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策略,是目前的教育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模式。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视角下,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数学学习之间建构好桥梁,使得学生能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上明确数学学习的本质,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出发,主要依据“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引入数学”“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引入生活实例,解决实际问题”三个方面讨论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智力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做好学生全面的、具有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数学学科在学生智力成长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数学的学习也能够充分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生活化的视角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被放在教学活动设计的中心位置,保证学生能够在课上的生活情境中尽情地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以内在的学习驱动不断吸引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笔者在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前进行了相关理论方面的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现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经验分享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引入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考个好成绩,而是能否利用数学的学习来解决现实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挖掘课本中与实际相关的素材,将其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规律进行适当的整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从数学课上学到知识,还能够意识到身边处处都是数学。
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教师可以在课上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进行问题的尝试解决。教师:“李芳的妈妈想在回家的路上买芹菜,每个蔬菜店的芹菜都是标好价格的,其中一个蔬菜店的三斤芹菜售价13.2元,另一个商店的四斤芹菜售价为17.5元,哪个蔬菜店的芹菜更便宜些呢?”买菜的问题是学生经历过或是听父母说起过的,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还没有学过小数的除法,教师可以先将问题放一放,在回顾小数乘法和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另外,在进行完该问题的探究,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在跟随父母一同买菜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
二、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教师应该把生活、学习和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资料的搜集、信息的分享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获得探究数学问题的体验,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结合生活化问题的解决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很多,除了教材和教参中包含的实例,还有一些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总结。
例如,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将生活化问题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建立一定的认识。首先,教师在课上出示一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草坪,并告知学生已知条件。教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草坪底为25m,高为10m,你能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同学们可以通过手里的学具来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学生利用格子纸画出平行四边形,并尝试着通过动手操作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进行提问,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回答教师的问题。比如,有学生将格子纸裁开,用切割法来进行题目的计算,教师可鼓励学生上台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思路,促进学生之间学习信息的共享。
三、引入生活实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生活实例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激发,也能够通过最后的解题来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不断在课上引入生活实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生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进行数学学习,而是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认识方程”时,学生需要掌握利用方程来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教师可依据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来设计应用题,让学生利用题目的计算获得解方程的能力。比如,题目为:爸爸给了张明明30元钱,张明明买伞花了15元,买练习册花了12元,身上还剩25元。求问张明明本身就有多少元钱?学生需要将张明明原有的钱设为x元,再进行后续的计算。这样的题目类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学生的学习负荷,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进行题目的计算做好充分的铺垫。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需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主,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化问题的讨论和探究,来激起学生的學习兴趣,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在课上的学习成果,让学生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将习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刘莹.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106.
[2]宣以可.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69.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智力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做好学生全面的、具有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数学学科在学生智力成长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数学的学习也能够充分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生活化的视角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被放在教学活动设计的中心位置,保证学生能够在课上的生活情境中尽情地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以内在的学习驱动不断吸引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笔者在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前进行了相关理论方面的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现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经验分享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引入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考个好成绩,而是能否利用数学的学习来解决现实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挖掘课本中与实际相关的素材,将其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规律进行适当的整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从数学课上学到知识,还能够意识到身边处处都是数学。
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教师可以在课上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进行问题的尝试解决。教师:“李芳的妈妈想在回家的路上买芹菜,每个蔬菜店的芹菜都是标好价格的,其中一个蔬菜店的三斤芹菜售价13.2元,另一个商店的四斤芹菜售价为17.5元,哪个蔬菜店的芹菜更便宜些呢?”买菜的问题是学生经历过或是听父母说起过的,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还没有学过小数的除法,教师可以先将问题放一放,在回顾小数乘法和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另外,在进行完该问题的探究,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在跟随父母一同买菜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
二、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教师应该把生活、学习和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资料的搜集、信息的分享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获得探究数学问题的体验,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结合生活化问题的解决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很多,除了教材和教参中包含的实例,还有一些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总结。
例如,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将生活化问题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建立一定的认识。首先,教师在课上出示一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草坪,并告知学生已知条件。教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草坪底为25m,高为10m,你能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同学们可以通过手里的学具来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学生利用格子纸画出平行四边形,并尝试着通过动手操作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进行提问,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回答教师的问题。比如,有学生将格子纸裁开,用切割法来进行题目的计算,教师可鼓励学生上台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思路,促进学生之间学习信息的共享。
三、引入生活实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生活实例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激发,也能够通过最后的解题来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不断在课上引入生活实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生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进行数学学习,而是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认识方程”时,学生需要掌握利用方程来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教师可依据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来设计应用题,让学生利用题目的计算获得解方程的能力。比如,题目为:爸爸给了张明明30元钱,张明明买伞花了15元,买练习册花了12元,身上还剩25元。求问张明明本身就有多少元钱?学生需要将张明明原有的钱设为x元,再进行后续的计算。这样的题目类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学生的学习负荷,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进行题目的计算做好充分的铺垫。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需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主,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化问题的讨论和探究,来激起学生的學习兴趣,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在课上的学习成果,让学生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将习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刘莹.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106.
[2]宣以可.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