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错觉导致资源浪费

来源 :销售与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n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大多数企业的快速成长伴随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痛苦和无奈,我们不断耳濡目染着神话般的企业成长“奇迹”,但实际上从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所贡献的社会效益看,这种“奇迹”只能算是“鸡肋”般的数字游戏。比如在乳品行业,大多数企业3%左右的报表利润,何以满足牛根生所倡导的企业责任(企业要发展、员工要福利、国家要税收、股东要回报、客户要利润、消费者要实惠)?
  中国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产生了八大错觉,从而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一、“市场增量空间”的错觉
  
  企业在“奇迹”的吸引下寅吃卯粮,对市场增量空间判断不准确,导致资源大量浪费。我在某边远乡镇看到蒙牛“三赠一”的促销,地产品牌有“二赠一”在应对,而在仅隔5公里的另一乡镇却看不到蒙牛的陈列。产品定位模糊、通路细分不到位,造成营销策略“西瓜、芝麻一起抓”,陈列、维护和管理推进不到位,促销的“重炮”并不能打出自己的销量。问题是:农村市场的增量空间有声大,份额属于谁?需要“三赠一”的资源投入吗?
  
  二、“产品市场定位”的错觉
  
  我的一位区域主管在过去的三个月中,每个月都有促销活动申请:第一个月的背景描述中有“A产品三赠一”,第二个月的背景描述中有“B产品三赠一”,第三个月又有C产品,所以我们要应对。第一个月,我批了,无奈;.第二个月,我又批了,伤心;第三个月我不能再批!我问他:你的目标竞品是谁?你在抢谁的份额?你难道在四面树敌吗?
  产品的区域市场战略必须准确定位,细分消费者,细分渠道,不能把资源投入分摊到每一个竞品身上。这种对别人缺乏杀伤力的“车轮战法”无法找到突破口,只会浪费资源。
  
  三、“时间”和“空间”移位的错觉
  
  企业对资源的浪费还来自于两个阵营对立的病态心地方品牌急于设置保护壁垒的盲目和挣扎;全国和区域品牌”天下统吃”的野心和挤压。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企业大力度的买赠促销,我认为其决策来源无非是以下几点:一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用拔苗助长的手段点亮市场捞面子;;二是黔驴技穷缺耐心,用”救命稻草”撑面子;三是重复投入的恶性循环和库存压力的释放。
  无论这种大力度促销的决策来源是什么,它的出发点都是病态的,靠短期超额费用投入来获取区域市场份额的做法并不可靠,甚至会引起多方面的心理反感;我们都知道“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话,难道品牌忠诚可以速成吗?当我们集合了所有的“能工巧匠”,调集了所有的”设备”和”原料”时却会发现:这个地方连人站的空间都没有,更别提让所有人井然有序地工作了。”时间“和”空间”的错位导致了企业愿望落空。
  海南航空的陈总在做客《对话》节目时说:中小企业在做大、做强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产品特色、管理现代化和创新意识足以保证企业的“区域生存空间”和”利润回报”。但是,当我们意识到该怎么做时,却往往已是弹尽粮绝,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选择营销模式”的错觉
  
  以掌握二三级通路为特征的”联销体”模式和以掌握终端为特征的“通路精耕”模式,是目前国内流行的两种营销模式。这两种模式本身的优劣并无可比性,主要看企业所处的阶段、市场环境以及毛利水平(“通路精耕”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但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行业巨头在布局全国时却无暇“精细”于局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所有的支持都落在了后面,恶性竞争导致资源大多消耗于通路而无法加强终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由客户掌握的资源使用权背离了企业的初衷。而中小企业依靠“通路精耕”虽然暂时保住了市场份额,但营业成本的大幅上升以及其他资源使用的增加蚕食了企业有限的流动资金和利润,甚至在“亏本赚吆喝”。当前,营销模式缺乏创新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掣肘。
  
  五、“外脑”的错觉
  
  我在顶新集团工作期间,对企业如何与策划机构打交道深有体会:企业对策划机构的诉求点非常清晰,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用多少费用,以数字化描述,约定严谨。我们大多数企业却只是在出现问题、失去方向时才找”仙人”指路,这和算卦、抽签没有区别。而且,国内有相当多的营销策划公司就像车站周围的商店,不是以”回头率”为经营目的的。
  我们尊敬那些和企业一起成长的策划公司,认可那些以“为企业解决问题”为目的咨询机构,而不齿于那些批量生产“解决方案”和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式的费用投入换取虚假业绩增长的策划公司,因为他们是在透支企业的发展动力。
  
  六、“人力资源”的错觉
  
  我曾经在公司的一次培训课上问过:“在座的诸位来自不同的企业,你们在应聘这家公司时就定位于区域主管或城市经理,但是在不了解乳品行业特点时,你们就要负责一个区域的业绩表现,就要指导业务人员做工作,有压力没有?”回答是肯定的。然后我问他们:“你们见过康师傅、统一、可口可乐、联合利华招同职位人员吗?”回答是否定的。
  难道“行业经验”不足以引起这些大公司的青睐吗?
  所谓”行业经验”不被这些大公司认可,反映出的关键在于,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指导思想注重”从基层做起”的”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大浪淘沙方显点点金”。而我们许多企业并不屑于此,他们信奉“拿来主义”,抱着”一个人成一片事”的投机心理。事实上,是“赌局”就有输赢,而且前途未卜,倒不如逐步提拔那些“点点金”。这种“拿来主义”造成的挫折使太多的资源打了水漂,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七、“企业文化”的错觉
  
  优秀的企业总是在行动上领导潮流,而有些企业总是在舆论上费尽心机,让文人墨客坐在房间里做”企业文化”,然后花大把钱给自己脸上“贴金”。很难想象这种虚伪的,教条的企业文化能对员工形成潜移默化的行为指导。
  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成长凝结而成的,不是喊几句口号就可以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发展和对社会应负责任的要求,不是“学习”来的管理概念;企业文化不是高高在上的“精粹”,而是贯穿于员工事业、生活,指导他们行为准则的务实理念。在企业文化面临“向左还是向右”的取向选择、在企业短暂的历史还没有多少精神财富的积淀时,企业的掌舵者不要浪费太多资源去给企业树碑,踏实地做好每一天、每件事,企业文化才会真切、自然地体现出来。
  
  八、“品牌认知”的错觉
  
  很多企业在客观上混淆了品牌与知名度的区别,有多少企业在勒紧腰带争标王、玩赞助,“展现实力”,导致没有资金研发新品、改进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更不用说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环顾本土企业,让人信赖、受人尊敬的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品牌凤毛麟角。
  品牌价值是在竞争中实现的,建立一个知名品牌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不否认媒体在晶牌宣传中的作用,但品牌价值的实现首先是质量领先,企业内部条件与社会环境相匹配,才能逐步结出品牌果实,靠媒体狂轰滥炸得到的知名度无法掩盖品牌内涵的苍白。每天都有”品牌”倒下去,又有另一个“品牌”站起来,时间是检验它们的惟一标准,用句俗语来说,“你可以蒙一时,决不会蒙一世”。
  中国企业现实中存在的这八大错觉,导致了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给部分企业带来了生存危机。在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时时“三省吾身”,对资源的使用务求科学、匹配。
  (编辑:林木 zsj@cmmo.cm.cn)
其他文献
长期战略计划毫无用处,除非你的竞争对手的计划也由你制定。但是很多CEO认为如果公司想要实现它的使命,复杂的长期计划很关键。  如果莎士比亚活过来当CEO,他会怒而杀死他的公司的长期计划员和他们的律师,他也会有充足的弹药。长期计划没让施乐成为办公自动化的一员,长期计划也没能阻止通用汽车在过去20年里失去它15%的汽车市场份额。  1960年,通用电器首先开始制定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就是那时真正开始的。
期刊
李锦记将在全国开设22家自营店    到6月30日前,李锦记将在全国22个省会城市开设22家直营店。第一批22家直营店投资超过亿元将成为融合物流、服务、传播于一体的全方位业务平台。广东南方李锦记是香港李锦记在内地的独资子公司,以蚝油和酱油起家,于1992年切入中药保健品业,近年进入个人护理、护肤等日化领域。在开设直营店之前,南方李锦记的产品推广、销售、服务都是通过专卖店实行的,这家公司在全国共有2
期刊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当这句严肃的话从2004年贺岁片《天下无贼》中的贼头黎叔口中说出时,多少有些戏谑与调侃的味道。  伯乐相马的经典故事传了多少代,但演绎到现代,关于“人才”的概念倒更加复杂化了,以至于政府有关部门干脆将人才标准定为:取得中等及以上专业学历的人。  其实争论到这种地步已失去了意义。对于管理学,人才的神话压根就是个美丽的谎言。  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人才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在
期刊
营销要过四道坎  郭 旭    企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营销须跨越四道坎。否则,企业将可能停滞不前,甚至会退出竞争。    第一道坎:从“游击营销”到“根据地营销”的转变    也就是将跑市场做销量转变为扎根做市场。  企业初创时期往往遍地撒货跑销量,如果把这种广种薄收、遍地撒网的做法比喻为“狗熊掰棒子”的话,销量的增长通常是”更多的狗熊掰更多的棒子”。就像没有一场战争的最终胜利是靠游
期刊
1.搞定超市的“关键先生”    搞定超市里的采购,所有的经销商都会做。但掌握超市里的财务流程,想办法挤进财务支付系统中的优先支付名单,就不是所有的经销商都会做的。  某经销商并不是大经销商,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品类影响力,都没有资格进入优先支付名单。但他同时是一个餐饮老板——他与某著名卖场高层共同在卖场中开了一家中档价位的餐饮店。  在一个成熟的卖场周围开餐饮店,只要环境整洁卫生,价格适中,口味还不
期刊
时至今日,再次放眼历尽战乱的补血市场时,人们突然发现,昔日雄霸天下的“红桃K王朝”已悄然“退位”,接替桂冠的是后来居上的补血新秀——血尔口服液。  那么,4年前还是不起眼的“贴身丫环”凭借什么摇身一变,成为阔气个足的“大家闺秀”?    命名:直接就是经典    血尔是市场上命名最为成功的少数几个保健品之一。名称是产品达情表意最直接有效的渠道。你可以说我不看电视所以我不知道“黄金搭档”含金几钱,你
期刊
实现利润增长是探讨营销方法的前提    营销像一个进化过程。“因为市场是变化的,所以市场营销必须随之变化。”(见《三访菲利普·科特勒》,《销售与市场》2005年第1期,孔繁任)独特卖点、整合营销、价值链管理、对立定位……不断地会有新的理论产生,而执行起来结果却有好有差。原因是特定的营销方法通常有其特定环境,照搬可能适得其反。那么是否有判断哪种方法更适合的标准呢?笔者对2003年4月世界排名前100
期刊
给销售工作和销量“定性”  刘春雄    业务员勤奋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好不好?肯定好。销量急增好不好?肯定好。  营销管理人员最喜欢看到业务员整天在忙,最喜欢看到销量上升——从过程看,业务员在忙;从结果看,销量在上升。于是,心里有底了,放心了。  且慢!只看表象不看实质一定会犯错误。  如果业务员的忙只产生“费用”而不产生销量,这样的忙法值不值得表彰?如果销量增长不能持续,而且还可能是透支的结果
期刊
大家都知道,情人节时的玫瑰花特别贵,男士们咬着牙也得买几朵送给心爱的人。要是把买玫瑰花的钱直接送上,不挨骂才怪呢!  钱与玫瑰花的区别在哪里?玫瑰花是动情之物,钱是动心之物。动情不在价高,要用钱让人动心,恐怕数额少不了。  营销研究讲得比较多的是品牌、价格、功能、质量,这些都属于让顾客动心的营销要素。专家研究发现,超过70%的顾客在购物的最后时刻改变了自己的决定,他们忘记了自己中意的品牌,淡化了价
期刊
内地很多人对西方的管理学趋之若骛,视市场营销学为制胜要诀。但多年的从商经验告诉我,最宝贵的“营商秘诀”,并不是从MBA的课程里或书本中学到,而是在生命的实践和考验中体悟出来的。“智慧”,就是能“洞察世情,审时度势,知所取舍”,是从经验与志心笃行的磨练中凝聚的。  人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日渐疏远,思维之源也日渐枯竭。其实中西文化各有优劣:西方文化是物的文化,重智而外求,以科学与宗教精神为主,重逻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