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关键词】小学 ; 语文 ; 德育; 渗透
义务阶段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思维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充斥,给实现标准带来更大的挑战。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下面本人谈几点肤浅认识。
1 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2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在读中感悟。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言文字是情的载体。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字、词、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读中受到“涧物细无声”的教育。有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还需教师范读,使学生人情入境。
3 在课外阅读中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每篇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主渠道。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还在于作品本身的熏陶、感染。学生读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一方面感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如读《白杨》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领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直而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不单单是白杨树,还有那些象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本文中最能启迪学生心灵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精神,能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的西部、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相类似的道德行为。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指导学生多读那些使人长精神、增毅力、强体魄,激志气、去懈怠、减卑鄙、除邪恶、生羞愧、远污染、起美感的好书。
4 在作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
作文是思维创作的高级表现形式,它能综合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人、事、景、物,要求学生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在习作过程中,教师只要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起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便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例如,在练习写简单记述文时可在选材中渗透德育。如“难忘的一件事或一个人,”指导学生可以写“争吵”、“值日”……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努力为集体作贡献,积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等。在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书信等作文教学中也应渗透德育。
5 在语文课外活动渗透教育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正确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 ; 语文 ; 德育; 渗透
义务阶段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思维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充斥,给实现标准带来更大的挑战。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下面本人谈几点肤浅认识。
1 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2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在读中感悟。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言文字是情的载体。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字、词、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读中受到“涧物细无声”的教育。有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还需教师范读,使学生人情入境。
3 在课外阅读中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每篇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主渠道。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还在于作品本身的熏陶、感染。学生读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一方面感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如读《白杨》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领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直而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不单单是白杨树,还有那些象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本文中最能启迪学生心灵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精神,能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的西部、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相类似的道德行为。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指导学生多读那些使人长精神、增毅力、强体魄,激志气、去懈怠、减卑鄙、除邪恶、生羞愧、远污染、起美感的好书。
4 在作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
作文是思维创作的高级表现形式,它能综合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人、事、景、物,要求学生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在习作过程中,教师只要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起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便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例如,在练习写简单记述文时可在选材中渗透德育。如“难忘的一件事或一个人,”指导学生可以写“争吵”、“值日”……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努力为集体作贡献,积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等。在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书信等作文教学中也应渗透德育。
5 在语文课外活动渗透教育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正确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