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在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多种途径在物理学科中发掘人文素材和实施人文教育,实现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有机统一,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目标,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物理教学;人文教育;人文精神;教书育人
一、为什么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
(一)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近代史上物理研究的重大突破,带来了人类发展史上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从手工劳动时代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到信息时代,同时科技革命成果也应用到两次世界大战中,造成人类更大的灾难。历史证明:科学技术既能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问题甚至灾难。只有依靠人文精神才能驾驭科学技术,使之为人类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出版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指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导向,长期以来中学物理教学更多地注重物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了物理作为大众文化的教育价值,忽视了物理在传承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教師教给学生的知识,多年以后可能会过时,可能会遗忘,但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会让他们终生难忘。”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教书过程中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性,教师要把教书育人的思想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各门学科。而作为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教育是实现教书育人的重要手段。
二、什么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学生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中学物理教学中人文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体包含:一是培养科学品质,包括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利用科学力量增加人类的幸福和建立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和谐关系的科学伦理;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三是美育教育,让学生体会和感受物理学的美,如物理现象的形式美、物理公式的简洁美、科学家的人格美。
三、怎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
(一)从教材中发掘人文教育素材
中学物理教材中不仅是基本的物理知识,还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下面以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例,可以从三个方面发掘。
1.教材中的 “科学世界”、“科学、技术、社会”。初中物理三本教科书,直接提供的人文教育素材有:《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从火车到火箭》《石油危机和能源科学》等“科学、技术、社会” 共 9篇,《飞出地球》《不是老天爷显灵,是建筑师的杰作》《地球的温室效应》等“科学世界”共29篇。这些材料有些是讲述物理知识每一步重大发展对社会进步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有些反映出物理学家崇尚科学、崇尚真理和百折不挠、勇于探索的积极进取精神。
2.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教材中介绍到的物理学家有阿基米德、伽利略、牛顿、法拉第、沈括等10多位科学家。教材中的物理知识背后科学家们的可贵精神、高尚情操、优秀品格对培养学生精神品质有重要作用。如牛顿勤于思考、悉心钻研的故事,以及获得伟大成就后却认为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和在海滩上拾到漂亮贝壳的谦逊;我国最早发明指南针,宋代学者沈括最早记录磁偏角,比西方早400多年,体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
3.教材中每章的引言、各章节的语言描述、丰富精美的插图皆注重了感召力与趣味性。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开头:“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中,白云在空中飘荡、小河在静静地流淌、鸟儿在蓝天上翱翔。”用诗人的语言和意境描述运动的世界;教材中万里长城、北京天坛圜丘等图片令人自豪、令人神往。
(二)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融入人文精神
中学物理课程教学目标旨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统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体现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视,符合现代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客观需求。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把人文精神融入到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中。如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为:从科学研究过程中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三)在物理知识传授过程中拓展人文教育
在物理知识传授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人文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还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以后立足社会做人做事奠定思想基础。如在学习惯性知识和安全用电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机械效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效率意识;讲功的原理时,能够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意识。
(四)在物理实验课中培养人文精神
物理实验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渠道。物理实验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动手能力,还可以顽强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等。如,分组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自主实验过程中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规范操作,要充分尊重实验事实,不能弄虚作假,当实验现象与自己所学理论不相吻合时,要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大胆质疑,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再如学生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加速度”的实验时,要打出一条合格的纸带,需要反复尝试,实验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品质。
(五)发掘文学作品中蕴藏的物理现象,提升人文素养
科学和文学并不是对立,也不是分离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不少古词诗将文学性和科学性熔于一炉,不仅塑造了完美绝伦的艺术形象,而且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物理现象,是培养形象思维的好素材,也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好素材。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以地面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诗句中将青山写成运动,是以船为参照物,体现了静止的相对性、运动的绝对性。南宋诗人陆游《村居山喜》中的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诗句还表明“花气袭人” 是温度升高导致花粉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
总之,中学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在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多种途径在物理学科中发掘人文素材和实施人文教育,实现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有机统一,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目标,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物理教学;人文教育;人文精神;教书育人
一、为什么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
(一)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近代史上物理研究的重大突破,带来了人类发展史上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从手工劳动时代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到信息时代,同时科技革命成果也应用到两次世界大战中,造成人类更大的灾难。历史证明:科学技术既能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问题甚至灾难。只有依靠人文精神才能驾驭科学技术,使之为人类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出版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指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导向,长期以来中学物理教学更多地注重物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了物理作为大众文化的教育价值,忽视了物理在传承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教師教给学生的知识,多年以后可能会过时,可能会遗忘,但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会让他们终生难忘。”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教书过程中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性,教师要把教书育人的思想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各门学科。而作为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教育是实现教书育人的重要手段。
二、什么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学生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中学物理教学中人文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体包含:一是培养科学品质,包括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利用科学力量增加人类的幸福和建立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和谐关系的科学伦理;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三是美育教育,让学生体会和感受物理学的美,如物理现象的形式美、物理公式的简洁美、科学家的人格美。
三、怎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
(一)从教材中发掘人文教育素材
中学物理教材中不仅是基本的物理知识,还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下面以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例,可以从三个方面发掘。
1.教材中的 “科学世界”、“科学、技术、社会”。初中物理三本教科书,直接提供的人文教育素材有:《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从火车到火箭》《石油危机和能源科学》等“科学、技术、社会” 共 9篇,《飞出地球》《不是老天爷显灵,是建筑师的杰作》《地球的温室效应》等“科学世界”共29篇。这些材料有些是讲述物理知识每一步重大发展对社会进步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有些反映出物理学家崇尚科学、崇尚真理和百折不挠、勇于探索的积极进取精神。
2.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教材中介绍到的物理学家有阿基米德、伽利略、牛顿、法拉第、沈括等10多位科学家。教材中的物理知识背后科学家们的可贵精神、高尚情操、优秀品格对培养学生精神品质有重要作用。如牛顿勤于思考、悉心钻研的故事,以及获得伟大成就后却认为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和在海滩上拾到漂亮贝壳的谦逊;我国最早发明指南针,宋代学者沈括最早记录磁偏角,比西方早400多年,体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
3.教材中每章的引言、各章节的语言描述、丰富精美的插图皆注重了感召力与趣味性。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开头:“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中,白云在空中飘荡、小河在静静地流淌、鸟儿在蓝天上翱翔。”用诗人的语言和意境描述运动的世界;教材中万里长城、北京天坛圜丘等图片令人自豪、令人神往。
(二)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融入人文精神
中学物理课程教学目标旨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统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体现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视,符合现代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客观需求。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把人文精神融入到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中。如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为:从科学研究过程中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三)在物理知识传授过程中拓展人文教育
在物理知识传授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人文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还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以后立足社会做人做事奠定思想基础。如在学习惯性知识和安全用电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机械效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效率意识;讲功的原理时,能够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意识。
(四)在物理实验课中培养人文精神
物理实验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渠道。物理实验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动手能力,还可以顽强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等。如,分组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自主实验过程中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规范操作,要充分尊重实验事实,不能弄虚作假,当实验现象与自己所学理论不相吻合时,要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大胆质疑,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再如学生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加速度”的实验时,要打出一条合格的纸带,需要反复尝试,实验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品质。
(五)发掘文学作品中蕴藏的物理现象,提升人文素养
科学和文学并不是对立,也不是分离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不少古词诗将文学性和科学性熔于一炉,不仅塑造了完美绝伦的艺术形象,而且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物理现象,是培养形象思维的好素材,也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好素材。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以地面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诗句中将青山写成运动,是以船为参照物,体现了静止的相对性、运动的绝对性。南宋诗人陆游《村居山喜》中的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诗句还表明“花气袭人” 是温度升高导致花粉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
总之,中学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在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多种途径在物理学科中发掘人文素材和实施人文教育,实现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有机统一,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目标,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