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是教育的灵魂,充满爱的教育才是生动的、美妙的。小学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是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主要学科。通过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爱,健全他们的人格、完善其心理品质,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地成长。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爱的渗透,为学生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爱的教育;全面发展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养成了自私、任性的性格,他们只知道享受爱,却不懂得关爱他人,不知道感恩。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爱心和高尚的品质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呢?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朗读中感受爱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加速与文本的融合,在加深理解的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叙事抒情的文章,最好还是要美读。”因此,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读一读”“议一议”,进入文本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品味作者动人的情结、优美的表达,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情感美、思想美。
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一课为例,这篇课文通过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国教育的有效素材。为了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有自由读、配乐读、品读,以将学生的感情充沛地表达出来。特别是在朗读文中童年趣事这部分时,教师用《童年》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立刻触及了学生的情感点,唤起了他们相似的生活经历,很多学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家乡的月亮、想起了家乡的小伙伴、想起了家乡的亲人……教师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学生将这些趣闻轶事与同学分享,为学生提供一个表情达意的平台。有的学生谈到与小伙伴一起在家乡的小河里捉鱼的情景,有的学生谈到与爷爷奶奶在家乡一起过中秋节的情景……唯美的画面、纯真的感情,學生娓娓道来,都沉浸其中。无需教师多言,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之情已经浸润学生的心田,收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效果。
二、在群文阅读中渗透爱
群文阅读是指按照某一主题将单篇文章聚集在一起进行的阅读活动,这种阅读方法的最大优势是突破了单篇阅读的局限性,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了他们的思路。为了拓宽“爱”的定义,让学生对“爱”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引领他们在多文本的阅读中领悟爱的内涵,升化爱的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以“走进爱的世界”为主题组织学生将课内外表达爱的文本搬到课堂上进行群文阅读。学生积极准备,将《慈母情深》《梅花魂》《地震中的父与子》《穷人》《赠汪伦》等这些课内文本选了进来。课外的文本有曹文轩的《草房子》、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教师组织学生按照爱的性质将这些文本分类。有父母之爱的《慈母情深》《地震中的父与子》《斑羚飞渡》,有朋友之爱的《赠汪伦》,有邻里之爱的《穷人》,有家国之爱的《梅花魂》等。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快速阅读,并让学生思考:“爱”在哪里?“爱”是什么?让学生就这些问题结合阅读内容合作交流,有的谈道“‘爱’是《斑羚飞渡》里老斑羚用自己的身体做桥拯救小斑羚的纵身一跳”,有的谈道“‘爱’是《慈母情深》中母亲龟裂的手指”,有的谈道“‘爱’是《梅花魂》中的一片赤子之心”……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爱”,用心灵去感受“爱”,感悟爱的真谛。就这样,通过群文阅读,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提高了阅读技能,还深刻理解了什么是爱,培养了爱父母、爱朋友、爱祖国的感情,领悟了人生的意义。
三、在写作教学中强化爱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手段。因为作文是学生表情达意的手段,若教师能够将爱的教育渗透在写作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具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人生,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作文的题目,通过命题让学生在搜集材料、分析思考、抒发情感中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学会爱。如以“责任、自信、宽容”等为话题,让学生在写作中加深对爱的理解,提升思想道德。此外,教师在作文的讲评中也要注重爱的渗透,对每个学生都要做出科学适当的评价,让带着教师爱的语言洒进每个学生的心灵。
总之,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输,它有着广泛的定义,其中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学会爱、奉献爱。
参考文献:
[1]龚成录.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方法研究[A].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下)[C],2019.
[2]郭玉红.强化文本细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新区,2017(14).
关键词:小学语文;爱的教育;全面发展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养成了自私、任性的性格,他们只知道享受爱,却不懂得关爱他人,不知道感恩。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爱心和高尚的品质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呢?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朗读中感受爱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加速与文本的融合,在加深理解的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叙事抒情的文章,最好还是要美读。”因此,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读一读”“议一议”,进入文本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品味作者动人的情结、优美的表达,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情感美、思想美。
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一课为例,这篇课文通过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国教育的有效素材。为了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有自由读、配乐读、品读,以将学生的感情充沛地表达出来。特别是在朗读文中童年趣事这部分时,教师用《童年》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立刻触及了学生的情感点,唤起了他们相似的生活经历,很多学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家乡的月亮、想起了家乡的小伙伴、想起了家乡的亲人……教师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学生将这些趣闻轶事与同学分享,为学生提供一个表情达意的平台。有的学生谈到与小伙伴一起在家乡的小河里捉鱼的情景,有的学生谈到与爷爷奶奶在家乡一起过中秋节的情景……唯美的画面、纯真的感情,學生娓娓道来,都沉浸其中。无需教师多言,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之情已经浸润学生的心田,收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效果。
二、在群文阅读中渗透爱
群文阅读是指按照某一主题将单篇文章聚集在一起进行的阅读活动,这种阅读方法的最大优势是突破了单篇阅读的局限性,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了他们的思路。为了拓宽“爱”的定义,让学生对“爱”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引领他们在多文本的阅读中领悟爱的内涵,升化爱的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以“走进爱的世界”为主题组织学生将课内外表达爱的文本搬到课堂上进行群文阅读。学生积极准备,将《慈母情深》《梅花魂》《地震中的父与子》《穷人》《赠汪伦》等这些课内文本选了进来。课外的文本有曹文轩的《草房子》、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教师组织学生按照爱的性质将这些文本分类。有父母之爱的《慈母情深》《地震中的父与子》《斑羚飞渡》,有朋友之爱的《赠汪伦》,有邻里之爱的《穷人》,有家国之爱的《梅花魂》等。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快速阅读,并让学生思考:“爱”在哪里?“爱”是什么?让学生就这些问题结合阅读内容合作交流,有的谈道“‘爱’是《斑羚飞渡》里老斑羚用自己的身体做桥拯救小斑羚的纵身一跳”,有的谈道“‘爱’是《慈母情深》中母亲龟裂的手指”,有的谈道“‘爱’是《梅花魂》中的一片赤子之心”……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爱”,用心灵去感受“爱”,感悟爱的真谛。就这样,通过群文阅读,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提高了阅读技能,还深刻理解了什么是爱,培养了爱父母、爱朋友、爱祖国的感情,领悟了人生的意义。
三、在写作教学中强化爱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手段。因为作文是学生表情达意的手段,若教师能够将爱的教育渗透在写作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具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人生,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作文的题目,通过命题让学生在搜集材料、分析思考、抒发情感中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学会爱。如以“责任、自信、宽容”等为话题,让学生在写作中加深对爱的理解,提升思想道德。此外,教师在作文的讲评中也要注重爱的渗透,对每个学生都要做出科学适当的评价,让带着教师爱的语言洒进每个学生的心灵。
总之,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输,它有着广泛的定义,其中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学会爱、奉献爱。
参考文献:
[1]龚成录.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方法研究[A].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下)[C],2019.
[2]郭玉红.强化文本细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新区,2017(14).