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engr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将微课这一资源有效的应用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无疑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一丝崭新的生机与活力,对于有效教学也有着较强的推动性作用。微课教学可以将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及价值等充分的体现出来,具有指向性、精简性、生动性等诸多特点,是教师顺应改革趋势、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因此,教师应通过科学地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有效的降低小学数学教学的难度,提升学生的题解题能力,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 微课;教学资源;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008-01
  微课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征,将一种更便捷的教育形式带到人们身边。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陷,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实现了自主、合作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微课的应用给小学数学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灵活性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数学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现代课堂散发无穷的魅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微课,创设一定的情景,将课本的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大大增强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主动的去理解去探索,可以大大吸引同学们的兴趣,把关注点放在学习的内容上。例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时,我制作了一个以实验过程为主的微课,让学生在新授课之前通过观看理解了放入容器中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与上升的水的体积是相等的知识点,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在绘声绘色的微课视频中,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微课营造的氛围带领同学们有意识地去学习去收获知识。
  二、感官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微课是教师精心选材,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出来的,它承载的是精华,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放到班级微信群或家长QQ群上,同学们在家利用电脑、平板或智能手机观看微课学习,并完成相应的自学报告单。在这样流动的课堂中,教师巧设疑问,进行引导和点拨,调動学生的眼、口、手、脑协调联动,启发学生主动观察、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在这个“引导―观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同学们在观察动手、思考、表达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知识。
  三、随时随地,拓展教学时间
  传统教学的时间一般都集中于学生在学校的上课时间,而微课的出现使得学生的学习从学校上课时间拓展到了课前和课后。因为处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所有学生可以做到随时学,在任何时候都能观看教师的授课,学习到他感兴趣的内容。而且哪怕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学生也能进行这种自主的学习。那么,学生通过在家庭中观看网络中的微课视频,无形中就将教师“教”的时间进行了延长,可以做到提前学、学后巩固和解惑等,从而也拓展了学生“学”的时间。
  四、自由学习,从容掌握知识
  教师将微课发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确定学习进度,确定学习本节课程的时间,视频播放快慢可以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不必像传统课堂上那样只能跟着教师的进度走。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这种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是不能实现的。
  五、充分利用微课中优秀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强调。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这一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深入践行。其中,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善,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
  六、利用微课资源专注小学数学难题的攻克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存在一部分难题需要教师以及学生一起攻克。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知识接受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难题讲解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有效策略。因为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这个新颖的教学形式,对于那些不容易理解、不容易直观表现的知识点进行细节剖析和直观阐述。一些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步骤等能够通过微课的形式实现全面反映和细节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开启了教育的“微时代”。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不仅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所以就更需要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探究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让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让微课翻转课堂早日成为现实,让微课给教育带来春天。
  参考文献:
  [1]夏英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微课的利用[J].速读(下旬),2015(6):221.
  [2]李长敏.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关爱明天,2014(11):141.
  [3]昌素晶.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3(12):31.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用能力是学习语文这门课所必需的能力,通俗的讲,就是由阅读、口语交际、识字写字三部分组成的。而语用能力的强弱,关乎着语文这门科目是否能学好。本文的重点,就是要给大家讲解一下语用能力,从而在语用背景下,探究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 语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6-0139-01  语用能力,就是通过对每篇
摘 要 练习课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和补充,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打破传统习题千篇一律,机械枯燥的桎梏。应当秉持“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获得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精心钻研教材,做到走进教材,又深入生活。精心设计习题,促使数学核心素养在孩子心中全面“开花结果”。  关键词 数学思想;生活实际;动手画图;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
摘 要 每个学期都会听一些公开课、常规课,会发现很多人特别是年轻教师会出现一个问题:数学课上的练习缺乏变化。这里的变化不是指练习形式上的变化,实际大部分课堂练习形式多样、花样百出,但是大部分都是无效的重复练习,课堂上看上去热热闹闹,孩子掌握的非常不错,但是一写作业却暴露出一大堆问题。我所说的变化是指“变式教学”,所谓“变式”,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中的
摘 要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最主要、最生动的角色,也构设成了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两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效率和教师教学成效的高低。现在的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更具有学习的安全感、积极性和参与性,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与才能,实现自主创新性的学
摘 要 我校在2016年暑假开启了“青雅课堂‘一三四’基本范式”的研究。即,一个方向:让学(师让生学);三个要素:言行优雅,自主合作,评价共生;四个版块:激趣导学、合作探究、组际交汇、实践运用。通过范式来变革教学方式,改变课堂生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落根于课堂,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一三四”教学范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3
摘 要 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作为地理教师应该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的特点,着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地理教学;学生智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080-01  初中地理教师在现代教学中,肩负的不再是简单传递知识的任务
摘 要阅读教学应避免“以讲代读”“以练代学”,“替代思维”最典型的行为是“呈现”。认知是不可替代的,教师能够且应该做的是,启发、引导与鼓励。提倡阅读教学“发现→分析→表达”路径。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B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103-01  阅读理解在中考中占的比重很大,不仅是分数上的重头,也是难度上的重头。很多同学表示:
摘 要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要保障并完善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要从学生个性化写作素养的培养着手,通过切入学情、重视积累、加强指导、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等途径,推动学生个性化基础、语言、思维等写作素养的形成,最终引导学生走向个性写作表达之路。  关键词 初中语文;写作素养;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055-02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
摘 要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着良好的读题能力是很重要的,因为学生只有对题目能够进行正确的解读,才能够让学生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而面对数学问题尤其如此,因为只有正确地理解它,才能够应用到所学习的知识来对问题进行解答。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的正确读题习惯、正确的理解题目的意思、将情景题进行有效地解读,这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从而让学生可以得到不断的发展,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摘 要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尤其是毕业班复习的重矢之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师心里可谓是爱恨参半,所有老师都希望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但更多时候,希望就是希望,永不能成为现实。而对于作文复习,就常常成为教师最为头疼的大事,也成为学生语文提高的最大砝码。作文复习好了,在考试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作文;复习;指导;效果  中图分类号:G356.7,A,{4},J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