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做到"熟读精思"。本文从阅读训练、语言训练的角度阐述了在教学中让学生做到"熟读精思",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作法。
关键词:熟读精思;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做到"熟读精思"。那什么是"思"?如何才能做到"精思"呢?"思"是思考,通俗地说,就是开动脑筋,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想做到精思,依我之见,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思维训练要与阅读相结合
读书的时候,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做到目有所视,口有所诵,心有所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到、口到与心动。我们反对小和尚念经式的读书,有口无心。我国宋代理学家朱熹谈读书的方法时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先必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之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这句话讲得很道理。读书,一定要专心,一定要开动脑筋思考。
我们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思考些什么呢?要思考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说明的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反映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要思考文章是用什么形式来表达的,为什么要用这种表达,要思考文章的词语造句,段落层次以及谋篇布局等等。实际上,在读书的时候,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是一种培养学生理解力、想像力、欣赏力、鉴别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
二、思维训练要与语言训练相结合
科学地认识和处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一个重要因素,语文教师该如何选择语文训练与思维的结合点呢?
1、从思维方向把握言语思路
人的思维活动是沿着一定方向展开的,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以时间和空间为条件,思维反映客观事物,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要素。当思维活动在时间意义的直线展开的时候,形成纵向思维,思维活动在时间意义直线展开一段之后,向其他折去,出现折出思维。当思维活动以空间意义的背景为依托呈"横断面"展开的时候,成为横向思维。同三种类型思维方向相对应,言语思路也有纵向、折向、横向三种,从本质上说,言语思路是思维方向的反映,只有思维方向清晰的人,他的言语思路才有可能清晰。
言语思路制约着言语作品的结构,结构单纯的文章,只采用单一的言语思路。例如《凡卡》一课,按照写信前--写信时--写信后的时间顺序,展示一个九岁的鞋匠过着连狗都不如的悲惨生活。是纵向思路。《别了,我爱的中国》,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根主线,来连接着"我"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想,是横向思路。又如《蜘蛛》这篇文章先写蜘蛛很会捉虫,后又转写细腰蜂怎样敏捷捉住蜘蛛,是折向思路。结构复杂的文章,则兼用两种或三种思路,如《小猫钓鱼》一课,既采用了纵向思路,又采用了横向思路,将老猫和小猫钓鱼时的不同表现,展示出来。由此可见,文章结构复杂,实际上是几种思路套用的结果。三种基本思路,按不同方式排列组合。可以创造出变化无穷的文章结构。因此,要帮助学生提高谋篇能力,改善语言的条理性和锻炼思维方向,是治本之道。
2、锻炼思维方向,使学生思维获得健全发展
思维方向是形式思维能力的基础。又是认识事物的枢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向为言语技能的提高准备了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开展方向有发散式和聚合式两种,两者是互为相反又互为补充的思维活动。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就是应使两者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思维获得健全发展。
小学生由于受思维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的限制,对课文中的许多抽象词语,高度概括的结论等,只有通过"具体化"--把它们聚合,再返回到具体实际,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认识和理解。例如《落花生》一课的教学,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一家人的对话,并进行对比深入体会花生的好处:"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课文是借花生比喻做人的道理,这一步是思维方向的求同训练。接着,教师又设计一模糊性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与花生有相似的好品质?"学生于是举出许多自己熟悉的生活实例来。这些实例都是学生从课文的结论中引出来的,是在聚合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化认知活动,然后再次让学生的思维方向转向聚合。概括自己对课文的认识,思考:"课文借物喻人,阐明了一个怎样的做人道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有用而不显露"的高尚品质。
这样的思维训练,不仅促使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发展,同时又促进了聚合思维的深刻性和新异性。通过教学中的"聚合--发散--聚合"的思维训练,不但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而是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健全发展。
总之,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错综复杂的,文章的写法也是丰富的,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读书,能够透过语言文字这个形式抓住社会生活的本质,真正做到"熟读精思"。
关键词:熟读精思;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做到"熟读精思"。那什么是"思"?如何才能做到"精思"呢?"思"是思考,通俗地说,就是开动脑筋,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想做到精思,依我之见,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思维训练要与阅读相结合
读书的时候,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做到目有所视,口有所诵,心有所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到、口到与心动。我们反对小和尚念经式的读书,有口无心。我国宋代理学家朱熹谈读书的方法时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先必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之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这句话讲得很道理。读书,一定要专心,一定要开动脑筋思考。
我们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思考些什么呢?要思考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说明的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反映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要思考文章是用什么形式来表达的,为什么要用这种表达,要思考文章的词语造句,段落层次以及谋篇布局等等。实际上,在读书的时候,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是一种培养学生理解力、想像力、欣赏力、鉴别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
二、思维训练要与语言训练相结合
科学地认识和处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一个重要因素,语文教师该如何选择语文训练与思维的结合点呢?
1、从思维方向把握言语思路
人的思维活动是沿着一定方向展开的,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以时间和空间为条件,思维反映客观事物,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要素。当思维活动在时间意义的直线展开的时候,形成纵向思维,思维活动在时间意义直线展开一段之后,向其他折去,出现折出思维。当思维活动以空间意义的背景为依托呈"横断面"展开的时候,成为横向思维。同三种类型思维方向相对应,言语思路也有纵向、折向、横向三种,从本质上说,言语思路是思维方向的反映,只有思维方向清晰的人,他的言语思路才有可能清晰。
言语思路制约着言语作品的结构,结构单纯的文章,只采用单一的言语思路。例如《凡卡》一课,按照写信前--写信时--写信后的时间顺序,展示一个九岁的鞋匠过着连狗都不如的悲惨生活。是纵向思路。《别了,我爱的中国》,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根主线,来连接着"我"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想,是横向思路。又如《蜘蛛》这篇文章先写蜘蛛很会捉虫,后又转写细腰蜂怎样敏捷捉住蜘蛛,是折向思路。结构复杂的文章,则兼用两种或三种思路,如《小猫钓鱼》一课,既采用了纵向思路,又采用了横向思路,将老猫和小猫钓鱼时的不同表现,展示出来。由此可见,文章结构复杂,实际上是几种思路套用的结果。三种基本思路,按不同方式排列组合。可以创造出变化无穷的文章结构。因此,要帮助学生提高谋篇能力,改善语言的条理性和锻炼思维方向,是治本之道。
2、锻炼思维方向,使学生思维获得健全发展
思维方向是形式思维能力的基础。又是认识事物的枢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向为言语技能的提高准备了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开展方向有发散式和聚合式两种,两者是互为相反又互为补充的思维活动。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就是应使两者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思维获得健全发展。
小学生由于受思维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的限制,对课文中的许多抽象词语,高度概括的结论等,只有通过"具体化"--把它们聚合,再返回到具体实际,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认识和理解。例如《落花生》一课的教学,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一家人的对话,并进行对比深入体会花生的好处:"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课文是借花生比喻做人的道理,这一步是思维方向的求同训练。接着,教师又设计一模糊性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与花生有相似的好品质?"学生于是举出许多自己熟悉的生活实例来。这些实例都是学生从课文的结论中引出来的,是在聚合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化认知活动,然后再次让学生的思维方向转向聚合。概括自己对课文的认识,思考:"课文借物喻人,阐明了一个怎样的做人道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有用而不显露"的高尚品质。
这样的思维训练,不仅促使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发展,同时又促进了聚合思维的深刻性和新异性。通过教学中的"聚合--发散--聚合"的思维训练,不但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而是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健全发展。
总之,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错综复杂的,文章的写法也是丰富的,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读书,能够透过语言文字这个形式抓住社会生活的本质,真正做到"熟读精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