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舞蹈是培育学生艺术美感、塑造优美体态的一门专业课程,对学生的艺术发展和素质提升产生积极影响。然而,在部分地区舞蹈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沿用以往的教学策略,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学生在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艺术赏析方面产生不足,难以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同时,舞蹈作为美育发展的重點学科,创新教学、革新方法已成为教学实施的关键。因此,本文作者立足实际情况,对新形势下职业院校舞蹈课程的创新实践展开研究。
关键词:职业院校;舞蹈;创新实践
舞蹈是一门充满艺术色彩的专业课程,其舞蹈课程的有效开展,对学生的肢体发育、协调能力、艺术鉴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运用,一方面可以纠正和美化学生的行为姿态,保持良好的形体优美,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结合自身情感,进行舞蹈表达和肢体表演,进而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推进其多元发展。那么,如何在职业院校的舞蹈课程中开展创新教学活动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现阶段舞蹈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升舞蹈教学创新力的具体策略两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分析。
一、现阶段舞蹈课程的教学现状
通过对现阶段舞蹈课程的教学情境进行分析,其问题主要集中以下几点:第一,兴趣不足。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使课堂整体的教学效果得以保证。但在当前舞蹈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激趣手段和引导策略,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导致学生难以融入于课堂学习之中。第二,组织单一。课堂教学具有动态化、发展性的特点,其教学策略的选择更应遵循多样化的实施特点,以此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以单一化、模板化的方式组织课堂学习,缺乏个性化的教学引入,进而造成费时低效的不良现象。
二、提升舞蹈教学创新力的具体策略
1、转变教学思路,激发参学兴趣
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大多采取口头讲解、动作示范的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动作、掌握细节,但在具体的学习和参与过程中缺乏兴趣,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信息技术与舞蹈教学相融合,以科技化的手段讲演舞蹈动作,既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又使学生建立直观的舞蹈印象,这对下一步舞蹈训练的展开奠定基础。如在“汉族民间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一些舞蹈动作,如秧歌前踢步、后踢步、摆身、拧身、圆肩、蝴蝶花等动作,进行慢动作分解,采取一步、一帧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掌握舞蹈的基础动作,深化自身的舞蹈理解。同时,形象化的舞蹈呈现,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学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2、创新课堂形态,实现个性创造
创新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推进的关键所在。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课堂策略的选择和应用还应从学生的主体入手,创新课堂形态,优化实施目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舞蹈机会,进而实现其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合理把握课堂主体,引入不同形式的课堂环节,重视其专业技能的学习和个性创造的培育,以此增强学生的舞蹈能力和艺术水平。如在“蒙古族民间舞”的教学中,为使学生了解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掌握舞蹈的动律特点,对此,教师可以引入相应的舞蹈视频,如顶碗舞、筷子舞、狩猎舞、安代舞等,使学生通过对其视频内容的观看和分析,进一步了解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表演形式。同时,待学生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后,结合相关音乐,进行个性展示,将手腕、肩、手臂、马步等动作进行糅合创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
3、开展小组合作,推动整体发展
在日常舞蹈学习中,因体质条件、学习方法等因素影响,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难免存在一定的差异化现象,从而造成整体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小组合作活动,通过相互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整体的认知能力,强化舞蹈技能,从而实现其共同发展的目标。如在“傣族民间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情实施小组学习,并按照交叉分配、差异结合的方式,建立相应的帮扶对子,使学生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动作、掌握特点,进而增强学生整体的舞蹈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学习特点,设计相应的舞蹈对抗或表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发现不足、纠正问题,为今后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转变教学思路、创新课堂形态、开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兴趣,还使学生在舞蹈表演、情感表达、创意表现等方面得到有效培养,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舞蹈功底。同时,从当前舞蹈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和理解难点,创新施教,优化细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舞蹈环境和学习空间,进而满足学生整体的发展要求。此外,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学情、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点滴成长,激励学生的创新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诗敏. 职业院校舞蹈课程创新教学策略思考[J]. 祖国,2019(3):204-205.
[2]王亚男. 谈职业院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2019(10):213-214.
关键词:职业院校;舞蹈;创新实践
舞蹈是一门充满艺术色彩的专业课程,其舞蹈课程的有效开展,对学生的肢体发育、协调能力、艺术鉴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运用,一方面可以纠正和美化学生的行为姿态,保持良好的形体优美,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结合自身情感,进行舞蹈表达和肢体表演,进而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推进其多元发展。那么,如何在职业院校的舞蹈课程中开展创新教学活动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现阶段舞蹈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升舞蹈教学创新力的具体策略两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分析。
一、现阶段舞蹈课程的教学现状
通过对现阶段舞蹈课程的教学情境进行分析,其问题主要集中以下几点:第一,兴趣不足。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使课堂整体的教学效果得以保证。但在当前舞蹈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激趣手段和引导策略,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导致学生难以融入于课堂学习之中。第二,组织单一。课堂教学具有动态化、发展性的特点,其教学策略的选择更应遵循多样化的实施特点,以此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以单一化、模板化的方式组织课堂学习,缺乏个性化的教学引入,进而造成费时低效的不良现象。
二、提升舞蹈教学创新力的具体策略
1、转变教学思路,激发参学兴趣
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大多采取口头讲解、动作示范的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动作、掌握细节,但在具体的学习和参与过程中缺乏兴趣,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信息技术与舞蹈教学相融合,以科技化的手段讲演舞蹈动作,既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又使学生建立直观的舞蹈印象,这对下一步舞蹈训练的展开奠定基础。如在“汉族民间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一些舞蹈动作,如秧歌前踢步、后踢步、摆身、拧身、圆肩、蝴蝶花等动作,进行慢动作分解,采取一步、一帧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掌握舞蹈的基础动作,深化自身的舞蹈理解。同时,形象化的舞蹈呈现,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学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2、创新课堂形态,实现个性创造
创新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推进的关键所在。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课堂策略的选择和应用还应从学生的主体入手,创新课堂形态,优化实施目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舞蹈机会,进而实现其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合理把握课堂主体,引入不同形式的课堂环节,重视其专业技能的学习和个性创造的培育,以此增强学生的舞蹈能力和艺术水平。如在“蒙古族民间舞”的教学中,为使学生了解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掌握舞蹈的动律特点,对此,教师可以引入相应的舞蹈视频,如顶碗舞、筷子舞、狩猎舞、安代舞等,使学生通过对其视频内容的观看和分析,进一步了解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表演形式。同时,待学生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后,结合相关音乐,进行个性展示,将手腕、肩、手臂、马步等动作进行糅合创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
3、开展小组合作,推动整体发展
在日常舞蹈学习中,因体质条件、学习方法等因素影响,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难免存在一定的差异化现象,从而造成整体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小组合作活动,通过相互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整体的认知能力,强化舞蹈技能,从而实现其共同发展的目标。如在“傣族民间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情实施小组学习,并按照交叉分配、差异结合的方式,建立相应的帮扶对子,使学生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动作、掌握特点,进而增强学生整体的舞蹈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学习特点,设计相应的舞蹈对抗或表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发现不足、纠正问题,为今后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转变教学思路、创新课堂形态、开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兴趣,还使学生在舞蹈表演、情感表达、创意表现等方面得到有效培养,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舞蹈功底。同时,从当前舞蹈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和理解难点,创新施教,优化细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舞蹈环境和学习空间,进而满足学生整体的发展要求。此外,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学情、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点滴成长,激励学生的创新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诗敏. 职业院校舞蹈课程创新教学策略思考[J]. 祖国,2019(3):204-205.
[2]王亚男. 谈职业院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2019(10):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