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对“线条生命力”的研究

来源 :教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线条是美术作品的重要元素,也是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美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如何在美术教学的绘画与欣赏模块中,科学合理的给学生讲授这一点具有重要意义。在美术教学中,我总结到主要通过线条的曲线美和虚实美,就可以初步达到线条生命力的目标。
  关键词:线条;意义;生命力;曲线美;虚实美
  线条在艺术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无论是东方艺术还是西方艺术,是古代艺术还是现代艺术,要谈艺术研究一定会谈线条。
  中国传统绘画尤其重视线条。在山水画中有荷叶皴、折带皴、长短披麻皴的线条,工笔有铁线描、高古游丝描、行云流水描的线条,还有被称为“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飘逸线条,更有书法的清秀与茂密的不同线条风格,而在设计作品中,则被称为设计三要素的点线面,线条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元素。就西方艺术来看,更是重视用线造型,讲究线条的艺术性与线条的质量。只要我们看看那些大师的作品,就会明白他们无不是游戏线条的高手,如达·芬奇、拉斐尔以及被誉为线条大师的安格尔等。
  线条在美术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认识线条的艺术性,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就显的格外重要。那么在美术教学中,该如何给学生讲授线条的奥妙呢?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标准的几何形体和数学工具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并不一定在所有的作品中都是美的,要让学生认识到美的标准是多样的,在不同的绘画种类中有不同的标准,艺术不是科学,没有对于错,只有美与不美,或者更美。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对线条生命力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如果我们去翻开学生的美术本,看看学生的作品,那满篇的线条有什么特点呢——机械和僵硬——这个问题是大多数学生美术作品中线条的突出问题。那如何解决这一存在的问题呢?我们主要通过讲授线条的生命力,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就这一问题,下面谈一谈我在美术教学中的总结和探索:
  线条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线条的曲线美和虚实美中。要给学生建立线条生命力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就要尝试给学生建立线条的曲线美与虚实美的意识和表现方法。
  第一,线条生命力的曲线美
  “我,线条,可是充满生命的哦,你可别小看我。我的主人,你不经意的一笔就创造了我的身体,让我来到了这个世界,留在了你伟大的作品上。我多么的希望你帮我创造更多不一样的伙伴呀。”这是我美术教学中线条自白的一段。
  在教学中我告诉学生,线条是有生命的,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每一根线条长的都不同,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道理。而且我要求学生,在创作中要抛开尺子、圆规等绘画工具,鼓励他们,徒手画出曲线。要达到这一点我们就先要给学生建立曲线美的意识。只有让学生打破思维的束缚,思想解放了,手上才能放的开。
  首先,在教学中我专门设计了一课,让学生欣赏各类艺术作品中的曲线,和曲线在描绘物象的时候带来的美感,认识曲线在优秀艺术作品中是大量存在的,只要运用得合理,会创作出直线不能表达的艺术效果。而且,就同一幅作品,运用直线与曲線的不同表现方式进行对比,让学生自觉的发现与感受两种表现方法带来不同效果。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中,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要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只有标准的几何形和直线才是美的,那种机械的,由于现代都市生活影响的,被数学等其他学科误导的,被束缚的——树立对线条的正确理念。
  在认识到曲线在美术创作中的合理性,有了初步的感受之后,就要进行表现训练。根据所画的物象徒手用线条进行大胆的表现,鼓励用曲线,进行初步的创作体验。
  培养学生线条生命力的意识和表现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日常的美术课中要贯穿始终,慢慢纠正与培养,而且老师也要创作作品,让学生欣赏与模仿。在学生自主探索中,不断的纠正与完善自己的认识,使欣赏与创作的交替进行中,不断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曲线的表现能力。
  线条的生命力,最突出的表现在线条的曲线性上;其次,则表现在线条的虚实关系上。
  二,线条生命力的虚实之美
  虚实关系,在线条的运用中主要通过线条的粗细和线条颜色的浓淡来表现。线条的粗细,则主要在工具的选择与处理,和绘画中用力的轻重关系上。如,不同型号的铅笔,在表现线条时铅笔越软线条越粗越重,显得更实;反之越虚。再如不同粗细的勾线笔,也会有虚实。同一支笔,用力重,显得实,用力轻,显得虚等方法。
  线条虚实的教学方法和曲线的方法是相同的,都遵循先感受和认识,先给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再进行运用。然后在日常的绘画中不断强化与提高。
  其实,在孩子学习绘画之初,他们接触的就是线条,有铅笔画的线条,有彩笔画的线条;有形象的,有抽象的;有规律的,也有乱涂的。线条在美术中是“骨架”,只有先建立了骨架,才可以在此基础上涂色和点缀,否则,再好的颜色与细节,都会失去主次,显得混乱。这一点尤其在青少年的教育中显得格外突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只有先建立正确的认识,才能讲以后更好的发展,否则,方向错了,只会南辕北辙。所以,线条在绘画中是很重要的变现手段,在美术教学中科学、合理的给学生建立对线条的认识和理解,则是老师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线条的价值,在艺术作品中不言而喻,而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的研究,关系到对学生认知的发展,审美判断的确立,价值体系的构建,以及对今后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县级教研机构一直都是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现状,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体制的转型,县级教研机构的职能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就要求教研机构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努力促进教师专业的长足发展,从而为我国县级的学校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 要求我们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音乐对一个人的熏陶与感染,对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其它艺术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一方面剖析了中职学生心理状况,对音乐课的态度和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现状;另一方面,针对问题提出了打好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基础,实施多元化教学形式的方法与途径,对提高音乐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生;音乐课;教学现状;多元化教学  法国作家雨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角色也在新课程中发生着巨大的转变。《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并要求其转换角色.应对挑战。本文从教材、传授方式、工作方式等几个层面上,探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关键词:新课改;英语教师;角色转变  进入21世纪以来,新课改走进了高中英语的课堂。新课改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在英语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思想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做了重大变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六十年一甲子,以中国人的甲子观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完成了一段重要的历程,已开始新一个轮回。国史研究也因国际国内重要档案的解密成为史学工作者关注焦点,笔者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整理成文。  一、有关国史教学中的教材处理  1、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  问题1: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首先,帝国主义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次,国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中,如果将词汇和语境有效地结合,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课堂中强调语境渗透,发挥词汇的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的优势,将语言语境和情境语境相结合,深刻理解听到话语的意义,活学活用词汇。  关键词:词汇教学;语镜的运用;语境的作用  语境的定义:语境的英语对应词是context。“Context”最初只指某个词句的上下文,如今它的含义被扩展成“语境”即语言使用的环境。  语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基本教学理念提出,数学教学应注重调动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为实现新课标要求,部分高中数学课堂开始引入情景教学模式。由于运用过程缺乏合理设计,目前情景教学存在部分问题,需要数学教师及时调整应用策略,增加情景的生活性、文化性及开放性,从而调动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问题;应用  高中数学的课程内容具有高度抽象性,学生以思维构建为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对小学识字教学进行概述,阐明小学师资教学的目的并说明反思小学识字教学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文章的第二部分重点对小学识字教学进行教学思想、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上的反思;最后,作者总结了两种能够改善小学识字教学现状的方法,希望本文能够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学反思  引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学生接触我国优秀的文化历史的第一步就是“识字
期刊
在传统应试教育中,素质教育得不到落实,课程结构体过于单一,学科之间相对比较封闭,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过于陈旧,难以展现科技化、社会的新式内容,而且教学内容比较容易脱学生实际的生活实践,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师的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更好的提高,这些弊端严重制约着高中语教学质量的提髙和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因而解决这些问题是常迫切的。  新课改以提倡素质教育为基础,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各级各类
期刊
摘要:建国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就城镇化问题先后提出了许多观点。本文在回顾中国城镇化道路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城镇化理论研究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未来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中国特色 城镇化 回顾 述评  作者简介:张婧(1987-),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与区域发展。  1中国城镇化道路发展的理论研究轨迹  早期的城镇化理论在建国初期形成,很
期刊
摘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是深入研究问题的起点,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索的动力,是创造的前提。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质疑,能促进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向活跃状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平等;民主;和谐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重视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尤为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