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对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实际考察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对实践访谈、观察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卫生医疗、文化保留、教育问题四个方面,评估茂兰保护区内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情况。同时综合茂兰保护区管理局的成功经验,提出四个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稳健的脱贫的战略、发掘教育潜功能、平民化医疗自助以及文化的选择性保留,为今后的保护区社区发展建设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少数民族 社区
一、导言
“全球化”——现代社会的高频词,它改变的不仅是全球经济体系,还有人们意识形态即文化的改变。因此,中国的世界环境改变了,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在遭受千古不遇的冲击和和改型。而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时,精神上需求开始日益膨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俗文化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开启了“民俗化”的进程。“全球化挥之不去,民俗化去而又来;越是全球化,越是民俗化,这是悖论,也是潮流”(董晓萍:2007)
但是,作为少数民族群体本身,必须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才有可能更好的保护他们的文化,因此本文介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并设想相应的解决方式。在不损害少数民族的生活需求前提下,怎样从全球化潮流冲击下的各种已然变形的文化形式下找出其“内在的生命要素”(董晓萍:2007)加以保留和传承并发扬,是民俗化保护的精髓之所在。为了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生活及文化现状,笔者选择了已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与访谈。茂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中国同级别管理局当中最早建立社区发展科的单位之一,在保护区与社区共管的领域有很好的经验。
在这片原始的喀斯特森林植被带区域中拥有很多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同时也生活着一批世世代代以此山水为食的少数民族,保护区建立之前,这些居民倚山吃山,随着保护区的建设,对居民有越来越多的限制和约束,导致原本的生活状态被打破,怎样在他们的文化生活的延续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两者间平衡已达并能够从某种程度上相互促进,成为了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新主题。
二、保护区困境和解决措施
(一)保护区主体的困境
经济上村民的主要收入是在外做廉价体力活。而村里种植业和养殖业都不成规模,能够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却不足以有剩余的钱用来治病或是供孩子上学。村民自身没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使得他们创造金钱的能力较弱。
卫生上,由于当地居民对公共卫生的常识了解少以致部分地方脏乱引发传染病的传播。再加上医疗条件的不足和难以负担的医疗费,很容易一病不起。没有身体的健康,打工再多的钱都不足用。医疗费一直是压在村民心上的大石头。同时在村寨里医疗卫生宣传力度还不够,加大宣传预防疾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的文明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一些有用价值文化的丢失导致保护区一种无形的经济精神文明损失。如何保留少数民族有用价值文化,又不会妨碍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发展需要?如何利用文化创造价值?
教育也主要是学费问题。家长供孩子上学至初中都很辛苦,更不用说高中和大学。孩子教育程度较低就产生教育问题。而怎样在教育中灌输因地制宜的一些思想观念,并能和民俗文化保留结合起来相得益彰,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二)解决措施
通过对茂兰保护区社区少数民族居民生活情况的初步调查,可以发现我国保护区当中存在共性问题,由于保护区以植被和动物的保护为主,往往忽视保护区主体——个人的生活状况。因此,笔者提出四点针对保护区与社区建设的解决措施。
1. 稳健的脱贫战略
针对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执行中产生的经济发展过快与居民文化水平不协调而引起的矛盾问题,提出“稳健的脱贫政策”这一理念。即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控制性脱贫发展战略。合理地联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
国务院扶贫办在阐述脱贫之路时曾表示:“将富饶的资源转化财富,是西部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战略的特点。西部拥有很多资源,其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可利用价值最高的资源当属绿色。拥有绿色资源的西部地区要实现新的跨越,彻底脱贫,必须紧紧抓住绿色这个西部一切资源中最本质的内涵。”而茂兰正是这样一个具有丰富资源的宝地。当然,在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时,要注意控制经济发展的度,以适宜当地居民们的意识和文化发展速度。在发展过快时,应当人为的减缓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以求更稳固和全面的发展。
1)将传统文化价值化,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民族企业”。我们这里提出发展“民族企业”是指少数民族企业的发展。当前保护区内的村民们,收入来源主要是凭借个人的体力。这使得村民们的生活状况和工作安全性不容乐观。考察中我们发现,保护区内的少数民族聚居成散点状,一个村寨基本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以村寨为单位发展少数民族的民族企业,走集体化规模发展之路或许可以减轻个人的压力,并获取稳定的经济收入。
2)致富经验的借鉴和学习。长住深山里的居民们,虽然拥有自己独特精湛的手工艺技术,却并不知道合理利用、变废为宝的观念。比如,在北方地区人们用收割完的玉米叶来纳鞋底制作鞋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这样的工艺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有推广。然而这里的人们将收割的玉米叶用来喂猪,自己却因为买不起鞋子而光着脚。所以多借鉴和学习其他民族、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也不失为一种便利的发展之路。
3)加强特色工艺品制作培训。长年在外务工,使得居民们没有机会再来制作本民族传统的工艺制品。传统工艺品虽然精美耐用,但制作繁琐。而他们又不知道民族工艺品的市场价值,而现今他们认识到了,却又面临工艺技术失传的困境。所以加强特色工艺品制作的培训,也是有必要的。
2. 平民化医疗自助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对于那些承担不起高额医疗费用的人群,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疾病。远离疾病的方式在我们看来有两种:“常识性预防”与 “常识性自救”(我们称之为“平民化医疗自助”)。平民化医疗自助的理念,是通过宣传普及公共卫生常识,学习普通疾病的“偏方式”治疗,从而使村民可以利用生活中简单易行的窍门来治疗自己的疾病,可以通过生活习惯的改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经济与交通接困难的情况下,居民们到乡医院就医的成本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正如前文所讲的,以前所能利用的山里的草药因为受到了保护而不能采摘,医院的费用又支付不起,人们多是选择被动地等待病痛自行消退。这样的方法在面对传染病或是重病时,无疑是致命的。加强对村寨的医疗卫生知识的基础培训是必要的。
3. 发掘教育潜功能
教育是治国之本,是经济发展之基,是新农村建设的力量之源。发展教育不仅对于当代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重要部分。在一个家庭中,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那么还是孩子父母的第一影响人。对于一个文化和经济都很落后的少数民族村寨而言,父母整日忙碌于打工挣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班。而孩子们就不同了,孩子们是父母未来的希望,是一个家庭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不仅会影响孩子行为,回家对自己父母的宣讲也会间接影响到父母的观念。
社会应该认识到教育巨大的潜功能,尽可能的发掘,使之成为保护区少数民族居民发展的有利支柱。通过教育从孩子这一辈着手建立他们对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自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自己所在的保护区,愿意并积极主动地宣传自己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传承自己的少数民族文化。
另外笔者提倡实行节约型教育。在就学方面尽可能的减少所需费用,降低就学成本。比如像书本传递就是一个很好的提议。对于一个学生,特别是中学水平以下的学习过程中,书费是每年一笔很大的消耗。但是如果上一届的学生能够把自己的书传给下一届,那么书本的循环利用将会大大减轻一个家庭的经济负担。
4. 文化选择性保留
目前,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已越来越受到一些专家学者们的重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在逐渐流失。流失的原因在于迫于生计的压力,在于各种统一性的政策,更在于全球化形势下的要求。笔者认为文化体现在生活中是分优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优势文化占有强势地位,逐渐占取主要地位。而文化之所以弱势标准不是其内容的价值大小,主要在文化的操作上。所以,现阶段要做的是,在全球化后的文化形式要求下,保留下各种少数民族文化的实质性精神和内容,并改变他们的操作方式以适应全球化的要求。文化多样性的保留保留的实质精神,还需要让一些不合时宜的操作方式顺时代变化规律的变化成为历史。不是模式化生硬地强留文化的全部。
对于那些已存在的文化物质,提倡应当有选择性的保留,既要保留民族有价值的特色文化,也要注意不阻碍居民的生存发展。选择性的保留并不是单指“文化保留种类的选择性”,也包括“文化保留方式的选择性”。从保留种类上说,迷信的、不良的、落后的文化习俗就要摒除;而有历史意义的、有可借鉴性的、正向发展性的文化不仅要保留,还应该发掘其潜质。从保留方式而言,应该建立在损害现有居民生存发展的基础上,文化保留不一定就要少数民族居民保持原来的落后生活方式,而应该寻求一种新出路。
四、结语
在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重要的一部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建设问题是发展性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社区中的人与自然共处的问题。因此处理好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建立新的有效机制对于社区主体和保护区主体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脱贫战略、医疗自助、教育还是文化保留,都是为了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同时附之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解决保护区与社区的共建问题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蔡和.社区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17517-7 第185页
[2]林业调查规划(增刊).2002年12月27日第67~69页
[3] 杨德勇.论PRA 在自然保护区社区调查中的工作技巧.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CN 53 - 1172/ SISSN 1671 - 3168
[4]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少数民族 社区
一、导言
“全球化”——现代社会的高频词,它改变的不仅是全球经济体系,还有人们意识形态即文化的改变。因此,中国的世界环境改变了,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在遭受千古不遇的冲击和和改型。而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时,精神上需求开始日益膨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俗文化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开启了“民俗化”的进程。“全球化挥之不去,民俗化去而又来;越是全球化,越是民俗化,这是悖论,也是潮流”(董晓萍:2007)
但是,作为少数民族群体本身,必须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才有可能更好的保护他们的文化,因此本文介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并设想相应的解决方式。在不损害少数民族的生活需求前提下,怎样从全球化潮流冲击下的各种已然变形的文化形式下找出其“内在的生命要素”(董晓萍:2007)加以保留和传承并发扬,是民俗化保护的精髓之所在。为了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生活及文化现状,笔者选择了已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与访谈。茂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中国同级别管理局当中最早建立社区发展科的单位之一,在保护区与社区共管的领域有很好的经验。
在这片原始的喀斯特森林植被带区域中拥有很多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同时也生活着一批世世代代以此山水为食的少数民族,保护区建立之前,这些居民倚山吃山,随着保护区的建设,对居民有越来越多的限制和约束,导致原本的生活状态被打破,怎样在他们的文化生活的延续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两者间平衡已达并能够从某种程度上相互促进,成为了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新主题。
二、保护区困境和解决措施
(一)保护区主体的困境
经济上村民的主要收入是在外做廉价体力活。而村里种植业和养殖业都不成规模,能够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却不足以有剩余的钱用来治病或是供孩子上学。村民自身没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使得他们创造金钱的能力较弱。
卫生上,由于当地居民对公共卫生的常识了解少以致部分地方脏乱引发传染病的传播。再加上医疗条件的不足和难以负担的医疗费,很容易一病不起。没有身体的健康,打工再多的钱都不足用。医疗费一直是压在村民心上的大石头。同时在村寨里医疗卫生宣传力度还不够,加大宣传预防疾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的文明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一些有用价值文化的丢失导致保护区一种无形的经济精神文明损失。如何保留少数民族有用价值文化,又不会妨碍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发展需要?如何利用文化创造价值?
教育也主要是学费问题。家长供孩子上学至初中都很辛苦,更不用说高中和大学。孩子教育程度较低就产生教育问题。而怎样在教育中灌输因地制宜的一些思想观念,并能和民俗文化保留结合起来相得益彰,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二)解决措施
通过对茂兰保护区社区少数民族居民生活情况的初步调查,可以发现我国保护区当中存在共性问题,由于保护区以植被和动物的保护为主,往往忽视保护区主体——个人的生活状况。因此,笔者提出四点针对保护区与社区建设的解决措施。
1. 稳健的脱贫战略
针对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执行中产生的经济发展过快与居民文化水平不协调而引起的矛盾问题,提出“稳健的脱贫政策”这一理念。即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控制性脱贫发展战略。合理地联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
国务院扶贫办在阐述脱贫之路时曾表示:“将富饶的资源转化财富,是西部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战略的特点。西部拥有很多资源,其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可利用价值最高的资源当属绿色。拥有绿色资源的西部地区要实现新的跨越,彻底脱贫,必须紧紧抓住绿色这个西部一切资源中最本质的内涵。”而茂兰正是这样一个具有丰富资源的宝地。当然,在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时,要注意控制经济发展的度,以适宜当地居民们的意识和文化发展速度。在发展过快时,应当人为的减缓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以求更稳固和全面的发展。
1)将传统文化价值化,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民族企业”。我们这里提出发展“民族企业”是指少数民族企业的发展。当前保护区内的村民们,收入来源主要是凭借个人的体力。这使得村民们的生活状况和工作安全性不容乐观。考察中我们发现,保护区内的少数民族聚居成散点状,一个村寨基本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以村寨为单位发展少数民族的民族企业,走集体化规模发展之路或许可以减轻个人的压力,并获取稳定的经济收入。
2)致富经验的借鉴和学习。长住深山里的居民们,虽然拥有自己独特精湛的手工艺技术,却并不知道合理利用、变废为宝的观念。比如,在北方地区人们用收割完的玉米叶来纳鞋底制作鞋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这样的工艺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有推广。然而这里的人们将收割的玉米叶用来喂猪,自己却因为买不起鞋子而光着脚。所以多借鉴和学习其他民族、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也不失为一种便利的发展之路。
3)加强特色工艺品制作培训。长年在外务工,使得居民们没有机会再来制作本民族传统的工艺制品。传统工艺品虽然精美耐用,但制作繁琐。而他们又不知道民族工艺品的市场价值,而现今他们认识到了,却又面临工艺技术失传的困境。所以加强特色工艺品制作的培训,也是有必要的。
2. 平民化医疗自助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对于那些承担不起高额医疗费用的人群,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疾病。远离疾病的方式在我们看来有两种:“常识性预防”与 “常识性自救”(我们称之为“平民化医疗自助”)。平民化医疗自助的理念,是通过宣传普及公共卫生常识,学习普通疾病的“偏方式”治疗,从而使村民可以利用生活中简单易行的窍门来治疗自己的疾病,可以通过生活习惯的改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经济与交通接困难的情况下,居民们到乡医院就医的成本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正如前文所讲的,以前所能利用的山里的草药因为受到了保护而不能采摘,医院的费用又支付不起,人们多是选择被动地等待病痛自行消退。这样的方法在面对传染病或是重病时,无疑是致命的。加强对村寨的医疗卫生知识的基础培训是必要的。
3. 发掘教育潜功能
教育是治国之本,是经济发展之基,是新农村建设的力量之源。发展教育不仅对于当代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重要部分。在一个家庭中,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那么还是孩子父母的第一影响人。对于一个文化和经济都很落后的少数民族村寨而言,父母整日忙碌于打工挣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班。而孩子们就不同了,孩子们是父母未来的希望,是一个家庭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不仅会影响孩子行为,回家对自己父母的宣讲也会间接影响到父母的观念。
社会应该认识到教育巨大的潜功能,尽可能的发掘,使之成为保护区少数民族居民发展的有利支柱。通过教育从孩子这一辈着手建立他们对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自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自己所在的保护区,愿意并积极主动地宣传自己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传承自己的少数民族文化。
另外笔者提倡实行节约型教育。在就学方面尽可能的减少所需费用,降低就学成本。比如像书本传递就是一个很好的提议。对于一个学生,特别是中学水平以下的学习过程中,书费是每年一笔很大的消耗。但是如果上一届的学生能够把自己的书传给下一届,那么书本的循环利用将会大大减轻一个家庭的经济负担。
4. 文化选择性保留
目前,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已越来越受到一些专家学者们的重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在逐渐流失。流失的原因在于迫于生计的压力,在于各种统一性的政策,更在于全球化形势下的要求。笔者认为文化体现在生活中是分优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优势文化占有强势地位,逐渐占取主要地位。而文化之所以弱势标准不是其内容的价值大小,主要在文化的操作上。所以,现阶段要做的是,在全球化后的文化形式要求下,保留下各种少数民族文化的实质性精神和内容,并改变他们的操作方式以适应全球化的要求。文化多样性的保留保留的实质精神,还需要让一些不合时宜的操作方式顺时代变化规律的变化成为历史。不是模式化生硬地强留文化的全部。
对于那些已存在的文化物质,提倡应当有选择性的保留,既要保留民族有价值的特色文化,也要注意不阻碍居民的生存发展。选择性的保留并不是单指“文化保留种类的选择性”,也包括“文化保留方式的选择性”。从保留种类上说,迷信的、不良的、落后的文化习俗就要摒除;而有历史意义的、有可借鉴性的、正向发展性的文化不仅要保留,还应该发掘其潜质。从保留方式而言,应该建立在损害现有居民生存发展的基础上,文化保留不一定就要少数民族居民保持原来的落后生活方式,而应该寻求一种新出路。
四、结语
在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重要的一部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建设问题是发展性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社区中的人与自然共处的问题。因此处理好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建立新的有效机制对于社区主体和保护区主体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脱贫战略、医疗自助、教育还是文化保留,都是为了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同时附之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解决保护区与社区的共建问题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蔡和.社区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17517-7 第185页
[2]林业调查规划(增刊).2002年12月27日第67~69页
[3] 杨德勇.论PRA 在自然保护区社区调查中的工作技巧.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CN 53 - 1172/ SISSN 1671 - 3168
[4]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