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课程,是与人交流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小学语文要求学生掌握常用字词以及造句和阅读文章,而语文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语文老师怎么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多种教学方式并举,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那么课堂效果应该会更好。下面结合实际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思考
一、强化学生朗读文章练习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读,要让学生在大声的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将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内化于心,在以后遇到适当的情景时表达出来。很多教师不注重学生朗读文章这个环节,这是很不对的。通过朗读文章,学生的眼睛、嘴巴、耳朵多个维度进行阅读,可以更容易地熟悉文章内容,多读几遍还可以粗略的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因此,教师应该将学生朗读文章作為重中之重,可以安排学生在早上进行晨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每日阅读的好习惯,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加精神,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水平自然而然有所提升。
二、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阅读文章,不仅是看懂文章的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感悟其中的韵味,感悟其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慢慢的领悟文章使用的表达手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要让学生感悟到这种境界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
1.默读。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默读,在默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文章有个大概的印象,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后续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2.教师带读。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示范读书。通过有感情的阅读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引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边读边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精读。在之前的泛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精读,对重点段落、字词进行仔细阅读,争取理解要表达的意思,以此产生共鸣。
5.赏读。在泛读、精读都进行过后,教师可以教导学生细细品读文章,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升华其中的感情。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提问的习惯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开始阶段,很多习惯都没有养成。在这个阶段中,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这对于他们掌握阅读的真谛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完《麻雀》这篇文章后,有的学生会说:“《麻雀》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了麻雀在小麻雀遇到危险的时候奋不顾身的进行抢救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深深的母爱。”有的学生立马就不同意了,他认为课文中没有提出麻雀是妈妈还是爸爸,不能说是母爱。于是学生们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没有必要说明对错,只要维护课堂上的这种氛围就好。对于任何一篇文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教师要让每个同学都坚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成果。
通过同学之间互相反驳、提问,学生对于《麻雀》这篇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为了更好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会再次阅读文章,找出依据,这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提升语文阅读水平。
四、培养学生阅读语感
每篇课文都有作者独特的情感包含在里面,有的是师生情,有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有的是友情等。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是对语言表达方式有了自己一定的理解之后形成的东西,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多读、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了解作者的情感走向,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下,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感受,强化语感。
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各个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不断体会课本中各个人物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并且用自己的语气表达出来。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是不尽相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精神层面上进行阅读,通过阅读课本不断获得感悟来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五、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对一个事物充满兴趣是决定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兴趣,这时候只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适当的引导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例如,在学习《牛郎织女》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事先收集一些关于牛郎织女的音频视频,在上课开始前进行播放,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对牛郎织女的故事产生兴趣。然后再让同学们积极发言,向其他同学说明对牛郎织女的了解。通过学生们的讲解,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补充的知识。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也很容易会产生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阅读。
六、重视积累阅读量
语言都是经过长期的学习才能有所成果,语文的阅读学习更是如此,没有长年累月的阅读量,语文的阅读水平很难提高上去。当然,这个阅读的积累量也不是说阅读的多就可以,更重要的是在于阅读的质量要高。通过仔细的筛选阅读的文章、名著,积累里面的字词、句子,以及表达用法扩大自己的积累量,甚至可以将文章中的故事记下来,同时还可以适当背诵自己喜欢的文章,将文章吸收理解,最后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可以进行模仿和运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强调这一点,让学生们积累他们的阅读量。
七、创造情情景,激发学生想象力
情景的创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小学生对于抽象的东西不能很好很到位的理解,而通过情景的创设,可以让小学生更加直观明了的理解阅读的文章。同时对小学生思维的培养有很好地帮助。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文章特点进行情景的创设,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比如,教师可以用音乐来引入课文,让学生们感受到课本文章所要烘托的氛围,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们感到很有新意,同学们学习的欲望也就更加强烈,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提升。
教师还要善于挖掘课本中的内容,很多东西课本只是一言带过或者只用很少的篇幅讲述,而教师就可以通过环境的创设对课本进行补充扩展,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很多时候课本只描写了人物的神态等却没有描写出人物的话语。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猜想一下人物想说的话,还可以采取写一写的方式,让学生更为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开发。
总之,小学语文对学生的阅读培养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读好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个引领者,也是学生感情表达的欣赏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更好地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喜欢阅读,自主的阅读,形成班级整体阅读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张竞.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评价的调查研究——以扬州市Y小学为例[D].扬州大学,2017.
[2]傅庆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5,(88):41.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5.88.035.
[3]许尉珍.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读议探结”教学模式[D].广西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思考
一、强化学生朗读文章练习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读,要让学生在大声的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将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内化于心,在以后遇到适当的情景时表达出来。很多教师不注重学生朗读文章这个环节,这是很不对的。通过朗读文章,学生的眼睛、嘴巴、耳朵多个维度进行阅读,可以更容易地熟悉文章内容,多读几遍还可以粗略的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因此,教师应该将学生朗读文章作為重中之重,可以安排学生在早上进行晨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每日阅读的好习惯,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加精神,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水平自然而然有所提升。
二、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阅读文章,不仅是看懂文章的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感悟其中的韵味,感悟其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慢慢的领悟文章使用的表达手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要让学生感悟到这种境界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
1.默读。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默读,在默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文章有个大概的印象,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后续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2.教师带读。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示范读书。通过有感情的阅读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引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边读边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精读。在之前的泛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精读,对重点段落、字词进行仔细阅读,争取理解要表达的意思,以此产生共鸣。
5.赏读。在泛读、精读都进行过后,教师可以教导学生细细品读文章,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升华其中的感情。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提问的习惯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开始阶段,很多习惯都没有养成。在这个阶段中,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这对于他们掌握阅读的真谛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完《麻雀》这篇文章后,有的学生会说:“《麻雀》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了麻雀在小麻雀遇到危险的时候奋不顾身的进行抢救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深深的母爱。”有的学生立马就不同意了,他认为课文中没有提出麻雀是妈妈还是爸爸,不能说是母爱。于是学生们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没有必要说明对错,只要维护课堂上的这种氛围就好。对于任何一篇文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教师要让每个同学都坚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成果。
通过同学之间互相反驳、提问,学生对于《麻雀》这篇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为了更好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会再次阅读文章,找出依据,这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提升语文阅读水平。
四、培养学生阅读语感
每篇课文都有作者独特的情感包含在里面,有的是师生情,有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有的是友情等。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是对语言表达方式有了自己一定的理解之后形成的东西,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多读、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了解作者的情感走向,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下,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感受,强化语感。
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各个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不断体会课本中各个人物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并且用自己的语气表达出来。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是不尽相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精神层面上进行阅读,通过阅读课本不断获得感悟来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五、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对一个事物充满兴趣是决定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兴趣,这时候只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适当的引导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例如,在学习《牛郎织女》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事先收集一些关于牛郎织女的音频视频,在上课开始前进行播放,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对牛郎织女的故事产生兴趣。然后再让同学们积极发言,向其他同学说明对牛郎织女的了解。通过学生们的讲解,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补充的知识。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也很容易会产生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阅读。
六、重视积累阅读量
语言都是经过长期的学习才能有所成果,语文的阅读学习更是如此,没有长年累月的阅读量,语文的阅读水平很难提高上去。当然,这个阅读的积累量也不是说阅读的多就可以,更重要的是在于阅读的质量要高。通过仔细的筛选阅读的文章、名著,积累里面的字词、句子,以及表达用法扩大自己的积累量,甚至可以将文章中的故事记下来,同时还可以适当背诵自己喜欢的文章,将文章吸收理解,最后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可以进行模仿和运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强调这一点,让学生们积累他们的阅读量。
七、创造情情景,激发学生想象力
情景的创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小学生对于抽象的东西不能很好很到位的理解,而通过情景的创设,可以让小学生更加直观明了的理解阅读的文章。同时对小学生思维的培养有很好地帮助。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文章特点进行情景的创设,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比如,教师可以用音乐来引入课文,让学生们感受到课本文章所要烘托的氛围,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们感到很有新意,同学们学习的欲望也就更加强烈,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提升。
教师还要善于挖掘课本中的内容,很多东西课本只是一言带过或者只用很少的篇幅讲述,而教师就可以通过环境的创设对课本进行补充扩展,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很多时候课本只描写了人物的神态等却没有描写出人物的话语。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猜想一下人物想说的话,还可以采取写一写的方式,让学生更为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开发。
总之,小学语文对学生的阅读培养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读好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个引领者,也是学生感情表达的欣赏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更好地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喜欢阅读,自主的阅读,形成班级整体阅读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张竞.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评价的调查研究——以扬州市Y小学为例[D].扬州大学,2017.
[2]傅庆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5,(88):41.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5.88.035.
[3]许尉珍.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读议探结”教学模式[D].广西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