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企业建设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标准化管理由西方引入,对中国企业管理起到巨大促进作用,但也存在水土不服问题。探讨标准化管理与中国传统观念的一些分歧,寻求改进方法。既不抹煞标准化管理的作用,也要看到传统观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管理;现代企业管理
引言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一片繁荣景象,很多企业应运而生,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标准化作为协助企业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必须摆脱传统的模式和观念,从企业经营理念和机制的转变进行创新,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标准化的内容
标准化,是指为适应科学发展和组织生产的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牌规格、零部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而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9年2月2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2019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明确了今年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战略引领、法治先行,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坚持科学管理、服务发展,以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为中心,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着力提升标准化水平,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加强标准化职称保障,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2我国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如在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上级标准的同时,企业制定更高要求标准的数量和质量逐渐提高;很多企业都设立了专职标准化管理部门,建立了由产品实现标准体系、基础保障标准体系和岗位标准体系组成的较为健全的企业标准体系,取得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标准化管理相结合,提升了企业管理的质量;积极倡导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目前在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有对应关系的领域,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率在80%以上。但尽管如此,一些企业对怎样开展标准化工作,如何使标准化工作帮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在国际市场拥有话语权,仍没有清晰的规划。在企业标准化的具体实践中,无论是技术手段还是思想认识,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缺乏清晰的规划。如未能做好前期的策划工作;未认真思考是先梳理已有标准文件,还是先转变思想;建立的企业标准体系是满足现有业务还是将未来的业务也包括在内;企业标准体系是规范业务,还是效益为先等。第二,认证工作形式化。在如何进行多体系文件的融合方面,大部分企业已经通过ISO9001、ISO14001、ISO45001、SA8000等体系认证,但并不能深入理解企业标准化和四个体系之间的关联,也谈不上相互融合,以及使多体系文件在科研、生产运营中充分发挥作用。第三,对标准化工作还不够重视。一些员工认为,企业标准化工作是标准化归口部门和标准化人员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甚至一些领导标准化意识也比较薄弱,认为标准的审批意义不大,不愿花精力和物力在标准化管理工作上;不能有效实施标准,有的企业甚至处于无标生产状态。第四,简单套用、缺乏实践性、采标意识有待加强。如有些企业在标准化管理过程中,没有从本行业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管理标准中规定的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3标准化管理理念与中国传统观念比较分析
标准化的原理在于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实行工具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劳动环境标准化等管理,从本质上说,标准的作用是为了减少生产活动的不确定因素,降低交易成本。目的与达到目的的手段之间不仅是形式上的因果关系,还是实质上的评价关系,需用人的最高价值观念去评价目的和所使用的手段。然而标准化管理却把追求功能,讲究效率的理念突显到极致,这种理念在企业管理领域中推广开来,逐渐变异成完全用功利的角度选择手段和工具,偏离了本来的目的。标准化管理一经确立就把本来属于手段的事物当作目的来追求,抛弃了价值,忽视了手段和工具合理的行动可能导致的价值后果,这是标准化管理的弊端。以绩效考核为例,起源于西方文官制度的绩效考核在中国企业施行多年,绩效考核作為人事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对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以事实为依据的评价。为提高企业的绩效而行绩效考核之举,本无可指责,可以说出发点与采用形式都有依有据。采用横向打分、纵向打分、末尾淘汰等的做法,迫使员工互相提防猜疑,为免末尾淘汰互相倾轧,其结果没有正面效果。中国传统观念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而绩效考核的实施方法违反中国传统伦理习俗,偏离了绩效考核初衷。单纯从功利角度追求工具或手段的理性,是标准化管理取得成就的主力,同时也是弊端的源泉。思维方式理性化分为“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片面追求“形式合理性”的后果。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之间的区分,既体现不同价值之间的对立关系,也体现标准化管理理念与中国传统观念的对立。中国传统观念主张实质公道的原则,老百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维和行为方式多倾向于讲求不偏不倚的中庸哲学,崇尚矛盾的调和统一,不注重矛盾对立面之间的差异、排斥、斗争。如果只关注手段的有效性,而忽视目标的价值,就会造就一个畸形企业。要承认这种现实并把它纳入“形式合理”的对应关系,认识传统观念“乏力进取,不尚竞争”的性格。为此,企业管理的标准制定者不能脱离历史和传统,一味单纯倡导“形式合理”而无视“实质合理”。
4企业标准化管理 4.1强化认识
想要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高标准作为引领。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包含了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质量,也包含了微观层面的产品服务质量,而企业标准能够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直观体现出来,企业想要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需求,建立起自身优势,就必须采用更高的标准。事实上,企业对于新的高标准的贯彻实施过程可以看作是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过程,更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4.2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标准化体系
企业应当在充分分析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较为科学化的标准化体系,推动企业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标准化管理,增强整体管理的效果。这就应当对企业的诸多标准进行完善和统一,具体来看,我们可以将企业的标准分为三个类别,即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这三个标准中,技术标准是最为核心的,对于企业管理也具有十分大的作用,不管是管理标准还是工作标准都为技术标准提供了支持。为了推动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有效应用,应当对技术标准进行全面统一,比如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技术规范,为企业各项技术的有效实施做好参考和约束,避免技术乱用,增强企业的技术有效性。工作标准是指工作岗位工作人员等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考核检查等相关的活动标准,应当对这些内容进行规范和统一,确保该方面的管理能够相互协调,有效规范。总之,这三个方面的标准应当相互协调与统一,共同形成标准化的体系,并将该体系作为核心,对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以及不同环节的工作进行协调,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管理方面的效能,全面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
4.3培养标准化队伍
在高新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想不被时代的浪潮淹没,必须把握技术发展的风口,努力吸引当代的技术人才,因为高素质人才才是这个时代最为宝贵的财富。培养一支标准化队伍,是企业实现标准化改革的一个关键,要注重人才的开发与培养,根据工作人员自身的特点,实行梯度开发,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标准化队伍,使人困倦这些高素质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4.4创新企业标准化管理机制
第一,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企业标准制(修)订立项机制。严格企业标准制(修)订流程,并加强流程监督和维护更新,建立标准征求意见、标准资料或文件的收集和发布平台,使各相关部门充分参与,让标准制(修)订过程更公开透明;第二,完善标准的实施反馈及效益评价机制。在企业内部网站开通标准实施反馈流程,研究建立标准实施方式和指标,将反馈结果及时在标准立项、起草、复审等工作中体现;第三,建立标准化活动奖励机制。如在企业标准化战略和目标、某些专项问题等内容的研究、创新和公关活动中,工作突出的给予奖励;第四,完善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监控机制,设立“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和监督企业标准化科研和管理活动;第五,探索科研、标准、产业同步机制。在研发计划制定的同时,制定标准化工作计划。尤其是制定自主创新的技术标准,通过提高标准中的自主技术含量,使标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第六,加强“三化”工作保障机制。在基础单元统一化、通用化的条件下,对产品结构和功能采用组合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标准的组合单元(模块),设计出新产品替换老产品,从而满足多样化顾客的需求。
5结语
企业管理是一項系统化的工作,要想推动标准化管理的良好运用,必须要根据企业的运营情况制定较为健全、科学的标准化体系。同时,在通过标准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业务实践与理论技术的有效融合,坚持做好规划,并长期将标准化运用到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中,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如此才能够为企业更好地发展提供有利作用,真正促进企业各项管理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崔文雅.企业管理中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8(09):86-87.
[2]孙璐媛.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标准实践.2018(08):18-19.
[3]薛飞.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管理世界,2016(06):114,116.
作者简介:
谢丽璨,女,汉族,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管理;现代企业管理
引言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一片繁荣景象,很多企业应运而生,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标准化作为协助企业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必须摆脱传统的模式和观念,从企业经营理念和机制的转变进行创新,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标准化的内容
标准化,是指为适应科学发展和组织生产的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牌规格、零部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而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9年2月2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2019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明确了今年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战略引领、法治先行,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坚持科学管理、服务发展,以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为中心,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着力提升标准化水平,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加强标准化职称保障,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2我国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如在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上级标准的同时,企业制定更高要求标准的数量和质量逐渐提高;很多企业都设立了专职标准化管理部门,建立了由产品实现标准体系、基础保障标准体系和岗位标准体系组成的较为健全的企业标准体系,取得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标准化管理相结合,提升了企业管理的质量;积极倡导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目前在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有对应关系的领域,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率在80%以上。但尽管如此,一些企业对怎样开展标准化工作,如何使标准化工作帮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在国际市场拥有话语权,仍没有清晰的规划。在企业标准化的具体实践中,无论是技术手段还是思想认识,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缺乏清晰的规划。如未能做好前期的策划工作;未认真思考是先梳理已有标准文件,还是先转变思想;建立的企业标准体系是满足现有业务还是将未来的业务也包括在内;企业标准体系是规范业务,还是效益为先等。第二,认证工作形式化。在如何进行多体系文件的融合方面,大部分企业已经通过ISO9001、ISO14001、ISO45001、SA8000等体系认证,但并不能深入理解企业标准化和四个体系之间的关联,也谈不上相互融合,以及使多体系文件在科研、生产运营中充分发挥作用。第三,对标准化工作还不够重视。一些员工认为,企业标准化工作是标准化归口部门和标准化人员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甚至一些领导标准化意识也比较薄弱,认为标准的审批意义不大,不愿花精力和物力在标准化管理工作上;不能有效实施标准,有的企业甚至处于无标生产状态。第四,简单套用、缺乏实践性、采标意识有待加强。如有些企业在标准化管理过程中,没有从本行业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管理标准中规定的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3标准化管理理念与中国传统观念比较分析
标准化的原理在于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实行工具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劳动环境标准化等管理,从本质上说,标准的作用是为了减少生产活动的不确定因素,降低交易成本。目的与达到目的的手段之间不仅是形式上的因果关系,还是实质上的评价关系,需用人的最高价值观念去评价目的和所使用的手段。然而标准化管理却把追求功能,讲究效率的理念突显到极致,这种理念在企业管理领域中推广开来,逐渐变异成完全用功利的角度选择手段和工具,偏离了本来的目的。标准化管理一经确立就把本来属于手段的事物当作目的来追求,抛弃了价值,忽视了手段和工具合理的行动可能导致的价值后果,这是标准化管理的弊端。以绩效考核为例,起源于西方文官制度的绩效考核在中国企业施行多年,绩效考核作為人事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对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以事实为依据的评价。为提高企业的绩效而行绩效考核之举,本无可指责,可以说出发点与采用形式都有依有据。采用横向打分、纵向打分、末尾淘汰等的做法,迫使员工互相提防猜疑,为免末尾淘汰互相倾轧,其结果没有正面效果。中国传统观念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而绩效考核的实施方法违反中国传统伦理习俗,偏离了绩效考核初衷。单纯从功利角度追求工具或手段的理性,是标准化管理取得成就的主力,同时也是弊端的源泉。思维方式理性化分为“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片面追求“形式合理性”的后果。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之间的区分,既体现不同价值之间的对立关系,也体现标准化管理理念与中国传统观念的对立。中国传统观念主张实质公道的原则,老百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维和行为方式多倾向于讲求不偏不倚的中庸哲学,崇尚矛盾的调和统一,不注重矛盾对立面之间的差异、排斥、斗争。如果只关注手段的有效性,而忽视目标的价值,就会造就一个畸形企业。要承认这种现实并把它纳入“形式合理”的对应关系,认识传统观念“乏力进取,不尚竞争”的性格。为此,企业管理的标准制定者不能脱离历史和传统,一味单纯倡导“形式合理”而无视“实质合理”。
4企业标准化管理 4.1强化认识
想要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高标准作为引领。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包含了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质量,也包含了微观层面的产品服务质量,而企业标准能够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直观体现出来,企业想要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需求,建立起自身优势,就必须采用更高的标准。事实上,企业对于新的高标准的贯彻实施过程可以看作是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过程,更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4.2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标准化体系
企业应当在充分分析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较为科学化的标准化体系,推动企业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标准化管理,增强整体管理的效果。这就应当对企业的诸多标准进行完善和统一,具体来看,我们可以将企业的标准分为三个类别,即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这三个标准中,技术标准是最为核心的,对于企业管理也具有十分大的作用,不管是管理标准还是工作标准都为技术标准提供了支持。为了推动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有效应用,应当对技术标准进行全面统一,比如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技术规范,为企业各项技术的有效实施做好参考和约束,避免技术乱用,增强企业的技术有效性。工作标准是指工作岗位工作人员等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考核检查等相关的活动标准,应当对这些内容进行规范和统一,确保该方面的管理能够相互协调,有效规范。总之,这三个方面的标准应当相互协调与统一,共同形成标准化的体系,并将该体系作为核心,对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以及不同环节的工作进行协调,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管理方面的效能,全面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
4.3培养标准化队伍
在高新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想不被时代的浪潮淹没,必须把握技术发展的风口,努力吸引当代的技术人才,因为高素质人才才是这个时代最为宝贵的财富。培养一支标准化队伍,是企业实现标准化改革的一个关键,要注重人才的开发与培养,根据工作人员自身的特点,实行梯度开发,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标准化队伍,使人困倦这些高素质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4.4创新企业标准化管理机制
第一,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企业标准制(修)订立项机制。严格企业标准制(修)订流程,并加强流程监督和维护更新,建立标准征求意见、标准资料或文件的收集和发布平台,使各相关部门充分参与,让标准制(修)订过程更公开透明;第二,完善标准的实施反馈及效益评价机制。在企业内部网站开通标准实施反馈流程,研究建立标准实施方式和指标,将反馈结果及时在标准立项、起草、复审等工作中体现;第三,建立标准化活动奖励机制。如在企业标准化战略和目标、某些专项问题等内容的研究、创新和公关活动中,工作突出的给予奖励;第四,完善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监控机制,设立“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和监督企业标准化科研和管理活动;第五,探索科研、标准、产业同步机制。在研发计划制定的同时,制定标准化工作计划。尤其是制定自主创新的技术标准,通过提高标准中的自主技术含量,使标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第六,加强“三化”工作保障机制。在基础单元统一化、通用化的条件下,对产品结构和功能采用组合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标准的组合单元(模块),设计出新产品替换老产品,从而满足多样化顾客的需求。
5结语
企业管理是一項系统化的工作,要想推动标准化管理的良好运用,必须要根据企业的运营情况制定较为健全、科学的标准化体系。同时,在通过标准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业务实践与理论技术的有效融合,坚持做好规划,并长期将标准化运用到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中,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如此才能够为企业更好地发展提供有利作用,真正促进企业各项管理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崔文雅.企业管理中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8(09):86-87.
[2]孙璐媛.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标准实践.2018(08):18-19.
[3]薛飞.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管理世界,2016(06):114,116.
作者简介:
谢丽璨,女,汉族,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