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开展科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进行了阐述,以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初三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科学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探讨交流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由此可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对《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放到了很突出的位置,尤其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呢?
本文以浙教版《科学》教材为依据,以初三学生为对象,通过实际教学过程,尤其是通过对科学探究过程,来阐述新课程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的见解和方法。
一、初三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现状
通过对本校初三学生抽样调查发现,认为自己能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的占60%,在家长、老师的督促下完成的占30%,10%的学生认为完不完成无所谓。其中初三年级有40%的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到了初三下学期,这一现象更为严重,尤其是离学业考试还有一段时间里,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甚至逃课等恶劣行为,完全放弃学习,自主学习几乎没有。这与当前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相差太远。
以下这个教学案例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在《初三总复习试卷》上有这么一道题:挂在竖直墙壁上的石英钟,它的秒针在走动时会受到转轴处的摩擦阻力和重力的作用。当石英钟内电池的电能将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表盘上的( )
(A)“3”的位置。 (B)“6”的位置。 (C)“9”的位置。(D)“12”的位置。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没有当场做出判断,只是让他们回去好好的探究一下,当石英钟内电池的电能将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会停在表盘上的什么位置?
这其实是一个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强弱的机会。当时学校里的每一个教室里都有一个石英钟,都挂在黑板的墙上,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都能把握好时间,而日常生活中处处也有石英钟的身影。那次也真的很巧,学校下课的铃声没有响,而教室里的时钟也不知在上课的什么时候就停了,并且当时发现时钟的秒针停在了表盘的“9”的位置附近。
这原本是学生自我表现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强的很好机会,但是结果却不容乐观。在第二天的学生反馈信息中发现:只有2/3的学生回去探究了这个问题,其他的学生根本没有去想过、去探究过。这表明当前有不少初三学生对提高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的意识还是非常淡漠。
二、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成因
高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该被认为是自主学习能力最强的,因为有初一、初二两年的学习积累,对如何提高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应该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和实际的经验,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
(一)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不强。自我效能感是一种自我认识,是对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某种认为的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这次活动的坚持性,能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活动的情绪。
现阶段,一些学生对学习的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在初一阶段就埋下了隐患;有部分学生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基础较差,逐渐对学习丧失了信心,最后完全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在初三阶段的最后时期,只能在学校里消磨时光;当然由于教师在课堂组织管理以及教学策略的针对性上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学生不能完全去适应,时间一长,就逐渐失去了对科学课的兴趣,这些都影响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效能感不强。
(二)研究型学习能力层次不高。研究型学习能力是指与新课程理念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影响下形成的学习能力。
在初三升学压力的影响下,势必会对初三学生和老师造成的影响。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多的强调基础知识,因此学生比较注意记忆一些必需的知识,这在初一、初二的学生阶段表现的更为明显,但是到初三阶段,尤其是后半阶段,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逐渐改变,过多的向研究型学习方向转变,使不少初三学生难以适应。
同时,在班级与班级的调查中发现,虽然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对学生的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不同教师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下的功夫深度不同,使部分班级部分学生在发现总结和运用学习规律上表现不足。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调查还发现:有2/3的学生在初一、初二的日常课堂学习中,有教师随时指导,同时在课前课后的学习过程,又多表现很自主,如能够做到预复习、知识资料收集、科学探究、实验操作等,没有老师的指导;而1/3的学生只是在做一些低层次的学习行为,如时时要在老师和他人的监督下,去完成某个最基础的学习任务,这是被动的学习,而对较高层次的学习行为参与就相对较少。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高低层次的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由于缺乏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必然得不到提高,学习的活力必然低下,间接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对策与建议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可以说,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调动学生的自主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学,提高自主学习科学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鉴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有必要对初三学生再次进行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的培养,结合当前学校发展的要求,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
1、 根据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的现状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法、习惯等比较薄弱,因此,充分认识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的重要性,开展在课堂中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大力营造积极的自主学习氛围,组织一线教师,尤其的年轻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的理论知识,增强教师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的自觉性。针对科学学科,要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确定研究方向,有针对性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2、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尤其是针对初三学生,要加强校园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继续开设早中晚自主学习的自习课,最好能够增设科学研究型课程,大力开展综合性科学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探究生活学习中的科学,给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
3、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尤其是初三學生,必须持之以恒、绝不放弃。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初一时要打下基础,初二时要紧抓落实,初三时不要放弃,尤其是已经养成不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更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对这部分初三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探究,让他们再次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再次激发他们对学习科学的兴趣。
4、没有什么教学目标能够比让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转变过去的应试教育观念,从过去只重视学科分数转变到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素质教育上来,而课堂教学正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尤其是初三学生,这不只是课堂教学,学习过程应延伸到课外、家庭,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在这方面,由于初三学业压力大,要完全去探究每一个科学现象,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教师要适当的进行课堂教学的延伸,尽量多开展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的小实验、小制作等自我学习探究活动中生发强烈的求知兴趣和创造欲望,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去感知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究实际生活现象中的本质,领会科学源于生活,生活源于科学的内在联系。
总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就要强调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倡导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和自主性,领会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坚持的学习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余文森郑金洲主编,《新课程科学教与学》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科学教材编委会,《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修订版)(九年级上下)》
关键词:初三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科学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探讨交流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由此可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对《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放到了很突出的位置,尤其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呢?
本文以浙教版《科学》教材为依据,以初三学生为对象,通过实际教学过程,尤其是通过对科学探究过程,来阐述新课程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的见解和方法。
一、初三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现状
通过对本校初三学生抽样调查发现,认为自己能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的占60%,在家长、老师的督促下完成的占30%,10%的学生认为完不完成无所谓。其中初三年级有40%的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到了初三下学期,这一现象更为严重,尤其是离学业考试还有一段时间里,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甚至逃课等恶劣行为,完全放弃学习,自主学习几乎没有。这与当前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相差太远。
以下这个教学案例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在《初三总复习试卷》上有这么一道题:挂在竖直墙壁上的石英钟,它的秒针在走动时会受到转轴处的摩擦阻力和重力的作用。当石英钟内电池的电能将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表盘上的( )
(A)“3”的位置。 (B)“6”的位置。 (C)“9”的位置。(D)“12”的位置。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没有当场做出判断,只是让他们回去好好的探究一下,当石英钟内电池的电能将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会停在表盘上的什么位置?
这其实是一个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强弱的机会。当时学校里的每一个教室里都有一个石英钟,都挂在黑板的墙上,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都能把握好时间,而日常生活中处处也有石英钟的身影。那次也真的很巧,学校下课的铃声没有响,而教室里的时钟也不知在上课的什么时候就停了,并且当时发现时钟的秒针停在了表盘的“9”的位置附近。
这原本是学生自我表现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强的很好机会,但是结果却不容乐观。在第二天的学生反馈信息中发现:只有2/3的学生回去探究了这个问题,其他的学生根本没有去想过、去探究过。这表明当前有不少初三学生对提高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的意识还是非常淡漠。
二、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成因
高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该被认为是自主学习能力最强的,因为有初一、初二两年的学习积累,对如何提高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应该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和实际的经验,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
(一)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不强。自我效能感是一种自我认识,是对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某种认为的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这次活动的坚持性,能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活动的情绪。
现阶段,一些学生对学习的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在初一阶段就埋下了隐患;有部分学生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基础较差,逐渐对学习丧失了信心,最后完全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在初三阶段的最后时期,只能在学校里消磨时光;当然由于教师在课堂组织管理以及教学策略的针对性上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学生不能完全去适应,时间一长,就逐渐失去了对科学课的兴趣,这些都影响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效能感不强。
(二)研究型学习能力层次不高。研究型学习能力是指与新课程理念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影响下形成的学习能力。
在初三升学压力的影响下,势必会对初三学生和老师造成的影响。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多的强调基础知识,因此学生比较注意记忆一些必需的知识,这在初一、初二的学生阶段表现的更为明显,但是到初三阶段,尤其是后半阶段,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逐渐改变,过多的向研究型学习方向转变,使不少初三学生难以适应。
同时,在班级与班级的调查中发现,虽然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对学生的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不同教师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下的功夫深度不同,使部分班级部分学生在发现总结和运用学习规律上表现不足。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调查还发现:有2/3的学生在初一、初二的日常课堂学习中,有教师随时指导,同时在课前课后的学习过程,又多表现很自主,如能够做到预复习、知识资料收集、科学探究、实验操作等,没有老师的指导;而1/3的学生只是在做一些低层次的学习行为,如时时要在老师和他人的监督下,去完成某个最基础的学习任务,这是被动的学习,而对较高层次的学习行为参与就相对较少。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高低层次的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由于缺乏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必然得不到提高,学习的活力必然低下,间接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对策与建议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可以说,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调动学生的自主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学,提高自主学习科学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鉴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有必要对初三学生再次进行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的培养,结合当前学校发展的要求,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
1、 根据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的现状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法、习惯等比较薄弱,因此,充分认识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的重要性,开展在课堂中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大力营造积极的自主学习氛围,组织一线教师,尤其的年轻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的理论知识,增强教师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科学能力的自觉性。针对科学学科,要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确定研究方向,有针对性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2、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尤其是针对初三学生,要加强校园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继续开设早中晚自主学习的自习课,最好能够增设科学研究型课程,大力开展综合性科学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探究生活学习中的科学,给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
3、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尤其是初三學生,必须持之以恒、绝不放弃。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初一时要打下基础,初二时要紧抓落实,初三时不要放弃,尤其是已经养成不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更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对这部分初三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探究,让他们再次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再次激发他们对学习科学的兴趣。
4、没有什么教学目标能够比让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转变过去的应试教育观念,从过去只重视学科分数转变到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素质教育上来,而课堂教学正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尤其是初三学生,这不只是课堂教学,学习过程应延伸到课外、家庭,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在这方面,由于初三学业压力大,要完全去探究每一个科学现象,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教师要适当的进行课堂教学的延伸,尽量多开展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的小实验、小制作等自我学习探究活动中生发强烈的求知兴趣和创造欲望,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去感知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究实际生活现象中的本质,领会科学源于生活,生活源于科学的内在联系。
总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就要强调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倡导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和自主性,领会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坚持的学习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余文森郑金洲主编,《新课程科学教与学》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科学教材编委会,《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修订版)(九年级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