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接收了许多信息。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白纸,他们已对某些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我们要去改变他们,按自己的期望去塑造他们还真不容易。这不仅仅要求我们要关心学生,更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足够的机智去引领他们成长,让孩子们能够成为情智共长的新一代。
我曾在某一天的课间,看见小鑫正拿个气球在玩,乳白色的,我也就没在意。只叫他上课不要玩,记得收起来。等到下课了,我就看到他从课桌里拿出一个新的,仔细一看,原来是避孕套,实在是尴尬呀!他还在拼命地吹,我当时真的很郁闷。我没急着找这个孩子,而是寻思着怎样来处理好这件事?怎样去引导他成长呢?
此事虽然让我很生气,但我没有立即采用暴风骤雨式的教育,我也在反思:他真的错了吗?错得那么严重吗?或者说他玩着无意,我看者有心呢?避孕套,不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物吗?为什么我们谈其色变呢?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校为了保护女学生,不是还给她们发放避孕套吗?(老师要求女学生在遇到强暴事件时,可要求罪犯使用避孕套。以免怀孕和染上性病。)这种珍重生命的做法不是很人文吗?现在的中学生堕胎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如果她们能够早一点接受到性观念、性道德方面的教育,他们未必会发生性行为。可是,正因为没有这方面的教育,使许多的孩子在懵懂中吃了苦果。我们都知道,不管什么原因,怀孕和堕胎都会给女性带来身心伤害,甚至会影响她们的一生。如果她们有防护意识,那么是不是就不会再有这么多的女性经受堕胎之痛了?是不是就不会再有这么多女性去品尝因此而带来的一切苦果了?
就目前社会文化来看,诱导孩子成人化的不良信息太多,可以说,对中学生的早恋和性问题,堵是堵不住的,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减少身心伤害,应该让她们尽早地学会相关知识、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当然,在教避孕的意义和用法的同时,更应该向他们灌输道德意识、人格意识和责任意识,让他们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对于小鑫的事,我没把他批评得体无完肤。而是把小鑫“请”进了办公室。我也没有转弯抹角,直奔主题:“你知道你玩的气球是什么吗?”他点点头。我接着问:“这东西哪儿来的?”他吞吞吐吐的说:“这是从路边的自动售货机中花钱买的。”“那你知道它的用途吗?”我温和地问。“我知道。它是……”小鑫欲言又止,脸刹那间变得通红。“不要紧,老师不怪你。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对许多事情也很好奇。你对它觉得好奇这没什么,只是,你在校内玩老师觉得不合适。”“那把它放在哪儿呢?”“对于自己根本用不着的东西,放在身边干什么呢?交给老师吧。”他使劲点点头并把东西掏出来递给我。我告诉他,校园应该是文明和高雅的,有些事物是不宜在校内出现的,就像不能穿拖鞋、背心进教室一个道理。看着他紧张的神情渐渐释然,我想:我的教育也算达到目的了。我又给他讲社会对男性的要求,男性对家庭的责任,方方面面都是希望他能把精力转到学习上来,这一次谈话非常愉快,他丝毫没有抵触情绪,我们甚至还谈到了他的家庭情况,他对老师的评价等。事后想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成人的视觉一厢情愿地小题大做。试想,如果我把这个孩子叫进办公室,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结果会怎么样呢?除了给孩子心头留下永久的阴影和创伤,我想,不会有别的好处。其实,青春期的孩子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产生性好奇、性冲动的行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无论父母和老师的性教育是否到位,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孩子们完全有渠道“自学成才”。老师和家长绝不能以强硬的态度训斥、挖苦孩子,而是要以有效的沟通表达老师和父母的想法和观念,耐心地引导并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网络连接着世界各地,信息林林总总资源共享,你知道他什么没见过?今天中学生的见识远远的超越了我们年轻时,他们所差的就是阅历和认识的深浅。不要对学生偶尔出现的性行为感到惊讶,从生理学上看这是很正常的。我们的大惊小怪会造成他们的心理压力,反倒不好。今天我们该做的就是凭我们的经验和阅历引导使其对性的理解升华。孩子们都要长大,有些所谓“少儿不宜”的事物和道理他们迟早都会知晓,如果我们教师还抱残守缺,用我们“当年的单纯”来衡量他们,“谈性色变”,我们就永远无法去理解他们,更谈不上引领他们成长。因此,我们要直面现实,不可躲避,也不可压制。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冷静冷静不用堵而用疏的办法或许会更有效。试想,如果对于那件事我不够冷静,认为这是学生思想肮脏的反应,甚至是伤风败俗的丑事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斥责再加上一番羞辱。我想可能就会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反正都被羞辱过了,破罐子破摔,再找一些“臭味相投”的同学,壮大力量与老师作对;另一个可能会觉得抬不起头,变得更加内向暴躁。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仅仅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耽误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地处理好每一件小事。
我曾在某一天的课间,看见小鑫正拿个气球在玩,乳白色的,我也就没在意。只叫他上课不要玩,记得收起来。等到下课了,我就看到他从课桌里拿出一个新的,仔细一看,原来是避孕套,实在是尴尬呀!他还在拼命地吹,我当时真的很郁闷。我没急着找这个孩子,而是寻思着怎样来处理好这件事?怎样去引导他成长呢?
此事虽然让我很生气,但我没有立即采用暴风骤雨式的教育,我也在反思:他真的错了吗?错得那么严重吗?或者说他玩着无意,我看者有心呢?避孕套,不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物吗?为什么我们谈其色变呢?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校为了保护女学生,不是还给她们发放避孕套吗?(老师要求女学生在遇到强暴事件时,可要求罪犯使用避孕套。以免怀孕和染上性病。)这种珍重生命的做法不是很人文吗?现在的中学生堕胎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如果她们能够早一点接受到性观念、性道德方面的教育,他们未必会发生性行为。可是,正因为没有这方面的教育,使许多的孩子在懵懂中吃了苦果。我们都知道,不管什么原因,怀孕和堕胎都会给女性带来身心伤害,甚至会影响她们的一生。如果她们有防护意识,那么是不是就不会再有这么多的女性经受堕胎之痛了?是不是就不会再有这么多女性去品尝因此而带来的一切苦果了?
就目前社会文化来看,诱导孩子成人化的不良信息太多,可以说,对中学生的早恋和性问题,堵是堵不住的,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减少身心伤害,应该让她们尽早地学会相关知识、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当然,在教避孕的意义和用法的同时,更应该向他们灌输道德意识、人格意识和责任意识,让他们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对于小鑫的事,我没把他批评得体无完肤。而是把小鑫“请”进了办公室。我也没有转弯抹角,直奔主题:“你知道你玩的气球是什么吗?”他点点头。我接着问:“这东西哪儿来的?”他吞吞吐吐的说:“这是从路边的自动售货机中花钱买的。”“那你知道它的用途吗?”我温和地问。“我知道。它是……”小鑫欲言又止,脸刹那间变得通红。“不要紧,老师不怪你。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对许多事情也很好奇。你对它觉得好奇这没什么,只是,你在校内玩老师觉得不合适。”“那把它放在哪儿呢?”“对于自己根本用不着的东西,放在身边干什么呢?交给老师吧。”他使劲点点头并把东西掏出来递给我。我告诉他,校园应该是文明和高雅的,有些事物是不宜在校内出现的,就像不能穿拖鞋、背心进教室一个道理。看着他紧张的神情渐渐释然,我想:我的教育也算达到目的了。我又给他讲社会对男性的要求,男性对家庭的责任,方方面面都是希望他能把精力转到学习上来,这一次谈话非常愉快,他丝毫没有抵触情绪,我们甚至还谈到了他的家庭情况,他对老师的评价等。事后想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成人的视觉一厢情愿地小题大做。试想,如果我把这个孩子叫进办公室,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结果会怎么样呢?除了给孩子心头留下永久的阴影和创伤,我想,不会有别的好处。其实,青春期的孩子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产生性好奇、性冲动的行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无论父母和老师的性教育是否到位,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孩子们完全有渠道“自学成才”。老师和家长绝不能以强硬的态度训斥、挖苦孩子,而是要以有效的沟通表达老师和父母的想法和观念,耐心地引导并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网络连接着世界各地,信息林林总总资源共享,你知道他什么没见过?今天中学生的见识远远的超越了我们年轻时,他们所差的就是阅历和认识的深浅。不要对学生偶尔出现的性行为感到惊讶,从生理学上看这是很正常的。我们的大惊小怪会造成他们的心理压力,反倒不好。今天我们该做的就是凭我们的经验和阅历引导使其对性的理解升华。孩子们都要长大,有些所谓“少儿不宜”的事物和道理他们迟早都会知晓,如果我们教师还抱残守缺,用我们“当年的单纯”来衡量他们,“谈性色变”,我们就永远无法去理解他们,更谈不上引领他们成长。因此,我们要直面现实,不可躲避,也不可压制。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冷静冷静不用堵而用疏的办法或许会更有效。试想,如果对于那件事我不够冷静,认为这是学生思想肮脏的反应,甚至是伤风败俗的丑事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斥责再加上一番羞辱。我想可能就会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反正都被羞辱过了,破罐子破摔,再找一些“臭味相投”的同学,壮大力量与老师作对;另一个可能会觉得抬不起头,变得更加内向暴躁。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仅仅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耽误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地处理好每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