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癖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kanhaow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叫“癖”?嗜好之成病态,无以自拔的叫“癖”。古人有马癖、洁癖、书画癖……最怪的是南朝宋刘邕,嗜食疮痂,以为味如鳆鱼。以至鞭打囚犯,取疮痂而食之。史称“嗜痂癖”。 先祖父曾嘱笔者,爱好应有节制,不可成癖。并举上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长王用宾为例。王癖好古钱,见异品必借款购之,身为部长而负债累累。
  部长有钱癖,皇太子也有钱癖。那便是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袁克文,字寒云,反对其父称帝,但又刻一印“皇二子”,也可能是自我解嘲吧!皇二子收藏古钱,不遗余力,得珍品甚多。他与古钱专家方地山结为儿女亲家,交换珍稀古币作聘,婚礼从简。方地山有联:“两小无猜,一个古泉先下定;万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婚。”后袁克文因经济困难,将古钱以银洋1500元售予丁福保。备有详细清单,如“金错刀”20元,“天策府宝”200元,徐寿辉“天启通宝”3品100元。
  清两湖总督张之洞,也有钱癖。有一次,他嘱人至外地购得古钱100枚。此人归来时,在轮船上古钱失窃。张之洞大怒,下令数省缉查,终于将小偷连赃抓获。惟少去古钱6枚,审讯小偷,答称已将6钱买食物。转追买食物者,答已买油。追之油肆,答称每日进出铜钱很多,日子已久,不知去向。这6枚古钱未必值多少钱,但政府花于缉查的费用,当为数颇巨矣!
  从袁克文卖古钱清单看,“天策府宝”的价格颇高。罗伯昭《沐园四十泉拓》有诗咏鎏金“天策府宝”:“灿烂金花土骨铜,雄姿正在体增丰。如评丛话加餐事,珍重不妨娱尔翁。”后两句指戴熙《古泉丛话》所述:“丙中冬日,汤先生来归此钱(天策府宝),家大人方患痈,呻吟枕次。得‘天策’钱手自玩弄,不觉加一饭也。拓此钱囚记,以志勿药之喜。”得佳钱能止病痛,大开胃口,看来戴熙和他的爸爸都有钱癖。
  清朝的鲍康,写有关古钱著作多种。他有《戏作》诗:“诗逋哪足愁,酒债也堪避。岁除还典衣,半缘嗜古累。”说自己诗债、酒债都不怕,因为癖好古钱,穷得靠典当过年。又有《率占》诗:“饭甑凝尘等闲事,又缘嗜古累倾囊。”穷得灶不冒烟,又把仅有的钱买了古钱。有一年底,穷得开饭都成问题,有人持上好“东周”钱来售,爱不能释,又算不出还有什么东西可送当铺,刚好有至亲寄来“毕岁资”,遂以八金(8两银子)购下。《泉选》编成,仿唐贾岛岁终祭诗例,“具酒果酹之”,有诗:“我料浪仙(贾岛)应鼓掌,诗篇不祭祭钱神。”
  近代张可中,是个钱癖,广集历代钱币,并搜求世界货币,不但函请各地戚友代为收购,并登报收购。他曾说:“晚近地不爱宝,出土日繁,……吾人如能一车两马,奔走于秦、晋、直、豫诸地而搜求之,当必有奇缘遇合。”一车两马,专事收钱,发此遐思,确属癖得可爱。他将多年心得,于1926年撰稿连载《大北新报》。后不幸病死,年仅27岁。遗作集为《清宁馆古泉丛话》,颇多可观之处。
  清朝,扬州某富室3兄弟分家,弟弟不要房屋家财,专取家藏古钱。光是“汉兴”钱就有24枚。一日,其妻取l枚命仆至古董店售得银洋l元,以敷家用。其人知之大惊,急往赎回。戴熙云:“盖性命系之者。人闻是说,咸笑其痴,然而雅矣!”这真是惺惺惜惺惺,钱癖爱钱癖!
  (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本刊发表余榴梁先生《古钱收藏的两大误区》一文后,在读者中引起反响,现刊发此文代表了一部分读者的意见。学术问题应当是愈辨愈明,不同意见的探讨,会更有助于明辨是非。不必急于结论,亦不代表本刊倾向性意见。  2005年5期《收藏界》发表了余榴梁先生的文章:《古钱收藏的两大误区》。在这篇文章的编者按里,简单地介绍了余先生的收藏业绩。  虽然余先生已经是古钱收藏大腕级人物了,但是我还要对余先生文章中的部分观
期刊
奥运会宣传画  谷丙夫    历届奥运会都印刷有宣传画。这是奥运会的主要宣传手段,其作品往往超过其他的宣传品,以至形成了奥林匹克独特的艺术系列。  一百多年来,几十届奥运会的宣传画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必不可少。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至今的108年间,每届奥运会都印制有宣传画,有的还不止一幅。即使因世界大战而停办的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德国柏林也迫不及待地印制了精美的宣传画:四
期刊
笔者收藏着一枚“咸丰元宝”(宝源局当百)双面轧花钱。钱体周身纹饰没有刀纹,只有轧痕,姑且称之为轧花钱吧!该钱币铸工精细,轧制细致,楷书字体,字口深峻,铜质金黄,边廓挺圆且直。传世之品,地章黑色包浆厚重,正面边缘虽稍有磨损,但纹饰底部依然有闪亮的;黑色包浆。止峨直径5.1厘米,厚度0.35厘米,重42克。  正面边缘部轧制着非常规矩有致的“T”字型纹饰,字旁肉间轧着粗壮敦实的横竖纹道,并有机地连接成
期刊
位于广东佛山的石湾镇,素有南国陶都之誉,制陶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考古材料证明,唐、宋已有艺术陶器的生产,真正的艺术陶器则盛于明、清,陶塑艺术享誉遐迩,习惯称为“石湾公仔”。其制陶悠久,基础深厚,善创善仿,独具风格,反映出各阶层人们的喜好和社会风尚,百姓的喜、怒、哀、乐。其品种有:人物神仙、神话传说、瓜果器物、鸟兽虫鱼、建筑装饰、丧葬祭器以及现实生活等题材,都十分逼真、生动,历来就是广东收藏家收
期刊
傅抱石先生在其一生的绘画创造中,以其山水画创作的成就最为突出。傅抱石先生创作的山水画既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土壤,同时又在充分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吸收采纳了国外绘画的表现技法,从而建立起独特的个性风格,可以说,20世纪继黄宾虹之后,傅抱石先生在改革中国传统绘画,创造时代新风格的道路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傅抱石先生一生艺术创作有两个高峰期:其一是上世纪40年代以奔放豪迈的笔墨挥写“风雨”山水。入
期刊
明“文魁星斗图”青花碗一对,高5.6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4.8厘米。侈口,深弧腹,圈足,白色胎,胎质细薄坚致,可见青花纹饰中的不同色阶,有浓、淡几个层次,所用应为晚明时的“浙料”。从绘画手法上看,采用“单线平涂法”,青料平涂超过轮廓线,这正是晚明时期青花描绘纹饰的一个重要特点。圈足内满釉,绘有青花双圈款,应为民窑之物。碗的外壁绘四个形似小鬼的文魁,手持毛笔分别书写《诗经》、《书经》、《礼记
期刊
瓷器创天价,油画受追捧,热钱砸向艺术品,2005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秉承了2004年的大好局面,依然呈现出不断升温的势头,行情火爆,各项拍卖记录连创新高。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国内45家拍卖行总成交额接近60亿元,而据业内人士估计,2005年各家拍卖行总成交额将大大高于去年,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又迎来了一个收获之年。    春秋大拍 拍卖行喜获丰收    在北京,2005年春拍中贸圣佳推出了20
期刊
刻洞墨盒是文人雅士案头必备的文房器具,在清末民初盛极一时,堪称京城名物之一。    刻铜墨盒“身世”考证    据说清嘉道年间有一秀才赴省城乡试,其妻恐其滴水磨墨耗时,遂用一团扑面的棉丝粉饼汲墨汁后装入化妆粉盒,让夫携去考场备用,应试时秀才思绪专注,一气呵成,名列榜首,此事传开,学子仿效,原始墨盒诞生了。这当然是传说。  那么,刻铜墨盒究竟始于何时?由于历史久远,年代更迭,对铜墨盒的“身世”众说纷
期刊
鉴评:王蔚华  藏者持一铁质兽形物,不知作何使用,希本刊予以鉴明。残高15厘米,底长6厘米,宽4厘米,残重1.4千克,生铁而铸,平底内凹。形状为翘尾麒麟,蹲坐于六边形须弥座之上,座有束腰,上枋窄,下枋长。此麒麟双目圆睁,嘴巴上咧,大耳,头发向前上冲,紧跟其后有一孔,当为悬系之用,胸前挂五个铃铛,身上有道道鳞甲纹。此物叫“权”,就是我们常说的“秤砣”、“秤锤”,称量的工具。    我国从什么时候出现
期刊
龙泉窑青瓷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创烧于三国两晋南北朝,在南宋到元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其青翠晶莹的釉色素享美誉,历来深受陶瓷爱好者的青睐。  这件龙泉窑梅花盘是元代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整体造型上,布局合理匀称,装饰纹样线条优雅,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龙泉窑青瓷中的精品。  此盘高3.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5厘米,盘作五瓣花口,浅腹,矮圈足。内底在釉上堆贴梅枝及月亮,呈红褐色,树下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