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昏是天空开出的花朵 在目光所至的距离间 我用眼睛,摘下一朵 把她写在笔记上,藏在课桌里 和写满名字的黑板上 等到雨落,阴天 花谢叶枯的日子 我要将她悄悄拿出 在这人間 贩卖着属于自己的黄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昏是天空开出的花朵
在目光所至的距离间
我用眼睛,摘下一朵
把她写在笔记上,藏在课桌里
和写满名字的黑板上
等到雨落,阴天
花谢叶枯的日子
我要将她悄悄拿出
在这人間
贩卖着属于自己的黄昏
其他文献
“我的影片是我终身漫长而连续不断的一场演出。” ——费德里科·费里尼第一场 对于这件事,镇上的人已经说什么的都有了……董夫人告诉我们,牌坊建起来的彼时,天气略有阴晦。她不想再多说什么。就在这平常的一天,北方溽热的夏季,一个史料研究员躲在第三资料室一张缺角的桌上做着日常的研究工作。 我想象着他翻动书页的动作和神态—— 这个人慢慢抬起头,若有所思地看向四周。 房间静谧而幽深。他不知道同事何时
火车 陈燃坐过很多次火车。她去过的地方不多,也不远,从南京到景山,从景山到南京。五六小时车程,总能在抵达疲乏边界之前到站。每每钻进车厢,总有一团浓郁的烟气扑面而来,将她包裹,空气凝滞不动,异常沉闷。在车厢连接处站着吸烟的人,他们彻夜未眠,吞吐着浊味和倦怠。落座后,面对陌生的人群,她总觉得这里与记忆中遗落的世界更近些。 邻座叔嫂延续着陆上的规矩,各尽地主之谊,热络招待,帮她把行李箱塞进座下,背包
《卡斯特桥市市长》 【英】托马斯·哈代 张玲 张扬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3月,定价:17.00元 刘心武导读: 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受家庭影响喜欢阅读,喜欢读文学书,喜欢读小说,喜欢读长篇小说,喜欢读翻译过来的外国长篇小说。有天我得到一本英国小说,小说开头写一对夫妻在田野上行走,丈夫是个打草工人,背着打草工具,他的妻子与他并肩行走,怀里抱着一个女婴,他们走啊走啊,走到一个露天集市。在
在七月的一个下午,我邀请复旦大学的张怡微老师来学校给我们的本科生做了一场关于散文写作的讲座。在讲座中她提到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她认为散文是不能虚构的,散文的创作过程,“是接受生活给你的答案”。她还提到作家王安忆曾经写过的一篇关于散文的长文,其中有一段我也非常喜欢:“散文在语言上没有虚构的权利,它必须实话实说。看起来它是没有限制的,然而,所有的限制其实都是形式,一旦失去限制,也就失去了形式。失去了形式
十兄弟 我还没有坐上酒席, 人已经少了很多个,他们散落各地。 那桌告别的酒席 每个人的生命中只出现一次—— 在出门娶亲的前夜, 一桌特设的酒席像轮渡码头, 新郎端起酒杯敬向在座的九位未婚兄弟, 九位兄弟随即斟满他的杯子。 烟火爬满墙壁,熏黑了房梁, 酒融入血,而沸腾的情感 最终冷却成墙脚的残雪。 这桌酒席消失多年, 离乡的人们搭上天际的航班。 酒瓶空空,风吹过院子空旷的
主持人点评 瑠歌是年青一代的诗人,具有对语言的超常敏感,但所写绝不“清新可爱”。就写作资源论,瑠歌的来源复杂,却能为一己所用,整合成某种特异的、多触角和触点的风格。同时,瑠歌的写作也不失力度和野心,气象不凡;其叛逆之姿和青春能量能够有效地转化成某种建设性,这和瑠歌的际遇及努力都不无关系。 ——韩东 无 题 一种淡淡的恶心感 不断从人流 和人流的声音里 涌出 我是否 成为 好的诗
王菲菲想着无论如何也要见医生一面,不是以看病的形式,而是能在医院之外见。她最初问我该如何约医生出来的时候,我还以为她的意思是要约他,但又不让他误会是有别的意思。我给建议时,措辞尽力避免表露出这事还可以有别的意思,以免显得我对人家的事有过分八卦的关心,再有她之前找我倾诉,多是人家追她她避之不及这类的事。 她两个月前体检查出自己生病,紧急做了个手术。她一开始只对我说过她出院那天加了医生的微信,经常线
今天又到了艾迪莎来家里打扫卫生的日子了,今天是她来打扫的最后一天。差五分钟十点,门铃响起来。我匆忙照了照镜子,小跑着拿起门口的话筒。像往常一样,话筒里传来略微嘶哑的声音:“艾迪莎。”我按下开门键,放下话筒,打开房门。艾迪莎常常来得早,她的这个习惯让W忍无可忍。W向来有这怪癖,对待时间守时得不得了,早一分钟到他都觉得没准备好——我也不知道他要准备什么,或许是得准备好被打扰吧。艾迪莎的提前按门铃,让W
斗地主 国庆去了一趟西藏,不是坐飞机去的,也不是乘火车,而是驱车走川藏线。据说这条线最为险阻,但风景也是最美的。按丁总的话说,走川藏线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对我来说更如此,第一次进藏就摊上了这样的机会,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 兴奋之余也有点担心。组织者王总说,这条线已不比当年,好走多了,一概水泥路面。况且开车的小黄在西藏当了十三年的运输兵,专跑这条线。有了这些保证我也就放心了。准备好药品、氧气罐、
小枝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小叶的存在。虽然爸爸妈妈告诉小枝,小叶只是梦里的小枝。 小叶是随着小枝的记忆出现的。小枝的记忆像电影画面逐渐淡入,从深黑,到三岁左右模糊的几张照片,再到一张异常清晰的定格,是暮色降临时分,蓝幽幽的色调里,两个大大的红色灯笼安静地悬在幼儿园铁门上,红色是被经年雨水冲洗后的黯淡,和铁迹一样斑驳,没有风,流穗垂直地吊着。后来小枝回老家上小学了,再也没见过那幕场景,但小叶却见过好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