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管理是一门教师必修的学问,它不同于企事业单位对成人的管理,也有别于家长对子女的管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与科学管理密不可分的。
量化管理在现代班级管理中占有很大比例,不少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奖惩时,用加减分细则来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综合评定。以下是七年级某班的例子。
加减分细则本身,并不是完全科学合理的量化机制,但这种简单易行的加减分表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无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它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 量化管理使学生知道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学生们的心里都是渴望平等,积极向上的,一个制度健全的班级无疑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先决条件。班主任设置的加减分细则从行为上限制了全班同学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使全体同学自觉树立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自然而然地进入一个健康有序的规则中去,并自觉地遵守和维持。学生们在这种量化细则下,大多能管理自己的行为,至少做到尽量少地被扣分。绝大多数同学能把加分的细则拿来激励自己的学习,并因此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在成功与不成功的加减分之间,显然会促使他们形成一种竞争。在竞争出现的时候,学习的效果是令教师欣慰的:你追我赶,你强我比你更强!当这样的竞争环境在班级形成之后,后进生会越来越少,优秀生会越来越多。
2. 量化管理使学生明白,只有全面发展才能获得高分。当学生在某一方面优异时,他并不一定能跻身上游,因为他的总分可能不高。要想名列前茅,他必须各个方面获得加分,并保证不会因为自己的弱点而被扣分。这是不容易的,但却是每个学生应该努力的方向。毫无疑问,要想成为杰出人才,必须全面发展。
3. 量化管理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毫无标准而言的一个班级,每个学生会自傲自大,不服管理,不听劝告。因为学生在家中多半是“小皇帝”,他会认为他在班级中也是高高在上的,他甚至以为老师的批评、表扬、比较都带有成见,不客观,不符合事实。可见,以事实为依据的量化加减分细则作为班级行为的标准是应该具备的,否则,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在班级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自己到底比别人强还是比别人差,自己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不够好。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端正态度,接受学校与老师的教育。
4. 量化细则帮助班主任科学地评价学生。很多班主任凭印象给自己的学生书写评语,这无疑是片面的,不具体的。从加减分细则上,班主任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以此为依据,班主任更能客观公正地处理班级事务,为学生创造条件,帮助后进生,鼓励或劝阻学生的行为,因材施教。总之,量化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把班主任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并能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科学有序地发展。
然而,量化管理在内容和实施过程中并不一定尽如人意,它也有许多弊端。以下只是其中的几点:
1. 世界观的不同导致制定者的侧重会不同于学生的侧重。如教师奖第一弃第二,学生们会望而生畏,产生退却心理。
2. 当教师把学生们的先后次序排定后,多数学生并不满意,他们会从内心里产生反感,从而导致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出现抵触情绪,这是班主任最不愿看到的。
3. 少数学生的“破罐子破摔”行为以及某些风言风语会使许多希望积极向上的同学停滞不前,更有可能使领先的同学“滑坡”。
4. 班干部多半是量化细则的实施操作者。这仍然有着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嫌疑,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包庇、隐瞒、作假等现象,从而导致整个评分体系的失真,或者在班级中出现怨言怨语。一旦如此,制度反而成了学生们勾心斗角、你欺我骗的工具,情况就有些糟糕了。
但是,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弊端并不一定都是坏事,好的班主任总能化不利为有利。正确、科学地运用教育学知识解决班级困难,是每个班主任必须学会的。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量化管理制度中弊端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和利联系在一起的,解决的关键当然是教师的因势“理”导,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抓住这一点,我们的工作才有成效。
其实,只要我们不断学习,精心设计,不断优化班级量化管理细则,找到制约其弊端的法宝,平衡利弊或化弊为利,这种制度的实施是利大于弊的。
量化管理在现代班级管理中占有很大比例,不少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奖惩时,用加减分细则来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综合评定。以下是七年级某班的例子。
加减分细则本身,并不是完全科学合理的量化机制,但这种简单易行的加减分表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无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它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 量化管理使学生知道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学生们的心里都是渴望平等,积极向上的,一个制度健全的班级无疑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先决条件。班主任设置的加减分细则从行为上限制了全班同学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使全体同学自觉树立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自然而然地进入一个健康有序的规则中去,并自觉地遵守和维持。学生们在这种量化细则下,大多能管理自己的行为,至少做到尽量少地被扣分。绝大多数同学能把加分的细则拿来激励自己的学习,并因此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在成功与不成功的加减分之间,显然会促使他们形成一种竞争。在竞争出现的时候,学习的效果是令教师欣慰的:你追我赶,你强我比你更强!当这样的竞争环境在班级形成之后,后进生会越来越少,优秀生会越来越多。
2. 量化管理使学生明白,只有全面发展才能获得高分。当学生在某一方面优异时,他并不一定能跻身上游,因为他的总分可能不高。要想名列前茅,他必须各个方面获得加分,并保证不会因为自己的弱点而被扣分。这是不容易的,但却是每个学生应该努力的方向。毫无疑问,要想成为杰出人才,必须全面发展。
3. 量化管理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毫无标准而言的一个班级,每个学生会自傲自大,不服管理,不听劝告。因为学生在家中多半是“小皇帝”,他会认为他在班级中也是高高在上的,他甚至以为老师的批评、表扬、比较都带有成见,不客观,不符合事实。可见,以事实为依据的量化加减分细则作为班级行为的标准是应该具备的,否则,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在班级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自己到底比别人强还是比别人差,自己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不够好。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端正态度,接受学校与老师的教育。
4. 量化细则帮助班主任科学地评价学生。很多班主任凭印象给自己的学生书写评语,这无疑是片面的,不具体的。从加减分细则上,班主任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以此为依据,班主任更能客观公正地处理班级事务,为学生创造条件,帮助后进生,鼓励或劝阻学生的行为,因材施教。总之,量化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把班主任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并能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科学有序地发展。
然而,量化管理在内容和实施过程中并不一定尽如人意,它也有许多弊端。以下只是其中的几点:
1. 世界观的不同导致制定者的侧重会不同于学生的侧重。如教师奖第一弃第二,学生们会望而生畏,产生退却心理。
2. 当教师把学生们的先后次序排定后,多数学生并不满意,他们会从内心里产生反感,从而导致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出现抵触情绪,这是班主任最不愿看到的。
3. 少数学生的“破罐子破摔”行为以及某些风言风语会使许多希望积极向上的同学停滞不前,更有可能使领先的同学“滑坡”。
4. 班干部多半是量化细则的实施操作者。这仍然有着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嫌疑,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包庇、隐瞒、作假等现象,从而导致整个评分体系的失真,或者在班级中出现怨言怨语。一旦如此,制度反而成了学生们勾心斗角、你欺我骗的工具,情况就有些糟糕了。
但是,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弊端并不一定都是坏事,好的班主任总能化不利为有利。正确、科学地运用教育学知识解决班级困难,是每个班主任必须学会的。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量化管理制度中弊端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和利联系在一起的,解决的关键当然是教师的因势“理”导,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抓住这一点,我们的工作才有成效。
其实,只要我们不断学习,精心设计,不断优化班级量化管理细则,找到制约其弊端的法宝,平衡利弊或化弊为利,这种制度的实施是利大于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