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16条准则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53892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控制的关键不是简单地管住几个学生,而是管理好整个班级。即使是最守纪律的和最爱学习的班级也会出现乱哄哄的现象,这就需要班主任深入了解问题出现的背后规律。
  
  有过班主任经历的教师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班级控制的关键不是简单地管住几个学生,而是管理好整个班级。但是,即使是最守纪律的和最爱学习的班级也会出现乱哄哄的现象,这就需要班主任深入了解问题出现的背后规律。这样就会发现其实有些问题往往是出在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个性风格上,所以如果要较好地实行对班级的控制,我们一定要履行班级管理中的16条准则。
  1.提高班级的兴趣和凝聚力。整个班集体如果能被一些众所关注的事情吸引在一起,那么分散力就会大大减小,因为那些试图分散这种合力的行为都会遭到大家的反对。
  2.避免个人独特风格。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如说话的风格、穿着、姿势等。因为稍不注意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消极行为。
  3.公正。公正意味着与学生们平等相处,班主任不应该追求特殊或特权,应恰如其分地维护教师的尊严,但它绝不可以建立在学生尊严丧失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意味着对学生的承诺要信守。任何一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公正的理解都是一致的。
  4.幽默。学生对班主任幽默的要求标准并不高,并不要求班主任像一个喜剧演员一样,但也确实要求班主任和他们有共同的、共鸣的笑声(这绝不是对某些学生的嘲笑);也要求班主任应该在公开和私下的场合里“嘲笑”自己。教师也会有一些不适当的做事方式,这种与常态下的教师形象形成了极强的反差,让学生感到好笑,这时不妨自己也加入到“嘲笑”自己的环境中,使班集体更有融洽气氛,使学生更有安全和睦感。
  有些班主任往往处理不好这样的问题,一旦遭到学生们的嘲笑后马上暴跳如雷,他把这种笑视为带有敌对情绪,或是对自己自尊和权威的—种威胁,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学生的笑是善意的,是一种无界限的友善的表示。但有一点值得注意:有一些学生确实伺机找出我们的一些“破绽”来,但这些学生的动机也仅仅是为了挑战那些对自己非常“威严”的老师,因为他们认为“所有的权威都是软弱的表现”。这时我们就应该回忆一下,自己小的时候是怎样看待和对待老师的,这时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学生就什么都清楚了。
  5.避免不必要的威胁。我们必须记住这样一个常识:仅仅依赖威胁来控制学生只会是徒劳无功。对学生的威胁往往被作为对学生管理的手段,但一定是在处理不良行为时使用,而不能不切合实际地乱用威胁,那样只会令学生反感,无法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有的班主任很容易犯这洋的错误,总是不停地告诫学生“这是最后一次机会”。搞得学生对班任极为瞧不起,私下里议论说:“这是咱们班主任的最后一招了!”
  6.准时。无论做什么事班主任都应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要求学生准时,自己就不应该迟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是一个习惯的问题,而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在学生头脑里总有这样一个因果关系:班主任你如果迟到了(说话没有算话),我就可以不遵守其他纪律。
  7.避免生气。生气会使人失去理智。尤其是在气头上,我们常常会说一些或做出一些令我们自己事后都感到后悔的话或事。这时处于对立面的学生,会极感兴趣地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然后将我们失去控制的言行,添油加醋地广在学校传播。更有甚者,总是想办法惹我们生气,以再现我们情绪失控的一幕。这是我们自己都不愿看到的,因为无论是对老师教学还是对老师的人格展现,这种失控情绪总是有害而无益的。
  8.避免与学生过于随便。坦诚和友好与过于随便之间的界线有时很难划分,最好是在与学生相处的初期表现得正式一些,当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后再亲密一些,同社会上结交朋友的程序是一样的。
  教学实践证明:许多影响力差的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方式正是与上面相反。这些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的开始,就给人一种松散的印象,后来根据管理的需要又要严肃起来,这一过程使他自己都非常糊涂:“看来对学生宽松不行,非严不可。”这使学生更加困惑,“班任说他是我们中的一员,实际是在骗我们,他只是想代表学校来管我们”,大有一种对权威的蔑视和被欺骗的感觉。
  9.提供承担责任的机会。如果班级的责任都由班主任来承担,那么学生会表现出老师不在时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是学生成长中最可怕的现象。要让学生懂得责任,要有主人翁的意识,这不是简单感受到“得到了班主任的信任”。而是让他们懂得,班集体是大家的,我们都应该关心它。
  10.集中注意力。保持班级安静和正常的教学秩序,仅靠一般性的要求是无法做到的。必须点出那几个有关系的学生名字,才能保证课堂的纪律,集中同学们注意力。
  11.避免羞辱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羞辱,不仅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创伤,还会降低该学生在班级同学眼中的地位。因此,一些学生为了“重塑”自己的形象,便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对抗其班主任的权威;一个常羞辱学生的班主任,他只能受到学生的轻视。
  12.警觉。一个很会控制班级的班主任,应该能掌握班级发生的所有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良好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并且经常在教室周围巡视。班主任必须注意到任何细节:当学生提出学习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必须告诉学生,“在你的座位上等着”,而不是让学生围在你的周围,那样的话,会导致整个教室里的注意力不全在教学活动上。
  13.使用积极和启发式的语言。我们必须懂得,对学生使用的语言最好不是命令性的,而是建议性的,即“我希望你去做什么”,而不是“你不要去做什么”,对在走廊里跑闹的学生说:“应该安静地进出教室”,而不是“不要乱哄哄地上下楼”;对溜号的学生说:“看书应该聚精会神”,而不是“不要回头回脑”。更多的实践表明:消极的语言往往会引起很糟糕的后果,它会暗示学生去注意他原本没有注意到的行为,更糟的是,它会将那些守纪律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不正确的目标上。
  14.自信。教师必须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自信。那些一走进教室就显得紧张犹豫的教师,总会暗示“淘气学生”:一会儿将有麻烦事出现。这是一种心理的互动,学生表现得很好,老师也会情绪饱满;老师如果表现出愿意和学生相处,那么学生马上会做出友善和合作的行为。所以,尽管老师感到自己的经验不足和有些顾虑,但他们绝不可以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
  15.良好的组织。教学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紧张而有序的状态下,这个环境很难受到不良行为的干扰。如果是组织得不好,如录音机插头坏了、教案没带、点名册没拿等,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度的神经紧张。
  良好的教学组织对学生的个性和好习惯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怎样准备上课用具、怎样处理应急情况等。
  对教师来说,良好的教学组织包括认真地计划教学活动,尽量使这一活动在老师的控制和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无论方法怎样,最终的教学组织是教学内容的很好贯彻,并保证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
  16.表现出对学生的喜爱。调查表明:学生评价教师好坏的标准,排在第一位的是情感。如“老师对我们好,如同父母一样”“能在任何时候帮助我们”。当问及“在中学时最难忘的一件事”时,85%的学生回忆的都是老师对学生那无私的帮助或是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往事”之所以能使学生“刻骨铭心”,是因为这样的事不经常发生。但这些事确实让学生们感激终生。
  在一般情况下,那些能与学生友好相处的,时常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学生的喜爱,这些教师无时无刻地不在暗示着学生:学生的成功绝不是老师的才能,成功是学生自己创造的,成功对于学生才是更为重要的。学生们意识到了这一切,他们就会以合作、友好和尊重来回报老师。
  上述16条准则是我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总结,它可给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一些启示,但并不涵盖所有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多的管理学生的窍门,是班主任在实践中逐步发现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明水绣江中学山东省章丘市双山白泉小学)
其他文献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学校教育的最终日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我们的语文课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指要给学生创设学习的环境,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规律,举一反三,拓展到生活,形成经验,真正掌握“捕鱼”方法,甚至开拓创新出更好的方法,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是课程改革的
感谢上苍,把我们安排在这阳光地带,生活在这温暖的社会中,体验着亲情的深度,领略着友情的广度。活着的生命才是最美丽的,人只有活着,一切才有可能。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把握好人生中最美的、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就成了我们要学习的重要课程。   我们都是生命的使者,也是生命的过客。生命是一个流程,生命是岁月的一段华章。生命在给予我们幸福时刻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悲哀的时刻。生命如此短促,生命又如此
编者按: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们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甚至是苛刻的。殊不知,教师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学生、家长、学校、社会以及自己的过高要求……面对各种压力,是否有让你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呢?看看本期的作者们是怎么宣泄困惑与烦恼,怎样有效地给自己解压,进而从容地面对压力,获得心灵放松的。广大教师们,如果你们能从中受益,那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正视完美 追求适度  文/马永山 邓文圣 
苏教版小学数学修订版教材删除了实验版教材中表内乘法单元里乘法竖式与除法竖式的教学内容。将除法竖式教学置于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单元进行教学,而乘法竖式教学后移到三年级“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有教师提出二年级上册不该删除乘法竖式教学,觉得乘法竖式滞后于除法竖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掌握除法竖式书写格式,将学生对除法竖式掌握的难度归咎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竖式教学内容被删除,笔者对此意见不敢苟同,借此
文学语言的魅力在于用词的精当和熨帖,其中动词的运用更是“炼字”的主要对象,用好了动词,情感、形象和韵味尽出。汉语言丰富多彩,表示动作的词语也是灿若繁星,而且同义、近义的现象也极为普遍,作者在运用动词之时,为什么选择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这些动词之间细微的差别正是作者的匠心之处。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换词赏析,不失为品呷语言的有效途径,这在不少名师课堂上都有所体现,王崧舟老师教学《荷花》一课中的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及其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也是对学生通过教育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的过程,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涉及到教学的各个领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智能发展。中小学常见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为主要对象。”在此我们侧重于探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质量及学习结果的评价。    旧美术课程
我,七十年代出生,属狗,偏居浙南一隅,才疏学浅,但极其向往新教育的“阳光”;虽然有几根刺,但不扎人,故名狗尾巴草。  ——题解    各位新教育人,大家好!  我是来自浙江苍南新教育实验区的教师赖联群。  “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300里。”昨天我和实验区的老师们渡过黄河,踏上山西的土地时,我想起了这琅琅上口的歌词,心里很激动。这种激动,来自即将真实地面对许许多多网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否真正为教师所理解和接纳,切实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现实状况如何?怎样才能将评价科学的、恰当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走进一所小学进行观察和研究。以下是三个课堂实录片段,据此对课堂教学中评价存在的现状加以剖析。  片段1:(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飞夺泸定桥》)  师:通过学习6、7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从哪些地方能看出
Project是译林版《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在每四个新授单元后安排的一个综合语言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其书本上的内容共2页,篇幅较短,如以完成练习的形式来教学,一节课足矣。很显然,这与教材编者的意图相悖。如何将Project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值得一线教师深思。近日,笔者观摩了一节市级公开课,内容为五年级上册Project 1
【摘要】为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关注学习过程、重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强调过程性目标达成的课程理念,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研究学生活动经验的获得是怎样的一个认知过程。在把握认知本质的基础上,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不断丰富、修正已有经验,在尝试、创新中获取新的活动经验,从而更好地实现过程性目标,并在对活动经验的反思与深化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学科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经验获得;学习过程;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