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中医护理干预,观察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MA机体运动功能和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机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并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中风;恢复期;护理;按摩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57-01
中风也可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现今对中风的前期预防、中风后的治疗护理、恢复期的治疗护理等都有众多文献阐述。中医护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护理工作。笔者5年的临床护理经验显示,中风恢复期的中医护理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降低残损,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现对其方法及疗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于我科就诊的中风患者120例,诊断均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52~74 岁,左侧偏瘫32例,右侧偏瘫28例;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51~75 岁,左侧偏瘫31例,右侧偏瘫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临床表现、肢体偏瘫程度等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中风恢复期重点是防止肢体痉挛及软瘫,应采用正确的体位护理,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此外,中医素来有“食治胜于药治, 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因此,饮食护理尤为重要。在恢复期要加强滋养肝肾,固本的调养,达到机体阴阳平衡,在临证的同时,适当补充滋阴养肝的食物,如鱼、瘦肉、海参、牛奶等食疗,配合药疗,忌肥甘、辛辣、过咸或刺激及助长生痰之品。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辨证论治,根据辨证结果合理安排饮食。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针灸、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措施。
①针灸治疗
中风因气血受损,血脉痹阻致半身不遂,中风恢复期可通针刺方法以达到舒通经脉, 活血行气的目的。取穴:尺泽、曲池、足三里、合谷、患侧下肢前外侧三阳经三阴,每天1次,每次15~20min。
②中药熏洗
将中药煎汤,药液成分为红花、伸筋草、海桐皮、桑枝等多,药液刚煎好时利用热力先熏蒸,待水温降低至40℃时再熏洗,浸泡并配合足底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使药液得到充分吸收。熏洗时掌握药液温度,并耐心协助患者熏洗,随时询问患者感觉,避免烫伤;熏洗过程中注意室内避风,洗毕应及时擦干患处,防止受凉,每日早晚各1次,一次20min。
③穴位按摩
常用手法有揉、按、搓、拿、滚等,以患侧面部背部肢体为重点,方法:风池、肩井,拿捏,每次1~2min,足三里、合谷、环跳、委中、承山等按揉,每次3~5min,肩背、腰臀及四肢肌肉较丰厚部位运用滚推法,每次5~10min,用力应持久、柔和均匀。
1.3功能測评
护理实施前后进行FMA运动功能评分和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经中医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也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没有显著改善。护理后实验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此外,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均希望进行积极的治疗,对治疗充满信心,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患者满意度增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的比较,见表1。
3 讨论
脑中风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重组能力和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中风后肢体功能恢复可持续1~2年,但以发病后1~3个月内恢复最快。因此,恢复期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情况有很大的影响。
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操作简便,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中医护理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护[2],提出人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把脏腑、组织器官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采用多种按摩手法及针灸刺激腧穴,通过经络的传导联络,达到疏通经气、调节阴阳;中药熏洗利用热力及药物的双重作用达到活血祛瘀温经止痛。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中医护理可进一步改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根据笔者的经验,在中医护理中还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动态进行辨证施护。护理人员只有通过对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对其饮食起居、治疗、康复给予全方位护理与指导,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中医整体治疗的优势,取得满意的疗效,达到促进疾病康复,减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24.
[2] 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
【关键词】中医;中风;恢复期;护理;按摩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57-01
中风也可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现今对中风的前期预防、中风后的治疗护理、恢复期的治疗护理等都有众多文献阐述。中医护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护理工作。笔者5年的临床护理经验显示,中风恢复期的中医护理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降低残损,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现对其方法及疗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于我科就诊的中风患者120例,诊断均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52~74 岁,左侧偏瘫32例,右侧偏瘫28例;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51~75 岁,左侧偏瘫31例,右侧偏瘫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临床表现、肢体偏瘫程度等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中风恢复期重点是防止肢体痉挛及软瘫,应采用正确的体位护理,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此外,中医素来有“食治胜于药治, 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因此,饮食护理尤为重要。在恢复期要加强滋养肝肾,固本的调养,达到机体阴阳平衡,在临证的同时,适当补充滋阴养肝的食物,如鱼、瘦肉、海参、牛奶等食疗,配合药疗,忌肥甘、辛辣、过咸或刺激及助长生痰之品。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辨证论治,根据辨证结果合理安排饮食。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针灸、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措施。
①针灸治疗
中风因气血受损,血脉痹阻致半身不遂,中风恢复期可通针刺方法以达到舒通经脉, 活血行气的目的。取穴:尺泽、曲池、足三里、合谷、患侧下肢前外侧三阳经三阴,每天1次,每次15~20min。
②中药熏洗
将中药煎汤,药液成分为红花、伸筋草、海桐皮、桑枝等多,药液刚煎好时利用热力先熏蒸,待水温降低至40℃时再熏洗,浸泡并配合足底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使药液得到充分吸收。熏洗时掌握药液温度,并耐心协助患者熏洗,随时询问患者感觉,避免烫伤;熏洗过程中注意室内避风,洗毕应及时擦干患处,防止受凉,每日早晚各1次,一次20min。
③穴位按摩
常用手法有揉、按、搓、拿、滚等,以患侧面部背部肢体为重点,方法:风池、肩井,拿捏,每次1~2min,足三里、合谷、环跳、委中、承山等按揉,每次3~5min,肩背、腰臀及四肢肌肉较丰厚部位运用滚推法,每次5~10min,用力应持久、柔和均匀。
1.3功能測评
护理实施前后进行FMA运动功能评分和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经中医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也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没有显著改善。护理后实验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此外,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均希望进行积极的治疗,对治疗充满信心,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患者满意度增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的比较,见表1。
3 讨论
脑中风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重组能力和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中风后肢体功能恢复可持续1~2年,但以发病后1~3个月内恢复最快。因此,恢复期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情况有很大的影响。
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操作简便,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中医护理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护[2],提出人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把脏腑、组织器官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采用多种按摩手法及针灸刺激腧穴,通过经络的传导联络,达到疏通经气、调节阴阳;中药熏洗利用热力及药物的双重作用达到活血祛瘀温经止痛。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中医护理可进一步改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根据笔者的经验,在中医护理中还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动态进行辨证施护。护理人员只有通过对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对其饮食起居、治疗、康复给予全方位护理与指导,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中医整体治疗的优势,取得满意的疗效,达到促进疾病康复,减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24.
[2] 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