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技馆是集公益性、非营利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大型社会科普教育机构。“教育”是科技馆的根本目的,也是其核心内容所在。现代的科技馆注重寓教于乐,目的是通过丰富的展教方式,向社会大众传播科学知识,传达科学精神,从而激发人们对科学的探索激情。但是当前我国科技馆事业虽然发展迅猛,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展项的设计未达到“教育”的目的。本文从科技馆学习性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出发,探索如何做好展项学习性设计。
关键词:科技馆;学习性;设计;因素;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2
科技馆展项的学习性设计指的是在教育心理学和其他心理学理论指导下,通过结合科技馆的实际情况,运用学习性设计,让观众在轻松自由的背景下,更快速、方便的达到学习的效果。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展教内容的学习,目的是达到科技馆教育目标所预期的学习效果;另一个方面是展项操作的学习,目标就是学会使用,甚至无需学就会使用。 科技馆展项学习性设计的对象主要包括展教方式和展项操作两个方面。在这其中展项操作是在展教方式的基础上设计完成的。另外还应该包括对展项之间的关系的了解,也就是展区线索的规划与设计。
一、影响科技馆展项学习性设计的相关因素
要想研究影响科技馆学习性设计的因素就要分析科技馆的的开展目的,环境,观众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
(一)科技馆的学习目标
教育观的学习目标就是科技馆的教育定位。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科学普及和交流的需求将更加突出,传统的启发教育和普及性教育以及学校后的继续教育将必不可少。因而,教育将更加富有全民性和终身性,而科技馆是适应于这些要求的最佳场所之一。从这些意义上讲,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和科学素质,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科学意识、创造性智慧、开拓能力的新一代,科技馆将成为担负起时代重任的新型社会教育阵地。因此不同于正规的学校教育,通过系统性的教育过程,使学生掌握具体的科学知识、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技能。科技馆是一种普及性、介绍性、常识性的教育,虽然也传达知识,但并不是以传授系统知识为最终目的,更多的在于启迪、激发观众探索精神以及对科学的兴趣。
(二)科技馆的环境
首先科技馆是一个公共场所,原因它是个社会公益性组织。其次科技馆的环境自由度较高,在工作人员少量辅助性引导下,观众可以随意参观、随意操作科技馆展项。最后是场景的多元化,这主要体现在科技馆的主体多元,展项多元,科技馆建筑风格多元。
(三)科技馆的观众
由于科技馆展项学习性设计主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对观众进行分析,因此只需对主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本馆观众的调查发现,性别构成上,男性观众要高于女性观众;在年龄构成上,以青少年为主,其次是年龄在26-45岁之间,主要是陪同儿童前来参观;在受教育程度上主要是小学和中学。从参观目的来看,多时休闲娱乐和陪同家人朋友,其次是充实知识。
(四)展项因素
在现有阶段一般通过以下几方面来保证信息的传达,一是强调高科技化,也就是选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并由此带来多种展教方式。第二是强调多维信息交流,来调动参观者的“视”、“听”、“触”、“嗅”等全方位感官体验。第三是强调互动性,它具有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
二、科技馆展项的学习性设计
(一)从已有知识出发
在科技馆展项学习性设计中,选择题材是最关键的环节,应以创造新旧知识之间的非任意的或实质的联接为目的。在选择题材时,关键是注意多渠道分析观众已有知识的来源,其中主要包括观众的生活和学校教育。同时,因为科技馆中展项众多,还应该重点关注观众的参觀过程,创造清晰的学习线索。同时还要提供外部指导,这是因为观众的学习行为具有高度的自由性与盲目性,通过指导可以让观众进入唤醒状态,进而更好的进行思考。
它的设计方法就是首先从从生活中选材,科学对生活的解释,更加使得观众坚信科学的力量,建立科学就在身边的信念。材料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只有越多的人对其熟悉,才能让“大多数”观众产生较强的共鸣。同时,材料还要深刻反映展教内容。比如上海科技馆通过“高空探险”展项来解释重心的原理,同时让观众对“走钢丝”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次是为展项创建学习线索,让观众在了解了其中一部分以后,可以轻松的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引导学习迁移连锁式的发生。最后是有效的言语引导,具体方法包括为主题命名、设立提示性标语和图文板。
(二)以认知能力为保障
认知能力决定了学习者对信息的加工能力以及思维水平。考虑认知能力就要分析观众认知能力发展的四个阶段,也就是感觉阶段、前运演阶段(2-7岁)、具体运演阶段(7-12岁),和形式运演阶段(22-15岁),四个阶段的关系是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的认知能力具有质的不同,同时,顺序不可改变。
设计方法就是首先将抽象的概念用具像表达。也就是将生活中无法直接观察到或者没有条件观察到的事物通过具体化来进行表达。山东科技馆的“磁力线”展项,通过一根圆柱体上磁粉的“场”的变化,将抽象的概念用具像来表达。其次具像的概念用象征表达,其目的并不是为了直接说明具体原理,而只是把最核心的、最具特征性的属性提取出来。从而启发观众用相应的模式去理解。最后是让观众用运动感觉去理解,例如生活中跳舞的时候是用运动感觉去理解音乐,因此,也可以通过运动感觉去理解的展项。
(三)把握学习动机
动机是行动的直接动力,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体主导动机的强弱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
设计方法就是首先创造认知冲突,有效激起观众的“认知好奇心”,其中的关键是展项设计要做到富有感染力和趣味。突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冲突,可以通过夸张、奇异、神秘三种冲突模式来进行。其次是创造可以体验成功的情景,利用成就动机,激起观众的积极参与感,提高学习效果,方式主要有社会角色扮演和竞赛。比如设立“宇航员”展项,“生物适者生存”的展项等。最后是合理的进行反馈,它是是强化动机论在学习性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主要应用于互动类展项。比如合肥科技馆“人力鼓风机”展项,观众通过蹬脚踏车制造风力,速度越快皮球越高,这种反馈方式对观众的行为形成了很好的强化,鼓励观众积极参与。
三、结束语
科技馆展项的学习性设计理念,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展项的学习性问题,但是科技馆属于社会场所,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性设计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展项的设计方法,充分发挥科技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舒平玲.科普展项的设计要素【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
[2]汤善雯.互动设计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应用[D].南京艺术学院.2012
关键词:科技馆;学习性;设计;因素;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2
科技馆展项的学习性设计指的是在教育心理学和其他心理学理论指导下,通过结合科技馆的实际情况,运用学习性设计,让观众在轻松自由的背景下,更快速、方便的达到学习的效果。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展教内容的学习,目的是达到科技馆教育目标所预期的学习效果;另一个方面是展项操作的学习,目标就是学会使用,甚至无需学就会使用。 科技馆展项学习性设计的对象主要包括展教方式和展项操作两个方面。在这其中展项操作是在展教方式的基础上设计完成的。另外还应该包括对展项之间的关系的了解,也就是展区线索的规划与设计。
一、影响科技馆展项学习性设计的相关因素
要想研究影响科技馆学习性设计的因素就要分析科技馆的的开展目的,环境,观众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
(一)科技馆的学习目标
教育观的学习目标就是科技馆的教育定位。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科学普及和交流的需求将更加突出,传统的启发教育和普及性教育以及学校后的继续教育将必不可少。因而,教育将更加富有全民性和终身性,而科技馆是适应于这些要求的最佳场所之一。从这些意义上讲,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和科学素质,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科学意识、创造性智慧、开拓能力的新一代,科技馆将成为担负起时代重任的新型社会教育阵地。因此不同于正规的学校教育,通过系统性的教育过程,使学生掌握具体的科学知识、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技能。科技馆是一种普及性、介绍性、常识性的教育,虽然也传达知识,但并不是以传授系统知识为最终目的,更多的在于启迪、激发观众探索精神以及对科学的兴趣。
(二)科技馆的环境
首先科技馆是一个公共场所,原因它是个社会公益性组织。其次科技馆的环境自由度较高,在工作人员少量辅助性引导下,观众可以随意参观、随意操作科技馆展项。最后是场景的多元化,这主要体现在科技馆的主体多元,展项多元,科技馆建筑风格多元。
(三)科技馆的观众
由于科技馆展项学习性设计主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对观众进行分析,因此只需对主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本馆观众的调查发现,性别构成上,男性观众要高于女性观众;在年龄构成上,以青少年为主,其次是年龄在26-45岁之间,主要是陪同儿童前来参观;在受教育程度上主要是小学和中学。从参观目的来看,多时休闲娱乐和陪同家人朋友,其次是充实知识。
(四)展项因素
在现有阶段一般通过以下几方面来保证信息的传达,一是强调高科技化,也就是选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并由此带来多种展教方式。第二是强调多维信息交流,来调动参观者的“视”、“听”、“触”、“嗅”等全方位感官体验。第三是强调互动性,它具有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
二、科技馆展项的学习性设计
(一)从已有知识出发
在科技馆展项学习性设计中,选择题材是最关键的环节,应以创造新旧知识之间的非任意的或实质的联接为目的。在选择题材时,关键是注意多渠道分析观众已有知识的来源,其中主要包括观众的生活和学校教育。同时,因为科技馆中展项众多,还应该重点关注观众的参觀过程,创造清晰的学习线索。同时还要提供外部指导,这是因为观众的学习行为具有高度的自由性与盲目性,通过指导可以让观众进入唤醒状态,进而更好的进行思考。
它的设计方法就是首先从从生活中选材,科学对生活的解释,更加使得观众坚信科学的力量,建立科学就在身边的信念。材料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只有越多的人对其熟悉,才能让“大多数”观众产生较强的共鸣。同时,材料还要深刻反映展教内容。比如上海科技馆通过“高空探险”展项来解释重心的原理,同时让观众对“走钢丝”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次是为展项创建学习线索,让观众在了解了其中一部分以后,可以轻松的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引导学习迁移连锁式的发生。最后是有效的言语引导,具体方法包括为主题命名、设立提示性标语和图文板。
(二)以认知能力为保障
认知能力决定了学习者对信息的加工能力以及思维水平。考虑认知能力就要分析观众认知能力发展的四个阶段,也就是感觉阶段、前运演阶段(2-7岁)、具体运演阶段(7-12岁),和形式运演阶段(22-15岁),四个阶段的关系是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的认知能力具有质的不同,同时,顺序不可改变。
设计方法就是首先将抽象的概念用具像表达。也就是将生活中无法直接观察到或者没有条件观察到的事物通过具体化来进行表达。山东科技馆的“磁力线”展项,通过一根圆柱体上磁粉的“场”的变化,将抽象的概念用具像来表达。其次具像的概念用象征表达,其目的并不是为了直接说明具体原理,而只是把最核心的、最具特征性的属性提取出来。从而启发观众用相应的模式去理解。最后是让观众用运动感觉去理解,例如生活中跳舞的时候是用运动感觉去理解音乐,因此,也可以通过运动感觉去理解的展项。
(三)把握学习动机
动机是行动的直接动力,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体主导动机的强弱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
设计方法就是首先创造认知冲突,有效激起观众的“认知好奇心”,其中的关键是展项设计要做到富有感染力和趣味。突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冲突,可以通过夸张、奇异、神秘三种冲突模式来进行。其次是创造可以体验成功的情景,利用成就动机,激起观众的积极参与感,提高学习效果,方式主要有社会角色扮演和竞赛。比如设立“宇航员”展项,“生物适者生存”的展项等。最后是合理的进行反馈,它是是强化动机论在学习性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主要应用于互动类展项。比如合肥科技馆“人力鼓风机”展项,观众通过蹬脚踏车制造风力,速度越快皮球越高,这种反馈方式对观众的行为形成了很好的强化,鼓励观众积极参与。
三、结束语
科技馆展项的学习性设计理念,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展项的学习性问题,但是科技馆属于社会场所,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性设计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展项的设计方法,充分发挥科技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舒平玲.科普展项的设计要素【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
[2]汤善雯.互动设计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应用[D].南京艺术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