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产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必备要素,在企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在企业中,生产统计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始终,一个项目或者一件工作开始前,需要统计预算,结束后,需要统计结果。生产统计通过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揭示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就生产统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所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产统计;企业;经营管理;作用
引言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生产统计作为基础工作,工作性质涉及范围广、内容繁杂,但是却是企业正常经营管理的关键要素,生产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因此,探讨生产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对于企业长远的发展来说意义深远。
一、生产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统计的服务作用
生产统计是每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做的工作,具体是指物料的消耗指标、工人的生产效率等情况。做好生产统计工作,意味着随时可以通过生产统计数据看出企业的盈利、亏损状况,对于企业加工来说,可以通过数据看到物料的来源、进展、备料等情况,如果积压,可减少进货,如果不足,需及时补充,通过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减少浪费,可以更好的预计企业的盈利水平。
(二)充分发挥统计的监督作用
企业的生产统计活动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生产统计中得出的每一个数字、每一份报表都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过程,是对一段时间内企业经营管理数据的汇总,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企业经营中的问题,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有着极其重要的监督作用。完善的报表统计能够看出企业存在的一些弊端,发展不好的车间或产品势必统计数据中盈利增长缓慢或者消耗过大。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寻找原因,提出解决策略,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
(三)充分发挥统计人员的作用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员工占据着企业主导地位,在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就是统计工作的主体。每一项生产统计数据结果的生成,离不开各部门员工的共同努力,他们是数据的直接創造者,最后由统计人员收集、整理,完成统计分析报告。因此,生产统计的数据与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有关联,正确认识这种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员工积极性,也能让每一位员工都对统计作业有所认识,提高重视程度,提高统计质量,让统计数据更加准确,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生产统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現的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生产统计工作无法跟上企业对统计的需要,主要体现在:
(一)统计服务方向不适应企业的发展
目前生产统计大部分仍是以满足国家局的报表制度和政府对企业经营效益的考核为主的报表制度,报表也以政府部门关注的统计数据例如产值和增加值等为主,而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报表例如损耗耗报表等有所忽略,这种传统的生产统计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统计工作的需求;现代的生产统计除了完成政府规定的报表之外,还需要完善符合企业自身需要的各种统计报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传统统计工作的内容不完整,具有局限性
这种统计工作更重视填报工作,而忽略了统计分析和预测的效果,而且内容涵盖面小,精确度也不高。例如,上报国家局的统计数据只有工业产值、工业销售产值、新产品产值和出口交货值,这些数据只是企业生产统计中的一小部分内容,数据很笼统,无法具体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三)统计方法和制度落后于生产要求
传统的统计工作没有健全的反映市场经济的指标,而且部门之间的统计缺乏联系,无法进行资料交换与信息共享,也就无法反映企业生产中隐藏的问题很多企业在进行统计工作时更多的是关注产品产量和产值的统计,而忽视了生产资料使用过程中的统计,或者制作、料、包装、运输过程中的制损率等统计,也就无法得知厂中哪一部分工艺流程存在缺陷,自然也无法提高相应的管理效果。
三、优化生产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对策
(一)公开统计数据,创办生产统计简报
应该细化统计工作,缩短统计周期,废弃以往季度制或者年制的单位,将统计时间改为月制,比如创办生产统计简报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将一段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成果、存在问题、努力方向等直观的表现在纸上,使管理层和员工都能清晰的看到这段时间的努力成果,长久形成对比性,直观的看到生产的进步或者平稳发展。
(二)开展统计调查,坚持分析活动
生产统计应围绕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制定生产经营战略决策方面提供服务。比如,针对消耗和浪费等现象开展统计调查工作,寻找浪费根源进行数据分析,给管理层提出参考意见,进而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消耗,解决过分浪费的问题。
(三)始终贯穿《统计法》,将统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要贯彻国家统计法的实施,使统计人员都自觉地养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习惯,建立全新的信息化统计信息系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杜绝统计工作中的违法现象和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求每月统计报表少则十几种,多则几十种都要保证准确无误的及时上报给管理层。
(四)加强基础建设,提升人员素质
首先是需要管理层提高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度,注重统计队伍的成长,做好基本统计工作;其次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第三要实行相应的激励机制,比如开展统计评比、加强业务考核等,刺激统计人员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坚定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使统计更科学简便
传统的生产统计主要靠手工报表为主,而目前的统计都需要依靠信息系统来完成。例如企业统计工作中,工厂层级、制作车间、装包车间的统计系统分别是MES系统、ERP系统、数采系统,这些系统是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囊括了所有的生产过程中数据和物料的进出消耗等。有了信息系统,统计人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用于统计分析,判断趋势,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四、结语
统计信息作为企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融入到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中。借助现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搭建连接企业内外的统计信息平台,提高企业收集、传递、处理和利用统计信息的能力,为企业各级领导进行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生产统计;企业;经营管理;作用
引言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生产统计作为基础工作,工作性质涉及范围广、内容繁杂,但是却是企业正常经营管理的关键要素,生产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因此,探讨生产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对于企业长远的发展来说意义深远。
一、生产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统计的服务作用
生产统计是每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做的工作,具体是指物料的消耗指标、工人的生产效率等情况。做好生产统计工作,意味着随时可以通过生产统计数据看出企业的盈利、亏损状况,对于企业加工来说,可以通过数据看到物料的来源、进展、备料等情况,如果积压,可减少进货,如果不足,需及时补充,通过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减少浪费,可以更好的预计企业的盈利水平。
(二)充分发挥统计的监督作用
企业的生产统计活动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生产统计中得出的每一个数字、每一份报表都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过程,是对一段时间内企业经营管理数据的汇总,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企业经营中的问题,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有着极其重要的监督作用。完善的报表统计能够看出企业存在的一些弊端,发展不好的车间或产品势必统计数据中盈利增长缓慢或者消耗过大。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寻找原因,提出解决策略,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
(三)充分发挥统计人员的作用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员工占据着企业主导地位,在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就是统计工作的主体。每一项生产统计数据结果的生成,离不开各部门员工的共同努力,他们是数据的直接創造者,最后由统计人员收集、整理,完成统计分析报告。因此,生产统计的数据与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有关联,正确认识这种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员工积极性,也能让每一位员工都对统计作业有所认识,提高重视程度,提高统计质量,让统计数据更加准确,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生产统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現的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生产统计工作无法跟上企业对统计的需要,主要体现在:
(一)统计服务方向不适应企业的发展
目前生产统计大部分仍是以满足国家局的报表制度和政府对企业经营效益的考核为主的报表制度,报表也以政府部门关注的统计数据例如产值和增加值等为主,而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报表例如损耗耗报表等有所忽略,这种传统的生产统计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统计工作的需求;现代的生产统计除了完成政府规定的报表之外,还需要完善符合企业自身需要的各种统计报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传统统计工作的内容不完整,具有局限性
这种统计工作更重视填报工作,而忽略了统计分析和预测的效果,而且内容涵盖面小,精确度也不高。例如,上报国家局的统计数据只有工业产值、工业销售产值、新产品产值和出口交货值,这些数据只是企业生产统计中的一小部分内容,数据很笼统,无法具体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三)统计方法和制度落后于生产要求
传统的统计工作没有健全的反映市场经济的指标,而且部门之间的统计缺乏联系,无法进行资料交换与信息共享,也就无法反映企业生产中隐藏的问题很多企业在进行统计工作时更多的是关注产品产量和产值的统计,而忽视了生产资料使用过程中的统计,或者制作、料、包装、运输过程中的制损率等统计,也就无法得知厂中哪一部分工艺流程存在缺陷,自然也无法提高相应的管理效果。
三、优化生产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对策
(一)公开统计数据,创办生产统计简报
应该细化统计工作,缩短统计周期,废弃以往季度制或者年制的单位,将统计时间改为月制,比如创办生产统计简报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将一段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成果、存在问题、努力方向等直观的表现在纸上,使管理层和员工都能清晰的看到这段时间的努力成果,长久形成对比性,直观的看到生产的进步或者平稳发展。
(二)开展统计调查,坚持分析活动
生产统计应围绕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制定生产经营战略决策方面提供服务。比如,针对消耗和浪费等现象开展统计调查工作,寻找浪费根源进行数据分析,给管理层提出参考意见,进而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消耗,解决过分浪费的问题。
(三)始终贯穿《统计法》,将统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要贯彻国家统计法的实施,使统计人员都自觉地养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习惯,建立全新的信息化统计信息系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杜绝统计工作中的违法现象和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求每月统计报表少则十几种,多则几十种都要保证准确无误的及时上报给管理层。
(四)加强基础建设,提升人员素质
首先是需要管理层提高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度,注重统计队伍的成长,做好基本统计工作;其次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第三要实行相应的激励机制,比如开展统计评比、加强业务考核等,刺激统计人员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坚定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使统计更科学简便
传统的生产统计主要靠手工报表为主,而目前的统计都需要依靠信息系统来完成。例如企业统计工作中,工厂层级、制作车间、装包车间的统计系统分别是MES系统、ERP系统、数采系统,这些系统是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囊括了所有的生产过程中数据和物料的进出消耗等。有了信息系统,统计人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用于统计分析,判断趋势,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四、结语
统计信息作为企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融入到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中。借助现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搭建连接企业内外的统计信息平台,提高企业收集、传递、处理和利用统计信息的能力,为企业各级领导进行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