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传授给学生浅显的美术知识,提高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审美情趣,提升爱国主义情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等,这说明了美术的重要性,在教书的同时,也要育人。
【关键词】美术课 思想品德 教育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学校是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教师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为未成年人特别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事关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事,是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性任务。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受用不尽。”
一、教师首先重视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首先抓住每个细节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在家要孝敬父母,在校爱教师、同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现在条件好了,不懂省吃俭用,花钱大手大脚,不体谅别人的辛苦劳动;城里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多,不够遵守公德,不爱惜公共财物,不爱护花草树木,不爱护环境卫生;现在独生子女多,集体意识淡薄,心中无他人,自私自利,谦让做得不够;在课堂上要文明礼让,不说脏话、粗话,尊老爱老,这些方面教师都要进行渗透。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是好孩子,不仅仅是挤进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更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体贴家长、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二、教育德为首,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教学质量
如:告知学生:牡丹、芍药、鸾凤、孔雀象征高贵;松柏象征长寿;梅菊象征晚节等。“独立凌冰霜”正是“秋菊”的写照,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只画蝌蚪不画蛙,十里之外自有蛙声一片,无中生有。这种手法,可使人味而得人,画之意境贵在含蓄;创作立意,意在笔先。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明确:它是中国画中素材最为广泛、技法最为复杂、难度最大、品种最多的画科,是 以描画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中国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所以继承和发扬中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热情描绘我们祖国美丽的大自然及日新月异的变化,应该是我们的责任,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观念。
三、借助美术课本上的插图进行品德教育
借助教材一年级《我的新朋友》,首先向学生进行“和谐做人的教育”,生在大家庭,随时随地会认识新朋友,要以礼貌的态度、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学习和新朋友交往的初步技能和方法,交流与分享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快乐,体会“朋友多快乐多”。
四、利用欣赏课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教学中,欣赏课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时机。如齐白石在画动物画的时候,为了画得传神,他亲自养动物,仔细观察动物的形态、体态,做笔记,并且勾勒动物的各种体态;他为了植物画得逼真,亲自种植各种花花草草,用心呵护,一花一叶,融入画家丰富的情感。齐白石能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就是从这样一点一滴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起的。
欣赏梵高的《向日葵》,在分步感受、理解、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孩子比较照片和作品给予人的不同感受,欣赏向日葵带给人的美丽、热情和蓬勃的生命力,让孩子学会懂得爱与包容。
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个性差异以及所遇事情的性质与程度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不相同的。对具体对象、具体问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或正面教育、严词警告,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委婉启发;也可以活动矫正,运用集体力量时常督促,因人因事而宜。
总而言之,“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重视道德践行,注意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使学生走出品德误区的一条可行路径,对优化公民素质、提高德育功效具有重要作用。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有机而巧妙地渗透品德、行为、情操等素质教育,长期引导,不懈的努力,定会使学生形成一个较为稳固的良好意识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进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心智,积累和储备未来服务于祖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苍天大树,源于小小树种;九天之高,飞于平地之初”,学生的未来,教师任重道远。
【关键词】美术课 思想品德 教育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学校是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教师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为未成年人特别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事关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事,是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性任务。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受用不尽。”
一、教师首先重视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首先抓住每个细节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在家要孝敬父母,在校爱教师、同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现在条件好了,不懂省吃俭用,花钱大手大脚,不体谅别人的辛苦劳动;城里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多,不够遵守公德,不爱惜公共财物,不爱护花草树木,不爱护环境卫生;现在独生子女多,集体意识淡薄,心中无他人,自私自利,谦让做得不够;在课堂上要文明礼让,不说脏话、粗话,尊老爱老,这些方面教师都要进行渗透。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是好孩子,不仅仅是挤进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更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体贴家长、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二、教育德为首,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教学质量
如:告知学生:牡丹、芍药、鸾凤、孔雀象征高贵;松柏象征长寿;梅菊象征晚节等。“独立凌冰霜”正是“秋菊”的写照,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只画蝌蚪不画蛙,十里之外自有蛙声一片,无中生有。这种手法,可使人味而得人,画之意境贵在含蓄;创作立意,意在笔先。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明确:它是中国画中素材最为广泛、技法最为复杂、难度最大、品种最多的画科,是 以描画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中国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所以继承和发扬中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热情描绘我们祖国美丽的大自然及日新月异的变化,应该是我们的责任,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观念。
三、借助美术课本上的插图进行品德教育
借助教材一年级《我的新朋友》,首先向学生进行“和谐做人的教育”,生在大家庭,随时随地会认识新朋友,要以礼貌的态度、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学习和新朋友交往的初步技能和方法,交流与分享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快乐,体会“朋友多快乐多”。
四、利用欣赏课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教学中,欣赏课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时机。如齐白石在画动物画的时候,为了画得传神,他亲自养动物,仔细观察动物的形态、体态,做笔记,并且勾勒动物的各种体态;他为了植物画得逼真,亲自种植各种花花草草,用心呵护,一花一叶,融入画家丰富的情感。齐白石能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就是从这样一点一滴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起的。
欣赏梵高的《向日葵》,在分步感受、理解、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孩子比较照片和作品给予人的不同感受,欣赏向日葵带给人的美丽、热情和蓬勃的生命力,让孩子学会懂得爱与包容。
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个性差异以及所遇事情的性质与程度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不相同的。对具体对象、具体问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或正面教育、严词警告,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委婉启发;也可以活动矫正,运用集体力量时常督促,因人因事而宜。
总而言之,“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重视道德践行,注意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使学生走出品德误区的一条可行路径,对优化公民素质、提高德育功效具有重要作用。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有机而巧妙地渗透品德、行为、情操等素质教育,长期引导,不懈的努力,定会使学生形成一个较为稳固的良好意识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进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心智,积累和储备未来服务于祖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苍天大树,源于小小树种;九天之高,飞于平地之初”,学生的未来,教师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