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在化学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实验不仅是一种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的直观手段,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和兴趣,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我国课程改革认真分析了化学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重新审定化学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堂内容及教学评价等方面。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情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是促进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 规律性的一种重要内在动力,具有较强的动机功能。学生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而产生直觉兴趣。但不能仅仅满足于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应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探究引起某种化学变化的原因,或对日常生活、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和说明。教师应及时根据学生兴趣的这种变化积极加以引导,鼓励学生独立选题,开展探究性、研究性实践活动等。
1.1 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取实验技能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多种能力是同活动密切相关的,离开了实践活动,无论是技能,还是能力都无从谈起,也无法得以表现。化学教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特殊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在这种学习实践活动中,教师讲解并进行示范,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练习,并逐渐达到动作要求,最后,形成熟练的实验技巧。这种学习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
1.2 化学实验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化学实验中人的主主动地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使人的认识不断深化,而且还表现在能改造、变革研究对象,创造出新物质、新材料,以满足人类在各方面的需要。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教与学的主体。教师作为主体的意识、能力、人格充分地渗透到教的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以教师主体性的弘扬为条件,是对教师主体性的肯定。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在探究的内容、方式、方法和探究的程度等方面,都要受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1.3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针对目前的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要求实现从“读化学”、“听化学”,向“做化学”、“探究化学”的转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探究体验,可以使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2 开放性实验探究:金属钠与稀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物探究
2.1 引入问题。通过《碱金属元素》的学习以及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学生掌握了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了解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反应产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活泼性质非常强的钠与硫酸铜溶液作用时,会得到什么产物?部分同学根据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知识,毫不犹豫地任务钠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也有部分同学会产生疑问:钠是先给水反应,还是先把铜置换出来呢?这时,通过教师引导,就形成了很好的探究“焦点”。
2.2 猜想与假设。教师可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全班同学的猜想和假设主要为两大类:①钠先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生成产物问单质铜的红色沉淀和硫酸钠溶液;②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在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2.3 提出实验方案。因为探究课题的开放性强,学生各个小组提出的实验方案五花八门。总结起来,主要部分基本相同:取绿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洗干煤油后,加入一大试管中,用分液漏斗向大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其中有的实验小组,为了验证实验中有氢气产生,还添加了其他实验装备。
2.4 解释交流。当学生完成了实验探究之后,互相协作交流,最后得出结论。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首先是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放出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在和硫酸铜反应,生成兰色的氢氧化铜沉淀。部分实验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有黑色的固体物质为氧化铜。学生交流讨论后,认为,金属与水反应是剧烈的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使部分氢氧化铜分解产生黑色的氧化固体。那么为什么钠会先和水反应呢?对于这个问题,有2个学生在实验报告提出由于硫酸铜溶液中水分子的密度比铜离子大,此时相当于生成了水合硫酸铜,铜离子被水分子包围,因此钠先与水接触反应。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生动有趣的实验更有利于把“外在”的信息,即化学课题以实验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1 元永祥.在新课改中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J].学周刊,2011,18
2 蔺晨阳.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浅谈[J].教育革新,2009(08)
3 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化学教育,2002
(7~8)
4 杨志忠.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J].宁夏教育科
研,2006(01)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情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是促进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 规律性的一种重要内在动力,具有较强的动机功能。学生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而产生直觉兴趣。但不能仅仅满足于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应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探究引起某种化学变化的原因,或对日常生活、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和说明。教师应及时根据学生兴趣的这种变化积极加以引导,鼓励学生独立选题,开展探究性、研究性实践活动等。
1.1 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取实验技能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多种能力是同活动密切相关的,离开了实践活动,无论是技能,还是能力都无从谈起,也无法得以表现。化学教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特殊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在这种学习实践活动中,教师讲解并进行示范,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练习,并逐渐达到动作要求,最后,形成熟练的实验技巧。这种学习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
1.2 化学实验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化学实验中人的主主动地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使人的认识不断深化,而且还表现在能改造、变革研究对象,创造出新物质、新材料,以满足人类在各方面的需要。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教与学的主体。教师作为主体的意识、能力、人格充分地渗透到教的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以教师主体性的弘扬为条件,是对教师主体性的肯定。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在探究的内容、方式、方法和探究的程度等方面,都要受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1.3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针对目前的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要求实现从“读化学”、“听化学”,向“做化学”、“探究化学”的转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探究体验,可以使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2 开放性实验探究:金属钠与稀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物探究
2.1 引入问题。通过《碱金属元素》的学习以及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学生掌握了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了解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反应产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活泼性质非常强的钠与硫酸铜溶液作用时,会得到什么产物?部分同学根据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知识,毫不犹豫地任务钠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也有部分同学会产生疑问:钠是先给水反应,还是先把铜置换出来呢?这时,通过教师引导,就形成了很好的探究“焦点”。
2.2 猜想与假设。教师可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全班同学的猜想和假设主要为两大类:①钠先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生成产物问单质铜的红色沉淀和硫酸钠溶液;②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在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2.3 提出实验方案。因为探究课题的开放性强,学生各个小组提出的实验方案五花八门。总结起来,主要部分基本相同:取绿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洗干煤油后,加入一大试管中,用分液漏斗向大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其中有的实验小组,为了验证实验中有氢气产生,还添加了其他实验装备。
2.4 解释交流。当学生完成了实验探究之后,互相协作交流,最后得出结论。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首先是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放出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在和硫酸铜反应,生成兰色的氢氧化铜沉淀。部分实验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有黑色的固体物质为氧化铜。学生交流讨论后,认为,金属与水反应是剧烈的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使部分氢氧化铜分解产生黑色的氧化固体。那么为什么钠会先和水反应呢?对于这个问题,有2个学生在实验报告提出由于硫酸铜溶液中水分子的密度比铜离子大,此时相当于生成了水合硫酸铜,铜离子被水分子包围,因此钠先与水接触反应。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生动有趣的实验更有利于把“外在”的信息,即化学课题以实验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1 元永祥.在新课改中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J].学周刊,2011,18
2 蔺晨阳.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浅谈[J].教育革新,2009(08)
3 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化学教育,2002
(7~8)
4 杨志忠.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J].宁夏教育科
研,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