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聊聊苍蝇这件事儿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go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记得几年前在买手店里看到过小川的“飞行家”系列作品,佩服设计者的勇气之外也同时嫌弃了自己的没种——还是无法坦然地接受一只苍蝇停在脸上这件事儿。“飞行家”系列是首饰设计师张小川的代表作品之一,将面目可憎的苍蝇变成了项链、耳环、胸针
  栖息在我们肩膀、耳边、颈间的固定乘客。她调整了苍蝇的颜色、眼睛的大小形状,和腿脚的粗细以及数量,让它们跟我们所熟悉的可爱的好的形象更加接近,可是,苍蝇还是苍蝇。
  我相信一定有人跟我一样,人生最大的困扰之一就是遇到固执又胆大的苍蝇,悠悠哉哉地落在你的手上脸上开始摩拳擦掌,连爬带舔。鲁迅先生的《雨天的书》里提到过一个传说,说苍蝇本来是个名叫默亚的美丽处女,她深爱着月神的情人恩迭米盎,可是每每爱人睡着默亚就会坚持不懈地跟他唱歌说话,吵得恩迭米盎不得安宁,于是一怒之下把默亚变成了苍蝇。你看,直到今天它还喋喋不休地不让人休息,又尤其喜好扰乱年轻人的心。何美洛思也把勇士比喻成苍蝇,你怎么赶都赶不跑,必然得咬你一口才能走掉。小川的“飞行家”系列好像看到了我们平常看不到的,属于传说中苍蝇的“美女”和“勇士”等的属性,在这样一个与过多肮脏和渺小相互等同的生物面前,她不仅选择直接面对,这一次甚至从自己的“飞行家”系列中衍生出装置艺术,做出了一个四米高的大苍蝇,放在商场的正中央。我一定得去看看。
  首饰设计师张小川和她的先生设计师梁洛文,在广州正佳广场办了一场艺术装置展。当我终于站在闷热的广州,正佳广场中庭巨大的苍蝇装置面前的时候,一些想法开始产生变化。这一次展览的主题是“蜕”,从小川的“飞行家”系列首饰而衍生出来的大型空间装置——4米高,由多达40多件的单体组合而成。整个装置使用铝合金框架,用PE藤手工编织,30多人的团队用了一个季度的时间制作而成,如果再加上早期的设计和模型制作,整个周期就超过了半年的时间。它是空心的,有非常柔和的灯光从藤编的间隙渗透出来,让这个在小川手中早就不再面目可憎的生物甚至开始显得温暖和温柔。这只巨大的苍蝇让整个空间的比例开始失调,站在它的面前,你自己变成了大Lego玩具的一个小部件,渺小得一塌糊涂。
  展览的标版上小川写道:“……世上很多微小如尘埃的生命,存在短暂到只有刹那,但却诉说着生命的意义与尊严。如果可以,我很想把大家变成非常微小,去体会作为昆虫的生命旅程,体会作为微小生命的热情。但我无法将大家变得微小,那只好将它变得很大,让大家感受到我所认识的微小世界。”她好像用一种巨大强迫我走出日常对人与自然的认知和对昆虫的可怕联想,开始像她一样去面对和感受昆虫的视角,然后开始想象与苍蝇换位后这个世界的不同。
  波普艺术家Jeff Koons的一吨多重的3米多高不锈钢气球狗,用与气球本身质地相反的金属来放大我们手中把玩的小东西,将Banality平凡用夸张的手法放在观者眼前,来引发与现实脱节的更多联想和新的自我认知。Damien Hirst的《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The Physica/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是一条5米多长的虎鲨的尸体用甲醛保存在玻璃柜里,像标题建议的一样,用巨大的真实生物的死亡来与现实生活做对抗。小川的“蜕”的展览在某种程度上使用了与Jeff Koons和Damien Hirst相同的逻辑结构和视觉方案,但“蜕”显得更加温和,也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善意。
  小川跟我说“我要和土地在一起”。现在她和洛文的家的院子养了白兰树、龙眼树、桂花和杨桃,而对自然持续的关注和融入告诉他们,生命的本身即是生命的循环。她说有天她蹲在自家院子里,看到地上有一只死去的苍蝇,它会慢慢褪去变成空壳,然后开始融入泥土里变成这个世界的一种养料,再跟随自然的周期开始循环。而“蜕”之所以是空壳的,也是想要更加精确地说明这是生命的循环中的一个环节那么,从生命到死去,蜕化成壳,再被吸收,这样生命就永远都不会消失了,这真的很美好。
  她给我推荐了两部电影,一个是一部纪录片,里面讲有一种美食是把捉来的苍蝇晾干、磨碎,然后做成面团,再烹饪成富含高蛋白质的苍蝇饼子。这部片子让她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可不可以尝试脱离我们所熟悉的对周围事物的认知,用科学的眼光和角度去看待万物,去接受另外一种理解的可能性。第二部电影是Microcosmos:Le peuple de i'herbe。雅克·贝汉带我们从昆虫的视角开始,来观察这个世界。影片的开头我们摇晃着俯瞰这个世界,童声合唱跟我们一起从云端降落到草原,再到地面,然后,我们来到了这个微观世界。躁动挑逗的蚂蚁,光滑的毛毛虫,骄傲到有点傲慢的屎壳郎,找不到重点的青蛙。小川问我,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一个每时每刻都与我们共存的,但却被我们忽略的世界?我不得不点头承认作为人类的自满,又再次被小川的谦卑所感动。拾回不曾留意的小世界,用巨大的装置来呈现的小世界的领军人物,小川让人们不得不停下来然后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于是苍蝇终于不再是《蝇王》中邪恶人性的象征,也不再是迪斯尼动画里一身黑的专门惹人生气的大坏蛋。它开始变得自然。
  不知道在哪儿看到过一首诗,倒也还贴切,他写:“刺探腐烂所在/唯我独有的黑色探针/人类厌弃腐烂/嗡嗡嗡,人类怎能拒绝专家帮忙。人类啊,别被奶油编织的绚烂蒙骗/里面霉菌丛生/甜蜜已经麻醉了你们明辨是非的味蕾/嗡嗡嗡,我来揭示事实真相。”作者变身成一只苍蝇后,看到了人类的狭隘和自我陶醉。关于“蜕”中所阐述的真相是什么,就又是作为艺术家的小川留给大家去思考的另外一件事儿了。
  小川是妈妈了,她的baby现在还是小baby,洛文给我看了他的照片,一样有小川大大的、圆圆的眼睛。在我正在想这其实是生命本身的循环和延续的坚实证据的时候,又回头看到了那只大苍蝇。温和的米白色、圆润的线条、光光的脑袋,小川笑了笑说:“‘蜕’做好的时候,我盯着它的眼睛看,觉得看到了一个大Baby。”小川和洛文的小宝宝出生的时间,就是整个“蜕”项目开始执行的时候,那么我现在就更加有理由相信,在“蜕”中间藏着的溢出来的对这个世界的善意,来自一个女人在生命过程中的变化和体会。“飞行家”系列还会继续,也会有更多的思考和方式的展示。临走的时候,小川把一只小苍蝇交给我,说:“欢迎你加入‘飞行家’俱乐部。”是的,我也希望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对世界充满包容和好奇心的飞行家,也让我来邀请你们。
其他文献
去年年底,我正为筹备Triple—Maj0 r北京《檠》店新空间的视觉产品印刷而苦恼。我们希望《檠》的印刷产品能与空间相呼应,带有某种传统的痕迹,而常规印刷品平整光滑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偶然在网络上看到《加餐面包》工作室出品的Risograph作品,随即被其多变的色彩和肌理感所吸引,继而开展了与他们的多次合作。《加餐面包》这家由苏菲和关暐夫妇所经营的出版社,除了提供印刷服务外也推出自主出版以及桌面
期刊
近几年与很多有趣的人结缘,继而成了朋友。  有制作3D打印机的上海青岛人陈正翔、做家用风力发电机的德国人simon、在家生育宝宝并食生的广东人蒲蒲、成都的自酿啤酒师王睿、50多岁用几个集装箱过上田园生活的北京人牛健、在家读书的13岁济南天才少年……每位朋友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而在这些有趣的人里,小周一家,最值得先来细说一番。  三年前,小周夫妇带着7岁的女儿从北京二环内搬到昌平区的一处小小的村庄,
期刊
周靖和魏雨姝这对恋人在做木作之前是建筑设计师,2012年接触木作,2013年在郊区做了自己的小木工坊,并创立了设计师品牌“不然”。  由于是建筑设计师,二三十平方米的空间被布置得非常合理,从一开始就考虑到木材的最大加工尺寸,第一件作品就是工作室中问的木工桌。目前的作品包括擀面杖、木钵、锅垫、案板等生活器物。  YIIZ:介绍一下你们两个吧,之前是同事?  魏雨姝:我们俩之前都是建筑设计师,在同一个
期刊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思想才是自由的,所以它只好全部都写在那些被称为建筑物的书籍上面。倘若不是采用建筑物这种形式,而是冒然写成书稿的形式,那它早就遭到刽子手的毒手,当众被焚毁了;教堂门廊所体现的思想,早就目睹书籍所表现的思想所蒙受的苦。既然只有营造术这条出路,思想要得见天日,就从四面八方急速汇集到建造术上来了。  ——雨果《巴黎圣母院》第五卷二  -《这个将会灭那个》  屋顶——巴黎建筑物的象征之一,随
期刊
孟奇一换上三宅一生的衣服,两岁半的儿子之之就开始哭闹,扯着爸爸的衣角非要他脱下来,好像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这个屋檐底下,这个小不点儿是唯一的主角,跟随他的步调,一家人都慢慢地。但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孟奇和Yvonne好像看见了三年前的自己。时间隔得并不长,但他们心里知道,是生活让他们慢了下来。两个学会了生活的创意人,更懂得如何剥离技巧与噱头,让创意和设计开始自然生长。  孵化一个白日梦  国
期刊
寻找传统的现代性  在左右建筑的工作室里,有一组很大的抽屉柜,从侧面看都是传统的实木材质,但台面却用了高反光的镜面不锈钢。传统的气质一下被坚硬的现代性所打破,却又因为极其简洁而和谐相生。这是王旎自己设计的柜子,她说这个作品完整地体现了他们在建筑中试图开展的对话:寻找传统的现代性。  这个问题看上去是老生常谈,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一直是艺术领域的热门话题,不仅是建筑界,绘画和音乐也都走在这条路上
期刊
秋荣和弦子的婚礼上,播放了一部他们自己拍摄制作的纪录片。说拍摄其实就是日常的记录,说制作其实也不过是按时间排列顺序。这样一部“原始”的纪录片子里没有唯美的镜头,更多的是他们拍片时住过的房子,还有秋荣为弦子在各种艰苦条件下自制的面膜。这是他们喜欢的味道,也是他们的纪录片工作室“酿影像”正在做的事情——用影像记录生活的发酵。  生活决不是一首诗  发酵的食品让人着迷,往往因为五味杂陈,而生活也是如此。
期刊
如今,纸媒从业者多爱娇嗔地说自己干的是夕阳行业,设计师们也整天自怨自艾地叽歪自己是服务行业里的苦逼乙方。而朱砂和王咪这对1988年生的海归小夫妻,却逆潮流地共同建立了平面设计和图书出版工作室“一千遍”,在被唱衰了多年的传统纸媒领域埋头苦干。得空的时候,朱砂写写毛笔字,王咪也把小时候学过的钢琴重拾了起来。在他们看来,不能做太时髦的人。  做两个自由职业者  朱砂在巴黎念书的时候,学校老师和同学总是担
期刊
那磊的衣橱里,皮衣、马丁靴,各式不同的帽子有一百多顶。另一边张淼的衣橱里,香奈儿的黑色外套、范思哲的真丝衬衣、对于他们来说,古着早已不仅是衣橱里的一两件衣服,而是一种永续的生活方式。那磊总是用“乱象丛生”来形容这个行业和这个时代,如今的人们疲于奔命都只是为了生存,而古着的世界却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味道。  乱象丛生的古着时代  那磊和张淼的上一家店铺开在鼓楼东大街上,那磊说这条街就像中国的时尚风向
期刊
没有创意,只是地道  太明和倩倩原来是做公关、搞设计的,平日里的工作约会总是经常出入咖啡厅和一些有趣的小店。那时候,倩倩就想开一家店。在开餐馆之前,她起初是想拥有一家自己的咖啡厅。为了这个梦想,她从设计公司辞职去上咖啡学院,又找了家咖啡厅打工积攒经验,前前后后准备了半年。但是因为家里留给她的创业基金临时被挪作他用,这个计划就只能暂时搁浅了。但是爱吃爱玩的两个人并没有放弃开店的想法,倩倩回设计公司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