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生为本、以教导学,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并非将理论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在当今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时代环境之下,人们高度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全面化发展的总体目标。由此可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主导者以及实施者,必须要高度重视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等,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进而实现以生为本、以教导学的教育教学目的。
关键词:以生为本;以教导学;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创新学生思想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来讲,即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教育教学需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与教育体制改革目的产生了偏离。在新课标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环境之下,应当摒弃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引入新型教育教学手段,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而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在课前所准备的资料非常充足,备课时间甚至会超过课堂本身的时间。在此种环境之下,不如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引导方面,利用一些简单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主体,确保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天赋、潜能等挖掘更多的知识,同时在此过程之中获取更多的乐趣。例如在讲授长方体棱长和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小棒,然后将班级内部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分给12根木棒,然后由小组成员共同拼接长方体,让学生在拼接、拆装的过程之中理解长方体棱长和公式,而在此过程之中教师仅需进行引导性讲述即可,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彰显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活跃课堂氛围。在此过程之中,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主体地位进行综合性考虑,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渐渐的了解以及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
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不但可以进一步巩固自身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同时还能够创造更多的新知识,比如学生学习过圆形面积方面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该方面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关于圆形面积的问题,假如一只羊被长为5m的绳子拴着,那么羊吃草的最大面积为多少?而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将该问题与圆形面积方面的知识进行融合,即等同于半径为5的圆形面积,然后根据面积公式求出最终答案。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并由此而指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之中所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以教导学,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关于理论知识以及相关规律的理解,确保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某种现象的本质所在,以便更好的构建相关知识内容,比如当学生学习过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等方面的知识,并且了解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而得,那么教师可以将此点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推导出圆形的面积公司,比如可以指导学生将一个圆形纸片裁剪成8等份,并通过所得出的小扇形拼接长方形,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把圆分别细化为32等份、64等份.........,以此类推,经过此演示之后,学生肯定会想到,如果将原无限等分,那么可以把小扇形直接看成一个个小三角性,而圓形的总面积便等同于所有小三角形之和,小三角形的高实质上就是圆的半径,小三角形边长之和便是圆的周长,若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面积为 S=1/2×r×2πr=πr2,如此一来便可以顺利推导出圆形面积。利用该种方式可以使学会学生再次回顾自身所学习的旧知识,确保学生更好的感知新知识,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新的认知体系,利用实践的形式论证自身的猜想,确保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深入贯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在学习方面的积极主动性,以便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有关知识,可以切实提升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所以在开展小学数据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学状况,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优化,以生为本、以教导学,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钱昌愈.以生为本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森林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4):18-19.
[2]赵斌华.以生为本,从“教会”走向“学会”——“公顷的认识”教学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205-206.
[3]李筠.“以生为本”的“能力导向”型全程精准导师制模式构建——以英语类专业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15(02):157-164.
[4]杨力,殷晓婷.“以生为本”集体备课的实践探索——以高中数学集体备课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0(26):34-36.
关键词:以生为本;以教导学;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创新学生思想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来讲,即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教育教学需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与教育体制改革目的产生了偏离。在新课标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环境之下,应当摒弃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引入新型教育教学手段,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而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在课前所准备的资料非常充足,备课时间甚至会超过课堂本身的时间。在此种环境之下,不如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引导方面,利用一些简单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主体,确保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天赋、潜能等挖掘更多的知识,同时在此过程之中获取更多的乐趣。例如在讲授长方体棱长和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小棒,然后将班级内部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分给12根木棒,然后由小组成员共同拼接长方体,让学生在拼接、拆装的过程之中理解长方体棱长和公式,而在此过程之中教师仅需进行引导性讲述即可,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彰显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活跃课堂氛围。在此过程之中,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主体地位进行综合性考虑,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渐渐的了解以及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
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不但可以进一步巩固自身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同时还能够创造更多的新知识,比如学生学习过圆形面积方面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该方面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关于圆形面积的问题,假如一只羊被长为5m的绳子拴着,那么羊吃草的最大面积为多少?而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将该问题与圆形面积方面的知识进行融合,即等同于半径为5的圆形面积,然后根据面积公式求出最终答案。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并由此而指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之中所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以教导学,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关于理论知识以及相关规律的理解,确保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某种现象的本质所在,以便更好的构建相关知识内容,比如当学生学习过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等方面的知识,并且了解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而得,那么教师可以将此点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推导出圆形的面积公司,比如可以指导学生将一个圆形纸片裁剪成8等份,并通过所得出的小扇形拼接长方形,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把圆分别细化为32等份、64等份.........,以此类推,经过此演示之后,学生肯定会想到,如果将原无限等分,那么可以把小扇形直接看成一个个小三角性,而圓形的总面积便等同于所有小三角形之和,小三角形的高实质上就是圆的半径,小三角形边长之和便是圆的周长,若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面积为 S=1/2×r×2πr=πr2,如此一来便可以顺利推导出圆形面积。利用该种方式可以使学会学生再次回顾自身所学习的旧知识,确保学生更好的感知新知识,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新的认知体系,利用实践的形式论证自身的猜想,确保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深入贯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在学习方面的积极主动性,以便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有关知识,可以切实提升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所以在开展小学数据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学状况,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优化,以生为本、以教导学,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钱昌愈.以生为本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森林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4):18-19.
[2]赵斌华.以生为本,从“教会”走向“学会”——“公顷的认识”教学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205-206.
[3]李筠.“以生为本”的“能力导向”型全程精准导师制模式构建——以英语类专业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15(02):157-164.
[4]杨力,殷晓婷.“以生为本”集体备课的实践探索——以高中数学集体备课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0(2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