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忙,是班主任的共同感受。走入校园,各种琐事频频袭来,班主任只有招架的份。忙碌之后,学生依旧我行我素,机械式的教育让人身心疲惫,感觉忙得如此苍凉。班主任工作如何才能事半功倍,轻松带班呢?梅洪建老师所著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一书,给予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是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困境中解放出来的良方。
班主任,需要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康庄大道。我一直认为,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班主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真是这样吗?梅老师指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大,甚至可以说‘微不足道’。”
工作的这几年,以为班主任无所不能,只要尽全力教导,学生定会有所进步。如有犯错,我将把所有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希望他能坦诚面对,勇于改正。如今看来,我错了,强势改变将会伤害幼小的心灵。学生的心理结构,从表层到深层次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深层次是超稳定的,表层一般调节不会影响到深层的稳定。
回忆当初,潺潺教诲使学生不再犯错,可是一旦脱离了管教,班级便“狼烟四起”,几个调皮的孩子又出来闹事,常常按下去的葫芦又浮了起来。我也只有用力往下踩,唯恐他们再次腾出水面。反复斗争使师生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裂痕,如今想来这又何必呢?学生的表现好似拉橡皮筋,它有弹性,每一次拉它都是一次表层的改变,一旦松手,又会回归到原始的状态。原来要改变一个孩子是如此困难,而我还使尽浑身解数做着此事,看来亘古不变的方法只是自作多情而已。
班主任的教育不能轻言引导,更不能盲目做事情,那么工作到底该如何开展呢?梅老师提出了“培育—发展”理念,就是班主任放低身姿培育一个个适合学生成长的平台,把发展学生作为最终目的。
给予学生平台,就需要他们展示才能,利用“动”来消除班级的“动乱之源”。很多时候,班主任希望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可他们总是动个不停,反复斗争使双方都身心疲惫。而梅老师却反其道行之,成立了学习研讨会、班级荣誉委员会、文化艺术委员会、班级设计宣传委员会等社团。学生选择适合的委员会,为他们提供最优化的发展。在具体的运营中,梅老师提出了三个基本要素:明确的活动目标、明确的活动理念、清晰的活动规划。设置美好的图景,让每一个梦想还没有泯灭的孩子胸中可以燃烧起一团火焰。
如今想来,班级中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子,整天待在双杠、乒乓球台处,老师的批评也是无济于事、屡教不改。我也曾对他们失去了信心,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常说“无事生非”,就是一个人没有事情做的时候,他总会给你惹出乱子。而避免“乱子”出现的最好途径就是让孩子们有事可做,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让每个孩子动起来。就“培育—发展”的理念来说,这些调皮的男孩子可加入竞赛委员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佳绩。在这样一种美好的愿望下,每个成员都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成为凝聚团体的关键因素。在活动中感受到收获,赢得别人的赞许,将向前的动力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孩子,所谓的问题生也将渐行渐远。
在“培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学生在各个委员会如鱼得水,纷纷展示着自己的才华。但是物极必反,当过于强烈的进取意识遇到现实的挫折时,进取心越强烈越会遭受到很多的困惑,这时班主任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我曾认为,课余时间的沟通是师生间交流的重要途径,每当学生出现了问题,我便与其深入交流,探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这样的交流我成为了主角,从始至终学生总是默默倾听老师的述说,这样的效果能有几何,不得而知。梅老师指出:“从教育实践看,让学生打开‘心门’最好的途径,不是谈话的‘循循善诱’,而是书面交流,因为孩子们在进行书面交流的时候可以放下很多顾虑。”原来每当问题出现,谈话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教育效果寥寥。
班主任不是做班级“事故”的消防员,而是使问题处在苗头阶段得到解决。这就需要班主任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何如才能做到呢?梅老师利用小本打消学生的顾虑,放下戒备的心灵与老师畅所欲言,孩子的心理问题、班级的问题、每个人的思想动态等,都可以得到及时的掌握。我之前也实行了这个方法,却没有如梅老师那样成功,这是为何?通过深入地阅读,发现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坚持,师生心灵沟通的小本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通过长期的坚持才能发现教育的真谛,解开孩子的心结,让两颗疏远的心灵走得更近。第二是回复,每个孩子在写出去之后,都有一种强烈的期待,他们期待看到老师的回复。这就需要老师认真对待每一篇文章,分享孩子的点滴生活。打开了一扇扇心灵窗户,学生的各种问题定能一一解决。
班主任,就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服务。在实际的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现实的无奈,而此书告诉广大班主任应采用正确的办法,搭建、运营学生成长发展的舞台,使孩子发现潜能,实现自身价值,真正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班主任,需要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康庄大道。我一直认为,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班主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真是这样吗?梅老师指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大,甚至可以说‘微不足道’。”
工作的这几年,以为班主任无所不能,只要尽全力教导,学生定会有所进步。如有犯错,我将把所有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希望他能坦诚面对,勇于改正。如今看来,我错了,强势改变将会伤害幼小的心灵。学生的心理结构,从表层到深层次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深层次是超稳定的,表层一般调节不会影响到深层的稳定。
回忆当初,潺潺教诲使学生不再犯错,可是一旦脱离了管教,班级便“狼烟四起”,几个调皮的孩子又出来闹事,常常按下去的葫芦又浮了起来。我也只有用力往下踩,唯恐他们再次腾出水面。反复斗争使师生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裂痕,如今想来这又何必呢?学生的表现好似拉橡皮筋,它有弹性,每一次拉它都是一次表层的改变,一旦松手,又会回归到原始的状态。原来要改变一个孩子是如此困难,而我还使尽浑身解数做着此事,看来亘古不变的方法只是自作多情而已。
班主任的教育不能轻言引导,更不能盲目做事情,那么工作到底该如何开展呢?梅老师提出了“培育—发展”理念,就是班主任放低身姿培育一个个适合学生成长的平台,把发展学生作为最终目的。
给予学生平台,就需要他们展示才能,利用“动”来消除班级的“动乱之源”。很多时候,班主任希望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可他们总是动个不停,反复斗争使双方都身心疲惫。而梅老师却反其道行之,成立了学习研讨会、班级荣誉委员会、文化艺术委员会、班级设计宣传委员会等社团。学生选择适合的委员会,为他们提供最优化的发展。在具体的运营中,梅老师提出了三个基本要素:明确的活动目标、明确的活动理念、清晰的活动规划。设置美好的图景,让每一个梦想还没有泯灭的孩子胸中可以燃烧起一团火焰。
如今想来,班级中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子,整天待在双杠、乒乓球台处,老师的批评也是无济于事、屡教不改。我也曾对他们失去了信心,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常说“无事生非”,就是一个人没有事情做的时候,他总会给你惹出乱子。而避免“乱子”出现的最好途径就是让孩子们有事可做,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让每个孩子动起来。就“培育—发展”的理念来说,这些调皮的男孩子可加入竞赛委员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佳绩。在这样一种美好的愿望下,每个成员都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成为凝聚团体的关键因素。在活动中感受到收获,赢得别人的赞许,将向前的动力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孩子,所谓的问题生也将渐行渐远。
在“培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学生在各个委员会如鱼得水,纷纷展示着自己的才华。但是物极必反,当过于强烈的进取意识遇到现实的挫折时,进取心越强烈越会遭受到很多的困惑,这时班主任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我曾认为,课余时间的沟通是师生间交流的重要途径,每当学生出现了问题,我便与其深入交流,探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这样的交流我成为了主角,从始至终学生总是默默倾听老师的述说,这样的效果能有几何,不得而知。梅老师指出:“从教育实践看,让学生打开‘心门’最好的途径,不是谈话的‘循循善诱’,而是书面交流,因为孩子们在进行书面交流的时候可以放下很多顾虑。”原来每当问题出现,谈话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教育效果寥寥。
班主任不是做班级“事故”的消防员,而是使问题处在苗头阶段得到解决。这就需要班主任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何如才能做到呢?梅老师利用小本打消学生的顾虑,放下戒备的心灵与老师畅所欲言,孩子的心理问题、班级的问题、每个人的思想动态等,都可以得到及时的掌握。我之前也实行了这个方法,却没有如梅老师那样成功,这是为何?通过深入地阅读,发现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坚持,师生心灵沟通的小本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通过长期的坚持才能发现教育的真谛,解开孩子的心结,让两颗疏远的心灵走得更近。第二是回复,每个孩子在写出去之后,都有一种强烈的期待,他们期待看到老师的回复。这就需要老师认真对待每一篇文章,分享孩子的点滴生活。打开了一扇扇心灵窗户,学生的各种问题定能一一解决。
班主任,就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服务。在实际的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现实的无奈,而此书告诉广大班主任应采用正确的办法,搭建、运营学生成长发展的舞台,使孩子发现潜能,实现自身价值,真正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