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融错”教学引发的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看到一些上得十分顺利的课,老师讲得准确无误,学生个个对答如流。然而,既然学生都会了,老师为什么还要教呢?学生在课堂上没有问题,没有矛盾,老师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中真正的生成性来自学生出现差错时教师的处理和师生的互动。下面就以《认识圆锥的高》为例来谈谈如何设计“融错”教学。
  一、说高
  1、教师设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它有没有高?
  (学生答案预设:顶点到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高;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线段是高;顶点到底面圆心的线段是高。)
  2、讨论并初步统一认识: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3、介绍: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圆锥的母线,圆锥的母线有无数条且都相等。
  【分析: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学生对于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高”有了一定认识——高必须垂直于线段或平面。把学习圆锥的高同圆柱的高的认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但利用了知识之间的迁移,而且关注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了圆锥的高。】
  二、看高
  1、圆锥的高隐藏在圆锥的里面,有什么办法能亲眼看见圆锥的高?(教师拿出圆锥模型,使学生理解如何把圆锥进行纵切。)
  2、学生闭眼想象:圆锥纵切后产生的切面的形状以及高所在位置。
  3、教师纵切圆锥模型,引导学生讨论等腰三角形各部分与圆锥的关系。
  【分析:学习圆锥的高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圆锥的高是隐含在圆锥内部的。教师有意引导学生想象纵切后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再通过对圆锥的纵切,使隐含的高显性化,抓住平面与立体的联系,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圆锥的内部特征,进一步认识圆锥的高,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研究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积累活动经验。】
  三、量高
  1、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圆锥物体是无法切开的,你还会测量这些圆锥体的高吗?
  2、活动:学生两人一组动手操作,测量自制圆锥模型的高。
  3、反馈:交流测量的方法,明确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确保直尺与圆锥底面垂直;0刻度对齐圆锥底面。
  【分析:教师采取让学生自主测量圆锥高的方式,让学生测量自己亲手制作的模型,学生非常感兴趣,同时教师也能发现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次正确认识圆锥的高。】
  四、辨析高
  在相等的圆中剪出3个大小不同的扇形(如下图),用这3个扇形围圆锥的侧面,3个圆锥的高一样不一样?
  1、明确:这3个扇形半径相等。
  2、猜想并说出理由。(预设学生答案:3个圆锥的高相等,因为它们的半径相等。)
  3、小组合作,操作学具验证猜想。
  4、总结发现:扇形的半径是围成圆锥的母线,并不是圆锥的高。在半径相同的情况下,扇形的面积越大(弧长越长)高越短,面积越小(弧长越短)高越长。
  【分析:学生的猜想是有“根据”的:半径相等,高就相等。但通过操作验证发现自己的猜测与事实不符,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学生会带着极大的兴趣探究其原因,最终深刻地认识到扇形的半径与圆锥的高不存在对应关系。此环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推理、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一方面学生在澄清错误中掌握圆锥的高的本质特征,有效地把圆锥的高与母线进行区分;另一方面也极好地发展了空间观念,再次为他们积累数学活動经验。】
  【作者单位:丹阳市全州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一、情境法:  即创设作文的情境,让学生对这一情境产生深刻印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情境带给自己的触动。这样,写作时学生就有景可写,有事可述,不会出现无话可写的尴尬境地。  这得益于斯霞老师的一次讲座,她所举的一个例子给我很大的启发:为了能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月夜的文章,吃过晚饭后她亲自带领小朋友们到市中心公园去体验。结果,不但全班小朋友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来,而且在许多小朋友的文
科学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上好科学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学校科学课虽然教学仪器不足,但教学资源丰厚,所以每位科学教师要立足于现状,着眼于长远,创造地开展科学教学。  一、教师要学会“变脸”  学生親其师,方能信其道,科学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学会变脸:(1)要有一张笑脸。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用真诚的笑脸去消除心灵上的代沟,与学生成为朋友、知己、
多媒体技术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多媒体进入教育行列后,给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让英语老师打破了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英语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能力、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特征  1、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互动性的教学。借助多媒体环境实现了灵活的“人机对话”,教师和
图示法就是通过画图表达自己的思维,指学生用绘图的方式记录自己观察、理解的过程和结果,是区别于语言、文字、图表、实物等记录表达法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示法经常被使用,一个简单的线段图、几何图就能方便的帮助学生解题。近年来,图示法也出现在了科学课堂上,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示意图展现自己的思维,可以帮助教师深入、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思维,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科学概念的有效构建,
现有英语学习条件下,仅依靠听、说的信息输入毕竟有诸多限制,而阅读则是实现大量语言信息输入的可靠途径。研究增加小学英语阅读信息量的途径。从英语阅读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建设、构建读物网络等方面进行探讨,寻求新的途径。  一、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取决于阅读素材量  在知识日新月异、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英语作为承载和传输信息的一种国际化语言,早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获取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学的法子要跟着做的法子,教的法子要跟着学的法子。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学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体育课程标准》的任务明确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形成一定的
围棋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古典文化,它作为一种集智慧、竞技于一体的益智活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独立性、条理性、记忆力、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孩子产生潜意识的超越意识和竞争危机意识,更能很好地陶冶幼儿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个人涵养。基于考虑到围棋文化的深远意义和对孩子人生发展的作用,以及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需要,通过近我园教师三年的探索、研究和不断调整、完善,我园已经初步形成
语文,是一种感性的存在。课本,即生活的记录,学生是以感性的方式掌握语文的。并不是通过教师的诸如告诉、教导、训诫等手段而获得的。教师只有凭借语言文字提供的信息,引发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去感觉、去领悟、去精思、去玩味,才能帮助学生从文章作者理性的独白中去领悟思想、去体验情感、去提升智慧。那么,该如何在教学中突现自主、提升语文学习绩效呢?  一、注入情感、培养兴趣,调动学习的主体性  首先,教师自身要
纵观全局,“安全”教育似乎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然而,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让每个学校都提高警惕。为确保安全,本应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被停止,人为的将学生与社会割裂,与生活脱节,進行着书本到书本式的封锁式小循环,从而形成了“花盆效应”,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行。笔者以为:在幼儿园安全教育必须基于儿童本位有效开展。  一、多元体验,培植意识,强化行为  1.环境暗示 培植意识  儿童不
2009年4月13日,在海州实验小学阶梯教室里正在进行市第二期英语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会上市教研室的王伊菊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写个英语课题,当时大家都瞢了,因为课题对我们都很陌生,拿到手不知道怎么搞?但是我们还是硬着头皮搞,有一天,我突发其想,何不针对我们学校的特殊地理位置结合教学实际研究个课题呢?因为我们新华小学是淮大、新海高中的邻居,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花果山脚下,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位置,我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