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生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inc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经历的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宰,学生也不再单纯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应当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对课前的教学“预设”做恰当调整的动态“生成”过程。
  
  一、数学课堂的课前“预设”
  
  1.吃透教材。
  叶澜教授曾指出: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书本知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新教材中设计的主题图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童话故事、游戏、卡通情境等。这些主题图中蕴藏着大量的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都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不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还体现了编者们对教育教学和数学的独到见解,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前预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在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后,再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最大限度地激活教材,让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它,喜爱它。
  2.预设学情。
  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标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尽可能多的考虑到了学情,课堂上教师就多了一份自信、一份机智,自己就更能灵活地驾驭课堂。例如南师附小张碧玉老师上的观摩课——“统计与猜测”。这堂课张碧玉老师原本是想让学生统计爸爸或妈妈的生日在什么季节.并统计自己准备送哪类礼物给爸爸妈妈,从中对学生渗透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可是课前张老师通过了解,发现没有几个学生能准确说出自己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于是张老师根据学情果断调整预案,让学生统计自己的生日,并统计自己最喜欢哪类生日礼物,从中渗透勤俭节约、勤奋好学的教育。另外,张老师在课前还了解到武夷公馆小学二年级这个班今天刚好有一位同学请假没来,于是张老师在课堂上就巧妙地利用了这个“资源”,让学生猜一猜这位同学的生日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并说说你的理由。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老师的引导,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一个层次,这堂课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构思预案。
  生成性教学的实施还要精心设计灵活的预案。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预测并准备应对策略,以便在课堂上生成相关问题时能够及时灵活合理调整教学预案。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广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是采用单线型前进方式,这样,就造成课堂上教师跟着教案走,学生跟着教师走的局面,这种现象不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可以采用框架式备课,预设多种可能性的预案。
  
  二、数学课堂的“生成”策略
  
  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进程中,教师应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应充分利用,以便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1.直面“生成”,调整“预设”。
  学生的思维总是随机的、丰富的,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直面真实的课堂,根据师生交往互动的具体进程,用教学机智对课前预设做局部调整,巧妙地进行生成。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时,出现这样的情况:师:“你们想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吗?”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我知道,三角形面积=底×高÷2。”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从书上看到的。”师:“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生:“我知道,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分成了两个等底等高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师:“那你知道为什么要沿着对角线剪,不沿着对角线剪可以吗?”该生摇头。师:“不要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动手试一试。”这样,原定让学生探索结论的教学变成了让学生验证结论的教学。教学时,要灵活调整预设,使课堂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纵深推进。
  2.捕捉“亮点”,适时“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课堂中出现的“亮点”,即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在小组里玩一玩角(自制的教具,可随意改变角的大小),并和组内同学说说自己的发现。合作后,我就请一位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可这个学生却含糊其辞表达不清楚,我就让这位学生把自己的角与另外一位同学的角比一比谁的角更大。在比的时候,这位学生悄悄地把自己做成的角两边的距离拉开了,我看见了连忙抓住这一细节。问:“你为什么要把自己做好的角两条边拉开一些?”这位学生红着脸说:“我想让我做的角比他做的角大。”经我这么一引导,这位学生就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角的两边叉得越开,角就越大,很多同学也发现了这个规律。接着,我就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这个规律,这样,学生对角的大小比较就能较好地掌握了。
  在很多课堂中,教师合理地利用学生生成的教学资源,成了课堂的一大教学亮点。但是再完美的预设,再精彩的生成,没有教师灵活的教学机智和高超的调控能力也是毫无价值的。所以,我们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历练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真正成长为一名能驾驭课堂的好教师。
其他文献
在济南机车车辆厂幼儿园里,有一个诗情画意的班级,在这个班级里充满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底蕴。  杨立鹏,园内唯一一位男幼儿教师,带领着孩子们开启了如诗如画的艺术人生。  杨立鹏老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学历。现为济南机车幼儿园教师,山东省书画学会会员,山东省书刻家协会会员,多次指导幼儿参加中国美术学院书画组织的各项比赛获得优异成绩,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教学能手”光荣称号。  幼儿眼中的世界
英国一位心理学家曾讲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合理利用教学中出现的“错误”资源,让“错误”为教学服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生成。下面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将错就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在回答
新课程理念在新世纪的创生,为我们照亮了迷径。原来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人文的;不仅是传递知识的物的载体,更是生命交往的美的诗情。  解读新课程,我们会发现课程教学本来就应是一首诗。马卡连柯《教育诗》早就理直气壮地把教育说成是诗。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是与诗一样激情、含蓄、精湛,不是同样具有艺术的智慧精神吗?应当看到语文学科是最富情感性、审美性的学科,和诗有着特殊的血缘。因此,
在与学生的接触交谈中发现,学生普遍将作文当成了一件与现实生活无关的事,总是在自己的生活范围之外去想意思、找材料,认识不到作文就是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将习作过程“融解”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之中,得出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策略。    一、引导观察,摄取材料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只有从生活中得到较深的了解和感受,才能写下
威尼斯的面具文化在欧洲文明中独具一格,是极少数将面具融入日常生活的城市。威尼斯人把面具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要追溯到12世紀初,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人们带着装饰华丽的面具在街头狂欢。在18世纪前后威尼斯的面具文化达到鼎盛时期,法律允许威尼斯人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戴着面具去工作和生活。人们外出,不论男女,都要戴上面具,披上斗篷。由于面具能掩盖大家的真实身份,人们可以毫无顾忌,肆意狂欢
老师寄语:你灵敏的思维在画纸上跳跃,独具匠心的创意常令大家惊叹不已。每一幅作品里都藏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包含了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喜欢你,这个能让画笔讲故事的男孩!
人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的主题是“生命”,教学目标一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其对生命的思考,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二是要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三是要收集、了解更多热爱生命的故事。可学生年龄小,如何因文而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命呢?    一、点面结合,感受生命之难,引导学生用心生活    《触摸春天》写
素质教育提出:要将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难看出,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那么学生的思想品德就会有问题,而没有良好的品德。就不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作为新形势下的学校,该如何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呢?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德育应从小、实、趣等处着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活动背景  秋日的周末,小小798秋季大型户外艺术活动“不一样的奥斯卡”在大家的期待下在南京体育公园拉开了帷幕。按照惯例,老师们为大家准备了活动手册,孩子们走完红毯后在工作站处领上小手册就可以开始本次“奥斯卡”之旅啦!  二、活动准备  本次活动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分了《哈利波特》《冰雪奇缘》《哆啦A梦》《海底总动员》四种不同电影主题,为了更加凸显活动气氛活动前,老师们在每个活动区布置了主题电影
活动导学是对已有的其他科研成果的吸纳与创新,它在广大教师的创造性实践应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与其他教学改革实验模式不同:所设计的学习路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允许教师在实践中根据具体的学情、教情、校情,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来体现课堂教学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    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在评价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往往只是注重教师如何教、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