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方式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在课堂上,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样就对教师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实施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小学低年级是孩子各方面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这个信息万变的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使用各种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的桥梁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品德的形成源于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着眼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触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应该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从生活的点滴中寻找合适的素材,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环境呢?
信息技术作用于学科教学,主要是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它使枯燥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鲜明的电子信息。这就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等等,都是信息技术环境。这些环境的构建,能够使学生克服各种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别,更加主动地实施学习,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但作为教师,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有效的教学呢?
一、熟悉环境,学用软件
教师想要在教学中有效实施教学,首先就要对自己的教学环境了如指掌。例如:授课的班级有没有计算机或者其他的信息技术设备;如果有计算机,计算机中安装了哪些对教学有所帮助的软件,这些软件能做到哪些多媒体演示及如何操作这些软件;教学环境是否接入网络,网络上有没有教学需要的资源,能否正常使用这些资源等等。只有清楚地了解了这些,教师才能够制定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教学的正常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善用资源,设计教学
在熟悉了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之后,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资源,设计有效的教学内容。例如:在一堂讲述秋天景色的品德与生活课中,如果教室中有计算机和投影仪,在教學设计中,就可以考虑使用计算机播放一段有关秋天景色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秋天的不同风景,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秋天。
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教学,从而打破传统的黑板教学,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创设各种情境在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教育活动能够正常开展的纽带,能让学生明确了解“道德”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做诚实的好孩子》一课的教学中,借助《狼来了》和《长鼻子皮诺曹》的故事,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不诚实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然后让学生表演书上的故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接着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各种情境,分小组讨论,判断是非。在讨论中学生了解到坏习惯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明白诚实的重要性。这些活动都需要老师与学生在交流中得出体会,而信息技术环境的运用则使得教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交流,教师可以把座位调整为小组形式,方便活动的开展。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实地教学的形式。如:教学《和秋天一起玩》一课时,可以通过室外教学,利用拍照、绘画、制作课件等技术,让学生们在大自然中寻找秋天,感受秋天;然后带领学生们回到教室,以小组形式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开展各种汇报活动,如画画秋天、做树叶贴画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师生之间有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自主学习,提高效率
童年是多彩的,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阳光、自信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孩子的权利。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首先,教师要自觉调整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传授课本中的知识,更要努力创设各种活动环境,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习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学会主动学习。
其次,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不同的教学形式,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提供的学习服务系统,主动地、探索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比如有些事例适宜开展表演活动,有些事例则适宜采用搜集、采访和交流活动。教师则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活动。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思维多具直观性,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活动贯穿教学过程,如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小竞赛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意志、情感、动机等的培养,如此不仅要提供外显的直观活动,更要开展注意思维层次方面的活动,如尝试活动、整理活动、探究活动、辨析活动、自学活动等。
教育是一个树人的过程,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媒介来传递教学信息尤为重要。媒介或信息技术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的目的,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选择合适的媒介或信息技术,才能够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更精彩、更有效。
【关键词】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品德的形成源于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着眼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触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应该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从生活的点滴中寻找合适的素材,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环境呢?
信息技术作用于学科教学,主要是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它使枯燥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鲜明的电子信息。这就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等等,都是信息技术环境。这些环境的构建,能够使学生克服各种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别,更加主动地实施学习,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但作为教师,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有效的教学呢?
一、熟悉环境,学用软件
教师想要在教学中有效实施教学,首先就要对自己的教学环境了如指掌。例如:授课的班级有没有计算机或者其他的信息技术设备;如果有计算机,计算机中安装了哪些对教学有所帮助的软件,这些软件能做到哪些多媒体演示及如何操作这些软件;教学环境是否接入网络,网络上有没有教学需要的资源,能否正常使用这些资源等等。只有清楚地了解了这些,教师才能够制定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教学的正常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善用资源,设计教学
在熟悉了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之后,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资源,设计有效的教学内容。例如:在一堂讲述秋天景色的品德与生活课中,如果教室中有计算机和投影仪,在教學设计中,就可以考虑使用计算机播放一段有关秋天景色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秋天的不同风景,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秋天。
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教学,从而打破传统的黑板教学,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创设各种情境在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教育活动能够正常开展的纽带,能让学生明确了解“道德”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做诚实的好孩子》一课的教学中,借助《狼来了》和《长鼻子皮诺曹》的故事,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不诚实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然后让学生表演书上的故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接着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各种情境,分小组讨论,判断是非。在讨论中学生了解到坏习惯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明白诚实的重要性。这些活动都需要老师与学生在交流中得出体会,而信息技术环境的运用则使得教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交流,教师可以把座位调整为小组形式,方便活动的开展。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实地教学的形式。如:教学《和秋天一起玩》一课时,可以通过室外教学,利用拍照、绘画、制作课件等技术,让学生们在大自然中寻找秋天,感受秋天;然后带领学生们回到教室,以小组形式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开展各种汇报活动,如画画秋天、做树叶贴画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师生之间有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自主学习,提高效率
童年是多彩的,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阳光、自信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孩子的权利。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首先,教师要自觉调整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传授课本中的知识,更要努力创设各种活动环境,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习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学会主动学习。
其次,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不同的教学形式,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提供的学习服务系统,主动地、探索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比如有些事例适宜开展表演活动,有些事例则适宜采用搜集、采访和交流活动。教师则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活动。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思维多具直观性,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活动贯穿教学过程,如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小竞赛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意志、情感、动机等的培养,如此不仅要提供外显的直观活动,更要开展注意思维层次方面的活动,如尝试活动、整理活动、探究活动、辨析活动、自学活动等。
教育是一个树人的过程,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媒介来传递教学信息尤为重要。媒介或信息技术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的目的,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选择合适的媒介或信息技术,才能够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更精彩、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