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取舍艺术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i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语文教学已经有多个年头了,但在教学过程中却依然困惑不断。比如,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如何做到既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又保证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我觉得作为教者,必须学会取舍二字。那么,这中间有哪些理性的取舍之道呢?
  一、合理取舍教辅资料,注重课堂实效
  语文学科是一门自身内涵非常丰富的学科。许多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因此,也需要师生一起查阅一些资料,拓展一些教学内容,以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学习苏教版第八册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学生在讨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故居,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颗樟树前留影纪念?”这一问题时,学生往往会从樟树的外形特点与“可贵之处”来说,这虽然没有脱离课文内容,但毕竟是浅层次的认识。这时引导学生阅读宋庆龄的有关资料,了解宋庆龄的伟大人格,启发学生将“樟树———故居——故居主人”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就不难理解其中的原因了。
  但课外拓展的资料应该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要舍去学生已知已会的内容,并不是多多益善。比如苏教版第十册第21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教学,就可以简化对背景资料交流、介绍的过程。长征发生在1934年,离现在学生生活的年代已是很遥远,学生很陌生,因此介绍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和事件,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可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减略,因为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中的《南湖游船》一课,已有有关长征的知识,课文中有介绍,教师有讲解,学生又收集了资料。因此,这个交流、了解背景的环节就是对知识的重复教学,完全可以舍去。
  二、理性取舍教学内容,打造高效课堂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我们教师要学会理性取舍教学内容,打造高效课堂。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总是担心自己的教学不够完整,不够完美,所以教学中总想内容面面俱到,教学预设缜密、严谨,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滴水不漏,从而使学生的“学”被教师的“教”牵着走,教师快马加鞭,学生匆匆忙忙。像这样的课堂,教师想得太多,要得太多,方方面面都渴望照顾到,结果方方面面都不能照顾好。其实,在讲读过程中的训练、拓展练笔、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中选择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训练到位,预设效果也就达成了,课堂就不会显得那么肿胀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如何改变教“赶”和“满”、学得“少”和“差”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选取主要问题,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抓大放小”,这样教学目标就容易达成,教学重难点就能很好地被突破。并且,由于教授课文时主次分明,脉络清晰,学生也会容易接受,对于知识点会印象深刻。如果教学中过于“实在”,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只有把握教学中的弹性空间,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使他们能自主、自愿地去思考、探索,从而养成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 “花不剪难免芜杂,树不修多有庸枝”。能取则取,该舍就舍,课堂会才会更加高效。
  三、恰当取舍教学情境,呈现语文本色
  课堂中的良好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适度的情境创设是必要的。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一些教师滥用此法,尽情地创设情境,把表演、游戏、动手操作等活动充分地引入课堂,课堂花哨不已。如:一位教师在教《台湾的蝴蝶谷》时,一会儿让学生摇动手中的蝴蝶理解“色彩斑斓”,一会儿拿出许多竹竿让学生模拟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一会儿又让学生表演蝴蝶上下翻飞的样子,最后还模拟了蝴蝶将游人团团围住的情景。课堂氛围是热闹了,却少了实实在在的语文训练和对文本的朗读感悟。
  我们应该讲究情境的“实在、实用和适宜”,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情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课堂充满活力而又不失语文的味道。
  四、精心取舍练习设计,提高训练效率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当前减负增效,向课堂要质量,向四十分钟要效益的大背景下,重视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操练、反馈、矫正,提高其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然,练习设计一定要学会取精舍粗,选取那些能够很好地达到练习目的的题目,舍去那些重复、无效的题目,以提高训练的效率。
  比如学了《姥姥的剪纸》,让学生给“姥姥”写封信,告诉她“我”昨天的梦;学了《月光启蒙》,让学生写出泪流满面的孙友田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学了《理想的风筝》,让学生写一写对刘老师的深情呼唤;学了《爱之链》,让学生以“当乔依醒来……”为开头续写故事;学了《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让学生写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或者大黑骡子对彭德怀所说的话……这些写写练练虽然告别了“热闹”“活跃”,表面上会给人沉闷、冷场之感,但是 “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安安静静的练笔过程中,我们能听到学生思维拔节的声音。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种体验的生成,可以预设,它应该建立在学生充分进行实践,充分感悟生活的基础上,由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上,巧妙引导而生成。心理学告诉我们,独特的体验往往是在独特的环境下诱发内因而生成的,教师主导方式的独特往往能使学生耳目一新,刺激大脑皮层的独特反应,调动起独特的情感体验。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运用高超而独特的技巧,打开学生体验的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小学语文课堂的结束语,犹如热闹聚会的温情告白,好比画龙需要点睛,对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教学效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明的结束语是课堂教学的“凤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面对新的目标任务,一个语文教师如何处理好完成课内教学任务与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关系呢?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爱上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
大料、肉桂、花椒、茴香等厚味香料,质地干硬,一次烹调,其味不能充分发挥。比如,大料使用5次后,余味仍存。为充分发挥其作用,可用如下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作文实践中,老师们常常为学生的写作没有创新意识、内容贫乏、表达方面落入俗套,以及有抄、编、套的现象而伤透脑筋;学生则为无处着手、无材料可写、无从说起感到无助,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学生的观察积累和教师的要求、指导和评价等密切相关。下面就自己几年来的作文研究,谈谈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各年段的习作要求  第一学段里,(小学一二年级)习作教学主要
八成癌症患者死于康复期不幸得了癌症,经过手术、化疗、放疗等一连串的艰辛治疗后,不少患者以为自己的病已经治愈了。但实际上,癌症患者治疗结束出院后的1—3年内正是复发、转移
情境教学模式是小学语文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让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实现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理智与情感的统一呢?这就需要教师借鉴现代心理学的暗示、移情、角色学等研究成果,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去感受、去体验,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筑
脱肛,又称肛管直肠脱垂,即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只有黏膜脱出的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的称完全脱垂。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腔内称为内脱垂;脱出肛门外则称
“课堂教学有效性”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
鹌鹑药膳的具体做法是:取淫羊藿10克,肉苁蓉30克,鹌鹑2只,以及葱、姜、食盐、味精等调料。将前两味药物加水煎煮后,滤取药液备用。鹌鹑宰杀洗净切块,放人药汁中,加入调料炖煮至熟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