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中国当代美术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同时也意味着对画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家们在不同领域进行跨界创作已成为一种常态。
关键词:现当代美术;跨界创新
一、跨界现象的出现
早在2014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马兴文以“心、水、墨”为主题,将3Dvideo技术与中国传统的书法、水墨画—马和雕塑相结合。意图传达出以“以心打动人”的理念,“心”同时又代表着“新”,另一层理念就是用新材料和新观念去打动人。在北京还曾举办过一场名为“倾城之梦·万和至境——流动的公共美术馆”,这是一个专门的跨界美术作品中,在这场展览中,汇集了许多画家的跨界作品,展现了油画、水墨、雕塑、摄影、装置之间的结合。2016年的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北京国际设计周中的许多作品都是跨界作品。在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中,参展的八位艺术家及设计师通过影像装置、动画游戏和声音装置等多媒体作品,将艺术、科学、现实与虛拟等范畴融合交汇,探讨人类对科技的追求、人与空间、时间、媒体与科技等之间的关系,以艺术来促进新知识的产生以及人们对世界新的认知。
在中国当代美术中,跨界一词一再被提起,早已经成为艺术家们在创作中的一种常态。将新旧媒介相结合、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跨界,作品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从某种程度上也更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制造“陌生感”。
二、跨界出现的原因
在滔滔不绝的中外美术史的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优秀的画家,他们成为了一个时代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如徐渭、董源、巨然、雷诺阿、达芬奇、鲁本斯等。在艺术创作中对其作品的探索已经到达巅峰,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一个令后世艺术家难以企及的高度。艺术家想要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就需要进行艺术创新,而跨界的出现无疑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一种探索,利用当代出现的新观念、新媒介进行创作不仅会使艺术家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同时也是保持艺术活力的一种方式。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说过:“音乐是不分国界的语言。”美术也是如此。中国当代的许多画家大多有机遇、有能力去接受外国的美术教育,他们在受到中国式的美术教育后又选择接受国外的美术教育,从一定的角度打开了思维、开拓了眼界,在创作中以及看待作品时更加的多角度、多元化,当然,画家作品的本质精神并不是对西方作品的复制,而是根植于画家心中的中国精神。艺术家冯源在接受《大河美术》的采访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作为’张力艺术’的中国当代艺术虽然是学西方的结果,但它所蕴含的力量却是中国社会和历史所赋予的。这也使得我们并不容易把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艺术进行横向比较,原因在于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在“社会之弓”上面的差异性。”
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科技实力的增强,出现了许多之前没有的新媒介,例如3D、5D和最近大热的VR技术等。这些都为画家在创作中的跨界提供了可能和便利。谷歌推出的一款名为Tilt Brush的VR绘画工具,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到绘画中,这款软件的推出可以使从未接受过美术教育的普通人也能够创作出很好的作品。
三、跨界面临的问题
当跨界成为艺术界的常态后,我们除了关注到跨界为艺术带来的活力外,还应关注到随之而来的问题。一部分画家在进行创作时,一味的为了跨界而跨界,这样创作出的作品虽然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制造话题,但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不能成为“真正的作品”。因此,如何维持跨界在当代美术中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要做到真正优秀的跨界对于画家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顾名思义,跨界是发生多个领域之间,这就要求画家要对这些领域、事物有着很好的认识和驾驭能力,并能将其熟练的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与画家的理念很好的融合。上文中提到的沈丕基的作品将音乐与绘画相结合,创造出“弹”出来的作品。他并不是生硬的将音乐与绘画相结合,而是对于音乐有着很深的理解。作为先锋音乐的代表人物,在1997年组建地下摇滚乐队,活跃于中国的地下摇滚界与朋克音乐领域。曾为国内各知名娱乐场所空间设计师。后又转入对纯粹声音实验以至先锋视觉艺术的创作与实践,成为古琴广陵派第十三代传人,同时作为深圳当代艺术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正是由于沈丕基对于音乐的深刻理解才能将古琴同音乐很好的结合起来。
艺术家敏锐的意识到创作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当代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已经进入了观念艺术的时代,不再单纯的依赖于技术技巧。艺术家需要借助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念。艺术多元化的需求促进了跨界现象的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跨界的进步也推动了艺术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韩继强:中国当代艺术跨界现象研究
[2]韩继强:多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美术的跨界现象
[3]戴璐:从“跨界”的水墨实验看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生态
[4]刘立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
作者简介
陈宗庆 民族:汉;籍贯:山西;学历:全日制科学硕士;学校:四川大学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美术研究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关键词:现当代美术;跨界创新
一、跨界现象的出现
早在2014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马兴文以“心、水、墨”为主题,将3Dvideo技术与中国传统的书法、水墨画—马和雕塑相结合。意图传达出以“以心打动人”的理念,“心”同时又代表着“新”,另一层理念就是用新材料和新观念去打动人。在北京还曾举办过一场名为“倾城之梦·万和至境——流动的公共美术馆”,这是一个专门的跨界美术作品中,在这场展览中,汇集了许多画家的跨界作品,展现了油画、水墨、雕塑、摄影、装置之间的结合。2016年的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北京国际设计周中的许多作品都是跨界作品。在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中,参展的八位艺术家及设计师通过影像装置、动画游戏和声音装置等多媒体作品,将艺术、科学、现实与虛拟等范畴融合交汇,探讨人类对科技的追求、人与空间、时间、媒体与科技等之间的关系,以艺术来促进新知识的产生以及人们对世界新的认知。
在中国当代美术中,跨界一词一再被提起,早已经成为艺术家们在创作中的一种常态。将新旧媒介相结合、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跨界,作品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从某种程度上也更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制造“陌生感”。
二、跨界出现的原因
在滔滔不绝的中外美术史的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优秀的画家,他们成为了一个时代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如徐渭、董源、巨然、雷诺阿、达芬奇、鲁本斯等。在艺术创作中对其作品的探索已经到达巅峰,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一个令后世艺术家难以企及的高度。艺术家想要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就需要进行艺术创新,而跨界的出现无疑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一种探索,利用当代出现的新观念、新媒介进行创作不仅会使艺术家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同时也是保持艺术活力的一种方式。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说过:“音乐是不分国界的语言。”美术也是如此。中国当代的许多画家大多有机遇、有能力去接受外国的美术教育,他们在受到中国式的美术教育后又选择接受国外的美术教育,从一定的角度打开了思维、开拓了眼界,在创作中以及看待作品时更加的多角度、多元化,当然,画家作品的本质精神并不是对西方作品的复制,而是根植于画家心中的中国精神。艺术家冯源在接受《大河美术》的采访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作为’张力艺术’的中国当代艺术虽然是学西方的结果,但它所蕴含的力量却是中国社会和历史所赋予的。这也使得我们并不容易把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艺术进行横向比较,原因在于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在“社会之弓”上面的差异性。”
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科技实力的增强,出现了许多之前没有的新媒介,例如3D、5D和最近大热的VR技术等。这些都为画家在创作中的跨界提供了可能和便利。谷歌推出的一款名为Tilt Brush的VR绘画工具,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到绘画中,这款软件的推出可以使从未接受过美术教育的普通人也能够创作出很好的作品。
三、跨界面临的问题
当跨界成为艺术界的常态后,我们除了关注到跨界为艺术带来的活力外,还应关注到随之而来的问题。一部分画家在进行创作时,一味的为了跨界而跨界,这样创作出的作品虽然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制造话题,但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不能成为“真正的作品”。因此,如何维持跨界在当代美术中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要做到真正优秀的跨界对于画家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顾名思义,跨界是发生多个领域之间,这就要求画家要对这些领域、事物有着很好的认识和驾驭能力,并能将其熟练的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与画家的理念很好的融合。上文中提到的沈丕基的作品将音乐与绘画相结合,创造出“弹”出来的作品。他并不是生硬的将音乐与绘画相结合,而是对于音乐有着很深的理解。作为先锋音乐的代表人物,在1997年组建地下摇滚乐队,活跃于中国的地下摇滚界与朋克音乐领域。曾为国内各知名娱乐场所空间设计师。后又转入对纯粹声音实验以至先锋视觉艺术的创作与实践,成为古琴广陵派第十三代传人,同时作为深圳当代艺术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正是由于沈丕基对于音乐的深刻理解才能将古琴同音乐很好的结合起来。
艺术家敏锐的意识到创作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当代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已经进入了观念艺术的时代,不再单纯的依赖于技术技巧。艺术家需要借助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念。艺术多元化的需求促进了跨界现象的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跨界的进步也推动了艺术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韩继强:中国当代艺术跨界现象研究
[2]韩继强:多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美术的跨界现象
[3]戴璐:从“跨界”的水墨实验看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生态
[4]刘立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
作者简介
陈宗庆 民族:汉;籍贯:山西;学历:全日制科学硕士;学校:四川大学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美术研究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