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象声词,又叫拟声词,是模拟某种声音的词。在句子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象声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怎样让象声词走进作品,增加文章的表达效果,使得文章的表意更为准确呢?
一、 阅读教学中要真诚关注象声词
小学语文教材,不少课文就含有象声词。例如:“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草原的早晨》)一群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扑通”跳下水。只见它们用脚蹼往身后拨水,身子轻快地向前滑行。(《鲁班和橹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槐乡五月》)……若去掉象声词,句子就缺少了生动、形象。我们来看下面三个教学片段:
【《鲁班和橹板》教学片段一】
师:瞧,这儿就有几只可爱的小鸭子!它们在干什么呀?
生:它们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你觉得它们游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们游得很快乐。
生:我觉得他们游得很开心。
生:我觉得他们游得很自由。
师:你们见过鸭子游泳吗?
生:见过。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下鸭子游泳呢?(一生到前面表演)
【《鲁班和橹板》教学片段二】
师:嘎嘎,嘎嘎,小鸭子们在说什么?
生:我要洗澡。
生:我要捉鱼吃。
师:是啊,有了脚蹼,下河多方便呀。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很高兴。
师:请你高兴地读一读。
生:一群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扑通跳下水。只见它们用脚蹼往身后拨水,身子轻快地向前滑行。
师:“扑通扑通”,好个急着去洗澡的小鸭子。谁还想读?(生读)
师:瞧,它们游得多欢快呀!小鸭子们,咱们也用这游水的好工具痛快地游一游吧。
比较以上两个片段,片段二中,教师扣住了象声词“嘎嘎”“扑通扑通”,指导学生形象地体会小鸭子高兴、急切的心情。
【《槐乡五月》教学片段三】
师:五月,洋槐开花了!看,美丽的槐花把谁给吸引来了?(出示语句)谁愿意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
师:刚才是我们用眼睛看槐花,你还听到了什么?(指名读“嗡嗡嗡……”“啪啪啪……”)
师:“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语言,猜猜看,它们在说什么呢?
生:小蜜蜂在说,“槐花好香呀!快来采槐花蜜吧!”
师:“啪啪啪”是什么声音?孩子们为什么跑来?
生:我仿佛看到了槐乡孩子们争先恐后忙着采摘槐花的情景。
生:我能从槐乡孩子“啪啪啪”的脚步声中读出他们内心的喜悦。
生:我觉得槐乡孩子们特别勤劳,生活特别有乐趣。
师:美丽芬芳的槐花引来了勤劳的小蜜蜂和能干的孩子们,他们辛勤的劳动换来了甜美的生活,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诗一般的语言吧!(齐读)
教师扣住象声词“嗡嗡嗡……”“啪啪啪……”引导学生品读,读出了韵味,读出了槐乡孩子的童真、童趣。可见,象声词是否重视,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象声词的恰当使用,不仅使文章读来生动、形象,同时,能使文章表意更准确。比如对“雨”的描写:(1)雨刷刷地下着。(2)雨哗哗哗下个不停。(3)嘀哒,嘀哒,嘀哒,雨点落在地上。(4)雨点噼噼啪啪打在窗玻璃上。“刷刷刷”表明雨点细而密,来得较急但下的平稳。“哗哗哗”表明雨大而猛烈,犹如倾盆而下。“嘀哒,嘀哒,嘀哒”表明雨点大而少。“噼噼啪啪”表明雨突然来到,雨点大而且来势凶猛。在平时的阅读、练习中,有机渗透象声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使用象声词的好处,懂得象声词的用法,体味象声词的表现力,为习作中的恰当表达做好铺垫。
二、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自然使用象声词
让象声词走进学生的习作,不是那么容易。过分地讲解,还容易出现滥用象声词的现象,文章也因此失去了美感。象声词的使用应该是在文章语句生动优美的基础上,恰当准确地使用。怎样指导学生正确、恰当地使用,让象声词原生态走进学生作品中?
1. 听自然声响,学编儿歌,有声有形。学生从文章中认识到的象声词,体会到象声词的形象美,其实与大自然中的真实肯定有区别,因此,指导学生学会捕捉自然生活中的细节,那是非常必要的。课堂上,教师通过课件播放大自然的各种声响,(播放声音:小溪流水、蜜蜂、鸟鸣、雨声……)学生认真倾听、模仿发声,用上象声词编写出一首首动听的儿歌《美妙的大自然》——“小溪流淌哗啦啦/蜜蜂采蜜嗡嗡嗡/小鸟唱歌啾啾啾/春雨绵绵淅沥沥/大自然的声音多动听”自然界中的各种动听的声音就会在学生的笔尖奏响舞动起来。
2. 观察联想,描绘春景,有声有色。要想让学生有话可说,就要让学生根据观察引发联想。课堂上,教师展示一幅春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生通过观察“春天交响曲”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心聆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春雨的“淅淅沥沥”,布谷鸟的“布谷布谷”声,小燕子的“唧唧唧唧”,蜜蜂的“嗡嗡”声,春笋娃娃破土而出的“扑哧”声……学生的观察,都是按照各人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的,这样获得的观察素材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但不乏粗疏和片面。为此,课堂上调动他们已有的记忆词库,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相互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然生活素材的再认识,也能深刻地认识到小小象声词带来的无穷魅力。
3. 走进生活,妙笔生花,有声有情。儿童习作原本始于对自然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在练说象声词的时候,必须给学生一个特定的场景和事件,尤其是富有声音的场景。如,《精彩的足球赛》《厨房“交响乐”》《课间十分钟》《我的生日会》……儿童拥有最纯真的情感和最丰富的想象,他们总是用自己明亮的双眸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纯真的心灵去体验生活,发现世界的神奇变化,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其实,在学生的习作中,经常会有“原生态的表白”,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特殊的美——“原生态”之美。这是他们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儿童独有的率真、烂漫、情趣、单纯原生态的美,我们理应在读写之中给予呵护,并让学生真心热爱。
(作者单位: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
一、 阅读教学中要真诚关注象声词
小学语文教材,不少课文就含有象声词。例如:“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草原的早晨》)一群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扑通”跳下水。只见它们用脚蹼往身后拨水,身子轻快地向前滑行。(《鲁班和橹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槐乡五月》)……若去掉象声词,句子就缺少了生动、形象。我们来看下面三个教学片段:
【《鲁班和橹板》教学片段一】
师:瞧,这儿就有几只可爱的小鸭子!它们在干什么呀?
生:它们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你觉得它们游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们游得很快乐。
生:我觉得他们游得很开心。
生:我觉得他们游得很自由。
师:你们见过鸭子游泳吗?
生:见过。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下鸭子游泳呢?(一生到前面表演)
【《鲁班和橹板》教学片段二】
师:嘎嘎,嘎嘎,小鸭子们在说什么?
生:我要洗澡。
生:我要捉鱼吃。
师:是啊,有了脚蹼,下河多方便呀。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很高兴。
师:请你高兴地读一读。
生:一群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扑通跳下水。只见它们用脚蹼往身后拨水,身子轻快地向前滑行。
师:“扑通扑通”,好个急着去洗澡的小鸭子。谁还想读?(生读)
师:瞧,它们游得多欢快呀!小鸭子们,咱们也用这游水的好工具痛快地游一游吧。
比较以上两个片段,片段二中,教师扣住了象声词“嘎嘎”“扑通扑通”,指导学生形象地体会小鸭子高兴、急切的心情。
【《槐乡五月》教学片段三】
师:五月,洋槐开花了!看,美丽的槐花把谁给吸引来了?(出示语句)谁愿意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
师:刚才是我们用眼睛看槐花,你还听到了什么?(指名读“嗡嗡嗡……”“啪啪啪……”)
师:“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语言,猜猜看,它们在说什么呢?
生:小蜜蜂在说,“槐花好香呀!快来采槐花蜜吧!”
师:“啪啪啪”是什么声音?孩子们为什么跑来?
生:我仿佛看到了槐乡孩子们争先恐后忙着采摘槐花的情景。
生:我能从槐乡孩子“啪啪啪”的脚步声中读出他们内心的喜悦。
生:我觉得槐乡孩子们特别勤劳,生活特别有乐趣。
师:美丽芬芳的槐花引来了勤劳的小蜜蜂和能干的孩子们,他们辛勤的劳动换来了甜美的生活,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诗一般的语言吧!(齐读)
教师扣住象声词“嗡嗡嗡……”“啪啪啪……”引导学生品读,读出了韵味,读出了槐乡孩子的童真、童趣。可见,象声词是否重视,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象声词的恰当使用,不仅使文章读来生动、形象,同时,能使文章表意更准确。比如对“雨”的描写:(1)雨刷刷地下着。(2)雨哗哗哗下个不停。(3)嘀哒,嘀哒,嘀哒,雨点落在地上。(4)雨点噼噼啪啪打在窗玻璃上。“刷刷刷”表明雨点细而密,来得较急但下的平稳。“哗哗哗”表明雨大而猛烈,犹如倾盆而下。“嘀哒,嘀哒,嘀哒”表明雨点大而少。“噼噼啪啪”表明雨突然来到,雨点大而且来势凶猛。在平时的阅读、练习中,有机渗透象声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使用象声词的好处,懂得象声词的用法,体味象声词的表现力,为习作中的恰当表达做好铺垫。
二、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自然使用象声词
让象声词走进学生的习作,不是那么容易。过分地讲解,还容易出现滥用象声词的现象,文章也因此失去了美感。象声词的使用应该是在文章语句生动优美的基础上,恰当准确地使用。怎样指导学生正确、恰当地使用,让象声词原生态走进学生作品中?
1. 听自然声响,学编儿歌,有声有形。学生从文章中认识到的象声词,体会到象声词的形象美,其实与大自然中的真实肯定有区别,因此,指导学生学会捕捉自然生活中的细节,那是非常必要的。课堂上,教师通过课件播放大自然的各种声响,(播放声音:小溪流水、蜜蜂、鸟鸣、雨声……)学生认真倾听、模仿发声,用上象声词编写出一首首动听的儿歌《美妙的大自然》——“小溪流淌哗啦啦/蜜蜂采蜜嗡嗡嗡/小鸟唱歌啾啾啾/春雨绵绵淅沥沥/大自然的声音多动听”自然界中的各种动听的声音就会在学生的笔尖奏响舞动起来。
2. 观察联想,描绘春景,有声有色。要想让学生有话可说,就要让学生根据观察引发联想。课堂上,教师展示一幅春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生通过观察“春天交响曲”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心聆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春雨的“淅淅沥沥”,布谷鸟的“布谷布谷”声,小燕子的“唧唧唧唧”,蜜蜂的“嗡嗡”声,春笋娃娃破土而出的“扑哧”声……学生的观察,都是按照各人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的,这样获得的观察素材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但不乏粗疏和片面。为此,课堂上调动他们已有的记忆词库,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相互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然生活素材的再认识,也能深刻地认识到小小象声词带来的无穷魅力。
3. 走进生活,妙笔生花,有声有情。儿童习作原本始于对自然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在练说象声词的时候,必须给学生一个特定的场景和事件,尤其是富有声音的场景。如,《精彩的足球赛》《厨房“交响乐”》《课间十分钟》《我的生日会》……儿童拥有最纯真的情感和最丰富的想象,他们总是用自己明亮的双眸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纯真的心灵去体验生活,发现世界的神奇变化,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其实,在学生的习作中,经常会有“原生态的表白”,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特殊的美——“原生态”之美。这是他们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儿童独有的率真、烂漫、情趣、单纯原生态的美,我们理应在读写之中给予呵护,并让学生真心热爱。
(作者单位: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