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角度,关注人的主观的积极体验,幸福感不单是一种个人的内在感受,更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分析农村教师职业幸福力提升的途径,帮助教师通过不懈努力,达到自身的和谐发展和对职业生涯的满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幸福力;农村教师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以主观幸福感为核心的情绪体验,它关注个人主观的积极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对过去的满足感、乐观主义、快乐等。早在20世纪90年代,叶澜教授就高呼教育界应尊重教师个人情感,强化教师主体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她提出了教师幸福感研究的理论。21世纪之后,学者们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影响下,对教师幸福感进行了更多的研究。
一、积极心理学与幸福力
在心理学的长期发展中,消极心理学是主要研究方向,尽管它为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却没有在根本上解决人类的心理疾病,患上心理疾病的人口数量呈增长状态。因此,心理学的发展开始转向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找寻到人生幸福的途径。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积极情绪的研究比如爱、快乐、主观幸福感都是目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自己对于本身的快乐和生活质量等“幸福感”指标的感觉。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更是一种能力,幸福是可以学习的。教师职业幸福力有四个要求:第一、渴望获得幸福的能力;第二,感受幸福的能力;第三、创造幸福的能力;最后则是传递幸福的能力。教师幸福力还包括本身完善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个人审美能力。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发挥教师类正向或积极的潜能如幸福感、自主、乐观、智慧、创造力、快乐、生命意义等,可以让教师在繁忙的工作状态中,更好的调节自我,克服困难,与自己和平共处,拥有良好的心态和教育质量。
二、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增加,教师职业也不再是粉笔和黑板的模式能应付,教师的工作也面临更多信息化和会和多媒体技术的挑战,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教师容易处于职业倦怠的状态,精力下降,精神紧张焦虑不安。
影响农村教师幸福感获得的因素很多,主要如下:①薪酬不高,这个问题显然是农村教育的瓶颈,尤其是随着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农村教师的工资负担全家老小家庭开支常会捉襟见肘,经济问题也容易造成教师人才的流失;②工作繁杂,由于编制有限岗位教师不足,很多农村教师常常需要身兼几职,完成常规教学工作已经让人疲于应付,又谈何享受教育过程?③晋升困难,教师的职称、晋级是关系到教师工资的大事,农村教师由于具体教学事务繁多和文化素质的限制,科研论文和各种竞赛获奖材料不足,同时还受制于晋升名额数量,这也限制了个人的评定;④校内管理不够民主,不公正、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有时问责大于理解,有失客观;⑤教师自我认同不高,社会各种收入阶层的冲击,让很多教师自身也无法认同自己的社会地位,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更谈不上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目标的设定了。
三、教师培训如何提升教师幸福力
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是教师自我幸福力的提升,积极调整心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给自己营造一个积极的内环境,在有限的客观条件限制下,主动提升个人的职业幸福感。
1.在教学中感受幸福
教师的主要幸福感毋庸置疑首先会来自于教学成就感,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教师如果仅仅是把自己当做重复劳动的教书匠,那么他就只是知识传递的工具,工作就是枯燥无味的。教学如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投入的是情感,个人的思考和体验,才能在教学中与学生的灵魂碰撞、精神相遇,那么教育,就是生命的活动,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教师在工作中改变以教维生的想法,确立教学体现个人价值观的理念,这会使教师更多的感受到来自内心的幸福感,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呼唤的。
2.在科研中突破自我
教师要突破教书匠的枷锁,要成为教学和心灵的导师,在农村教学现象中,存在着非常多特有的教学问题和独特的学生特点,通过有效的教育科研能够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教师在不断反思和行动中,主动进行科研助教,以研促教,寻找教学规律,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认识自我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获得个人成就感,体会教学成就感带来的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3.完善个人的人格
积极心理学相信,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创造积极的心理状态,完善个人人格是提高职业幸福感的主要途径。积极的人格包括创造性、兴趣、开放、爱学习、智慧、勇气、勤奋刻苦、诚实、热情、爱、仁慈、社会智力、忠诚、公平、领导能力、宽恕、谦虚、谨慎、自制、对美的欣赏、感恩、希望或乐观、幽默以及笃信。发展人的正面的、积极的感受、情绪体验和美德,帮助人获得更多的满足和快乐。心理学研究者相信,完善的个人人格,能使教师更好的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并让他们更能够鼓起勇气,从消极事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容易被外界影响。
4.主动调剂个人生活
农村教师生活的空间相对較小,学校、教室、寝室三点一线,校园与外界联系不足信息流通不足,教学与生活就基本上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进行。农村教师可以通过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体育锻炼、休闲活动等方式给自己带来愉悦的感受,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如果沉迷网络消遣时间,非但没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反而容易陷入精神倦怠。有所寄托的课余生活,会使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内心的喜悦会使人脸上不自觉流露快乐与幸福,这也是幸福力提升的一种好办法。
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出发,教师真正的幸福感来源于个人的积极情感和积极体验,幸福力的提升归根到底要落脚于教师自身生活的调整,教师能够对自己抱着积极的看法,展示自己,欣赏自己,接纳自己,就能够长期感受到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作者简介:
钟贞(1981—),女,汉族,广西苍梧人,硕士,梧州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积极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基于‘国培计划’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探究”(项目编号:2014JS0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梧州学院2014院级科研项目“积极心理学视觉下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心理探究”(项目编号:2014C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幸福力;农村教师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以主观幸福感为核心的情绪体验,它关注个人主观的积极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对过去的满足感、乐观主义、快乐等。早在20世纪90年代,叶澜教授就高呼教育界应尊重教师个人情感,强化教师主体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她提出了教师幸福感研究的理论。21世纪之后,学者们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影响下,对教师幸福感进行了更多的研究。
一、积极心理学与幸福力
在心理学的长期发展中,消极心理学是主要研究方向,尽管它为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却没有在根本上解决人类的心理疾病,患上心理疾病的人口数量呈增长状态。因此,心理学的发展开始转向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找寻到人生幸福的途径。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积极情绪的研究比如爱、快乐、主观幸福感都是目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自己对于本身的快乐和生活质量等“幸福感”指标的感觉。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更是一种能力,幸福是可以学习的。教师职业幸福力有四个要求:第一、渴望获得幸福的能力;第二,感受幸福的能力;第三、创造幸福的能力;最后则是传递幸福的能力。教师幸福力还包括本身完善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个人审美能力。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发挥教师类正向或积极的潜能如幸福感、自主、乐观、智慧、创造力、快乐、生命意义等,可以让教师在繁忙的工作状态中,更好的调节自我,克服困难,与自己和平共处,拥有良好的心态和教育质量。
二、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增加,教师职业也不再是粉笔和黑板的模式能应付,教师的工作也面临更多信息化和会和多媒体技术的挑战,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教师容易处于职业倦怠的状态,精力下降,精神紧张焦虑不安。
影响农村教师幸福感获得的因素很多,主要如下:①薪酬不高,这个问题显然是农村教育的瓶颈,尤其是随着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农村教师的工资负担全家老小家庭开支常会捉襟见肘,经济问题也容易造成教师人才的流失;②工作繁杂,由于编制有限岗位教师不足,很多农村教师常常需要身兼几职,完成常规教学工作已经让人疲于应付,又谈何享受教育过程?③晋升困难,教师的职称、晋级是关系到教师工资的大事,农村教师由于具体教学事务繁多和文化素质的限制,科研论文和各种竞赛获奖材料不足,同时还受制于晋升名额数量,这也限制了个人的评定;④校内管理不够民主,不公正、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有时问责大于理解,有失客观;⑤教师自我认同不高,社会各种收入阶层的冲击,让很多教师自身也无法认同自己的社会地位,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更谈不上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目标的设定了。
三、教师培训如何提升教师幸福力
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是教师自我幸福力的提升,积极调整心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给自己营造一个积极的内环境,在有限的客观条件限制下,主动提升个人的职业幸福感。
1.在教学中感受幸福
教师的主要幸福感毋庸置疑首先会来自于教学成就感,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教师如果仅仅是把自己当做重复劳动的教书匠,那么他就只是知识传递的工具,工作就是枯燥无味的。教学如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投入的是情感,个人的思考和体验,才能在教学中与学生的灵魂碰撞、精神相遇,那么教育,就是生命的活动,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教师在工作中改变以教维生的想法,确立教学体现个人价值观的理念,这会使教师更多的感受到来自内心的幸福感,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呼唤的。
2.在科研中突破自我
教师要突破教书匠的枷锁,要成为教学和心灵的导师,在农村教学现象中,存在着非常多特有的教学问题和独特的学生特点,通过有效的教育科研能够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教师在不断反思和行动中,主动进行科研助教,以研促教,寻找教学规律,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认识自我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获得个人成就感,体会教学成就感带来的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3.完善个人的人格
积极心理学相信,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创造积极的心理状态,完善个人人格是提高职业幸福感的主要途径。积极的人格包括创造性、兴趣、开放、爱学习、智慧、勇气、勤奋刻苦、诚实、热情、爱、仁慈、社会智力、忠诚、公平、领导能力、宽恕、谦虚、谨慎、自制、对美的欣赏、感恩、希望或乐观、幽默以及笃信。发展人的正面的、积极的感受、情绪体验和美德,帮助人获得更多的满足和快乐。心理学研究者相信,完善的个人人格,能使教师更好的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并让他们更能够鼓起勇气,从消极事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容易被外界影响。
4.主动调剂个人生活
农村教师生活的空间相对較小,学校、教室、寝室三点一线,校园与外界联系不足信息流通不足,教学与生活就基本上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进行。农村教师可以通过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体育锻炼、休闲活动等方式给自己带来愉悦的感受,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如果沉迷网络消遣时间,非但没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反而容易陷入精神倦怠。有所寄托的课余生活,会使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内心的喜悦会使人脸上不自觉流露快乐与幸福,这也是幸福力提升的一种好办法。
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出发,教师真正的幸福感来源于个人的积极情感和积极体验,幸福力的提升归根到底要落脚于教师自身生活的调整,教师能够对自己抱着积极的看法,展示自己,欣赏自己,接纳自己,就能够长期感受到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作者简介:
钟贞(1981—),女,汉族,广西苍梧人,硕士,梧州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积极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基于‘国培计划’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探究”(项目编号:2014JS0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梧州学院2014院级科研项目“积极心理学视觉下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心理探究”(项目编号:2014C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