼儿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个体,由于每个幼儿家庭背景、教育环境、气质类型等的不同,也许同样的哭声背后的原因会各不相同。作为小班教师,应该更有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哭声,设法理解哭闹的原因,究其根源,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帮助每一名幼儿健康顺利地成长。
我今年带的小班,幼儿在入园的前两周,也表现出各种哭闹情绪。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哭声有什么不一样。
【“黏人”的霖熙】
霖熙是个超级黏人的小家伙,每天早晨来幼儿园的时候,都是最难跟妈妈说再见的。最初来幼儿园的那几天,总是拽着保育员老师的衣服,保育员老师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吃饭的时候,霖熙会跟老师说:“老师喂喂我,喂我吃。”小便的时候,总是让老师帮他脱裤子。就连玩具掉在地上,也是请老师帮忙捡起来。霖熙的哭闹能够从早晨持续到晚上妈妈来接,嘴里总是喊着:“妈妈,妈妈!”不管老师怎样跟霖熙沟通,都不起作用。
经过跟霖熙妈妈沟通后,我们得知,霖熙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妈妈帮他做,爸爸工作非常繁忙。平时只有妈妈一个人带他,所以他對妈妈有非常深的依恋。
霖熙哭闹的原因是对妈妈深深的依恋。作为老师,我们会跟孩子进行沟通,并引导他感受在集体生活中的快乐,带他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中,逐渐让他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同时,我们也向妈妈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妈妈多带霖熙参加一些亲子活动,让霖熙逐渐适应社会大环境。
【想引起关注的悠悠】
悠悠是第一个走进小一班的孩子。面对悠悠,老师首先跟她打了招呼:“悠悠,你好!”悠悠推开了小一班的门,看了看老师,就要往外走,去找妈妈。妈妈见悠悠似乎有不想进去的意思,对悠悠说:“快进去,老师等你呢!”边说边把悠悠往门里推。“来啊,悠悠。”老师热情地向她招呼着。可悠悠说什么也不进来,大声叫着:“妈妈,妈妈!我要妈妈!”情急之下,只能由老师把她抱进班里。经过老师的安慰,悠悠平复了自己的心情,开始玩起了玩具,但悠悠向老师提出了条件,老师必须坐在她身边陪她一起玩。
这时,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也哭了起来。老师起身要去哄其他小朋友,悠悠着急了,说:“老师陪我,老师陪我!”老师回答悠悠:“悠悠,等一下老师可以吗?老师先去照顾一下其他小朋友。”于是老师走到了其他小朋友身边。这时悠悠开始大哭起来,坚持要老师回来陪她。老师见此情景,便邀请悠悠搬着小椅子,坐在了其他两个正在哭的小朋友身边。老师给了悠悠玩具,让她自己玩。悠悠坐在老师身边便停止了哭泣。老师和别的小朋友交谈时,悠悠发现自己不是老师关注的中心了,便又开始了哭闹。
悠悠的哭闹,是想引起老师的关注。老师知道悠悠哭闹的原因后,便和悠悠进行了沟通,并试图多让她参加值日生、照顾自然角等活动,让她试着为其他小朋友服务,学着照顾别人。并且,老师和悠悠的家长进行了沟通。通过家园共育,希望悠悠在家里也能够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关心照顾其他人。
【寻求帮助的允昊】
允昊是个性格相对腼腆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静静地玩自己手里的玩具,偶尔会掉几滴眼泪。有时他会用细细小小的声音问老师:“妈妈呢?”当老师说吃完晚饭就来接他时,他便不再追问了。但老师发现,每次洗手的时候,他都会呆呆地站在水池旁默默地掉眼泪。
“允昊,快去洗手啊!”老师见允昊在流眼泪,故意提高了嗓门说。允昊听到了老师的话,却没有任何反应。老师很不解,问道:“允昊,你怎么了?”允昊用小眼睛看了看老师,又看了看水池,一边哭一边摇头。“难道是他撸不上去袖子,着急地哭了?”老师猜想。于是老师帮允昊挽好了袖子,允昊看了看其他正在洗手的小朋友,可还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允昊,拿小香皂搓一搓小手。”老师引导道。允昊摸了摸小香皂,还是没有拿起来,不停地摇头。老师似乎明白了什么,将小香皂放在了他的手里,问道:“允昊,在家里是谁给你洗手呀?”允昊眨了眨小眼睛说:“妈妈!”原来,允昊在家都是妈妈给他洗手,没有自己洗过。
有时孩子的哭声是无助的时候发出的求救信号,允昊哭泣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尝试过自己洗手,不会用香皂。于是,老师耐心地教允昊洗手,并在晚上放学的时候,和允昊妈妈进行了沟通。妈妈也答应,在家尽量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情的习惯。
【易受影响的铭泽】
铭泽是个十分白净的孩子,每天来幼儿园总是在妈妈怀里带着哭腔和老师问好。在铭泽的小脑袋瓜里,对自己上幼儿园这件事情十分清楚,知道就算自己再怎么哭闹,妈妈也会把自己送来。到了放学的时间,妈妈一定会来接自己。但是,陌生的环境还是会对铭泽的情绪有一些影响。每天铭泽都是刚入园的时候哭一会儿就不哭了。但只要有别的小朋友哭,他立刻就回到了来园时的情绪里,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边哭,一边追着问老师:“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
铭泽的哭闹是受周围环境影响所导致的。对于这种幼儿,老师应对他加强心理疏导,并且开展有意思的活动,吸引他的注意力,让他忘记想妈妈、想回家这件事,这样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情绪过渡。
【拒绝吃饭的可心】
可心是个非常聪明的小女孩,不管是教育活动还是集体游戏都积极参与。上课的时候,她积极思考,爱问问题;下课的时候和小朋友玩得也很开心,但只要一到吃饭时间就皱起了眉头。看着香喷喷的饭菜,小朋友都开心地大口吃起来,可心却坐在小凳子上哇哇大哭起来。
“可心,怎么啦?”老师一边给可心擦眼泪一边问道。“我不想吃饭,我不想吃饭!”可心哭闹着说。“你看看饭菜多香啊,别的小朋友都吃两碗了,你尝尝!”老师试图引导可心。“我不吃,不吃!”可心大哭着。“要是不吃饭,一会儿就饿了,就没力气和小朋友玩啦,先尝一口好不好?”老师说。“不要,我有力气。”可心说。老师的几番劝说,对可心似乎都不起作用。于是,老师采用了奖励的办法,鼓励地说道:“你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了好多漂亮的小贴画,哪个小朋友吃完了碗里的饭菜,就能得到一个。”可心看到老师手里的小贴画,眼睛里发出了喜悦的光芒,立刻抹了抹眼泪,抱着碗大口吃起来。
可心的大哭是因为不想吃饭,因为想表达对饭菜拒绝的态度才哭闹起来。老师找到原因后,采取鼓励的策略激励幼儿,帮助幼儿解决了遇到的问题。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哭也许是他们想表达时最先用到的方法。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心地倾听孩子的哭声,读懂每个孩子哭声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