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高)》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颈部和发展,”虽然任何形式的数学教学活动都可使学生得到发展,但系统、合理的数学教学设计会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最充分的运用自己潜能去获得发展的机会,从而极大的影响他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问题情境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从而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间创造一种不协调,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是通过“设疑”引起认知矛盾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①问题要小而具体;②问题要新颖有趣:③要有适当的难度;④要有启发性。例如在七年级概率教学时首先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师拿起一枚硬币抛起来,让硬币落下后问学生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为什么?引起学生思考,激发求知的好奇心。
2、重视对学生操作过程的设计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创设情景。使新知识成为他们自己探索研究所获得的成果,使得新知识染上探索者成功的喜悦情感色彩印在脑海中,这充实了学生的表象储存。开拓了学生进行思维以及再创造的动因、时间和空间,学生获益良多,其乐无穷。
能借助动手操作来理解的内容很多,需要不断挖掘,但在使用时应注意两点:(1)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应其思维活动,所以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2)操作活动要适量,适度。所谓适量,不要动辄就操作,操作也不是多多益善。适度是指当学生的直观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由直观水平向抽象水平转化。
3、重视自主探索与合作过程的设计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依据学生年龄特色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探索新知。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借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的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课堂内学生间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基本方式:①是竞争性的,比试一下“谁学得最好”。在竞争方式下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是相互排斥的:②是合作性的,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之间是共同依赖的。
4、重视讨论模式的设计
讨论法是一种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而且要提供事实和论据,有效的说服他人。因此,学生在活动中处于主动的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充分发挥教师在讨论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议题中心进行发言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讨论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调节者和参与者,与讲授法相比,教师在讨论中应扮演一个相对次要的角色,教师不再以权威的身份提供信息,不要对学生的回答作权威的正误判断,也不一定非得将讨论引向一个预先确定的结论。在讨论中,教师经常要做的事情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参加讨论,将学生的发言要点记录在黑板上(但不评议),要求学生进一步论证或澄清自己的观点,指出学生发言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总结已经取得的进步,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一个小结,对讨论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要阐明自己的看法,要总结讨论中的优缺点。
5、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
提问要把握所提问题的难度水平,要面向全体学生。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时,要记住问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不只是对举手的几个学生提的,教师应该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平等回答问题的机会。提问要控制等待时间,等待时间的长短应该与所提的问题相应,并最终与问题所要实现目标相适应。如果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并创造的回答问题,那么就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去产生期待的结果。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适当的反馈,通过反馈,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另~方面学生可以从反馈信息中获得新的学习。鼓励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并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回答或引导学生自己回答,教师不要只顾自己提问题而忽视让学生提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听起来是多么幼稚可笑,教师都不要讽刺挖苦或不与理睬,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是鼓励和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勇气、精神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延林,理解教材是设计教学的重要基础,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下半月,初中),2008(7):3-4
[3]黄智华,课堂教学设计的五项注意[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下半月,初中),2008(9):14-15
[4]章建跃,聚焦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课堂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下半月,初中),2008(11):6-10
1、重视问题情境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从而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间创造一种不协调,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是通过“设疑”引起认知矛盾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①问题要小而具体;②问题要新颖有趣:③要有适当的难度;④要有启发性。例如在七年级概率教学时首先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师拿起一枚硬币抛起来,让硬币落下后问学生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为什么?引起学生思考,激发求知的好奇心。
2、重视对学生操作过程的设计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创设情景。使新知识成为他们自己探索研究所获得的成果,使得新知识染上探索者成功的喜悦情感色彩印在脑海中,这充实了学生的表象储存。开拓了学生进行思维以及再创造的动因、时间和空间,学生获益良多,其乐无穷。
能借助动手操作来理解的内容很多,需要不断挖掘,但在使用时应注意两点:(1)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应其思维活动,所以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2)操作活动要适量,适度。所谓适量,不要动辄就操作,操作也不是多多益善。适度是指当学生的直观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由直观水平向抽象水平转化。
3、重视自主探索与合作过程的设计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依据学生年龄特色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探索新知。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借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的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课堂内学生间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基本方式:①是竞争性的,比试一下“谁学得最好”。在竞争方式下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是相互排斥的:②是合作性的,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之间是共同依赖的。
4、重视讨论模式的设计
讨论法是一种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而且要提供事实和论据,有效的说服他人。因此,学生在活动中处于主动的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充分发挥教师在讨论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议题中心进行发言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讨论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调节者和参与者,与讲授法相比,教师在讨论中应扮演一个相对次要的角色,教师不再以权威的身份提供信息,不要对学生的回答作权威的正误判断,也不一定非得将讨论引向一个预先确定的结论。在讨论中,教师经常要做的事情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参加讨论,将学生的发言要点记录在黑板上(但不评议),要求学生进一步论证或澄清自己的观点,指出学生发言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总结已经取得的进步,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一个小结,对讨论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要阐明自己的看法,要总结讨论中的优缺点。
5、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
提问要把握所提问题的难度水平,要面向全体学生。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时,要记住问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不只是对举手的几个学生提的,教师应该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平等回答问题的机会。提问要控制等待时间,等待时间的长短应该与所提的问题相应,并最终与问题所要实现目标相适应。如果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并创造的回答问题,那么就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去产生期待的结果。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适当的反馈,通过反馈,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另~方面学生可以从反馈信息中获得新的学习。鼓励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并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回答或引导学生自己回答,教师不要只顾自己提问题而忽视让学生提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听起来是多么幼稚可笑,教师都不要讽刺挖苦或不与理睬,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是鼓励和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勇气、精神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延林,理解教材是设计教学的重要基础,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下半月,初中),2008(7):3-4
[3]黄智华,课堂教学设计的五项注意[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下半月,初中),2008(9):14-15
[4]章建跃,聚焦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课堂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下半月,初中),2008(1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