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应儆到“四度”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k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起学生阅读期待,增进阅读效度。重视师生对话交流,增加思考力度给学生提供资料,增加积累厚度。注重学生感情朗读,增加阅读深度。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师生交流
  我在执教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鞋匠的儿子》这一课时,感觉课堂教学效果不错,同时又有些许启发,于是用拙笔写下几点感悟。
  一、激起阅读期待,增加阅读效度
  教学一开始,我采取谈话导入:“在十九世纪有一位伟大的总统,他是……”我还没有说完学生就说出“林肯”,因为学生对课文已经预习过了。我本打算以介绍林肯的事迹导入,激起学生对林肯的敬佩之情,让学生产生对课文阅读期待,进而认真读课文。可此时我感觉得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否则导人语就显得生硬,也不会让学生有很强的阅读期待。于是我用文中内容导人:
  师: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在大家眼中鞋匠的儿子和总统能联系在一起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鞋匠的儿子是卑微的,总统是伟大的。
  师:为什么说鞋匠的儿子卑微呢?
  生:因为鞋匠是卑微的。
  师:看来在大家的眼中人是不平等的,职业是有贵贱之分的。那么在这位总统眼中,人和职业有没有等级之分?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看出这位总统观点的语句,并把这些语句划下来。
  学生纷纷投入到阅读思考的学习中。看到学生读得那么投入,对所画语句的感悟是那么丰富,我深感课始导人语的重要。课堂是动态的,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随时调整自己预设的教学语言,充分用好导人语,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阅读。
  二、重视师生对话,增加思考力度
  当学生阅读思考时,我进行巡视。这一过程中我非常关注学生所划所写内容,既是对学生与文本对话情况的了解,也让自己在学生交流与文本对话成果时,能与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对话,使课堂变得高效。有学生画“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这句,并在旁边写“从中看出林肯宽容大度”。此时我想到薛老师在他的《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一书里谈到的“我们的语文课文学习,如果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不能触及学生的现实生活,语文就是灰色的。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于是,我立即寻找能引导学生深人体会林肯的宽容,并结合学生生活的点拨语。我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说说,如果当自己被别人羞辱时会怎样做?那么林肯又是怎样做的?通过这样对比,学生对林肯的宽容大度体会非常深入。
  巡视是不可能把所有学生与文本的初步对话结果全看到的。因此,在学生汇报交流阅读感悟的过程中,教师用心倾听很重要。如果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有对文本背后内容没有体会到,老师就要做“红娘”,用师生刘话引导学生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与课文中人物、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与精神交流。将藏于语言中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融入自己的心田。
  生:“我知道我做总统,是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在他眼中人是平等的,职业是没有贵贱之分的。
  师:是呀,只有做事精益求精的态度。父亲做任何一双鞋都是那样认真,对任何人态度都是一样,对顾客的挑剔从不斤斤计较。林肯从小就跟他父亲学习做鞋,同时也学到了对事对人的态度。
  三、给学生提供资料,增加积累厚度
  生:“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林肯没有因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感到丢人,却引以为豪。
  当学生说到这里时,我想到王崧舟老师的教学思想,填补了有关教学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课文中人物、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与精神交流。因此当学生交流这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补了一个有关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指挥战斗取胜的资料。学生听后不由得发出“喔”的赞叹声,内心深处产生了对林肯的敬佩,同时对林肯主张“人人平等”的观点有了很深的体会。此时对学生也进行了一次潜移默化的价值观教育。北师大刘锡庆教授曾指出:语文课也是立人之课,充实人、提升人,让学生明确生命的意义,书写自己的人生。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才会避免把学生培养成“知识的巨人,感情的侏儒。”
  四、注重感情朗读,增加阅读深度
  师:从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林肯对他的父亲有着怎样的感情?
  生:敬佩。
  师:这段话中还有一处也能感受到他对父亲的感情,是怎样的感情。
  生:怀念。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
  师:同学们,我们从林肯的话语中了解了他的品格,体会到林肯当时的心情。现在让我们捧起课本,带着我们对林肯的敬佩之情把我们心中的这位林肯读出来,同时把林肯对父亲的情感也表达出来。
  有了深入的体会,再加上我带有感情的话语的激发,学生读得非常好,真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啊”。
  在这节课上,我深深感受到文本走进了学生内心世界,触动了学生内心情感,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读出了文章背后东西。整堂课让我看到学生智慧火花在燃烧,智慧灵光在闪烁,听到学生生命里“拔节“的美妙声音。感到自己的教学智慧也在不经意间流露,是那么自然、随意,而又让人惊喜。
其他文献
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刚接触英语时,出于对这一科的好奇和兴趣,很愿意学这一科。在学习上遇到一些具体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以致问题成堆,到小学毕业时英语已不被学生喜欢,等到了初中,老师们就发现英语已成为部分学生畏难甚至被厌弃的一门课了。    一、心理认知上的原因    母语汉语与外语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与文字。汉语的字有四声,英语每个词有重音,且有连读、失去爆破、辅音同化等方面的问题;汉语的词基本上是双音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学中的精华之一,中国古文化荟萃,各有各的风格,它们的韵律优美!而文言文学习无论在大学生还是在中学生的眼中都是一“难”;很多老师也不例外,文言文对老师——“累”。为什么文言文教学会走向这样的一个误区呢?归根结底是老师的观念没有改变,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主去学。要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先学后教。    一、构建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构建新课程有效
“生活、游戏、综合”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的三个核心理念。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决定了对幼儿的教育不能是一种灌输式或强迫训练式的教育,而必须是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教育,即生活化的教育。  如何让主题活动在农村幼儿园绽放异彩,我尝试将主题活动与幼儿生活融合起来,使幼儿每进入一个主题,都能保持很高的积极性。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幼儿更广
当今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中心问题。幼儿教育承担着为幼儿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全面发展基础的重要使命,陈鹤琴先生为我们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陈鹤琴先生是睿智的,他强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幼儿园课程观。他告诫教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的研究。”陈先生认为“幼儿园”本来就是“儿童的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45分钟不能是一韵到底、水波不兴,它也需要一个荡人心魄的精妙课中活动,来使师生共同沉浸到美妙的情感氛围中,而这个能撩拨课堂热烈气氛,引起师生情感共鸣的活动,就是本篇所要论述的课堂阅读教学的高潮。    一、什么是课堂阅读教学的高潮    所谓课堂阅读教学中的高潮,就是一个表达丰富、情趣高雅、感情纯美、能引发师生情感共鸣的气氛热烈的课中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积淀,把
阅读是师生、生生、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使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相互促进,能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许多教师为之努力探索。实践证明,抓住语言转换枢纽,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转换语言,是促进创造性阅读,提高语言培养能力的一条好途径。  一个偶然的教学情景,使我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转换语言,进行创造性阅读有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而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就需要实验和观察。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成为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观察能力的论述,探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观察能力的概念    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就是假设、观察和实验。其中观察是科学的基础。多数观察是基于视觉,但观察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观察来获取信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要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要完成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诸多目标和任务,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势在必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达成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谈一些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庄严使命,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选择。高三政治备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作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思想观念更新了,有了创新意识才能焕发出创新的热情和动力。怎样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呢?我们具体做法有:1.讲大势,明方向。今年年初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全面实
新课标教学改革的宗旨是要打破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让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新课标倡导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以创新为品质,要求学生从“学会”转变到“会学”。一句话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即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