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阅读,体验生活,创造氛围,自信展示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教学改革的宗旨是要打破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让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新课标倡导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以创新为品质,要求学生从“学会”转变到“会学”。一句话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即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中一言不发,给予的权利不知该怎样使用,机会无法把握,即使找到答案,也不敢勇敢的表达。面对权利他们宁愿选择放弃,不提问,不质疑,成为课堂收录机。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为课堂寻找活力?在实践中我发现了以下几点:
   一、课前自主预习是有效参与课堂的前提和保证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学生未来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需要他们独立地阅读书籍,搜集处理信息。因此培养中学生独立阅读书籍的能力和习惯是中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预习让学生不仅能了解文章内容,复习旧知识,更能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就不会紧张、被动、盲目地跟着老师,学习变得有目标,结果自然会事半功倍,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益。
   人的认知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理解、质疑是它的高级阶段,但它必须以了解为前提。老师和学生在基本的东西上耗费的时间少了,自然就有时间、有机会从深度上进行挖掘,也就让学生们能够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即使是预习不太认真的同学也能从中受益。何况有时候像《孔乙己》《故乡》《变色龙》这样篇幅的文章不预习,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老师讲什么,更别说深入了。
   二、创造氛围,树立榜样,让自信在课堂中飘荡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我认知、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大多数中学生不愿主动回答问题或主动参与讨论,原因是怕自己回答错误后被同学们笑话,更怕自己心声的袒露受到同学的攻击和伤害,日后成为同学的笑柄;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的成绩不出众,不敢在班级和课堂中展示自己;少部分是因为看课堂中别人都没有参与讨论或质疑,自己即使有想法也就不愿主动站出来。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集体的催化。
   氛围的营造首先要寻找支架。找几个学习成绩不同层次但又比较胆大,经过鼓励后敢于在课堂中站出来的同学谈话,对他们予以鼓励,并以他们作为骨干,让他们成为课堂的支架。其次要树立榜样。对课堂中能提出问题的同学予以表扬,对能提出较高质量问题的同学予以学分奖励,对能在课堂中挑出老师错误的同学予以物质奖励。有人带头,再看到比自己差的同学都能站起来,自己提出问题也就不再那么害怕了,讨论、质疑之声自然也就高涨起来了,课堂活力有了,自信也就不知不觉中在课堂中回荡。
   三、教师降低身份,创造一个自主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受自身条件限制与社会、历史、文本之间有较大的距离,他们需要一座通往文本世界的桥梁。但青春期的他们对强制特别敏感、反感,因此他们需要一座由他们和像他们一样的学习者搭建的桥梁,并在搭建过程中体验搭建(学习)的快乐。教师就是这座桥梁,但“师道尊严”“课堂权威”并不能让老师成为学生的搭建伙伴,因此这里的降低身份是指教师放下自己“师道尊严不可侵犯”“我是课堂的权威”,在课堂中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文本、对社会去思考、去学习、去体验,并在学生走入困境时给予不知不觉的引导。它会缩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让老师的形象更亲切,更易融入学生的心灵,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也会在其中体会到不同的成就感。
   四、让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学生从学习中发现快乐
   一次学生会的增选干部的经历让我班的学生会主席颇有感慨和体会。每次遇到班主任的犹豫和推辞她都倍感无奈。有一次,恰好被我听到,直率而欠缺艺术的表达方式让我决定在课前花五分钟说一说语言的实际运用,学生的踊跃程度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每个人都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最佳表达在不断完善和改变中诞生,原本计划五分钟完成的内容花了整整一节课,收获自然也就不用说。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愿学习,只是文本的知识有时离生活太远,让他们无法从中体会真实的乐趣。还原知识在生活中的本来面目,让学生的体验更真实,学习也会变得更有乐趣。参与学习也会是件快乐的事。
   如果教师和学生都不低估学生的感受力和判断力,对学生给予一种信任和尊重,给他们一个自主展示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自主阅读,还原和体验文本中的世界,完善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这种情境下的学生会是充满主动的激情和充沛的信心的,课堂将是自主发现、自主感悟、自主提升的舞台。讨论、反思、感悟、汲取,将是这堂课的主旋律。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广汉市宏华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在高三化学复习中运用学案导学,学生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调整原有的知识结构,使知识链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一、导学案编写的内容  每个学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高考复习要求;基础知识回顾;知识要点;样板题;知识能力训练;跟踪训练。学案中六点要有机结合,各有侧重。  1.高考复习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制订便于操作的具体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明
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刚接触英语时,出于对这一科的好奇和兴趣,很愿意学这一科。在学习上遇到一些具体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以致问题成堆,到小学毕业时英语已不被学生喜欢,等到了初中,老师们就发现英语已成为部分学生畏难甚至被厌弃的一门课了。    一、心理认知上的原因    母语汉语与外语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与文字。汉语的字有四声,英语每个词有重音,且有连读、失去爆破、辅音同化等方面的问题;汉语的词基本上是双音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学中的精华之一,中国古文化荟萃,各有各的风格,它们的韵律优美!而文言文学习无论在大学生还是在中学生的眼中都是一“难”;很多老师也不例外,文言文对老师——“累”。为什么文言文教学会走向这样的一个误区呢?归根结底是老师的观念没有改变,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主去学。要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先学后教。    一、构建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构建新课程有效
“生活、游戏、综合”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的三个核心理念。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决定了对幼儿的教育不能是一种灌输式或强迫训练式的教育,而必须是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教育,即生活化的教育。  如何让主题活动在农村幼儿园绽放异彩,我尝试将主题活动与幼儿生活融合起来,使幼儿每进入一个主题,都能保持很高的积极性。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幼儿更广
当今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中心问题。幼儿教育承担着为幼儿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全面发展基础的重要使命,陈鹤琴先生为我们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陈鹤琴先生是睿智的,他强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幼儿园课程观。他告诫教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的研究。”陈先生认为“幼儿园”本来就是“儿童的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45分钟不能是一韵到底、水波不兴,它也需要一个荡人心魄的精妙课中活动,来使师生共同沉浸到美妙的情感氛围中,而这个能撩拨课堂热烈气氛,引起师生情感共鸣的活动,就是本篇所要论述的课堂阅读教学的高潮。    一、什么是课堂阅读教学的高潮    所谓课堂阅读教学中的高潮,就是一个表达丰富、情趣高雅、感情纯美、能引发师生情感共鸣的气氛热烈的课中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积淀,把
阅读是师生、生生、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使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相互促进,能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许多教师为之努力探索。实践证明,抓住语言转换枢纽,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转换语言,是促进创造性阅读,提高语言培养能力的一条好途径。  一个偶然的教学情景,使我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转换语言,进行创造性阅读有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而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就需要实验和观察。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成为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观察能力的论述,探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观察能力的概念    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就是假设、观察和实验。其中观察是科学的基础。多数观察是基于视觉,但观察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观察来获取信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要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要完成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诸多目标和任务,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势在必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达成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谈一些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庄严使命,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选择。高三政治备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作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思想观念更新了,有了创新意识才能焕发出创新的热情和动力。怎样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呢?我们具体做法有:1.讲大势,明方向。今年年初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全面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