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关键在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 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和变化的土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庭的主人,不同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家庭文化教育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儿童是否能养成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否能养成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的道德品行;是否能养成自主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是否能进行养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切基本上归因于家庭教育的工作,功归于自己父母的言传并且身教,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一个孩子,不断地教导孩子成长变化。为孩子人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影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108
在课余之时,作为一名从教十几年的小学老师的我会经常和身边的老师聊学生,现在的学生真的不如下一届会议,并之前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集体和人人荣辱感都很强。而现在的学生对于大多数不爱自己学习,动手能力弱,行为习惯差,自制力差,没有荣辱感和责任心。道德观念又淡薄。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如今的这种局面呢?作为常年担任班主任的我,在这十几年的从教生涯中得到了一些观点和看法。究其原因, 仍然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甚至受到消极的家庭教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外出工作,由祖父母照顾孩子。
作为农村的父母,大多数为了家庭的日常开支,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外出打工,在加上对家庭教育认识不足,迫不得已将孩子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老人和学校。孩子们离开,形成了一大批在家里留守儿童。让爷爷奶奶去看管孩子,对于我们爷爷奶奶他们而言,由于和孙子、孙女生活之间发展存在“隔代亲”的情愫,再加上老人思想认识的不足,知识能力的限制,无法在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上给以正确的引导,更无法给孩子进行学习指导。相反放松了管教,纵长孩子性格乖张,肆意妄为。而父母身在千里之外,与儿童接触仅限于手机,只看到一年一次,孩子失控的基础学科,,导致孩子撒谎任性、不服管教。甚至在情感上产生隔阂,长时间的两地分离,导致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相互疏远。在我班上就就有一个这样的一些问题学生,父母进行长期在外地打工,对孩子自己在校的平时工作表现知之甚少,只是隔段时间在电话里向我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纵观多年留守儿童的表现,缺乏自信的父母往往缺乏爱。他们在学校孤立无援,学习成绩难以攀上顶峰,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和。
在一些家庭里,成员较多,至少三代人住在一起,多时间居住在一起,成员之间关系会出现一些问题,彼此吵架等,会让这个家庭变得烦躁不安,会给自己孩子發展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从而形成一个比较暴躁的性格或者是很沉默不说话的性格。
婆媳关系自古是一个常见又很难处理的问题,两代人的教育观念不同,对于教育孩子,奶奶和妈妈彼此有自己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而两人的观念和方法彼此又不认同,相互接受不了,怕对方带不好孩子,在这样的矛盾之间,就会产生婆媳冲突,导致家庭气氛不和谐,这带来了对孩子的身体和精神意志产生负面影响。在班上有一个男生,虽然头脑灵活,但是性格古怪,不爱学习,稍微受到一点批评,就会流泪,没有一点男生的气息。通过了解才知道他奶奶和妈妈关系不和,经常吵架,最后妈妈负气外出打工,爸爸也在外打工,孩子只能由奶奶一人照管。结果孩子在班上学习糟糕,长时间地不交作业,人际关系一塌糊涂。
夫妻之间常常吵架,孩子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感觉,产生紧张惧怕的感觉,甚至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夫妻之间经常冷战,就会很容易忽略掉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心里,父母是那么冷淡,孩子会无意识的模仿,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待人对事也会表现出一种冷漠。
三、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方式。
在众多家庭教育中, 粗暴教育和溺爱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两种极端方式,粗暴教育是单一地看孩子的文化成果。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不能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也不尽如人意,或者孩子和其他同学之间闹矛盾,就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学习就是我们一顿严厉责骂学生甚至脚踢拳打,给孩子发展造成影响严重的心里产生阴影,对家长产生了拒抗,为叛逆埋下祸根。平时在家校联系中,一部分家长会说,孩子在家谁也不怕,说什么也不听,就怕老师。说如果不好好学习就打,放心打。足以看出这些家长平时教育孩子除了骂就是打,典型的一种粗暴教育。
另一种极端教育是溺爱。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大多数父母都顺从孩子的需要。这种溺爱孩子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甚至对孩子是一种无形的伤害,等孩子发展逐渐长大,就会自己变得具有非常完善自我、是非不分,在家里对待家人只知索取,不知回報,任他为所欲为。在社会上,没有人去溺爱他,就会无法适应这个社会,他可能叛逆社会,对社会充满不满。我们班有一个典型的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他的一切,到现在已经上三年级了,上下学还由奶奶来回接送,并且书包由奶奶来回背着,对他奶奶极不充分尊重,不愿自己吃苦,只想享受。这反映了两个极端的教育是由家长不科学的质量不高的教育方法。
总而言之,家庭环境教育,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才能很好地开展。教育家蔡元培说:“家庭,学校的生活是第一位的。” 父母是第一批老师,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能让孩子不时感受到浓浓的爱。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心理健康、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反之,好一些孩子出在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心理发展不同文化程度不断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会时刻表现在我们平时的实际工作行为中。不管怎样,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做好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为孩子铸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孙宁.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J]. 考试与评价, 2019(1).
[2]崔英姬.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J]. 文教资料, 2017.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影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108
在课余之时,作为一名从教十几年的小学老师的我会经常和身边的老师聊学生,现在的学生真的不如下一届会议,并之前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集体和人人荣辱感都很强。而现在的学生对于大多数不爱自己学习,动手能力弱,行为习惯差,自制力差,没有荣辱感和责任心。道德观念又淡薄。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如今的这种局面呢?作为常年担任班主任的我,在这十几年的从教生涯中得到了一些观点和看法。究其原因, 仍然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甚至受到消极的家庭教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外出工作,由祖父母照顾孩子。
作为农村的父母,大多数为了家庭的日常开支,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外出打工,在加上对家庭教育认识不足,迫不得已将孩子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老人和学校。孩子们离开,形成了一大批在家里留守儿童。让爷爷奶奶去看管孩子,对于我们爷爷奶奶他们而言,由于和孙子、孙女生活之间发展存在“隔代亲”的情愫,再加上老人思想认识的不足,知识能力的限制,无法在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上给以正确的引导,更无法给孩子进行学习指导。相反放松了管教,纵长孩子性格乖张,肆意妄为。而父母身在千里之外,与儿童接触仅限于手机,只看到一年一次,孩子失控的基础学科,,导致孩子撒谎任性、不服管教。甚至在情感上产生隔阂,长时间的两地分离,导致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相互疏远。在我班上就就有一个这样的一些问题学生,父母进行长期在外地打工,对孩子自己在校的平时工作表现知之甚少,只是隔段时间在电话里向我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纵观多年留守儿童的表现,缺乏自信的父母往往缺乏爱。他们在学校孤立无援,学习成绩难以攀上顶峰,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和。
在一些家庭里,成员较多,至少三代人住在一起,多时间居住在一起,成员之间关系会出现一些问题,彼此吵架等,会让这个家庭变得烦躁不安,会给自己孩子發展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从而形成一个比较暴躁的性格或者是很沉默不说话的性格。
婆媳关系自古是一个常见又很难处理的问题,两代人的教育观念不同,对于教育孩子,奶奶和妈妈彼此有自己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而两人的观念和方法彼此又不认同,相互接受不了,怕对方带不好孩子,在这样的矛盾之间,就会产生婆媳冲突,导致家庭气氛不和谐,这带来了对孩子的身体和精神意志产生负面影响。在班上有一个男生,虽然头脑灵活,但是性格古怪,不爱学习,稍微受到一点批评,就会流泪,没有一点男生的气息。通过了解才知道他奶奶和妈妈关系不和,经常吵架,最后妈妈负气外出打工,爸爸也在外打工,孩子只能由奶奶一人照管。结果孩子在班上学习糟糕,长时间地不交作业,人际关系一塌糊涂。
夫妻之间常常吵架,孩子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感觉,产生紧张惧怕的感觉,甚至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夫妻之间经常冷战,就会很容易忽略掉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心里,父母是那么冷淡,孩子会无意识的模仿,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待人对事也会表现出一种冷漠。
三、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方式。
在众多家庭教育中, 粗暴教育和溺爱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两种极端方式,粗暴教育是单一地看孩子的文化成果。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不能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也不尽如人意,或者孩子和其他同学之间闹矛盾,就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学习就是我们一顿严厉责骂学生甚至脚踢拳打,给孩子发展造成影响严重的心里产生阴影,对家长产生了拒抗,为叛逆埋下祸根。平时在家校联系中,一部分家长会说,孩子在家谁也不怕,说什么也不听,就怕老师。说如果不好好学习就打,放心打。足以看出这些家长平时教育孩子除了骂就是打,典型的一种粗暴教育。
另一种极端教育是溺爱。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大多数父母都顺从孩子的需要。这种溺爱孩子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甚至对孩子是一种无形的伤害,等孩子发展逐渐长大,就会自己变得具有非常完善自我、是非不分,在家里对待家人只知索取,不知回報,任他为所欲为。在社会上,没有人去溺爱他,就会无法适应这个社会,他可能叛逆社会,对社会充满不满。我们班有一个典型的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他的一切,到现在已经上三年级了,上下学还由奶奶来回接送,并且书包由奶奶来回背着,对他奶奶极不充分尊重,不愿自己吃苦,只想享受。这反映了两个极端的教育是由家长不科学的质量不高的教育方法。
总而言之,家庭环境教育,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才能很好地开展。教育家蔡元培说:“家庭,学校的生活是第一位的。” 父母是第一批老师,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能让孩子不时感受到浓浓的爱。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心理健康、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反之,好一些孩子出在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心理发展不同文化程度不断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会时刻表现在我们平时的实际工作行为中。不管怎样,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做好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为孩子铸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孙宁.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J]. 考试与评价, 2019(1).
[2]崔英姬.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J]. 文教资料,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