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生命之歌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wy1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游赏嬉戏、流觞饮酒、感兴赋诗,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而写的序言。
  此文的解读与教学一直困扰着很多教师,如果从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的玄理入手,讲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风,只恐学生难以理解;如果只讲王羲之对生死的认识,又唯恐肤浅。而我认为,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不管老师讲多讲少、讲深讲浅,都要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文学的作用就在于开启智慧,从知识层面和思想认识两方面给人以启迪,使人既获取知识,又提高认识。
  本课教学我采用诵读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可让学生理解文句的意思,品味文字的优美,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奥妙。所以,学习《兰亭集序》采用“四读”: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通句意,三读读懂感情,四读读出心得。
  首先让学生诵读课文,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乐、痛、悲。接着以这三个词语为纲,揣摩文句,理解内容,体味情感。乐——作者因何而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是一乐,贤才之聚。“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这是一乐,山水之美。“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这又是一乐,饮酒之趣。“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还是一乐,赋诗之雅。诗是情感的产物,乘兴而作,《兰亭诗集》也就因此而产生了。 通过这样的分析、品味、鉴赏,让学生走进文本,揣摩文本,学生自然明白了作者的快乐——贤士之聚、山水之美、饮酒之趣、赋诗之雅。这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也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啊!
  接着让学生诵读第二段,思考作者因何而痛。在本段的教学中,关键要让学生明白句间关系,抓重点词句就尤为重要。如“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中的“虽”字表转折,这个词就表明了前后两句的关系,同时表明作者强调的是转折后面的内容。就好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因为“只是”的转折而突出“近黄昏”,表达了一种悲观的情绪,而不是“虽然近黄昏,夕阳无限好”,突出“无限好”这一乐观的情绪。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也就明白了王羲之之意不在于“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而在于“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当人们陶醉于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的时候,会快乐自足,忘记一切,而快乐却总是非常短暂,转眼之间,一切都成为陈迹,正如这眼前的盛会,快乐转瞬即逝,怎不令人黯然神伤,感到惋惜呢?讲到这里,学生也就能够明白,王羲之的“痛”首先是惋惜快乐不长,时间短暂。接着作者写道:“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生命在死亡面前是如此的脆弱与渺小。于是诗人感叹人生之痛,痛死亡必至。由此可见,作者的“痛”不是痛苦,不是痛心,不是悲痛,而是痛惜,痛惜快乐不长,死亡必至。
  而第三段的“悲”是在上文“痛”的基础上进一步抒发感慨。“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每次看到古人对生死发出感叹,与自己对人生变化的兴叹生悲完全相同。这对生和死的悲叹,是因为对生的留恋,对死的排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把生和死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人看今人,就如同今人看古人。等到现在的一切化为陈迹,后人必将如我现在一样悲叹哀伤。如此无情的变迁,生命的无常,令作者再次发出悲叹:生命短暂,人生无常。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速,就应该记下此次宴集的情况,以免湮灭不彰,同时也使后人了解我的感触。承袭前人,启示来者。
  这样,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作者的感情:由乐而痛,由痛而悲,由悲又趋于平静,感情波澜起伏,抑扬变化。
  四读读出心得。文学是人学,它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生活,追问人生,拷问灵魂,让胸中有一种东西“勃勃欲发”。文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在于发现,发现并追寻崇高、优美、壮烈、无限,让文学的精灵飘忽在人与自然之上。文学因为有了人,才有了思想、有了情感、有了境界。在鉴赏《兰亭集序》时,引导学生体味了感情,还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作者悲叹生命无常,人生短暂,这种悲叹是一种悲观情绪吗?由此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还可适当地点拨:自古以来悲叹人生短暂的大有人在。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悲叹,引发的是一统天下的豪情;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却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李白“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悲歌引出的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他们虽有悲叹,但却用自己的成就与精神使生命永恒。那么王羲之的悲叹又该怎样理解呢?讲到这里,水到渠成,学生很自然地想到王羲之悲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却为我们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等许多文化瑰宝。所以,这种悲叹不是悲观,是王羲之对人生的清醒认识和冷静思考,凝聚了他深沉的人生忧患和对生命局限性的深刻洞察,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抗拒这人生的虚无,求得生命的无限。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也许,在下次讲授此文时还会有新的认识、新的疑问。宋代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无论学习还是讲授此文,极易见仁见智。而我认为,王羲之思考人生,启迪后人,为我们唱响了生命之歌,而我们也应正视自我,生命是可贵的,生命是诚挚的,生命是真实的,用精彩的生命去演绎最丰富的乐章,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为自己唱响生命之歌!
其他文献
【摘要】班主任要真正做到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不仅要在行为上与学生“平坐”,还应该努力修炼谈话技巧,恰当地运用这门艺术,说一些能打动学生心灵的话,从而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语言艺术;学生  班主任将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和掌握的信息,与自身的想法、精神、情感和道德观相融合,利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和语言表述出来,让学生在理解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
【摘要】班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对课堂教学的实施、学生成长的推动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农村小规模班级的班级文化建设相比城市小班的班级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研究以某个典型的农村小规模班级作为个案,分析了农村小规模班级文化建设的优势及不足,并提出了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班级;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现代教育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模式。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学校,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都
【摘 要】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一节语文课最终取得怎样的效果,板书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在教学实习、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板书现状进行归纳和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为板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些指导。  【关键词】语文教师 板书现状 对策  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其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示范性,板书作为教师的书面语言,是教师职业示范性与审美性的具体表现。优秀的板书不仅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起一种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让作者感受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终身影响。因此,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谨言慎行,时刻提醒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关心、爱护学生,让教育的种子在爱中成长。  【关键词】师爱;学生;教育  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以真诚的爱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一门情感学科,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初中语文,承接小学的认识文字、拼组词语、简单陈诉事实短文阶段,过渡到语言文化知识更进一步的各种体裁,词语构成,表达方式、成分组成等多元化学习和表达阶段。要想学习和掌握好语文,就需要老师在学习的知识上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有的放矢地让学生自主去“多看,多读,多思考,多听,多写,多分享,多记
【摘要】特殊生是一个亟待关注的边沿群体。特殊生的形成有生理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家庭结构的转变,这一群体正在呈现突出特征。特殊生的形成与家庭、社会、学校和自身都有关系。特殊生的转化需要教师准确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并持之以恒,朝着学生闪光的方向去引导,去转化。  【关键词】特殊生;关爱;信任;引导;等待  所谓特殊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
【摘要】在语文学习中,朗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今天提倡的朗读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背适量的精彩文段,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情认知,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淀一定的人文底蕴。文章从发现朗读教学的现实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两大板块,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如何进行朗读教学展开论证。  【关键词】核心素养;善教读;朗读教学  一、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也是培养学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精神内涵所在,建设好校園文化要从学校的教学、党建、科研、管理等方面共同努力,只有建立的校园文化是积极向上的才能保证学校的师生和谐发展。所以,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再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校园的现代化管理,有益于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建设措施  一、前言  校园文化建设是为了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并且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今学生诚信危机越来越严重,极大影响了社会风气及社会稳定。所以诚信教育越来越应该成为学校管理学生的重要工作。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培养小学生诚信的品质,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关键词】小学诚信教育;问题;原因;实践方法  诚信作为一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道德准则,是立身之本,是我们整个华夏儿女都应该恪守的
【摘要】作业是上课的延续,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作业的布置影响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因此,作业的布置对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现如今学生对作业总是抱着厌倦的心理,不想做作业,作业完成率不高,敷衍了事,抄袭等现象非常严重。如何有效地布置英语作业是老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作业;有效设计;趣味性  现如今,为了应付考试,英语教师总是维持着传统旧习:让学生抄,背,读,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