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不是建功立业的时期,不是为家庭、社会做巨大贡献的时候,但却是生命成长的“塑形”阶段。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小学阶段对人的习惯、性格、思想的形成尤为重要。幼儿时期孩子的记忆与认知还没有发展,小学正是启蒙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状态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外界因素主要来自社会、家庭、学校。那么,就学校层面来说,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的时候,应如何“立德树人”?如何把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关?
关键词:小学教育;认识;尊重;唤醒;成长;团体心理辅导
一、从爱出发,真正认识你身边的孩子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这句温馨浪漫的诗句,让我们看到了有爱就有一切,让我们看到了情感教育能让人坚强、幸福、健康、仁爱,这不正是教育的本质吗?不就是生命成长的意义所在吗?那么,我们应如何去理解这份如海一样深沉而丰富的“爱”呢?答案是:认识、尊重、唤醒、成长。(1)关于“认识”。首先,要了解学生来时的路,他的家庭情況,孩子曾经的表现,特别是典型的事例。其次,要了解学生现在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2)关于“尊重”。中国教育往往是关爱先于尊重,而西方教育是尊重先于关爱。我们应该把尊重作为教育的基础。什么是尊重?尊重包括自我尊重和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尊重。(3)关于“唤醒”。教育需要唤醒,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从平时的每一件小事着手,去身体力行,以自己的行动去唤醒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美好心灵。这样的教育所造就的学生,才会是行为规范持久、心灵自由、情感丰富的,才能成为富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4)关于“成长”。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独立的个体,都是发展中的个体。而教育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而且持续健康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是教育的第一位。
二、依托常态,在学科教育教学中渗透
教育的特点与功能就是: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让教育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让教育捕捉每一个细节。在重考试分数的社会环境下,老师难免有短视及功利之心,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往往会偏重于传授知识而忽略人文关怀,这就会导致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陪伴孩子最多的是课堂,教育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科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1)确保落实学科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需要老师深入研读教材,不仅要抓住知识点,更要抓住知识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点,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渗透、引导、评价、落实。(2)解析孩子日常学习行为的表现。学生在校行为常规有五:①按时到校。②交送作业。③听课情况。④与师生相处。⑤课外活动完成情况。老师在学生日常表现中要善于发现、总结学生的问题行为,并能积极采取有效方法去纠正与指导学生的问题行为。遵循的原则就是:认识、尊重、唤醒、成长。不能忽略的是:①必须真正了解学生行为的真相,以因材施教。②必须做个有心人,能关注一些细微的地方。孩子的问题心理总会在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中显现出来,而老师不仅要用专业的智慧,还要用真诚的爱心去发现、去呵护、去教育。(3)扎实做好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对学生成长的记录是教师关爱学生的表现,也是教师成长的记录。特别是对学生基本情况及特殊事件的记录,那是解开学生问题行为的密码,能有效助力学生成长。
三、开发课程,立足实际丰满教育
小学阶段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小学生开始习得和形成自己看待世界以及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他们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自我意识、性格、价值观与道德感将很有可能成为其未来人格的核心。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引导其向健康方向发展,能够为小学生在以后建立完善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团体心理辅导这一途径,从自我成长、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意志品质、学习与创造性这五个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用心理游戏、心理剧等有趣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融入儿童心灵,润物细无声,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陶行知说过:“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生命的成长,就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教师的智慧与才情助力学生成长,愿我们开一朵绚丽的花都能让孩子结一枚甜蜜的果。
参考文献:
[1]张朝全.“我们再也不能那样过”:用新思维建立班级管理新秩序[J].今日教育,2013(12).
[2]金立义.当下习作教学的积弊与变革[J].教学与管理,2013(2).
[3]赵德聪.浅谈初中段渗透艺术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
注: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专项论文。课题编号[2016]-JKGHB-1032。
?誗编辑 高 琼
关键词:小学教育;认识;尊重;唤醒;成长;团体心理辅导
一、从爱出发,真正认识你身边的孩子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这句温馨浪漫的诗句,让我们看到了有爱就有一切,让我们看到了情感教育能让人坚强、幸福、健康、仁爱,这不正是教育的本质吗?不就是生命成长的意义所在吗?那么,我们应如何去理解这份如海一样深沉而丰富的“爱”呢?答案是:认识、尊重、唤醒、成长。(1)关于“认识”。首先,要了解学生来时的路,他的家庭情況,孩子曾经的表现,特别是典型的事例。其次,要了解学生现在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2)关于“尊重”。中国教育往往是关爱先于尊重,而西方教育是尊重先于关爱。我们应该把尊重作为教育的基础。什么是尊重?尊重包括自我尊重和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尊重。(3)关于“唤醒”。教育需要唤醒,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从平时的每一件小事着手,去身体力行,以自己的行动去唤醒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美好心灵。这样的教育所造就的学生,才会是行为规范持久、心灵自由、情感丰富的,才能成为富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4)关于“成长”。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独立的个体,都是发展中的个体。而教育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而且持续健康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是教育的第一位。
二、依托常态,在学科教育教学中渗透
教育的特点与功能就是: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让教育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让教育捕捉每一个细节。在重考试分数的社会环境下,老师难免有短视及功利之心,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往往会偏重于传授知识而忽略人文关怀,这就会导致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陪伴孩子最多的是课堂,教育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科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1)确保落实学科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需要老师深入研读教材,不仅要抓住知识点,更要抓住知识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点,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渗透、引导、评价、落实。(2)解析孩子日常学习行为的表现。学生在校行为常规有五:①按时到校。②交送作业。③听课情况。④与师生相处。⑤课外活动完成情况。老师在学生日常表现中要善于发现、总结学生的问题行为,并能积极采取有效方法去纠正与指导学生的问题行为。遵循的原则就是:认识、尊重、唤醒、成长。不能忽略的是:①必须真正了解学生行为的真相,以因材施教。②必须做个有心人,能关注一些细微的地方。孩子的问题心理总会在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中显现出来,而老师不仅要用专业的智慧,还要用真诚的爱心去发现、去呵护、去教育。(3)扎实做好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对学生成长的记录是教师关爱学生的表现,也是教师成长的记录。特别是对学生基本情况及特殊事件的记录,那是解开学生问题行为的密码,能有效助力学生成长。
三、开发课程,立足实际丰满教育
小学阶段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小学生开始习得和形成自己看待世界以及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他们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自我意识、性格、价值观与道德感将很有可能成为其未来人格的核心。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引导其向健康方向发展,能够为小学生在以后建立完善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团体心理辅导这一途径,从自我成长、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意志品质、学习与创造性这五个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用心理游戏、心理剧等有趣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融入儿童心灵,润物细无声,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陶行知说过:“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生命的成长,就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教师的智慧与才情助力学生成长,愿我们开一朵绚丽的花都能让孩子结一枚甜蜜的果。
参考文献:
[1]张朝全.“我们再也不能那样过”:用新思维建立班级管理新秩序[J].今日教育,2013(12).
[2]金立义.当下习作教学的积弊与变革[J].教学与管理,2013(2).
[3]赵德聪.浅谈初中段渗透艺术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
注: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专项论文。课题编号[2016]-JKGHB-1032。
?誗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