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实力的竞争,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的研究和实践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来进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更加完善和具有实效,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论述了人力资源开发对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具体分析了人力资源开发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合理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47-01
一、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一)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实现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政策。人力资源发展和教育发展需要必要的科学技术支持和保障,只有人力资源得到开发才能有效保证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决定了国家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程度和速度,所以说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科教兴国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二)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能否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既取决于对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合理科学使用,也取决于人力资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人力资源起着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相比较,不仅不会被消耗掉,反而不断开发人力资源可以得到更大的价值,创造出新的价值。所以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价值,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浪费,进而做到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和财富。
(三)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提高我国国家整体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是由国内的社会、经济、资源以及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所决定的,人力资源开发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的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人力资源是促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核心因素,知识经济是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交换的过程中产生经济效益,而人力资源开发则可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竞争优势,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实现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和科学技术的较量,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整体竞争实力。
(四)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法。
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属于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当前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而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促进过多的劳动力资源从第一产业向餐饮业、旅游业等其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加快农村生产结构的转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高农业效益。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一方面可以减少农业人口,减少我国农村劳动力存在的隐性失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生产出更好的农产品,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二、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分析
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中最核心的因素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竞争,尤其是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我国加入WTO后,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状况。结合当前我国的发展国情,应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可以采取以下四项措施:一是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大力发展农村城镇制造业,一方面加快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是由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所决定的。利用我国人力资源数量多的优势,在我国城镇地区大力发展制造业,也可以适当引入大量的投资增加经济发展活力;二是通过就业机会的大幅增加能够解决当前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就业压力,引导农村或城镇过剩人力资源转移到城市;三是合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有效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刺激国内需求,进而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否则,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将难以解决。另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也需要职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如果不能有效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就会导致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不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城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同时,也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因为人力资源可的开发必须通过一定的转化过程,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只有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可以进一步满足市场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有效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转化。
三、结语
人力资源开发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需要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需要通过多方面工作的开发管理。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有效推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曲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实现机制[J].我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12).
[2]李燕萍.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资本功能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03).
[3]程业炳.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6(04).
[4]萧鸣政,谢凌玲,张玉霞,孙聆,张华.人力资源开发实践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我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03).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47-01
一、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一)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实现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政策。人力资源发展和教育发展需要必要的科学技术支持和保障,只有人力资源得到开发才能有效保证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决定了国家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程度和速度,所以说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科教兴国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二)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能否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既取决于对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合理科学使用,也取决于人力资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人力资源起着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相比较,不仅不会被消耗掉,反而不断开发人力资源可以得到更大的价值,创造出新的价值。所以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价值,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浪费,进而做到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和财富。
(三)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提高我国国家整体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是由国内的社会、经济、资源以及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所决定的,人力资源开发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的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人力资源是促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核心因素,知识经济是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交换的过程中产生经济效益,而人力资源开发则可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竞争优势,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实现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和科学技术的较量,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整体竞争实力。
(四)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法。
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属于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当前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而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促进过多的劳动力资源从第一产业向餐饮业、旅游业等其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加快农村生产结构的转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高农业效益。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一方面可以减少农业人口,减少我国农村劳动力存在的隐性失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生产出更好的农产品,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二、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分析
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中最核心的因素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竞争,尤其是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我国加入WTO后,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状况。结合当前我国的发展国情,应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可以采取以下四项措施:一是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大力发展农村城镇制造业,一方面加快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是由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所决定的。利用我国人力资源数量多的优势,在我国城镇地区大力发展制造业,也可以适当引入大量的投资增加经济发展活力;二是通过就业机会的大幅增加能够解决当前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就业压力,引导农村或城镇过剩人力资源转移到城市;三是合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有效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刺激国内需求,进而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否则,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将难以解决。另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也需要职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如果不能有效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就会导致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不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城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同时,也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因为人力资源可的开发必须通过一定的转化过程,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只有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可以进一步满足市场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有效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转化。
三、结语
人力资源开发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需要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需要通过多方面工作的开发管理。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有效推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曲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实现机制[J].我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12).
[2]李燕萍.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资本功能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03).
[3]程业炳.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6(04).
[4]萧鸣政,谢凌玲,张玉霞,孙聆,张华.人力资源开发实践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我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